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十六章 下馬威

  張全義在五百騎兵的護送下,入住了城內的驛站。

  驛站談不上有多破敗,占地也挺大的,但仔細觀察,處處透露著股頹廢的氣息。

  家具陳設有些破舊,庭院中有雜草未除,一些房屋常年不用,打開后灰塵迎面而來。

  張全義靜靜看著,并無二話。多年的浮浮沉沉,他早已看淡了這一切。

  這世道,能活著就不錯了。

  夫人儲氏指揮著仆人清掃,驛卒也跟著忙活。

  兒子女兒兒媳等一大家子都搬過來了,節度使府被張慎思占著,他也不想去搶,何必呢?一大家子住驛站好了,反正這會也沒幾個人前來河陽公干。。

  “阿爺。”長子張繼業氣哼哼地跑了過來,道:“連張好一點的家具都沒有,這河陽的官,到底貪了多少錢財?”

  “何須對這些小事動氣?”張全義笑了笑,不以為意,繼續看著仆人打掃庭院。

  這些仆人都來自洛陽,包括一起跟過來的五百騎兵。

  張全義鎮洛陽數年,招撫流散,恢復地方秩序,威望極高。

  同時他也禮賢下士,善待乃至資助讀書人,名聲也非常好,很多人說他有“再造洛陽”之功——讓讀書人交口稱贊,這已經超越大多數武夫了。

  張繼業嘆氣離去,繼續干活。

  張全義也微微嘆了口氣。長子繼業才二十二歲,年輕氣盛,不知世道險惡。

  三個兒子,繼業、繼祚、繼孫。繼業年輕氣盛,繼祚才具平平,繼孫年幼不顯,張全義常以為憂。

  這次一同過來的還是弟弟張全恩一家。

  全恩將出任懷州刺史,幫襯自家兄長,很正常。

  本來還有一個弟弟全武,不過被李罕之俘虜,送到了晉陽。李克用給以田宅,待之甚厚,甚至還當了個小官,“全義常陰遣人通問于太原”。

  張全義是一個懂得經營的人,甫一安定下來,就為張氏家族編織關系網。

  長子張繼業之妻解氏,乃心腹部將之嫡女。

  他還為侄子張繼豐(全恩長子)定下了親事,娶孟州別駕蘇濬卿之女為妻。當時還未與李罕之撕破臉,張全義就走出了這一步棋,后來李罕之稀里糊涂被偷襲,丟了河陽,豈能無因?

  族侄張衍,能力上佳,頗得全義看重,娶了幕府判官鄭徽之女為妻,此時仍在河南府為官。

  鄭徽從父鄭綮(qǐ)在朝為官,頗得天子信賴。

  此皆滎陽鄭氏子弟,全義之謀,豈不深遠?

  張全義第一任妻子姜氏故去后,又娶了在河南府、河陽一帶頗具勢力的儲氏之女為妻,并為其生下一女,今年才五歲。就是這個女兒,張全義也已經在琢磨著找誰聯姻,他盯上的是東平郡王之子朱友璋,不過沒對任何人說,目前時機還未成熟。

  張某人,就不像是一個武夫,反倒像是一個非常會經營關系網,同時善于治理民政、發展生產的老官僚。

  李罕之辱罵他,鞭打他的手下,張全義都忍了,最后把他陰死,足見其心性以及關系網之深厚——孟州都有我的人,你沒想到吧?

  “大帥,張都頭來了。”幕僚鄭徽上前說道。

  “哦?我親自去迎。”張全義立刻說道。

  妻儲氏察言觀色,上前幫他整了整衣袍,然后帶著兒媳解氏、侄媳蘇氏避到了里間。

  張全義說罷,便帶著弟弟全恩、長子繼業、侄子繼豐出門,恭迎于道旁。

  張慎思騎著高頭大馬,態度倨傲,遠遠在馬上行了一禮,然后翻身下來。

  “張都頭乃河陽中流砥柱,方今多事,懷孟之地,多有仰仗了。”張全義堆起笑容,迎上前道。

  張慎思淡然一笑,道:“河陽殘破,民人稀少,還需張帥多多費心了。”

