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鐵盤第四章鐵盤 本書作者其他書:
修武縣的魏氏鐵匠鋪送來了一件特殊的東西。
邵樹德親自操刀,把一塊羊排摘下來,然后開始切上面的肥肉。
木炭靜靜燃燒著,炙烤著鐵盤。在看到鐵盤溫度差不多之后,邵樹德將肉扔在上面。
肥油慢慢匯聚在中間,金黃色的肋排散溢著香氣,勾起人的食欲。
大鐵盤,應該是魏氏鐵匠鋪這幾年來最大的技術突破了。
大塊的鐵做不出來,不光制約著軍工產業,也極大制約了民用鐵器的發展。你看,有了鐵盤鍋,烤的羊肋排就是香。
“兒郎們,把我的酒打開。”邵樹德哈哈一笑,坐到了一旁。
李忠搶上一步,繼續烤肉。
當年他父親在河套草原為夏王煮肉,如今兒子又在鐵盤上烤肉,父子兩代人都得信任,貴不可言。
一臉風塵之色的陳誠、趙光逢二人終于趕到了汝州。郭黁跟在他倆身后,神態略略有些拘謹,不過也漸漸有了幾分大人物的氣度了。
綏州時代走過來的鐵林軍判官,這份資歷自不是一般人可比的。
鐵林軍過來了,但王妃折氏及一干人等還留在靈州。“禮同王妃”的趙玉在五月底誕下了一子,讓邵樹德一直懸著的心落了下來。
昨日,他親自取名“端奉”。至此,已有嗣武(趙氏)、承節(折氏)、勉仁(封氏)、觀誠(諸葛氏)、惠賢(裴氏)、明義(折氏)、慎立(江氏)、端奉(趙氏)八子,邵氏家族人丁漸漸興旺了起來。今后應該還會更加興旺,畢竟金仙觀的生育預備娘子軍的規模還是可以繼續擴大的。
這次大封、諸葛氏也帶著三子、四子一起過來了,這倆兒子一個十歲、一個九歲,可以繼續接受高一級的教育了,包括實踐教育。
產自夏州的葡萄美酒打開了封蓋,邵樹德親自給陳誠、趙光逢、郭黁以及蕭符四人倒酒。
剛剛放下酒壇,想了想,又起身給侍立一旁的某位工匠倒了一碗。
“你是嵬才家的十一郎吧?潛心鉆研冶鐵,不錯,這碗酒賞你了。”邵樹德笑道:“回去時再賞你兩壇夏州葡萄美酒、兩壇朔方生燒,自己找車拉回去吧。”
十一郎聞言喜上眉梢,連連稱謝。
“聽聞你在汝州曾試制過器械,比起修武如何?”邵樹德問道。
“某在梁縣采汝煤,打制了十余件器械,刀槍劍槊都有,還與人合制了一領札甲,都不太行。”十一郎回道:“兵器易脆折,甲胃也很容易被重箭貫通。”
“那不和關北煤一樣?”邵樹德皺起了眉頭,問道:“修武煤為何不這樣?”
現在夏軍所使用的器械,大部分還是用木炭冶煉打制,少部分開始用修武煤冶煉制造,效果不錯,至少看起來不比木炭冶制的差。但也僅只能用修武煤,換成其他地方的,比如同州煤、汝州煤甚至河南府的煤,效果就差遠了,供軍使衙門核驗那一關過不了。
本來魏氏鐵匠鋪就以量取勝,其實兵器質量算不得好。與野利氏經常出一些精品不同,嵬才氏擅長打制質量不好不壞的中等軍械。而既然是走量了,那么如果質地很差,便是貴為“皇親國戚”,這買賣也是做不下去的,甚至要被武夫們找麻煩。
“應和大王所說一樣,汝煤中有許多肉眼看不出的雜質。”十一郎回道。
“找過這些雜質嗎?”
“燒炭時某看過,汝煤冒黃煙,氣味很沖。”
“想辦法收集一下,看看到底是什么東西。”邵樹德說道。
“煙…怎么收?”十一郎愣了。
邵樹德想了想,道:“譬如這廣成澤的水,如果冬日嚴寒,湖面便會結冰。冰即是水,水即是冰。如果夏日酷熱或取水燒煮,水還會變成氣。任何一種東西,都有跡可循,自己想辦法吧。如果有所得,我又何吝重賞?”
