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大約兩萬人的步弓兵在即丘縣出現,疑似前去接應楊無敵!”
駐守即丘縣的守將吳敦時刻注意南邊徐州聯軍的動靜。
對面主將項燕派出兩萬步弓兵接應楊業,防止楊業全軍覆沒。
事實證明項燕的判斷正確,楊業遭到瑯琊國主力騎將的圍攻,折損三千騎兵,且戰且退。
對方的武將數量太多,且占據視野優勢,楊業的一舉一動似乎都在對方的監視之中。
楊業也沒有那么容易被俘虜,唯一一個與他在亂軍中交手一個回合的花木蘭沒有占到優勢。
楊業沒有選擇與對方的武將過多糾纏,憑借兵力優勢一路突圍,雖幾個武將合圍,也難以全滅楊業的騎兵。
“有敵人的援軍在逼近,數量可能有萬人以上,兵種不明。停止追擊!”
花木蘭的戰鷹察覺到項燕的援軍到來,花木蘭立即通知三軍。
戰鷹可以提供的情報有限,但用來進行簡單的決策已經足矣!
薛仁貴、趙云、李廣停止追殺。
果然,項燕派來的兩萬步弓兵出現在平原盡頭,前來接應正在遭到圍獵的楊業。
楊業得到援軍,得以重新整頓潰散的兵馬,竟然損失了3000騎兵。
“瑯琊國之強盛,難以匹敵。所幸瑯琊國只有萬騎,結果尚未知也。”
楊業第一次與瑯琊國諸將交鋒,感慨于瑯琊國的實力。
瑯琊國可以憑借一個郡國抗衡徐州剩下四個郡國,并非沒有道理。
雙方在即丘縣一帶對峙,楊業士氣受挫,得到兩萬步弓兵仍然難以發動進攻,于是徐徐退去。
在楊業撤去以后,薛仁貴、李廣、花木蘭、趙云也陸續返回夏城。
雙方初次交鋒,楊業吃了小虧,問題卻也不大,三千騎兵對徐州聯軍而言只是十分之一的騎兵兵力,楊業也殺傷瑯琊國數百騎兵,其中還有被楊業用長槍刺死的高階騎兵。
“楊業不虧無敵的名聲,深入我們瑯琊國,被四將追殺,仍然可以安然退去。”
等花木蘭等人回來稟報追殺楊業無果,楚天除了贊賞楊業以外,沒有責怪諸將的意思。
對方有名將,并非最棘手之事。最棘手的莫過于對方有名將,又有兵力優勢,這就讓楚天十分難受。
楊業打沒了三千騎兵,可以輕易補充。
“既然楊業主動侵襲夏城,試探我們的實力,那么說明他們已經快要做好決戰的準備。”
楚天從楊業的舉動和斥候探查的情報,大概推測出徐州聯軍已經集結完畢。
他也必須要做出決戰的安排。
夏天涼休假,正在自己的庭院里種植花草,將庭院整頓的有條不紊。
“主公召開軍事會議,請夏姑娘出會。”
領主府的親兵前來通報。
“我也要參加?”
“主公說了,有才能的人都要與會,傾盡全力也要拿下徐州。”
“我立刻就去。”
楚天在領主府召開秘密會議,準備徐州決戰的部署。
此次南下攻打徐州,為的是吞并徐州四個郡國,將瑯琊國的領土擴大四倍!
