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市城之戰會議進行時,高麗國的國都開京,上百高麗國領主聚集。高麗國得知東漢區在舉行洛陽會議,也立即召開開京會議,商議如何擊敗唐軍以及東漢的領主們。
“這次的盟主應該由我崔在善擔任。我的義州城是高麗國第一座城池,而且靠近東漢區的遼東。安市城就在遼東,因此我的軍隊更加熟悉在遼東作戰。”
“崔在善,別以為你是北界的大領主就可以擔任盟主,這里是開京,我們京畿的領主才有話語權。此次我李敏哲才是真正的盟主,而我的漢城,是高麗國第二座城池,與你的義州城建成時間相差無幾,你也沒什么好得意的。”
一個衣著華麗的領主在高麗國京畿地區領主們的擁護下,與崔在善代表的北界領主針鋒相對。
崔在善見對方人多勢眾,被迫放棄爭奪盟主的資格。
“安市城之戰,我們面對的強大的唐軍,他們侵掠如火、不動如山。所幸的是我們有防守安市城的英雄楊萬春,他一箭射瞎賊首李世民的眼睛,才讓唐軍撤退。這次我們協助楊萬春將軍,最好可以射殺李世民,殺一殺東漢領主們的威風!”
開京領主李敏哲一呼百應,一群高麗領主熱血沸騰。
他們將在遼東抗擊唐軍,打敗天可汗李世民。
“一群愚蠢的家伙,跟他們聯手作戰,真是令人擔憂。”
崔在善見絕大部分都將楊萬春射瞎李世民視為真實歷史,心情復雜。
有這樣的盟友,安市城之戰該怎么打?
在崔在善身后,站著一員名將,看上去頗為神武。
京畿的領主們見崔在善身后跟著史實武將,他們有些戒備:“崔在善,你招募到的史實武將是哪一位?國戰當前,說出他的身份,我們才能更好地安排。”
崔在善冷冷地說道:“擊敗隋帝國百萬大軍的乙支文德。”
“乙支文德?”
所有高麗領主鴉雀無聲。
乙支文德、泉蓋蘇文、姜邯贊、李舜臣被高麗領主視為最頂級的一批文明英雄,曾經與隋軍、唐軍、遼軍、倭軍交戰。
沒想到北界的領主崔在善竟然得到了乙支文德。
也就是說,這次國戰,乙支文德將會和安市城城主楊萬春,一同抵擋天可汗的軍隊。
聽說崔在善有乙支文德作為部下,一部分京畿的領主對崔在善產生了畏懼。
開京領主李敏哲神色更是復雜,擁有乙支文德的崔在善對他的盟主地位有威脅。
“不僅僅是楊萬春、乙支文德,還有執掌高句麗的泉蓋蘇文。我們這邊有三個大英雄,足以擊敗天可汗的唐軍!”
一群高麗領主反應過來以后,他們的情緒更加高昂。
安市城之戰,他們有三個厲害的英雄!
崔在善可能是在場的高麗領主中最為理智之人,給熱情高漲的領主們潑了一盆冷水:“你們都低估了唐軍的作戰能力,唐軍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軍隊,一度打到了中亞,威震四海,不然李世民也不會有天可汗的稱呼。甚至,楊萬春射瞎李世民,這都是演義。沒有任何證據證明,李世民是獨眼龍。”
“楊萬春的事跡是假的?”
“不可能,你這是在造謠,誰都知道楊萬春在安市城之戰射瞎了李世民。不然李世民怎么會撤軍?”
“愚蠢,李世民是因為糧食和寒冬才撤兵。高句麗在這一戰沒有取得任何的好處,反而損兵折將。如果以你們現在的心理狀態去打這一戰,十有八九會失敗。只有在我崔在善的指揮下,我們才有可能獲勝。”
崔在善憑借自己擁有乙支文德這個英雄,逐漸在高麗領主中占據話語權。
眼看自己盟主地位不保,李敏哲有些惱怒:“安市城之戰我們本來就是勝利的一方。我這里有高麗國中期討伐女真部落的名將尹瓘,還有他的特殊兵種——別武班。在我的指揮下,我們高麗國守住安市城,輕而易舉!”
“伊瓘和別武班?!”
高麗國的領主再次竊竊私語。
伊瓘是高麗國的名將,曾經率領高麗精銳部隊“別武班”攻打女真部落(后來的金國),別武班由神騎、神步、降魔等軍構成,攻陷135個女真村落,斬首六千余。
不過后來高麗國在完顏阿骨打的打擊下,兩國議和,別武班沒有取得實際的利益。
伊瓘和別武班已經是高麗國為數不多的精銳。
高麗國可以在遼、金、元的打壓下存活幾百年,還是有點東西。
開京領主李敏哲因為擁有伊瓘作為部下,所以扳回一城,仍然與北界領主崔在善對峙。
崔在善神色不善,雙方一個位于北界,一個位于偏南的京畿,說不定遲早有一戰。
有領主問道:“現在增加一個伊瓘,我們高麗國的勝算又添一成。李盟主,你手中有多少別武班士兵?”
“無可奉告,免得被一些居心叵測的人利用。你們只需要知道,我有能力主導大局。”
李敏哲專門看向崔在善,所說的居心叵測之人,大概就是崔在善。
“在安市城之戰期間,我希望我們可以一致對外。不然以后我們高麗國很難對付東漢。這也是為什么,我寧愿選擇放棄盟主的位置,也不愿意與你發生爭斗。”
崔在善一番話,讓不少高麗領主側目。
崔在善巧妙地站在道德制高點,贏得一批高麗領主的好感。
李敏哲則陰沉著臉:“我們商議該如何進行這次國戰。我方派出二十萬大軍、五萬自由玩家,可以分為北界、西京、開京、全州四支軍團,每支軍團約5-7萬人。崔在善,你率領北界軍團;金益正,你率領西京軍團;我親自率領開京軍團;姜胖,你率領全州軍團。”
李敏哲作為高麗國第二座城池漢城的城主,雖然被崔在善擺了一道,但可以在眾多領主中脫穎而出擔任盟主,仍然有幾分本事。
“沒有意見。”
“同意。”
三個高麗國的大領主紛紛點頭,這次國戰就看各自的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