去年的夏王賞3600緡錢被河南令王雍獲得了。
他結合長期育種經驗,總結升華,寫了一本書。認為人、牲畜、草木都有“血脈”,血脈分為多種,以馬為例,有的血脈可以跑得快,有的血脈長得高,有的血脈讓馬兒耐長久驅馳,不一而足。
他認為可以提煉這些血脈,將其固定下來,培養特種用途的牲畜、禾麥。比如挽馬就需要耐力好、力氣大的,騎兵就需要高大、快速的,騎馬步兵需要耐力好、耐粗飼的,并且在書里羅列了大量不同的血脈用途。
邵樹德親自審核、評議。
雖然內容還有些粗陋,甚至有一些錯誤,但已經是開天辟地頭一遭了,在育種學說方面具有開創意義,因此欽定王雍為第一屆“夏王賞”得主,并遣人將3600緡錢送到他家中,另賜獎狀一封,以示褒獎。
“謹遵大王之命。某回去后便想辦法。”十一郎立刻應道。
夏王賞的頒發是有轟動效應的,至少在關中、關北、河隴一帶,稍微有點消息渠道的人都知道了。且因為這事太稀奇了,獎賞太豐厚了,幾乎可以說點滿了傳播效應,太多人為之津津樂道。
聽聞今年夏王賞很可能被頒發給一個農婦,因為她對羊毛紡紗、織布機器做出了相當程度的改進,得到了夏王的認可,即將一夜暴富,同時還會獲得一個外命婦爵銜,比首屆的王雍更讓人震驚——王雍好歹還是士人。
十一郎走后,邵樹德招呼招呼眾人喝酒吃肉。
“鐵林軍要著手開始整編了。”邵樹德說道:“軍使由我親任,副使野利遇略。”
整編后的鐵林軍高級將領有軍使、副使、都虞候、都游奕使、左廂兵馬使、右廂兵馬使各一員。其中都虞候是鄭勇,都游奕使徐浩,這都是鐵林軍原有的老人。
左廂兵馬使由郭琪擔任,右廂兵馬使由甄詡擔任,這兩位也都可以算得上老人了。
左右廂各有兵馬副使、虞候、游奕使一員,邵樹德打算挑選有幾年戰爭經驗的武學生充任。
一廂兵馬使掌步軍一萬二千、騎軍三千。步軍每兩千人設一個指揮,具體描述便是某軍某廂步兵第一指揮、第二指揮…
騎軍每五百人設一個指揮。
指揮使的左貳官是指揮副使。指揮以下便是營、隊、火,各有職官。
武威軍已經先一步展開整編了。軍使盧懷忠、副使李一仙,都虞候之職將由親兵都指揮使李忠調任——說實話,邵樹德還挺舍不得李忠離開的,他太懂事了。
武威軍都游奕使是安休休,負責指揮總共六千軍屬騎兵。
武威軍左右廂兵馬使分別是韓遜與何絪。這兩人在多年的征戰中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忠誠,功勞、苦勞都有,這次也升為“禁軍大將”了,家族富貴可期。
與鐵林軍一樣,兵馬使以下官員部分由武學生出任,部分內部升遷。
“鐵林、武威二軍六萬人整編出來,就抓緊時間操練、熟悉。軍史檔桉該合并的合并一下,這些東西萬不可輕忽。誰擔任過什么職務,打過什么仗,駐守過哪里,有什么可說道的戰績,這都是一支部隊的榮譽。”邵樹德說道。
很明顯,沒搶到番號的軍隊,屬于被整編對象,他們的軍史就只能合并到別人里面了,成為從屬部分。搶到番號的,要么是根腳深厚,要么是戰功赫赫,才有資格吞并別人。
比如,第三支主導整編的便是天雄軍。這是一支歷史不算太久,但戰功比較大的部隊,還是邵樹德的心肝嫡系,與他們合并的部伍,那絕對是倒血霉了,不可能翻身。
陳誠、趙光逢等人自然沒意見,因為這事本也是他們提議的。一方面可以加強對軍隊的控制力,一方面也能慢慢消化梁軍降兵,同時還能給部隊帶來新鮮血液,好處還是很大的。
而這些整編完畢的部隊,未來也將是新朝禁軍的組成部分,故一定要優中選優,確保戰斗力的強橫。
“新軍被褥、毯子、軍服,慢慢向毛織品轉換。”邵樹德又道:“我帶頭穿毛衣,你等也不能干看著,一定要把這股風氣帶起來。河陽百姓牧養的綿羊,一年比一年多,產毛也一年比一年多。我既允諾他們可用毛布抵稅,自不能食言。那么多毛布,總得有地方用。”
“遵命。”幾人一起應道。
他們也看出來了,夏王推廣羊毛的意志是十分堅決的,這涉及到了國本。
這天氣眼見著一年比一年冷了,原本還能產一些雜絹的綏、銀等關北州縣,看樣子是不成了。耕地之外的宅園,原本的桑林都改成了果園,但果子才能賺幾個錢?或許,讓那些原本繅絲、紡線、織絹的農戶改行織毛布,就是解決之道。
當然這也不是壞事。就普通百姓而言,他們一般是不可能衣綢的,有麻布衣物就不錯了。如果羊毛產量巨大,越來越便宜的話,百姓也能多一種選擇。
“過兩日我要去下河陽,你們跟我一起去看看。”邵樹德說道:“接下來的征戰,河陽是首重之地。”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