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十四章 廢殉葬事

  順天府外,天壽山,長陵。

  今天是送先帝入長陵的日子,長長的送葬隊伍一眼望不到盡頭。

  “那些信,燒掉吧。”

  王霄看著前方黑黝黝的陵墓入口,輕輕的嘆了口氣。

  旁邊的于謙緩緩行禮“回來的路上就已經燒掉了。”

  “有什么話想說就直接說,吞吞吐吐可不是你的性格。”

  每次見到于謙,王霄心中總是有個念頭,想要問問他老郭哪里去了。

  于謙撩起官袍,神色鄭重的向著王霄下跪叩首行大禮。

  “微臣于謙,拜求太孫殿下廢除殉葬事!”

  殉葬,一個讓人頭皮發麻的詞匯。

  有權勢的人死了,還要把活著的人一起帶入地下。這種事情想想就讓人不寒而栗。

  殉葬制度起與夏商,綿延千年幾乎歷朝歷代都有人殉之事發生。

  漫長的歲月長河里,唯有漢,唐,宋這三個非異族統治的王朝沒有發生過。

  而夏商周秦南北元明清諸代都有發生過。

  大明的殉葬制度起源于朱元璋。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按照古制與遺詔,將后宮之中沒有生育過的嬪妃全都送入陵墓里面陪葬,數量高達四十六人。

  而現在朱棣死了,他的后宮之中同樣有著高達數十人的嬪妃要隨同殉葬。還有一些被挑選出來的太監與宮女,為的是讓他們下去繼續服侍朱棣。

  在王霄看來,這是慘無人道的罪行。可在這個世上的人看來,這卻是古制。是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制度。

  騎乘在馬背上的王霄看著不遠處那哭嚎震天的送葬隊伍,默然不語。

  那些確定要殉葬的人都在送葬隊伍之中,她們等會就要在不遠處的房間里吊死,然后裝棺送入長陵之中。

  她們的哭泣哀嚎絕非是在悲痛朱棣之死,而是絕望到了極致。

  王霄回憶起‘明史.英宗后記’上的記載。

  明英宗朱祁鎮重用宦官王振導致土木堡慘敗,樊忠等一批忠心耿耿的名將葬身土木堡。

  身為皇帝被瓦剌人俘虜,可謂是奇恥大辱。

  回來之后又殺名臣于謙,通過奪門之變從弟弟手中搶走了皇位。

  他這一輩子,可謂是壞皇帝的典型代表。

  可就是因為朱祁鎮晚年的時候下令廢除了殉葬制度,史書上給他蓋棺定論是“罷宮妃殉葬,則盛德之事可法后世者矣。”

  因為廢除了殉葬制度的功勞,之前的所有罪過全都能一筆勾銷,美謚廟號為英宗。

  出類拔萃曰英;道德應物曰英;德華茂著曰英;明識大略曰英。

  一件事情,點亮了一生。

  王霄也想要廢除殉葬制度,可這話不能由他自己提出來。畢竟他現在的身份還只是太孫,是沒有這個資格做這件事情的。

  這件事情,唯有皇帝才能做。

  王霄的身邊圍滿了朝廷重臣,軍中大將。就連太子朱高熾都在不遠處的馬車上待著。

  于謙下跪行大禮,說話的聲音還那么大。四周眾人想不關注都不行。

  “這事,我不能擅權。你還是去求太子吧。”

  王霄緩緩搖頭,表示自己對此無能為力。

  于謙猛然直起腰板瞪著王霄“太孫做不得,太子同樣也做不到!他還沒登基呢!”

  與原著中急匆匆的登基不同,得知漢王與皇帝先后死去,軍中大權全都落入王霄之手后,太子黨們就安靜的等待著大軍護送朱棣的棺木返回順天府。

  先帝沒下葬之前就登基,肯定于禮不合。

  所以現在哪怕人人都知道朱高熾是下一任的皇帝,可他此時的真實身份還是太子。

  不得不說,于謙的膽子是真夠大的。敢當著太子的面說這種話,換個脾氣不好的能當場就把他送進長陵去陪葬。

  “微臣之前已經求過太子了,可太子不同意!”

  難怪于謙氣呼呼的對朱高熾表達不滿,原來是求過了沒能求下來。

  “如果太子不同意,你找我也沒用。”

  王霄順著話題緩緩的勾著于謙說話。

  “太子做不到,太孫可以!”

  于謙毫無顧忌的說著在旁人看來絕對是挑撥父子關系的話“先帝駕崩,新帝還未登基。先帝有遺詔,命太孫監國。也就是說,在新皇登基之前的這段時間里,一切天下大事小事皆由太孫定奪!殉葬與否,太孫可一言而定!”

  四周眾人頓時一片嘩然,誰也沒想到于謙居然瘋了,這種話他都敢說出來。

  先不說法理上這種說辭究竟是對與不對,單單說王霄一旦真的用上了這份權利,那新皇登基之后會如何看待他?

  父子兄弟,在皇位面前又能算得了什么呢。

  “于謙!”

  之前一直坐在馬車上聽著的朱高熾坐不住了,由內侍摻扶著下了馬車走過來。

  “你瘋了嗎?在這胡言亂語個甚!”

