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一十一章“鬧官窯”

  沒有理會周圍幾個人的表情,陳文哲已經完全魔怔了。

  就算周圍所有人把他當做神經病又怎么樣?他終歸是見到了一件高仿、老仿,甚至是官仿官的精品仿汝窯器。

  “總不可能是元代仿制的吧?”

  “鑒定錯誤!”

  陳文哲是徹底無語了,總不可能是宋代仿制的吧?南宋?

  “鑒定錯誤!”

  陳文哲麻爪了,都不是,那是什么時候仿制的,不可能是真品!

  這一次,隋侯之珠沒有動靜,說明他猜測的很對,這確實不是宋代汝窯器。

  陳文哲松了口氣,到底哪里出問題了?

  攤主小心的靠近了一些陳文哲,如果他發了瘋,想要砸了他的東西,他也好隨時阻止。

  此時攤主都有點后悔了,你看把這小年輕難為的,這都要把頭發薅禿了。

  張一杰曹慶春他們也是一臉擔心,鑒定個殘器沒必要這樣吧?

  陳文哲可不知道眾人的想法,他此時已經陷入了死胡同之中。

  仔細想了一下,剛才到底是怎么判斷的?

  好好梳理了一遍,陳文哲發現,只有明代最可疑。

  他當時下的判斷,我可不是明代仿品。

  他只是想著是宣德時期的仿品,那么明代除了宣德時期,還有什么時期仿制過北宋汝窯器?

  這么一想,陳文哲還真想到了一件事情。

  上一次鑒定那件王歷陽貼之后,他對于古玩行的一些大佬也有了點興趣。

  所以,他就了解了一些比價出名,也比較喜歡出風頭的一些古玩行的大佬,其中就有一個馬嘟嘟。

  他好像記得在一次節目中,馬嘟嘟拿出過一件仿汝窯瓷器請大家觀賞。

  那一件東西很明確是仿汝窯,底下沒款,雙耳靈動,但不確定是哪一個朝代仿的。

  那是馬嘟嘟一次在古玩市場上碰到的,他經過一家古玩店的時候,看到這件東西就在櫥窗里擺著,但店主人不在,可門上卻有電話。

  于是馬嘟嘟就電話跟店主人聯系,把他叫過來跟他說,我很喜歡你這件東西,你要賣多少錢。

  店主人說這件東西很貴,是我從霓虹買回來的,馬嘟嘟又問那賣多少錢?

  店主人一直就說很貴,不過在馬嘟嘟的不斷追問下,店主人終于說了一句:這件東西很貴,但您要。我可以便宜一點給你,就收你八萬塊吧!

  馬嘟嘟一聽,就知道店主人知道這是件仿汝窯器,但在年代判斷上出現了誤差。

  他判斷這件仿汝窯,是清中晚期仿的,而且是民窯,因為底下沒有款。

  而民窯的仿汝窯器,這個價格還是很合理的。

  可馬老知道,這是一件明成化年仿汝窯器,但還是要講一下價的。

  這也是對店主人的尊重,讓他覺得不會賣虧了。

  最后在馬老的軟磨硬泡下,以7萬元的價格買了下來。

  其實,這些不是重點,重點是馬老買下來的那件東西也是一件象耳爐。

  跟陳文哲不同,陳文哲是猜了好幾次,才猜到了眼前的殘器,是明代仿北宋汝窯象耳爐。

  但是,人家馬老幾乎是一眼就看出來了,而且還能撿漏。

  那么,他是怎么就判斷出,這件仿汝窯器是明代的呢?

  這就是一個知識積累到了一定程度,才能做出的正確判斷。

  因為這件東西在全世界范圍內,都沒有相同的器物對照。

  底下又沒有款識,讓人很難做出正確的判斷。

  而且還能準確斷代是明代的東西,這就很難了。

  所以,當時相當多的人都覺得,應該是清中晚期的。

  而馬老知道這件東西,是有資料可查得到的。

  景鎮御窯廠出土的成化地層中,曾經出土過一片這樣一模一樣的殘片。

  那件器物原來在底部,是有“大明成化年制”的款識,不過后來給磨掉了。

  至于為什么磨掉,這就沒什么好說的了,因為很多人都會這么做。

  只不過,這一件不是為了去掉成化仿這個款識,冒充北宋官窯,而是另有原因。

  可以說,在馬老之前,查遍所有的文獻資料,在全世界范圍內,一件這樣的完整器物都沒有。

  因為成化年仿汝窯也不是大量仿制,而是少量的仿制。

  所以,最終馬老以7萬元的價格賣下來。

  而到了現在這個時候,以7萬元買下明成化年仿汝窯的完整器是不可能的,因此馬老算是撿了一個大漏。

  馬老能以這個價格,買到那件東西,是基于幾個條件。

  其一就是了解這件東西的來龍去脈,知道在景鎮出土過一件這樣的殘片,這也是一個文化積累的結果。

  其二就是要了解歷史上的“鬧官窯”事件,這可是一次極其特護的事件。

  話說,在八國聯軍攻進神都的時候,慈禧太后逃到了長安,因此紫禁城的大量瓷器流失到了民間。

  慈禧太后回神都后,看到這一切就大發雷霆,要把這些人都抓來。

  這時有官員就說,不能抓。

  再說,也不知道東西在哪里,在誰手上,不如出錢把這些東西贖回來。

  經過一段時間,有少量東西回到了皇宮,但還是有大量的珍品,沒有贖回來。

  其中原因就是,給的價格太低了。

  不過這些珍器的擁有者,又怕官府過來追查,因此就把瓷器底下的款,都給磨去了,來個死無對證,這就是那件瓷器底款被磨去的原因了。

  此時,陳文哲才意識到,他的積累還是不足。

  對一件器物的判斷,最主要還是一個知識的積累過程。

  知識積累到了一定程度,有些東西一眼看去,就知道真偽。

  而沒有知識的積累,就是把一件物器,拿手上看一兩天,也看不出個所以然來。

  很顯然,陳文哲還達不到這種程度,他也就只能通過一些蛛絲馬跡,下一些判斷,而且很多判斷,還是錯誤的。

  如果他不是有著作弊器,這一次肯定要抓瞎!

  現在好了,一切事情都被他推敲的明明白白。

  所以這一次隋侯之珠,沒有讓陳文哲失望,直接給了他一個鑒定正確。

  明成化仿北宋汝窯釉象耳爐,這就是一件官仿官,而且是存世數量極其稀少的官仿官。

夢想島中文    我的系統不正經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