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一十九章 把北平交給定國公

  徐景昌的評估報告一共發了五份,其中朱棣一份,平章使姚廣孝一份,吏部天官蹇義一份,五軍都督府一份,通政司一份…

  朱高熾拿到的不是正式公文,而是底稿,上面還有許多徐景昌的注釋,算是額外照顧他,生怕大胖子不明白。

  因此這一晚上,就屬朱高熾最輕松,他閱讀報告,下面還有解釋,十分輕松…在朝堂上,最大的忌諱,就是讓天子做決定,尤其是朱老四這種皇帝,他的一個決定,沒準讓大家伙幾年都白干了。

  徐景昌分析九邊的問題,其實核心是什么呢?

  不是遷不遷都,也不是如何加強邊防,整頓軍戶…最核心的只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游牧和農耕兩大文明,無法進行交易。

  九邊自從遼東開始,一直到甘肅,寧夏,大概的方向,就是長城一線,這也是傳統的農耕游牧分界線。

  農耕就不用廢話了,華夏幾千年,都是農耕社會,靠著精耕細作,男耕女織,維持著自給自足的狀態。

  可以這么講,經過幾千年的開拓,華夏中原,已經把所有適合不合適農耕的地區,都給掌控了。

  東邊和南邊到了大海,西邊推到了雪域高原,西南也到了云南…唯獨漫長的北方一線,綿延萬里還多。

  往北耕種難度太大,又沒有天險屏障,防御困難,就只有修建長城,屯駐重兵,抵御諸部落的南侵。

  農耕如此,而游牧部落,他們逐水草遷徙…整個歐亞大陸的中部,北部,一往無前的草場,就是他們的活動范圍,十分遼闊,卻也十分貧瘠。

  游牧部落最大的問題,他們除了能放牧牛羊馬匹之外,沒有太多的產出。

  加上氣候惡劣,根本不夠吃的。

  好年頭勉強維持,遇到了風雪災害,就必須南下。

  留在草原,凍餓而死,南下還有一線生機,不玩命根本不行。

  事情到了中原這邊,面對這么一群一心求死的蠻夷,又該怎么辦?

  修筑長城,加強防御,這是必然的。

  有出息的朝代,會組織騎兵,發起反攻,徹底擊垮對手。

  也有內遷蠻夷部落的,但是很快就有其他蠻夷填充進來。

  還有更沒出息的,就是給錢,給絲綢糧食,暫時茍且,換取一時安寧…

  徐景昌一路梳理下來,北方邊防,確實是個非常不好解決的問題。

  歸根到底,是游牧民族產出太低,幾乎無法保證生活,中原農耕文明也沒有多少結余,不可能把游牧民族養起來…而且就算唐朝那種,養起來之后,也要防備安史之亂,更何況后續蠻夷源源不斷,中原也養不起。

  事情到了這一步,基本就無解了。

  放在大明朝,也確實找不到更好的辦法。

  但徐景昌畢竟不是大明的人,他的思路很開闊…一個關鍵,就是要讓兩個文明能夠進行貿易,能夠有正常的物資往來。

  現在江南有那么多綢緞的作坊,也有數不盡的茶葉生絲,還從安南采購糧食…完全可以運到北方,通過榷場,賣給蒙古諸部,換取利益。

  到了這一步,還沒有什么,甚至朱高熾還在疑惑,過去大明也有榷場,私下里也有走私,這邊也賺了不少錢,但都是于事無補,表弟這個主意行嗎?

  隨后徐景昌就解釋了…這個貿易必須是由朝廷掌控,雙方的貿易往來,要經過銀行結算。

  旁邊有徐景昌的小字批注…不受朝廷掌控的貿易,只能讓一些商賈賺錢,畢竟豪商只需要金銀財帛,就算他們也會購買一些牛馬,但也數量極少。

  如果是朝廷貿易,這就不一樣了…比如一年下來,草原諸部,購買了一千萬兩的貨物,只向大明出口五百萬兩。

  這就出現了貿易逆差…大明就可以要求對方,想辦法填補逆差,比如按照大明的要求,開發礦場,或者定向養殖牛羊。

  大明這邊還可以提供一些草料,支持他們養殖牛馬。

  也可以直接去草原圈占土地,自行養殖。

  大明至少幾千萬人,需要的牲畜是個天文數字。肉類消耗,也相當驚人。

  關鍵的問題是要把貿易打通了,要讓官方掌控貿易…這樣的話,才能大批采購,銷售到內地。

  因為只有朝廷能動員大量的船只,協調運力,甚至專門修建道路橋梁,方便往來…其余任何商賈,不會投資公共交通設施,他們也根本做不到。

  有人或許會擔心,這么弄下去,萬一草原諸部獲利頗豐,有了實力,跟大明較量,那該怎么辦?

