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東西的小人(地板下的小人)》能在地球成為英國戰后最著名的作品之一,足以證明一切。
若還不能證明,那卡內基兒童文學獎、路易斯·卡羅爾書籍獎,再加上若干年后還被吉卜力工作室翻拍呢?眾多因素,足以證明有趣的故事,不會伴隨時間推移而變得無趣。
所以即便平行世界和地球發表時間相隔六七十年,所帶來的爆炸依舊那么響亮!
當當網、豆瓣、貼吧等平臺討論得火熱。
“明明經歷了那么多事,云汐依舊愿意相信,并愿意接觸人類,就好像那些流浪貓貓狗狗,被傷害了,依然愿意相信人類,感動!”
“人類只是被創造出來,幫助干活的奴隸,這是人類口中的小人。偷東西寄生蟲一樣的存在,這是人類的觀點。果然心中的偏見是一座大山。”
“怎么一晃眼就看完了?感覺不好看。”
先說整體評價中不好的部分,對成年讀者來說,《借東西的小人》略微有些幼稚。
抱著看另一部《小王子》想法的讀者失望而歸,故做此評價,甚至像是花錢買的水軍好評,評價內容完全和書籍主要故事不怎么搭邊。
當下能充分展現出顧陸在讀者群體中的聲望,因為即便失望,直接給差評的情況也較少。
頗有種看待王家衛電影,感覺看不懂,又不敢直說。
就好比當初編輯看到《砸碎小豬》,成年人和孩子,從不同視角觀看同一個故事,重點很不一樣!
孩子們真喜歡。
特別是書中對云汐一家的場景描寫,充斥著想象力!
郵票作掛畫、大寶SOD蜜瓶蓋的坐凳、圖釘的燭臺、半截蒲扇作亭子屋頂,少先隊隊徽的蹺蹺椅,天馬行空!
“還有沒有類似小人族的故事?除了格列夫游記之外,孩子不喜歡格列夫游記,更喜愛這種風格。”4星“我覺得一個作家最厲害的地方是讓讀者相信,給我兒子念完這個故事,他就纏著我要扒室內地板。顧陸寫童話,無論給大人,還是給孩子,都是手拿把掐啊!”4星“充滿想象力的故事,如果是幾年前還是男大的我,肯定不喜歡。但現在我是三個孩子的媽,就和孩子一樣非常喜歡了。”5星 豆瓣開分8.1,且上漲趨勢很大。
諸多好評里面,有幾條高贊評價比較有看點——
零零柒柒陸:“求問,借東西的小人周邊在什么地方買?實在不行我自己做個,給孩子玩,不售賣的情況下,算不算犯法?”4星 江上月sky:“昨晚我孩子突然問我,安南自衛反擊戰是怎么一回事,當時我就呆住了。怎么看個童話故事還知道軍事歷史了,就很擔心的。首先,我肯定支持孩子了解歷史,但很擔心通過錯誤的渠道了解,比如某個姓S的著名童話作家,里面的內容:喘著粗氣、流著口涎、沉重的雄性機體正在慢慢地壓迫著它、嬌媚的姿勢愜意地橫臥在…
就不合適啊。就擔心給孩子接受錯誤的信息。
我趕緊的把《借東西的小人》看了一遍,就只是蜻蜓點水的提及一下。正是因為蜻蜓點水,反而激起了孩子們探索的興趣,感覺挺厲害的。”5星 顧陸的文抄改動是非常細致的,作品第一章,原文是梅太太講述自己雖然沒瞧見過地板下的小人,是來自于梅太太的弟弟,“他是個吹牛大王,給我們,就是我姐姐和我…他在西北邊境陣亡了…”
原文中的弟弟是從當時大嚶殖民地阿三國歸來,在西北參加戰爭。
此處,顧陸肯定是要進行改動的,他對這些細節拿捏非常有分寸,不會過度添加自己國家的元素。說白了,顧陸哪怕當前享受到了許多優待,但依舊有逼數。
也不能光把視線都集中在《借東西的小人》上——雖然熱度比其余六本書加起來還高。
嚴格來說,其余六本書都是好評居多,諾米姐姐、喬漫水、五家人等某位作家參加活動,都拿出自己得意的作品。
七本書豆瓣開分,平均不低于:7.4分。
[新童話]系列圖書開了個很好的頭,甚至長江兒童出版社的水軍可還沒有發力。基本都是真實評價。
說這項目是作協搞出的口碑最好的原創圖書系列也沒問題。
“一千對三萬,優勢在我!”