  “哪里,哪里,此乃分內之事。”張全義笑道。

  隨后,幾人一起進了驛站,分賓主落座。

  張全義剛想說幾句恭維客套話,卻聽城樓上的大鐘猛然響了起來。

  張繼業、張繼豐二人面色大變,張慎思也有些凝重。

  張全義神色不動,默默觀察。

  大街上很快想起了雜亂的腳步聲,很快,一名武士闖了進來,低聲稟報道:“都將,夏賊來了。”

  “果真?看清楚了?”張慎思霍然起身,問道。

  “千真萬確,有四五百騎,在城南轉悠。”武士回道。

  “真是囂張!”張慎思一拳擂在案桌上,怒道。

  張全義剛來,夏賊就給了他個下馬威,這么不給面子,著實讓人惱火。

  “張帥稍待,我這便讓兒郎們出城破敵。”張慎思打定主意要給這幫夏賊一個好看,同時也想試試他們的成色,立刻給部將傳令。

  張全義默默點頭。

  事實上他也有些后怕。若來得稍晚一些,豈不是要和夏賊撞上?若交戰不利,他一家男女可就步了趙克裕后塵了。

  他還有那么多的計劃,還有廣大張氏家門的壯志,怎么能折在此處呢?

  被迫離開河南府看似是壞事,其實不然。

  胡真這人,他已經看透了,不是經營地方的料。洛陽上下,全是他的人,張氏威望之隆,胡真拿什么來比?說不定,這是一個良好的契機,讓他把勢力延伸到河陽。

  唯一的不確定,大概就是夏賊攻勢甚急。若洛陽守不住,河陽再完蛋,這么些年的苦心經營可就全完蛋了。

  唉,邵樹德!張全義嘆了口氣,怎么這么陰魂不散呢?當年在關中就讓他頭大無比,狼狽奔逃,這次難道又要灰溜溜跑路?

  孟州城外,數百汴州騎兵已經出城。

  朱全忠這幾年,馬政越辦越好,于是廣募善于騎射的蔡人入軍,騎兵數量大大增加。不過他不太信任汴、滑、蔡等鎮的騎將世家人才,喜歡自己招募,甚至任用朱瑄、朱瑾的降將。

  這會率軍出城的騎將名叫安康八,聽名字就知道出身昭武九姓。曾經在鄧季筠手下為將,差點被李存孝活捉,不過平心而論,他練兵、打仗的本事還是有的,與李存孝單挑,實非所長,敗了也很正常。

  八百余名騎兵出城后,草草列了個陣,很快便沖了過去。

  正在耀武揚威的夏軍騎兵紛紛上馬,集結起來,也不管自己人少,直接對沖了上去。

  雙方上千騎兵大聲呼喝,叱罵連連,都將對方視為殺父仇人一般,恨不得當場斬之而后快。

  “轟!”金戈鐵馬瞬間撞在一起,騎士如雨點般落下。

  只這一波對沖,就至少有一百五十匹戰馬失去了主人。

  夏軍騎兵直接被沖散了隊形,隨后領頭軍校一聲唿哨,眾人紛紛潰退,打馬而逃。

  安康八哈哈大笑,讓親兵揮舞大旗,直接追了上去。

  城樓之上,張全義看得心潮澎湃。

  騎軍對沖,馬上廝殺,確實比一般的步軍陣列而戰要刺激多了。

  他其實也組建了一支騎兵部隊,但規模始終大不起來,原因是每月都要向朱全忠上供。上供之物不但有財貨、錢糧,也有兵甲、戰馬。

  當然朱全忠并沒那么需索無度,一定要張全義上供得這么勤快。但張全義自己擔心朱全忠猜忌,畢竟河南府、汝州是他張全義的地盤,一眾官員全是自己委任,軍隊也是自己的,上供得不勤快的話,以朱全忠的性子,鬼知道會發生什么事。

