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03章 太祖故事,還復舊制

  萬歷七年,注定是喧鬧的一年。

  這一年里,沸反盈天這個詞,在天下間招搖過市走了一遍,從坊間到士林,從地方到朝堂,從文臣到武將,從皇宮到校場。

  而今日的京城,最為轟動的事情,毫無疑問乃是有人聚兵謀逆,趁著皇帝出宮的時機,當街殺駕。

  事情一發生,消息便以高府為旋渦中心,為驚濤駭浪所裹挾,猛然席卷開來。

  權勢又宛如堤壩一般,過濾著消息的速度與精準,輕車熟路地逐級下放。

  各衛指揮使、指揮同知,各營的游、佐將軍,聽上去理應第一時間反應的武將,實際聽聞消息的時間,其實頗為靠后。

  甚至于,彼輩上一刻才火急火燎地披甲整隊,焦急等待著救駕勤王的號令。

  下一刻,誠意伯劉世延為皇帝親自制服,并命品級以上軍官前去校場觀刑的詔令,已然接踵而至。

  一干指揮使、指揮同知、各號將軍,不管心中如何做想,也只得立刻遣散了麾下的兵丁,火速趕往大校場。

  京營三大營的校場,都設在德勝門與安定門外(今校場口街、西營房胡同一帶),而大校場,指的是萬歷五年,皇帝應顧寰所請,開設在南城宣武門外的將軍校場。

  凡有大事,譬如京營戎政府換防點將、發放賞賜、測試新型火器、抑或者朝中暫定的下月正旦皇帝御駕巡閱,乃至對犯禁的高品階武官進行軍法處置,都會在大校場進行。

  這種地方,一干將軍、指揮使自然是常出入,極為熟悉。

  然后,今日皇帝遇刺后無端召見,氛圍卻與尋常時候大不相同。

  風雷漸止,天色仍舊陰沉,瓢潑大雨下了個盡興,恰至尾聲的雨水,夾著雪花飄落在了露天的大校場中。

  禁軍身形挺直,面色肅穆,守在大校場沖要位置,圍了個水泄不通。

  或是才經歷了一場廝殺的緣故,禁軍眼神中的殺氣還未徹底消散,染血的兵戈也沒有收起,明晃晃地拄在地上,寒光四射。

  空氣中彌散著淡淡血腥氣,愈顯沉凝壓抑。

  不知哪里來的文臣,率先搶占了靠近帥臺的位置,在隨駕的近臣重新調整了文武位置后,正用一種警惕以及審視的目光,打量著后來的一干指揮使、將軍。

  帥臺左右是兩面牛皮大鼓,這次平亂斬敵最多的兩名勇士,被挑選出來擂鼓。

  咚咚咚。

  富有節律的聲音,似乎敲擊在眾人的心口。

  內閣大學士申時行等,六部諸堂官王錫爵、汪宗伊等,倉皇趕來校場關切皇帝安危,又被皇帝三言兩語打發回衙門坐班。

  只有內閣王崇古,兵部侍郎陳經邦等人被皇帝留了下來。

  在拒絕了皇帝命人撐傘的優待后,兩人默默走到帥臺下,在東班站到首位領銜文臣。

  后來的武將們不時朝西班班首的徐文璧、顧寰使去焦急征詢的眼色,欲探究皇帝此舉,究竟當真是一時興起讓人來觀刑,還是要借機株連與劉世延相關之人——相關這個范圍太廣了,誰也不敢保證自己會不會被波及。

  可惜,無人回應。

  在沉悶的鼓聲也停息之后,只有淅淅瀝瀝的雨聲響起。

  雨聲最襯托安靜。

  此時尤其如此。

  更令人心生不安的是,校場帥臺上佇立的那道身影,自始至終都沒怎么動過。

  皇帝來得風風火火,喝罵后知后覺的二十六衛禁軍指揮使,怒斥姍姍來遲的三大營將軍,胯下馳騁的千里馬嘶鳴不止,身后拖拽的謀逆賊叫囂不斷。

  但在皇帝登上帥臺之后,畫面便仿佛凝固了。

  駿馬被皇帝信手綁在了身側,正孤零零地四處打量,不時抖動淋在身上的雨水。

  劉世延一動不動趴在皇帝跟前,包扎的布條早就不翼而飛,各處都淌著鮮血,起初還能看到身子微顫,如今已經沒了動靜。

  皇帝一身戎裝,雙手拄著佩劍,按在雙腿之間,沉默地端坐于帥位。

  戎裝并非皇帝常服之一的曳撒,而是時隔六十年,再一次有朱家皇帝頭戴鳳翅盔,身著魚鱗葉罩甲,腰懸長弓背負箭。

  眾人紛紛用余光打量著一身甲胄的皇帝。

  頗類武宗啊…

  少年皇帝披甲帶劍固然威嚴,卻也使氛圍愈顯沉凝。

  終于。

  “陛下,內閣,兵部,二十六衛禁軍指揮使、指揮同知,京營副、參、游、佐等將,戎政府總督、參謀、視閱科道,五軍都督府…盡數到齊。”