事關州牧位置的爭奪,楚天傾盡全力,調動全部人才,為的是盡可能提高勝率。
楊無敵入寇事件讓楚天意識到對面擁有兵力優勢,雙方交鋒,兵力優勢可能會抵消己方的武將優勢。
所謂雙拳難敵四手。
只要對方主將不出昏招,穩扎穩打,兵力優勢將可以表現的淋漓盡致。
幾乎所有瑯琊國高層都被召來,作為城主的雪月也再次被征召,她要負責聯系徐州的自由玩家,通過他們得到有關徐州聯軍的情報。這些玩家可以說是奸細。
雪月對于自己再次被征召來打仗感到無奈。
楚天、夏天涼、雪月三個人一個想好好種田,一個想好好賺錢,一個想好好當一個城主,結果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瑯琊國,讓他們不得不應戰。
“北海國的趙公子開始強攻即墨,他無暇干預我們徐州內部的爭奪,我也無暇插手北海國。因此我已經與之達成同盟約定。可以適當減少北部的兵力,將主要兵力集中在南部。臧霸、孫觀帶兵南下,孫康前去北部接手防務,擁兵五千。”
“雪月移防莒縣,負責提供玩家的情報,同時負責將北部、中部的糧食、兵器、新兵運輸到南部,不必參與前線的戰斗。”
“各座城鎮繼續募兵,以便隨時補充前線的損失。”
“夏天涼、李秀寧負責守夏城,兵力為5000娘子軍、5000新軍以及一萬鄉勇。”
“劉三刀負責守瑯琊城,兵力5000,同樣以新兵為主。”
楚天率先考慮守家人選。
夏城的防務是重中之重,因為楚天幾乎將所有的余糧、兵器都集中在夏城,一旦夏城失守,那么對前線的大軍而言將會是致命的打擊。
官渡之戰袁紹囤積糧草的烏巢被曹操放火焚毀,就導致了袁紹大軍混亂。
夏天涼回答清脆:“屬下一定和李將軍守住夏城!”
“然后是進攻的路線和人選。主戰場在郯城、即丘縣一帶的平原,第一階段的作戰目標是摧毀徐州聯軍的主力,攻拔郯城。”
“第二階段的作戰目標是圍困下邳,水淹下邳,活捉陶謙。”
“第三階段,分兵平定東海國、下邳國,進攻彭城國、廣陵郡,則徐州可入手。”
“周亞夫,總督主力步兵,李廣,總督主力長弓手,作為中軍。一共三萬人。”
“趙云總督白馬騎兵1500人作白馬預備隊,花木蘭、薛仁貴各率4000騎兵作為左右翼。”
“華雄率領1000重騎兵、臧霸率領5000步弓手、孫觀率領3000步弓手,我與盧大人親自率領7000步弓手,擔任主力預備隊。”
“房玄齡督促攻城器械營,將攻城器械運至郯城下方。”
“徐盛率領一萬水師營負責爭奪沂河的控制權,從水路運輸糧食,防止被敵人切斷糧道。”
楚天一一做下部署。為了全力以赴,甚至他親自上陣。
現在楚天的面板不亞于黃金級的史實武將。
楚天還有“大賢良師”的狂熱信仰效果,可以短時間內讓士兵爆發更強大的戰斗力。
這是楚天目前為止可以拿出的最豪華的陣容。
楚天無法分兵,因為瑯琊國的兵力就這么一點,順著河流南下進攻,居高臨下,無疑最為省力。另外…
“糜家愿意協助我們爭奪徐州。”
楚天扔出一個重要的消息。
楚天的勢力已經觸及了糜家的家鄉。
無論是上次瑯琊國之戰,還是現在對糜家家鄉的威脅,以及楚天四世三公的威望,都成為糜家倒向楚天這邊的有利條件。
世家的支持對楚天奪取和穩固徐州很重要。
楚天對于他們而言更像是外來者,想要迅速穩定徐州,離不開本地世家出面。
至于如何削弱世家的影響力,那是以后的事情了。
房玄齡問道:“其他世家的態度如何?”