“那種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猶在眼前,成為一線作家距離我也不遠了!”
五家人不認為自己的書輸,即便對方評分更高,即便對方銷售更高,但他仍舊能找到自己的優勢。
準確的說,五家人是總能找到夸獎自己的角度:“豆瓣上面,評價我書的讀者當前有一千多個,打五個星的人數有三百多個,有四分之一的比例。而顧陸三萬個打分的讀者,打五星僅有六千多人,六分之一。我遠超顧陸!”
”另外,亞馬遜平臺這個銷售平臺,我書籍銷量的評論比顧陸更有質量!”
”除此之外,我身邊看完這本書的,都說逆光天使系列最新的更好看,群眾的眼睛都是雪亮的!”
一番對比,五家人感覺自己贏麻了,隨時就可以將對方斬于馬下。
另外也證明了一件事,五家人壓根就沒看[新童話]系列其他六本書,就單方面,甚至掩耳盜鈴式的宣布了自己的勝利。
他高興之余,兩個孩子放學了。
“昨天買回來的那套書看了吧,《逆光天使之守護》是不是最好看的?”五家人任家梧這樣問自家孩子。
大兒子任傳優點頭贊同,“爸爸寫的書很棒,是最好的。”
一天時間,任傳優能看多少書?
五家人下意識就忽略了這件事。
就非常好,緊接著五家人聯系“天蓬元帥”,長官八十萬天河水軍…五家人已迫不及待發通告,艷壓其他書了。
忙活了一下午。
因為心情不錯,所以讓妻子準備了一桌好菜。
晚飯時間,小兒子任傳良突然開口。
他說:“爸,我們今年可以回老家過年!”
“嗯?”五家人困惑,準確是餐桌上的一家人都面露驚訝。
小兒子有點嬌生慣養,還是前年回老家去燒香,吃不慣也住不慣。
去年任傳良是死活不愿意再回去,當前怎么狀態大變?
“為什么今年想回老家?”五家人問。
“因為很多東西只有農村才能看到。”任傳良說。
哥哥任傳優,爸爸任家梧以及餐桌上的人都驚訝了。
任家梧是作家,聯想能力也是比較豐富的,他本來理解為是指的農村未經開發的風景。
但任傳良在哥哥瞪大的眼睛中,從書房里拿出來《借東西的小人》,翻到中間頁。
[云汐對自己這間起居室十分自豪…墻上糊著從廢棄蓑衣借來的蒲草,一行行一列列整齊來排列從地板貼到天花板。墻上掛著長城、天安門、頤和園的圖畫,它們都是郵票,是杰戎幾年前從郵票本里借來的。
這房間里有一個墨斗,線輪、墨線早就損壞,只剩下墨倉,是個小小的跑道,云汐喜歡從助跑起跳,朝著浴池一躍而下。那常用的家具——大浴池,是用葫蘆水瓢做的。
故事的背景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一棟靠近農村的小平房,三樓一底。
故此,會出現許多務農的工具。顧陸的這改動,真心沒想表達什么,但無心插柳柳成蔭…
“我好像記得我們老家有。就那個摸了一手黑的小盒子,我記得老爸你告訴過我,就叫這名字。還有葫蘆做成的水瓢我們家有嗎?另外…對對,還有草帽,草帽開個洞就可以是一個秘密基地!不過蓑衣是什么樣子?”