  鄭宗學聲音不算渾厚,卻恰到好處響在了校場所有人的耳中。

  從內閣到兵部,從禁軍到京營,如今京城中牽扯兵事的文武,已然盡數在此。

  眾人屏息凝神,恭候天音。

  然而,皇帝并沒有出言以對,只是抬起手,將那位京營參謀揮退。

  好半晌過去。

  仍舊不見皇帝有所動作。

  眾人面面相覷,只得一齊拱手相請:“陛下。”

  這一聲下去,帥臺上終于有了動靜。

  只見帥臺上的身影緩緩起身,微微抬頭后,鳳翅盔下的面孔,揭示在了文臣武將的面前。

  動作之間,一身的甲葉鏗鏘作響。

  緊隨其后,是居高臨下的目光掃來,看出不太多情緒。

  眾人漸漸低下了頭顱,打量的余光也不動聲色收回視線。

  皇帝仍舊沒有開口,只是靜靜掃視著校場上的一干文武。

  從文臣到武將,從禁軍到京營,就這樣一一掃過。

  沉默。

  長久的沉默。

  遇刺之后的皇帝,最讓人惶恐的事情,是皇帝的怒火肆無忌憚地爆發——一干武官來之前是這樣想的,如今卻突然有了新的體悟,原來,沉默的火山,會更令人不安。

  不安的情緒開始蔓延,吞咽與抿嘴的動作,頻繁出現在人群中。

  叮當。

  皇帝拖拽佩劍的聲音,給了沉默一絲聲響。

  沉默似乎會積蓄力量。

  以至于此時帥臺上的一丁點動靜,都讓人聚精會神。

  “今日,又有人要殺朕,朕的右都督,世襲罔替的伯爵,竟然聚兵數百,殺到了朕的十步之內。”

  朱翊鈞終于開口了。

  按理來說,這種話一出口,立刻就有人伏地請罪。

  但在長久的沉默后,第一句話往往不會被打斷,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長出一口氣的聲音——無論皇帝在說什么,此時都猶如天籟。

  至于皇帝遇刺…

  眾人下意識朝劉世延看去。

  徐文璧與顧寰對視一眼,神色頗為復雜,到底世代富貴的勛貴,何至于走到這個地步?

  陳經邦厭惡地朝劉世延的方向輕哼一聲,似乎在與周遭的同僚表明態度。

  羽林前衛指揮同知夏愷,小心翼翼用肩膀蹭了蹭臉頰的汗。

  鄭宗學等一干皇帝近臣,則是面色沉靜掃過校場中眾人的反應。

  偌大的校場,除了淅淅瀝瀝的雨聲,便只有皇帝的聲音。

  “緣由也不必多說,無非是與石茂華通敵叛國、干害馬政、侵蛀九邊,情知難逃一死,便想拖著朕同歸于盡。”

  朱翊鈞一邊說著,一邊手持利刃,緩緩走到了劉世延跟前,拽著一條腿,像拖著死豬一樣,往帥臺邊緣走來。

  眾人分明見得劉世延仍舊沒有動彈,似乎已經死了。

  身上本就布滿刀傷箭痕,又被皇帝一路拖拽至此,死了也不足為奇。

  不過,主觀上或許死了,客觀上他必然活著——在皇帝宣布處決之前,劉世延只能還活著。

  畢竟殺雞是要給猴看的,眾人心知肚明。

  “好在朕登基以來,學了八年的武藝,沒被嚇得倉皇逃竄失了顏面,反將這廝一箭封喉,當場射落。”

  他雖是射偏了才射到劉世延的脖頸,但外人總歸不知。

  聽得皇帝這話,一干武臣不由側目。

  一日之間風云變化,消息來得也極為倉促,此時從皇帝口中,才得知當時的情況,臉色不禁帶上一絲異色。

  只見皇帝皇帝身形挺拔,一身甲胄頗有威武大將軍之風,手中拖著劉世延的一條腿,在帥臺上拖拽出長長的血跡。

  “按理來說,這般謀逆大案,理當將此賊留給法司刑訊。”