“其他世家還在觀望,如果我們獲勝,他們會倒向我們這邊。如果我們失敗,他們沒有損失。他們就是一群墻頭草,不過這與他們個人無關,而是他們世家的背景決定他們會這樣做。”
楚天與徐州世家打交道多了,便知道世家的尿性,說到底他們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有利益他們才會跟著你,而沒有利益,會被拋棄。
而且世家在各大諸侯中左右逢源,誰占領了徐州都要和他們交好,他們永遠不虧。
糜家可以在決戰前決定站隊,已經算是支持楚天的世家。
糜家的冒險帶來的也是回報。
一旦楚天入主徐州,對糜家必定會有巨大的回報。
如果楚天失敗,糜家可能會受到陶謙的打壓。
“陶謙手中有一支揚州的丹陽兵,是特殊兵種。”
楚天部署自己的兵力,還要考慮陶謙的兵力。
徐州聯軍的特殊兵種不多,其中陶謙從揚州帶來的丹陽兵是特殊兵種,英勇善戰,被陶謙始終握在手中,用來壓制各大世家。
“主將是項燕,可能擅長防守。”
“他們的重騎兵數量大約在1500人左右,可以利用重步兵的槍盾方陣,加上射聲營的破甲重箭破之。”
“騎兵數量大約三萬,水師兩萬,其余十余萬都是步卒。”
楚天和眾人推演,估計對方會以防守為主。
“如果對方困守郯城,再以一支軍隊于城外駐守,恐怕我們難以分兵同時圍城和應敵。”
被楚天請來參與會議的盧植說出自己的擔憂。
“所以我們應當盡量挑釁陶謙,邀其在平原決戰。如果他同意最好,否則,可用水師擊敗陶謙的水師,而后切斷其糧道、威脅下邳,迫使陶謙決戰。我想二十萬大軍的糧食將會是一個大問題。沒有四個郡國運糧,僅僅憑借郯城的糧食,他們支撐不了幾個月就會崩潰。”
楚天做好和趙公子圍困即墨一樣的準備。
如果對方主力龜縮在堅固的城池里面,那就一直圍困,直到對方糧食耗盡。
郯城集結越多兵力,消耗的糧食數量越多。二十萬人馬,每天消耗的糧食將會是驚人的數字。
瑯琊國的糧食依靠沂河運輸,即使后方遭到對方騎兵的攻擊,也不會影響瑯琊國大軍的糧食供應。
因此爭奪沂河顯得至關重要。
“令徐盛盡快擊敗對方的水師。”
楚天打算先派徐盛取得首勝,擊破陶謙的沂河水師,獲得對沂河的控制權。
“末將請求出戰!”
趙云自告奮勇,想要參與水師的戰斗。
“末將的箭術或許可以一用。”
李廣也在同時請戰。
他們不擅長水戰,不過不代表著他們無法參與戰斗,只是屬性會下降。
在水師的接弦戰中,猛將仍然可以起到重要作用。
“薛禮、趙云、李廣,你們三人協助徐盛將軍,破陶謙水師,為我們瑯琊國取得首功。”
“是!”
楚天任命徐盛為水師主將。
即使薛禮、趙云、李廣比徐盛武力更高,但在指揮水師時,他們還真不是徐盛的對手。
另外,水師副將孫六萬也被楚天派上場…
孫六萬能力不強,卻在上次斬獲不少軍功,算是一員運氣比較好的普通武將。
薛禮、趙云、李廣三個人還有“三英戰呂布”的加成,威震虎牢關,可以打擊對方的士氣,讓敵人聞風喪膽。
三個人立即前去梁山鎮,而其他人等準備出征,調動兵馬。
只待水師控制沂河,確保糧道沒有危險以后,瑯琊國大軍便可以順著沂河浩浩蕩蕩而下,進攻郯城。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我們瑯琊國水師一直到現在都沒有立下大功勞,這一次,我們才是主力。”
徐盛召集一萬水師營甲士、水手,準備南征。
這一萬水師營現在是征服沂河的主力,以后卻是爭奪長江、黃海、南海的水師基礎!
薛禮、趙云、李廣前來,他們各自坐鎮一艘艨艟戰船,船上有一隊四階的東吳水師步弓兵,用以靠近對方的戰船以后,接弦肉搏。
猛將在水戰時基本只能干瞪眼,除非接弦肉搏,他們才能發揮出六七成的實力。
徐盛來到最大的一艘艨艟戰船上,他要親自坐鎮指揮:“我們最大的優勢是順流而下。”
下邳城,因為指揮陸上兵馬無能的曹豹被陶謙調來代替糜芳指揮水師,將下邳城的糧食運輸到位于前線的郯城。
戰場除了兵力,拼的還有人口和補給。
曹豹帶了兩萬人,還有作為軍師的王朗。
兩個人的組合押送糧食,逆流而上,行動稍顯緩慢。
在他們離開以后,下邳城的奸細就已經將消息告知夏城。
夏城再轉告梁山鎮。
停泊在梁山鎮的三十艘艨艟戰船、六十艘走舸戰船、堆積稻草和火油的哨船于夜間離開,浩浩蕩蕩,順流而下,前去阻擊曹豹和王朗的水師。
楊業回到聯軍陣營,將自己與瑯琊國騎兵交手的經過告知項燕,讓他清楚瑯琊國的實力。
楊業這一次行動也是一種試探。
項燕聽完,說道:“我對瑯琊國的騎兵實力有把握了。接下來的會戰我們聯手,有八成可能會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