別懷疑現在小孩子的行動力,就小兒子讀小學二年級的年齡,早就會上網了。
任傳良說,“我上網搜了搜,發現都是老家有的東西。”
“就想回去看看!”任傳良總結。
“別說了,趕緊吃飯。”大兒子任傳優十歲已經會察言觀色了,所以連忙制止了對方后續的話語。
再看看老爸,果不其然——五家人臉色很難看。
“老爸,你寫的最有意思。”任傳優馬上彌補,“昨天我和弟弟交換看的書,所以他只看了小人那一本。”
任母臉色也有變化了,大兒這話也不太對勁。
一個家庭,收入是由一個人賺取的情況,就容易形成當下這種“暴君”情況,特別是五家人性格很差,故此,他臉色一沉,全家緊張得“鴉雀無聲”。
五家人沒注意大兒子的話,相反他問小兒子,“所以,你就是看完這個書,才想今年回老家?”
“嗯嗯,”任傳良年齡還小,是沒注意到周圍環境,或者說只顧著自己分享,“感覺只有老家,那草草樹木比較多的地方,可能會出現小人。”
“借東西的小人,他們會生活在地磚下面,特別厲害。”任傳良說,“老爸你上次說,你的故事比他還要厲害,真的嗎?我明天就看。”
五家人沉默了,準確的說,他自欺欺人構建的“優勢”,被小兒子興致勃勃的分享打碎了。
他自己也是寫童話作品的,知道要用童話故事教育孩子很簡單,雖然孩子沒一會就會忘掉。往白紙上涂涂寫寫,肯定是最簡單的。
難的在于,激發孩子的興趣,而顧陸的新書甚至是改變了孩子對某件事物的討厭。
“難道,我和他還五五開了?”五家人臉色難看地想到。
“五五開”的另一個五,目前大小便正常,毫無疑問的,未來可期。
顧陸感覺自己很冷靜,是個非常穩重的成年人。
為什么這么說呢?因為他居然能忍住rua熊貓不發朋友圈。主要是擔心出問題…
實際不會,國家層面贈送東西,不會留下任何痕跡。報導出來,這院落也是試點研究基地,顧陸是外聘研究員,誰也挑不出毛病。
“衣錦不還鄉,猶如錦衣夜行啊。”顧陸這樣嘀咕一句。
但很快,就掙脫了“想發而不得”的心思,因為平面國文化公司負責人郭大法打來電話。
新作僅僅上市幾天,周邊的潛力已經展露。
特別大或特別小的物件本身就吸引人注意,再加上《借東西的小人》的品牌效應,郭大法聞到了金幣的回響。
具體推廣郭大法想到了很多方案。
因為是下一棵發財樹,所以郭大法對書籍銷量是密切關注。
首周銷量如下:
《借東西的小人》868416冊。
《森林的皇帝》245290冊。
《逆光天使之守護》355400冊。
《百年仁心》223469冊。
最低銷售都有二十二萬冊,看上去成果喜人,但這是將套書銷量攏共放一起的。
根據”開卷有益”的數據,首周[新童話]整個系列,售出了12萬套。
不能說購買套書的,全部都沖著顧陸,但絕對占據大部分因素。
前面諾米姐妹、喬漫水想要踩著上位的作家們,此時此刻都啞火了。
因為很明智的發現,他們不是一個量級。
如果光是銷量的差距,作者們還不會有那么絕望,關鍵是質量上也如此。
瞧瞧某小紅薯的分享上,在這一周內出現了一個話題#農村誘捕器#,話題含義就是哪怕熊孩子再不喜歡農村,但只要念了這本書,就會對熊孩子想去農村。
分享有推波助瀾,也有幸存者偏差的原因,但能夠達成如此效果,毫無疑問是本身質量足夠好!
此外,還有一個評論也硬火。
“哈哈哈,云汐的父親叫什么我忘了,只記得在里面叫借東西大王。我又想起了作家叫咕嚕大王,不會是在說自己吧?”
“感覺是在說自己吧?在地板小人這個種群之中,外出借東西,就好像在森林中打獵一樣,充滿著危險和辛苦。而父親是要承擔這項工作的…”
看上面的分析,是不是感覺過度解讀?也不能這么說,因為發布這帖子的是“顧學”研究的骨干——陳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