  這事情就簡單了…雙方的貿易捏在大明的手里,他們那些王宮貴胄的財富捏在大明手里。

  而且通過貿易,還可以了解草原的情況…把一切都摸清楚了,如果大明還是害怕跟草原諸部打交道,那就干脆別出門了,把自己關在家里頭,畢竟遇到了風可以把你吹跑了,掉下來樹葉可以把你砸死。

  貿易體系建立起來,就有了稅收,也就能更好衡量北方的價值…靠著這些收益,能夠更好整頓兵馬,維持一只強悍的力量,

  沒錯,徐景昌也是主張發展軍力的,而且他認為的投資更大,人馬要更精干,但是不能像現在這里,設立太多的衛所,屯兵百萬。

  徐景昌指出雙方建立起貿易體系之后,并不能杜絕叛亂…但是卻可以監督各個部落的情況。

  那些狀況好的,和大明親近的,還有余糧的,就不至于冒險。

  至于處境艱難,野心勃勃的,就要重點提防。

  大明可以建立起一整套的評估,給每個部落打分,給不同的地段,確定危險等級。

  然后根據實際需要,安排精兵猛將,加強守衛。

  這樣一來,大明在九邊,需要的就是一支幾萬人,或者十幾萬人的機動軍團。論起戰斗能力,絕對遠超被動挨打的軍戶。

  徐景昌的這番分析,簡直讓人耳目一新,朱高熾連著看了好幾遍,都大呼過癮兒。

  只是有一個問題,他也看出來了。

  徐景昌主張建立貿易體系,設置銀行,還要評估草原各部的情況,確定危險等級…這些設想全都很好。

  唯一的問題,就是大明沒有這樣的人才。

  “少不得又要開恩科啊!”

  朱高熾已經有了想法,增加恩科數量,甚至可以把重點放在北方,挑選一批了解民情的人。

  或許可以和父皇建議一下…

  至于遷都的問題,徐景昌給朱高熾單獨的回復…他本人對遷都沒啥看法,但如果是為了防御蒙古人,就把都城立刻遷到北平。

  徐景昌是反對的。

  道理上面已經說了,關鍵是貿易,把都城遷過去,也無非是加強軍力,嚴密戒備。

  等于拿了一塊大石頭,去堵缺口。

  形成的堰塞湖,只會越來越高,里面存的水越來越多,危險越來越大…并沒有從根本解決問題。

  而且考慮到都城的龐大消耗,能拿出來貿易的貨物就更少了,這樣只會加劇蒙古人南下。

  問題就是這個問題,假如北方繁榮起來,財力大增,也能承受都城遷移過來的壓力,也可以考慮。

  總之,不是現在,也不是這個理由。

  “妙!太妙了!”

  朱高熾欣然大笑,一夜沒睡,也毫無疲倦。

  讀到妙文,如飲甘露,整個人都輕松了。

  只要父皇別耍小孩子脾氣,非要北上遷都,一切好說。

  他也沒有休息,索性坐等上朝吧。

  但是相比起復雜的遷都,這個顯然更容易接受一些。

  看起來又要好好吹捧徐景昌一番了。

  而在另一邊,姚廣孝瞇縫著三角眼,仔細審視,他太了解徐景昌了,這小子無利不起早,他寫這玩意,肯定是有好處可能。

  至于是什么?

  或許就是貿易二字!

  財帛動人心啊!

  說來挺可笑的,偌大的朝堂,除了戶部之外,大明朝幾乎找不到幾個理財的高手。

  當然了,戶部的人,也是參差不齊。

  如果要用徐景昌的法子,估計就要增加官吏數目…放眼天下,所有的讀書人里面,懂這些的也不多。

  徐景昌的學堂!

  老和尚稍微沉吟,他發現這里面的文章還真是挺驚人的。

  好你個徐景昌,野心不小啊!

  老衲是幫伱一把,還是給你添點亂呢?

  老和尚想了想,卻又一聲苦笑,他可是平章院的正使,徐景昌還是他的副手…現在看起來,是怎么把學堂弄到平章院下面了。

  天色拂曉,群臣匯聚午門,隨后入朝,來到奉天殿,拜見天子。

  “啟奏陛下,定國公徐景昌平定邊疆有功,臣懇請加少保銜!”蹇義第一個站出來。

  夏原吉立刻跟著出來,“臣附議,臣建議讓定國公總督北平諸軍事。”

  甚至連五軍都督府的丘福也向前一步,“臣也覺得定國公所講在理,請陛下明鑒!”

  朱棣看著幾位重臣,忍不住好笑,“怎么文武都覺得定國公不錯?太子,你怎么看?”

  朱高熾忙道:“啟奏父皇,定國公一向見解高妙,不同凡響,臣以為北平之事,可盡數托付給定國公。”

  (本章完)

夢想島中文    我的姑父叫朱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