  他走到帥臺邊緣,將劉世延放下,又踢了兩腳,使其上身匍匐在帥臺上而頭顱空懸于外。

  朱翊鈞抬起右腳,踩在了劉世延背膀上。

  文臣武將見皇帝這番動作,立刻明白皇帝要做什么。

  武將攥緊拳頭,愕然而興奮地看著皇帝,期驥著皇帝下一步動作。

  一干文臣則是不約而同朝王崇古看去,卻見后者面色沉靜,并無多余表情。

  方才還闖門救駕的給事中,此時也露出上前一步,欲言又止。

  這種事,皇帝怎么能親自動手!?

  “但好歹算是兩軍交戰,劉世延既為武將,又被朕親手擒獲,無論算是朕臨陣斬敵,還是用軍法處決,思前想后…”

  朱翊鈞拎起手中佩劍,撥開劉世延散亂的頭發,露出不算干凈的脖頸。

  文臣武將瞪大雙目,為這一幕牢牢吸引。

  就在眾人凝神等著皇帝下一步動作的時候。

  皇帝死死踩住劉世延,奮力一揮!

  噗地一聲!

  鮮血飆射,一顆頭顱拋飛!

  皇帝竟猶如殺雞一般,直將劉世延一劍削首,鮮血噴出丈遠!

  徐文璧下意識側身避過,愣愣看著頭顱跌落在面前。

  王崇古、顧寰紋絲不動,直視著皇帝手中滴血的佩劍。

  陳經邦伸手抹了抹濺到臉上的鮮血,深吸一口氣,讓自己不至于吐出來。

  戚繼光頓了片刻,上前一步,將跌落在地的頭顱拾起,放置在了帥臺正下方,面朝眾人。

  這時,皇帝的聲音才悠悠傳來。

  “朕便在此親手斬了此賊頭顱,也好為諸位做個警醒,免得再有如此不忍之事發生。”

  朱翊鈞收劍歸鞘,目光逼視著校場中的一干文武,冷聲道:“諸位以為然否?”

  許是湊巧,風雨也在此時歇止。

  大校場為之一寂。

  面對皇帝這番作態,沒有誰能分清究竟是泄憤后的隨口警告,還是咄咄逼人的牽連問罪。

  紛紛下拜請罪:“劉世延謀逆,驚擾圣駕,皆是臣等失職,臣等必引以為恥,斷不至于再生此事!”

  以王崇古帶頭,文臣武將連忙表態。

  朱翊鈞神情終于露出一絲溫情,耐心解釋道:“不是朕為難你們。”

  “兩日前,石茂華收買番僧刺駕,今日劉世延便當街聚兵謀逆。”

  “如此前赴后繼…”

  “朕方才不免還在想,會不會今晚,便有人會學起昭武伯,領著京營與禁軍,殺到朕的皇宮里來。”

  皇帝和顏悅色,話中盡是虎狼之語。

  話甫一出口,不論文武,紛紛勃然變色。

  下一刻,便有人按捺不住,猛然跪倒在地,求饒不止。

  “陛下!劉世延謀逆,與我等絕無干系!”

  “陛下!我等忠心耿耿,日月可鑒!”

  “陛下明鑒!”

  不斷有人拜倒在地,口呼冤枉。

  朱翊鈞見狀,不置可否:“只是沒有干系?”

  他臉上的難掩失望之情:“所謂君辱臣死…”

  “朕的兵部尚書通敵叛國,朕的右都督聚兵造反,朕今日侍衛死傷不知凡幾,癱瘓的老師慘受得兵戈驚嚇,劉世延當面咒罵我親眷。”

  “君上受了這般奇恥大辱,爾等只想與朕說一句沒有干系?”

  “這就是朕的兵部!?”

  “這就是朕的禁軍!?”

  “這就是朕的京營!?”

  “朕從內帑里拿出的幾百萬兩軍餉,都喂了狗么!?”

  皇帝越說越是按捺不住語氣,說至最后,已經近乎咆哮,渾身甲葉振振作響,勃發的怒意瞬間掃蕩校場。

  在場眾人,無不變色。

  王崇古立刻就要出列表態。

  卻見皇帝根本沒有讓人插話的意思。

  “羽林前衛指揮使何在?”

