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80章 敲定合作

  “果然是天才!”

  張召看完劇本,立刻在心里給出了相應的評估。

  故事主題創意類似蝴蝶效應的核心創意,時空穿梭對抗宿命卻又環環相扣。

  故事題材具有商業性,本身含有跌宕起伏的罪案、懸疑,燒腦又帶有親情元素的軟科幻題材,受眾定位廣泛。

  人物設定有新意,性格相反,各自周邊環境相反,年齡相仿的兩父子。

  故事結構合理,多線敘事,故事結構獨特完整,但不繁雜。

  故事節奏緊張,最后的高潮感人。

  ......

  出身紐約大學電影制作專業碩士的張召,多少也學到了一點好萊塢制片人的思維方式。

  雖然導演水平不咋地,第一部和米粒堅合拍的電影就斷送了他的導演生涯,但是專業水平還在那。

  對王長天遞去一個肯定的眼神,張召笑道,“以親情為內核,李導這個劇本風格在國內倒是少見啊。”

  國內這些導演,以感情為內核的大多都是放在愛情、國家大義上面。

  比如十面埋伏,內核就是自由的愛情。

  無極是愛和命運。

  英雄就像片名一樣,核心是大義。

  商業電影以親情為內核,在國內極其罕見,反倒在好萊塢卻是最常見的。

  李謙笑笑道,“情感才是最能打動人的事物,不管是科幻、懸疑,還是犯罪,都只是多了一層皮,為電影增加賣點,最核心的競爭力,就在于電影中的親情。”

  ......

  聊了聊劇本,就開始商談合作的細節了。

  “這部電影用膠片拍攝的話,制作成本大概在七百萬左右,我個人能承擔80%的費用,剩下20%的缺口就麻煩王總了。”

  “發行方面,貴公司需要墊付360萬的宣發和拷貝費用,發行費用就按正常的10%來,王總覺得怎么樣?”

  李謙提出了投資方案,只給了光羨20%。

  王長天啞然失笑,張召上次從東華回來就說了,李謙要全權主導自己的項目,沒想到自己直接就出了80%。

  不過王長天也無所謂,20%跟30%都沒有多大區別,沒有在意自己的投資份額。

  畢竟李謙是第一次拍院線電影,即便有一部現象級的網大大白鯊為基礎,第一部電影票房也不會太高。

  700萬制作成本,360萬宣發,只有三四千萬票房的話,也賺不到多少錢。

  發行公司,主要賺得還是發行費。

  在大銀幕上,名氣才是最重要的。

  不管是導演的名氣還是演員的名氣,有了名氣才能讓觀眾走進電影院,要不然制片方放著一百萬不到的內地一線男演員不用,非要去用數百萬,甚至千萬片酬的香江巨星。

  等李謙第一部電影成功了,真正在大銀幕打響了自己的名氣,接下來才是賺錢的時候。

  不過,王長天又提出再拿一部分份額出來,去和各省光電置換一部分資源。

  李謙也沒有意見,各省光電不光光是只有電視臺而已,全省的媒體基本上都歸當地光電管。

  而且現在的院線地域性很嚴重,本省的電影市場大多都在本土的院線手上,而這些本土院線又大多是光電旗下。

  比如豫南奧斯卡院線、川西太平洋院線和峨眉院線、湘南瀟湘院線、江寧幸福藍海院線、江浙時代院線......

  這些本土院線,有本省光電,基本上占據了本省票房的五成左右。

  用宣傳資源置換投資,意味著票房也有他們的一份,在排片上也會有一點點的優勢。

  不管有多少,總比沒有強。

  于是,先簽了一份雙方的投資合同,李謙投資80%,光羨占20%,等光羨和各省光電談妥了,李謙再去簽一個置換宣傳資源的合同。

  以光羨和各地電視臺的關系,應該是沒什么問題的。

  另外,李謙的導演、編劇片酬加一起是150萬,這已經是一線導演的價格了。

  該拿的,李謙不會客氣,別人那份,李謙也不會去斤斤計較。

  最終,李謙需要往項目的賬戶里打560萬。

  光羨墊付宣發拷貝費用255萬,加上140萬成本。

  等劇本審核通過,電影正式立項,這一共955萬費用就會在三天之內打到項目的賬戶里。

  所有收益分成都按投資比例算。

  不過,打進去560萬之后,李謙立馬就可以拿150萬片酬出來。

  雖然可以不走這筆賬,不過該走的程序還是要走的,該交的稅還是要交的,這點錢沒必要省。

  人家大企業一年幾十個億的稅都交了,李謙交這點稅也不心疼,沒聽說有誰是靠省稅錢發財的。

  交的多代表賺得多,李謙倒是想交一百億的稅呢。

  合同談完了,一起吃了個飯,就各自忙各自的了,電影審核、立項事就交給光羨了。

  談妥了合同,這一階段的工作就結束了,電影就可以正式進入到籌備當中了。

  不過,電影行業還真是對制片方很不友好,即便這個合同已經是對李謙比較有利的了。

  發行方穩賺不賠,所有風險都在制片商頭上,分成還少。

  不管國內還是好萊塢,發行公司才是最賺錢的,不管電影能不能收回成本,發行總是有錢賺,只是賺多賺少的問題。

  投資、發行合同搞定之后,李謙就要忙著寫分鏡了。

  不過在此之前,得開始尋找外景和搭建攝影棚了。

  這方面和張忠華從江浙電影制片廠找來的幾個美術師商議之后,就讓他們各自行動了。

  背景跨度長達20年,肯定是要突出兩個時代的差距,不過外景戲不多,倒省了來回奔波的時間了。

  演員也要先找好,李謙最理想的組合還是二十七八歲和三十二三歲的兩個男演員。

  既有同年齡父子所造成的的對比沖擊,又不會太違和。

  花了一天的時間,把內地25-40歲男演員的資料都翻了個遍。

  兒子倒還好,這個年齡段里隨便都能找四五個合適的演員。

  關鍵是父親,年輕的太違和,又演不了爹。

  演的了爹的,年紀又太大。

  大點也就算了,只要不是太老,都沒問題。

  關鍵這個父親是消防員,消防員也算半個軍人。

  等于父親這個角色,還得是個硬漢,要不然怎么去追查連環殺人案。

  35-40歲的硬漢,還得能演好身為父親溫情的一面,這就有點不好找了。

  (求推薦票!)

夢想島中文    我的導演時代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