  安康八率軍一追就是十余里。

  夏軍的戰馬體量稍高一些,但耐力微有不如,追了這么一陣,似乎有些跑不動了。

  安康八大喜,連連催馬。部下們也神情亢奮,紛紛在后面叫罵,似乎能憑此激怒夏賊,讓他們返身來戰一樣。

  “賊人可敢來戰?”安康八將馬速催到了極致,深恨今天用的是長馬槊,沒法帶弓箭,不然追逐途中已經干死好幾個夏賊了。

  “汴賊受死!”一聲暴喝突然在右側林間響起。

  安康八大驚,轉頭一看,卻見千余騎兵已經出了樹林,正在提速沖來。

  而就在此時,一直在前方奔逃的數百夏軍騎兵也遠遠兜了回來,返身沖殺而至。

  他們的戰馬喘著粗氣,有的甚至口吐白沫,但人人義無反顧,端平了長槊,再度迎頭撞在一起。

  血雨紛紛,慘叫連連。

  他們的勇猛給同袍爭取到了時間,右側大約一千五百騎分批次沖來,將汴軍攔腰截成了兩段。

  楊亮直接盯上了安康八,揮舞鐵劍斬殺一名汴賊騎兵后,他將劍插入鞘套,抽出騎弓,連發兩箭,一箭落空,一箭射中了鬼使神差擋在安康八身旁的親兵。

  “汴賊受死!”楊亮又抽出了鐵劍,讓過迎面捅來的一槊,加速趕上安康八,用力一斬。

  草!又有一人上前當了替死鬼!

  安康八數年前被李存孝打出了陰影,如今最怕和這等蠻不講理的莽夫對陣。今日又中了埋伏,心中畏懼,已經打算帶人撤了。

  其實不用他知會,追過來的汴軍騎兵已經被打懵了頭,早就不自覺地轉身逃竄了。

  楊亮兩次未能擊斃賊將,心中窩火,此時根本不管其他,帶著數十騎死死咬住安康八,拼了命也要斬了他。

  “嗖!”又是一箭飛出,落空。

  投矛扔出,安康八身后一名騎兵落馬。

  楊亮氣得破口大罵。親兵快速追了上來,將一匹空馬的韁繩遞到楊亮手上,楊亮縱身一躍,穩穩落在馬背上,抽出鞘套里的一把短馬槊,打馬狂追。

  “噗!”一槊捅下,安康八的一名親兵栽落馬下。

  安康八回頭看了一眼,亡魂大冒。好在前方已經看到孟州城了,他額頭冒汗,馬鞭狂舞,戰馬痛得嘶鳴不已,口中白沫連連。

  “呼!”楊亮揮舞馬槊,槊刃差一點就夠到了安康八的馬屁股。

  安康八心有所感,根本不敢回頭,只顧逃命。

  孟州城樓之上,張全義父子、張慎思及一眾將佐目瞪口呆地看著這一切。

  發生了什么?

  氣勢如虹追出去的八百騎兵,怎么一眨眼就敗退回來了?騎將安康八還被賊將死死咬著,那人連連刺擊,好幾次都差點夠著。

  “快!讓趙副將出城接應。”張慎思立刻下令。

  “遵命!”

  親將匆匆下樓,去通知騎軍出動。

  而此時的安康八也看到了生還的希望,勁頭一下子就起來了,甚至琢磨著待會配合城內沖出來的援軍,將這個讓人惱火的賊將擒殺了。

  “唏律律!”就在此時,他卻只覺一陣天旋地轉,戰馬前蹄一跪,人就要被甩飛出去。

  楊亮收回騎弓,又抽出短槊,戰馬如奔雷般迅捷而至。

  “噗!”一槊捅下,正中安康八的后頸。

  孟州城門已經打開,數百騎正在魚貫出城。

  楊亮兜馬回轉,至安康八尸體處下馬。

  汴軍騎兵大聲叱罵,開始緩緩加速。

  楊亮抽出安康八的腰刀,不慌不忙地將其頭顱斬下,隨后翻身上馬,揚長而去。

  張全義面如土色。

夢想島中文    晚唐浮生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