  皇帝一聲低呵,夏愷當即渾身一抖。

  幾乎下意識地,后者便狼狽跪地,倉皇回話:“陛下!臣…”

  朱翊鈞粗暴地打斷了他的話:“你不要稱臣了,回答朕,羽林衛兩日前搜身番僧失責,此后設卡攔截石茂華未果,今日劉世延謀逆失察。”

  “再一再二以至再三。”

  “你究竟是無能還是包藏禍心!?”

  夏愷面色慘白,磕頭連連:“陛下,臣無能!臣無能!”

  朱翊鈞面無表情:“無能?那你這幾日擅役軍人等七十名,又是所為何事?”

  這是盧維禎昨日查出來的,并非朱翊鈞空口白話,故意驚嚇。

  夏愷聞言,頭磕得越深越急,砰砰之聲不絕:“陛下,臣有罪!臣擅役軍人,為老母修繕房屋!”

  一聲冷笑。

  赫然是皇帝正在皮笑肉不笑。

  “好!既然你提起你家老母,朕便赦了你侵吞軍餉,私縱石茂華,擅役軍人這些夷三族的罪過。”

  他解下腰間佩劍,一把扔了過去:“自戕罷。”

  一道拋物線劃過,夏愷動作戛然而止,怔怔看著皇帝的佩劍落到身前。

  眾人紛紛皺眉,側目看去。

  朱翊鈞懶得再去看他,轉過頭再度呵道:“神機營戰兵二營練勇參將李承恩何在?”

  李承恩正看著夏愷的戲,突然聽到皇帝喊自己,只覺晴天霹靂!

  他連忙回過頭,迎上皇帝的目光,驚恐萬狀:“陛下!臣決計沒有參與其中!”

  禁軍是禁軍,京營是京營。

  前者二十六衛,錦衣衛、羽林衛都屬其中,直屬皇帝,戍衛京城,調度極為頻繁。

  后者神機營、五軍營、神樞營,分屬戎政府,由總督、兵部侍郎管轄,除了日常操練,都老老實實呆在營盤,他李承恩沒本事,更沒機會參與其中!

  卻聽皇帝語氣冷淡:“京營五軍營戰兵七營,練勇參將劉豸,不過是七年前,為朕所呵斥了一番,便一直懷恨在心,如今更是與白蓮教、劉世延謀逆刺駕。”

  “朕聽聞李參將也懷恨在心,是準備什么時候步劉豸的后塵?”

  李承恩這才反應過來皇帝所指何事。

  七年前顧寰履職京營,抓了一批典型,他與劉豸都在其中!

  但劉豸造反,關他李承恩什么事!當時除了他們,還有神樞營佐擊侯之胄等人,怎么單單來找自己麻煩!

  李承恩連忙匍匐在地,陳情道:“陛下!臣自那以后,便改過自新,盡職盡責,從沒有半分怨懟之心!”

  話音剛落,皇帝的略帶森冷的聲音再度響起。

  “是么?你不是整日抱怨朕‘瞎度田作甚’么?”

  李承恩霍然抬頭,面露大駭。

  便在這時,噗地一聲,空氣中的血腥味陡然濃郁。

  他艱難回過頭,只見羽林衛指揮使夏愷,利刃割喉,直直倒地。

  李承恩喉頭攢動,口中不知不覺干澀起來:“表親,我不學無術,不識大政,只是私下戲謔…”

  皇帝此時生殺予奪,他只覺死亡陰影籠罩,驚恐之下不得不搬出大長公主,與皇帝攀起親戚來。

  “卸甲去職罷。”

  皇帝的聲音猶如天籟,李承恩叩首連連。

  狼狽地踉蹌到顧寰面前,哆哆嗦嗦解下腰牌交還。

  在場文武將這一幕幕盡收眼底,只覺心中一股寒氣壓抑不住地直竄天靈。

  生殺予奪!當真就生殺予奪!

  “鎮遠侯,卿總督京營,何以失察至此?”

  顧寰正將李承恩的腰牌接在手中,便聽皇帝的聲音再度傳來。

  他心中當即松了一口氣,為皇帝守了七年京營,終于能功成身退,不至于步朱希忠后塵了。

  顧寰低下頭,當即拜倒:“臣有罪,臣請罷免。”

  說罷,便將頭盔取下,置于身前。

  卻并未聽聞皇帝正面答復。

  “陳侍郎、賈都給事中,兵部與兵科可有什么交代與朕?”

  陳經邦與賈三近聞言,不約而同陷入沉默。

  片刻之后,兩人才對視一眼,躬身下拜:“陛下,石茂華、劉世延謀逆,我等責無旁貸!”

