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章 “橫向誤差17厘米,要不要重新精調對接?大家都說說吧。”鄭淳十指交叉,掃視了一圈會議室內的眾人,語氣平淡聽不出太大的波瀾。
這是鄭淳的習慣,每當遇到重大決策時他第一步要做的就是收集信息并加以權衡。
會議室內短暫的沉默了幾秒。
接著,一位負責人率先開口,“因為不漏水,所以甚至偏差在10厘米我都可以接受,但17厘米的偏差已經到了設計可以容忍的極限,現在很難抉擇。再裝一次的話,過程不怕,而是怕再裝一次不成功。一旦從成功走向不成功,一切就都毀了。”
作為渤海隧道項目組的負責人,他很清楚,如果這次的誤差缺陷在10厘米之內,是可以通過管節內表面裝修或者焊接來調整的。
但橫向偏差這個數字來到了整整十七厘米。
是已經無法通過焊接等工序來進行逆向修復。
不過…
要是選擇重新對接的話。
就會將風險系數再次上升到另一個高度。
重新對接成功,那自然是萬事大吉。
而一旦失敗的話。
那造成的損失和后續影響是無可估量的。
畢竟。
后天就要舉辦竣工典禮了。
到時候,不僅會有許多業內人士到場,還會有許多國內外的記者參加這次的竣工典禮。
要是讓外界得知渤海隧道對接失敗的消息的話,那丟的是整個國家的臉面。
華國一直是被譽為基建強國。
而渤海隧道的對接失敗,無疑會對這個稱號造成巨大的打擊。
這個責任…
渤海隧道項目組的這些人是負責不起的。
“咳咳,我說說我的看法。”這次說話的是隧道工程副總監理,“錯邊超出了驗收標準的要求,是一個質量的缺陷項。因為最終接頭安裝既沒有先例,也沒有國家標準可以參照,如果渤海隧道管理局和總設計師允許這樣的偏差值并且放行,作為工程監理,我也會同意。”
“但是,根據渤海隧道驗評標準,在信譽評價的時候要對工程扣質量分。缺陷就是一個不合格項,勢必成為十幾公里沉管安裝的敗筆。”
在這位工程監理說出最后‘敗筆’這兩個字時,顧律注意到坐在主位的鄭淳嘴唇下抿,雙手緊緊握成了拳頭。
這是一種相當不甘心的表現。
不僅僅是顧律,會議室內同樣有人嗅出了鄭淳那不甘心的氣息。
坐在鄭淳的左手邊,是鄭淳的副手,渤海隧道項目組的副總工程師。
他掃視了一圈會議室內的眾人,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如果能夠滿足設計和使用要求,我不贊成頂開重做,因為最終接頭并沒有漏水。理論上四個保障系統可以按照原來的流程逆向操作一次,但是對逆向操作過程中會碰到什么風險缺乏實操預案,所以馬上再做一次的風險太大了。”
這位副總工程師在決策會上并沒有掩飾自己的看法。
因為他很害怕三年多辛辛苦苦的成果毀于一旦。
如果過程中出現問題,項目將拖延幾個月或者一年,給業主、承包商乃至國家造成負面影響。
這個損失是巨大的。
不論是有形的損失,亦或是無形的損失。
“我覺得張總工說的對。”會議室內另外一人站起來表示支持這位副總工程師的觀點,“最終接頭頂推系統的原設計方案中,沒有‘重新安裝’逆向操作的預案,但為了安裝和測試,液壓系統具備將頂推小梁移出并再次安裝的功能。雖然千斤頂釋放負載后用泵收回是可能的,但在復雜工況條件下將會對系統設備構成很大挑戰。”
接頭的液壓頂推系統就出自他手,他當然清楚,進行重新安裝這個逆向操作的難度系數究竟有多大。
一個搞不好,說不定就是滿盤皆輸。
“壓接狀況相當好,管內滴水不漏,根據我之前的經驗,總體線形很好了,雖然將GINA止水帶重新再壓縮一次,從理論上說水密性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我們的縱向間距、平面轉角、豎向位置、豎向轉角、GINA止水帶壓縮情況及止水效果都很完美。”
“為了一個精準對接度,意味著將這些來之不易的完美結果全部重新置于不確定性之中,所以我傾向于不要再重新對接了。”旁邊,那位渤海隧道橡膠止水帶的供應商同樣提出同樣的觀點。
那就是建議保持原樣,不再進行重新對接。
因為就目前的情況而言,接口處的橫向偏差雖然較大,但海底隧道的整體安全性還是得到很好保證的。
至多就是。
將渤海隧道原本預計一百二十年的使用壽命,縮短到一百年左右而已。
這個并不是不能夠就是。
會議室內許多人都發表了各自的觀點。
有的人態度模棱兩可。
但更多的人選擇是保持原狀,不去嘗試重新對接。
至于‘重新對接’這個選項,并沒有去選擇。
重新對接對應著風險和不確定性。
沒有人有那個把握和信心說,重新對接一定會成功,一定會比現在的對接效果好。
并且。
隧道對接處的液壓系統和密封止水系統,未必可以支撐起一次全新的對接操作。
會議室內再次陷入沉默當中。
鄭淳用手摩挲著下巴,皺眉不語。
一瞬間。
他似乎蒼老了有十幾歲一般。
你們說的道理我都懂。
可是…
我真的不甘心啊!
但,即便是不甘心,又能怎樣!
鄭淳長嘆口氣,揉著發脹的眉心開口,“既然大家的意見都很統一,那么我宣布…”
“鄭總工,稍等一下。”鄭淳話剛說到一半,就被一道聲音打斷。
而打斷鄭淳的不是別人,正是顧律。
鄭淳探尋的目光望向顧律。
顧律微微一笑,“顧教授,我可不可以說幾句。”
鄭淳愣了一下,接著點點頭,“顧教授,你請說。”
顧律點頭致謝了一下,接著深吸一口氣,目光在會議室內每一人的臉上掃過。
而會議室內的其余人也將視線落在顧律身上。
目光中帶著好奇和打量。
“我只是渤海隧道項目組的一名小小的技術顧問,幾年多來并沒有為渤海隧道的修建出過多少里,本不應該在這么重要的會議上多說些什么,但是,聽完諸位的發言后,有些話,我還是覺得不吐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