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畫也沒顧忌,反正他決定將要離開洛陽,管它!
再次朗聲道謝,大步流星地來到吉頊下首坐下。可他手里還緊緊拿著武則天送給他的那塊玉佩。當著武則天的面,他不好拿在手上細細把玩。但他眼睛尖,一眼就看到了這塊玉佩的樣子。這是一塊璃龍牡丹雙環佩。也就是在里面鏤空雕刻一條璃龍,璃龍的外圍是一道內玉環,在內玉環與外玉環之間,是鏤空雕刻的幾朵牡丹花。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做工。
而且王畫還看到這是一塊黃玉細逐慢磨,精雕細刻而成的。但這塊玉的顏色如新剝的熟板栗一樣。這是黃玉中的極品,也有人叫它甘黃玉。當然武則天本人用的東西,還會是凡物?
王畫倒不是貪圖這塊玉佩,而是想把它送給自己的姐姐大鳳。就是以后大鳳出嫁,這也是一件珍貴的嫁妝,畢竟是武則天用的。甚至從某種意義,都可以提高大鳳在夫家的地位。
吉頊低聲地問道:“當初官府在找你,為什么不出現?”
現在終于知道王畫是在鞏縣了,可鞏縣離偃師縣只是一步之遙,況且最后在偃師縣沒有找到,鞏縣也派了衙役進行的盤查。這么大的動靜,王畫不可能不知道。
還有他也在奇怪一件事,以這個少年的品性,斷然不可能做出諂媚張家兄弟,來謀取榮華富貴的事,那么他怎么又出現在張易之的府上?
王畫沒有回答,反問道:“吉相公,小子請教,就是當時小子主動出面,又會怎么樣呢?”
當時官府尋找王畫,無非是兩種可能。一是破格任用,可王畫都呆在洛陽這么多天了,也沒有用過武則天下詔任用過。頂多武則天接見一下,不過因此,使他名氣大漲,進入科考倒是一條捷徑。但金子早晚是要發光的,就是武則天不接見,現在他的名氣還不是傳遍了整個洛陽?
第二就是了斷邙子巷的刺殺案。可這件刺殺案最后變了性質,成了武則天打壓世家的借口。盡管這件案子很快煙消云散,讓人們再一次佩服幾大世家的底蘊,可吉頊知道,兩個家主暗中答應了武則天一些條件,這件事才化解的。
可就是這個少年出現,又有什么用。雖然是受害者,最后他的位置在這案子中,隨著鄭王家家主到達洛陽之后,變得可有可無了。
換句話說,他出不出面,是一樣的結果。
吉頊不由地再一次驚訝地打量了一下王畫,好少年!好心思!
這時候張易之拍了一下巴掌,立即走進許多婢女,端上菜肴,酒宴正式開始了。
菜肴并不多,但每一小碟送上來都是罕見精美的食材。張易之兄弟除了長相俊美外,還都是美食家。張易之經常叫下人,將鵝鴨關進大鐵牢里,當中升起炭火,然后在銅盆里放入調好的五味汁。鵝鴨在牢子里,因為溫度高,只好飲這個調料汁。到了最后,鵝鴨被活活炙死,但因為喝下大量五味汁,肉質清香至極。又烤活驢,亦如前法。有一次想吃馬腸,于是將從人的馬活活割開肚子,抽出馬腸,這匹馬在地上抽搐良久,才死去。
當然,今天來了許多高貴的客人,張易之不可能當著眾人的面,做出這樣不雅的事情。但有一道菜,就是用前一種方法,炙烤的驢肉。另外還有其他的山珍海味,有的連王畫兩世為人,都沒有看到過。
并且因為廚師的精心烹飪,端上來不但菜肴發出誘人的清香,色彩同樣在客廳里巨大的蠟燭照耀下,也是斑斕炫麗,誘人食欲。
為了助興,張易之也請來了樂妓,為之歌舞,這些樂妓大多數都是青春靚麗的少女。不過王畫同樣也發現了在角落里,坐著一個懷抱琵琶的樂妓,似乎年齡偏大了一點。這一行飯別看風光,可同樣也是吃的青春飯。一旦上了歲數,前途立即堪憂。
王畫再次看去,果然看到她眉宇緊鎖,大約看到同伴們得到大家的贊賞,她只能坐在這暗角里,有些悶悶不樂吧。
不過世界總會有人歡笑,有人哭泣,這也是一種無奈。王畫微嘆一口氣,繼續喝酒吃菜。
可也有許多人一邊喝酒一邊還在繼續注視著他。讓他們感到驚奇的是,這個少年受到如此大恩寵后,身著一身寒酸的衣服,坐在一群達官貴人(因為調了座位,現在王畫身邊每一個人來頭都不小),神態自苦。再一次讓他們嘖嘖稱奇。
就連一些風liu的公主郡主們,看到王畫的風采,想到他剛才說的那句: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還想到了他送給安樂公主那句話:天苦有情天若老,人道正道是滄桑,就是知道他出身也許是寒門,心中還是發起了花癡。連太平公主與上官婉兒,也隔著酒桌,向王畫遙敬了一杯水酒。
只是小裹兒看著王畫,若有所思。
在座的知道王畫前來張府原因的人,不多。可李裹卻親耳聽到他說出真正的原因。與王畫一樣,她也在想,為什么祖母既然如此賞識他,為什么不在皇宮接見他,而讓他到張府參加這場宴會呢?
她又看了看,張氏幾兄弟,與武姓諸王候,以及自家李姓王候之間盤旋,談若風聲,忽然有所悟。
曲總有終的時候,宴總有散的時候。宴沒有散,但在客人酒足飯飽之后,婢女將酒散撤下。還有一項活動沒有結束。今天武則天很高興,因此讓眾人作應制詩。
其實有的人在心里誹謗,作應制詩恐怕是假的,這是老武想要看一看王畫再一次寫出什么詩來,還有親眼看他寫的字。
一會兒一些大臣將應制詩作好,武則天命上官婉兒誦讀。
王畫聽了卻在心里面直搖頭。這些應制詩除了拍馬屁,其他的什么都沒有,用四個字來形容,就是空洞無物。
不過所有詩當中,應制詩也很難看到佳品。
別的詩,不拘于時間,不拘于內容,也不拘于場景,象王安石在瓜洲渡口寫下“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到了金陵才構思完成,為從又到改成又綠,修改了幾十遍,也沒有人說他不對場景,不對題。
但應制詩不同,必須對時間,對場景,對內容,而且要在短時間內作出來,連個修改的時間都沒有。因此罕見精品。
他在聽上官婉兒用好聽的聲音,在頌讀這些言之無物的應制詩。別人也在看著他。王畫“作”出的詩不多,但每一首傳出,幾乎都是佳品,就連他作出的那三首,他說的“詞”,同樣也讓人回味無窮,被文人傳頌,樂妓吟唱。
可看著他拿著筆,坐在哪里,似乎閉目養神,就是一個字也沒有落在紙上。
武則天終于忍不住問道:“王小郎,為什么你不作詩?”
王畫站起來,答道:“啟稟陛下,這是因為各位使君們,寫的詩太好了,臣羞愧之下,不敢再作這場應制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