  待得這兩人表態后,皇帝終于顏色開霽,緩緩點頭。

  朱翊鈞偏過頭,看向班首的王崇古,溫聲道:“王閣老,兵部、五軍都督府、京營、二十六衛禁軍,一概糜爛至此,為之奈何?”

  皇帝話說到這個份上,在場武將或許還把握不住脈絡,只覺皇帝生殺予奪,好生威風,但一干文臣,無不默然失語。

  王崇古轉動了一下略微有些僵硬的脖頸,抬頭迎上皇帝的目光。

  對視。

  無聲的對視。

  兩人不知對視了多久。

  王崇古終于輕啟干涸的嘴唇,拱手回道:“我朝兵弊甚重,還請陛下大刀闊斧!”

  話音剛落,便見皇帝展顏一笑。

  幾名武臣似乎終于反應過來,文臣愈發沉默。

  朱翊鈞深吸一口氣,輕輕邁步,走到帥臺下,手掌緊緊抓住王崇古抱在一起行禮的拳頭,親自將其扶起。

  后者身子僵硬片刻,才緩緩直起身。

  朱翊鈞輕輕拍了拍王崇古的肩膀,再度轉身,拾階走回帥臺之上。

  他獨自站在帥臺上,身形挺拔,面朝群臣:“朕作以下部署。”

  一干文武自發將身子放低,彎腰恭聽。

  隨行的中書舍人倉促來此,手中沒有紙筆,只好記在心中。

  “罷鎮遠侯顧寰,京營總督之職,由左都督戚繼光接任。”

  這是題中應有之意,顧寰自然坦然謝恩。

  戚繼光心中固然感慨萬千,面上卻十分沉靜,一絲不茍恭謹下拜。

  “削兵科都給事中賈三近為兵科左給事中,視京營戎政府,專司京營戎政。”

  賈三近愕然抬頭,看向一旁的陳經邦。

  后者還來不及回應,便聽皇帝的聲音再度響起。

  “免兵部侍郎陳經邦所兼協理京營戎政一職,專司兵部本職。”

  陳經邦也不禁失語,茫然看向皇帝。

  皇帝信不過兵部早就路人皆知,但這樣直接剝去督管京營的職能,實在出乎意料!

  “改旗手衛轄于禮部,減額為三百;武功三衛只留軍匠,轄于工部;騰驤四衛減額千二,轄于內廷;通州、濟州、大興、燕山等七衛,減至一千八百,為順天府、五城兵馬司、兵部、兵科統管,專司城防;余者錦衣、羽林、金吾、虎賁等十一衛禁軍,專為朕所轄。”

  諸多禁軍指揮使面面相覷。

  錦衣衛指揮使徐文璧、虎賁衛指揮使李錦面色不改——他們本來就直轄皇帝,如此無非是與皇帝更親近一些而已。

  倒是旗手衛、武功衛等指揮使面有不甘,這是被皇帝踢出禁軍編制了啊!

  “剝兵部軍制、征討、出師、調度之職于五軍都督府,仍掌募兵、輿圖、城隍、戎器、符勘、尺籍、武學、薪隸、簡練、驛傳、廄牧之事。”

  “不日廷推兵部尚書。”

  兵部在場之人無不大驚失色!

  如此,兵部豈不是淪為國防兵事的管家婆!?

  “剝五軍都督府軍籍、鎮戍、衛所、兵庫之職于兵部,仍節制中外諸軍事;增設參謀院,簡拔于武舉之進士、統兵之翰林、軍功之行伍,參謀軍事,研讀兵法,開課設講。”

  “以右都督劉世延謀逆,五軍都督府五品以上官吏,悉停職去任,以待核查。”

  “補兵科右給事中梅友松、山西道兵備劉致中、浙江副使陸萬鐘、左都督俞大猷、右都督焦澤等,入五軍都督府。”

  校場中已然喧嚷起來。

  中軍都督府左都督李文貴、后軍都督府右都督張元勛等人驚疑不定,愁眉緊鎖——五軍都督府增添了好大職權,就是看這架勢,必然與自己似乎沒什么關系了。

  “復置五軍都督府大元帥。”

  話音剛落,場中立刻炸開了鍋!

  紛紛朝皇帝看去!

  朱翊鈞目光掃過嗡嗡作響的校場,一字一頓開口道:“朕效太祖故事…”

  “任天下兵馬大元帥,掌五軍都督府,裁決中外諸軍事。”

夢想島中文    萬歷明君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