  于謙頭也不回,就這么死死的看著王霄“求太孫赦免無辜之人!”

  文武大臣們仿佛是看到了于謙的腦袋與他的身體分離。這人瘋起來真是什么話都敢說,居然敢說殉葬的都是無辜之人!

  王霄下馬,向著朱高熾行禮。

  “敢問太子殿下,可否取消殉葬之事?”

  朱高熾看出來王霄有這方面的意思,苦著臉勸解“這都是祖宗定下來的規矩,豈可輕易更改。你若是真想改動,那等我死的時候隨便你怎么樣都行。”

  按理說話題到了這個程度,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就可以結束了。那些宮人嬪妃們雖然可憐,可真正關心她們命運的又能有誰呢。

  但是這里卻是有一個不按照常理出牌的人。

  史書上的于謙雖然膽色過人,可也沒現在這樣豪橫到不要命的程度。

  之所以如此,那是因為他看出來王霄是一個明君的坯子,而且本身并不反對取消殉葬制度,甚至還傾向于贊同他。

  如果不贊成的話,開始的時候說上一句此事毋庸再議就可以直接結束話題了。

  眼看著太子爺幾句話的功夫就要把事情平息了,熱血上頭的于謙受不了了,直接飛速起身撲到了一旁看熱鬧的樊忠身邊。

  ‘嗆啷~’一聲,樊忠的佩刀被于謙給拔了出來。

  此時此刻,樊忠抱著于謙一起去死的心都有了。

  他原本只是在一旁吃瓜看熱鬧,殉葬什么的和他們沒多大關系。無論王霄如何選擇,他都會表示支持。

  可他無論如何都沒有想到,于謙這個天殺的混球居然毫無征兆的撲過來搶了他的佩刀。

  當著這么多文武大臣的面被人搶走了佩刀,身為武將的樊忠感覺臉上火辣辣的臉皮都掉光了。

  于謙在太子與太孫面前手持利刃,這下頓時就炸鍋了。

  四下里的武將們反應過來,紛紛拔刀擋在王霄和朱高熾的面前,而文臣們則是聲竭力嘶的高喊護駕。

  明初時候的文臣還是不錯的,比起明末時候那些敵人還沒來,就已經準備跪迎的大頭巾來說,至少他們沒有被嚇的逃跑。

  負責警戒的軍士們紛紛向著這邊跑過來,送葬的隊伍也停下了腳步。

  整個長陵外面一片混亂。哭喊聲,叫罵聲不絕于耳。

  眾多軍將們幾乎都擋在了王霄的面前,只有區區數人守護著朱高熾,還都是備倭兵的將領。

  看到這一幕的文臣們,都不由自主的皺起了眉頭。

  自從上馬能治軍,下馬能治民的真正文武雙全,精通君子六藝的大儒死光之后。那些只會讀書的大頭巾們就開始宣揚文武對立。用盡辦法貶低武將,絲毫不在意射與御排在書的前面。

  王霄如此得到軍方的擁護,眼看著又是一個好大喜功的文皇帝。好不容易從朱棣一朝熬出頭的文官們,逐漸生出了別樣心思。

  于謙橫刀在手,抬起來架在自己的脖子上,對著王霄怒吼。

  “微臣死諫!!!”

  所有人都知道于謙是王霄的心腹,所有人的目光也都落在了王霄的身上。

  沉思片刻之后,王霄看向了恨不得生撕了于謙的樊忠“去把那些殉葬的宮妃帶過來。”

  眾人驚訝,不理解王霄這是何意。

  不大會的功夫,即將要殉葬的眾多宮人與嬪妃就被帶了過來跪滿一地。

  朱棣的妃子里有大有小,年老者已露華發,目光呆滯仿佛已經看破世間一切。

  而年幼者,像是朝鮮送過來的嬰寧長公主基本上還是個孩子,哭的雙眼紅腫聲音嘶啞,跪坐都坐不穩當。

  王霄的目光掠過安貴妃與樸妃的時候微微失神,這兩個朝鮮美人哪怕此刻梨花帶雨也是美艷絕倫。

  “我問你們一件事情。”

  王霄語氣低沉,說話的速度緩慢“用心思考,然后用自己的本心來回答。切記,絕對不可違背自己的本心。”

  頓了頓,王霄終于問了出來。

  “你們,是心甘情愿為大行皇帝殉葬的嗎?”

  這一刻,天地間都仿佛為之安靜下來。

  各種各樣復雜的情緒在眾人的臉上不斷盤旋變幻,那些之前滿臉死意的宮人后妃們仿佛是突然間活了過來,面上滿是對生命的渴望。

  可她們也不明白王霄為什么會這么問,難道是在做試探?

  若是回應的不好,說不定還會被嚴刑處置。

  一時之間,所有人都愣在了原地,無人回話。

  于謙急的要跳腳,正準備大喊的時候卻是被樊忠抓住機會一把奪走了佩刀并且制服在地。

  壓抑的氛圍中,一個清脆中帶著哽咽的聲音響起。

  “我不想死。”

夢想島中文    萬千世界許愿系統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