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2章 第一機床廠

  從整個廠的規模和人數來看,它的確不愧于華夏18羅漢機床廠—過江羅漢的稱呼。

  姜余心里其實很忐忑,因為這個廠實在太大了。

  沒有好的牙口,很難吞進去。

  即使是雙方合資,也很難入他們眼。

  這個老“諸葛亮”叫做張康,是這個廠里的老書記,雖然早已退休,但以前樹立的的威望卻還在。

  整一個第一機床廠就是在他的任期內起來的。

  即使現在的日子并不好過,也并不影響職工們對他的尊敬。

  張康聽說這個年輕的小伙子居然是過來合作的,頓時兩眼放光。

  也顧不得下象棋了,他趕緊攔住這個財神爺,準備探探口風,了解真實意圖后,好把這個土豪一起拉下水。

  “這位老板,既然來了,就先別走,可以考察考察嘛!”

  “就耽誤你一會兒時間,先看一看里面內部的情況,再做決定也不遲啊!”

  姜余哪里想得到,這個猥瑣的老家伙居然有如此“邪惡”的心思。

  抬手看了下手表,才十點鐘。

  想想現在時間還早,便決定先勘察一下,暗地里探探口風,實在不行就尿遁跑路。

  “行,我們就先看一看。”

  一老一少,就在附近開始走動起來。

  廠區的確很大,重型的機器也不少。

  里面有很大的機油味,很多機器都被塑料薄膜遮住了。

  通過透明的薄膜可以看見里面機器的轉動齒輪打滿了黃油。

  聽張康的介紹,這些機器有一兩年沒有正常使用了。

  主要是現在的市場環境實在太惡劣,相互間壓價太厲害,做一臺虧一臺,還不如把機器封裝,等市場環境好后再開工。

  不僅僅是他們廠這樣,京都的三個國營機床廠都差不多如此。

  現在的鋼材一天一個價,他們可不敢大規模囤積材料。

  廠里面的機器,大多都很新,七八十年代的老舊設備,這里基本看不到。

  因為他們本身就是做機床的,這方面有天然的優勢,大不了自己重新做而已。

  按理來說,這家企業的優勢是非常不錯的,還不至于鬧成這樣空空蕩蕩的。

  主要是廠長,書記現在各有分工,他們帶著一批人出去討債,或者應付那些上門催債的那些人。

  姜余立刻就明白了,這其實就是俗稱的三角債。

  在80年代經濟發展的浪潮中,國有企業之間的債務內部循環越來越重,最后導致90年代大爆發。

  說簡單一點就是甲欠乙、乙欠丙、丙欠甲的連環債務問題。

  經濟發展好的時候,這種問題并不明顯,都被大家有意無意的忽略掉了。

  90年代初,工業產品市場貨物積壓嚴重。

  三角債的問題就顯的更加突出,這種情況就成為華夏、俄羅斯、東歐諸國經濟發展中的一個重要障礙。

  機床廠作為工業經濟中的中游產業,受到的沖擊算是最嚴重的。

  財務報表上面顯示他們的工廠是沒有虧損。

  但很多之前拖欠己久的債務是要不回來的,而他們又要歸還上游企業的材料費。

  實際上算是虧損的。

  第一機床廠有4800萬債務要不回來,而他們還欠鋼鐵廠3200萬材料費。

  其實,這就相當于他們已經虧損8000萬。

  像財政這么混亂的企業,如果沒有政府的斡旋,想收購或者合資肯定不現實。

  姜余留下電話號碼便回去了。

  臨走前,他也說了自己的基本情況。

  他是北美一家名為“騰達精工”機械廠的一個代表。

  他們公司擁有世界領先的五軸聯動數控技術和雄厚的資金實力。

  如果第一機床廠的財務厘清后,雙方可以建立合作關系。

  回到招待所后,姜余心里其實有些后悔選擇了機床這個項目。

  他萬萬沒想到國內的經濟起點居然這么差。

  首都的經濟狀況都是如此,更不用說其他地方了。

  就算珠三角,長三角再好,也好不到哪里去。

  作為一個商人,有時候真的不能太過于講情懷。

  第二天他哪里也沒去,給上門來的數學系的幾個老教授們講解自己解題的思路。

  這些老教授能夠放下架子過來求教,這已經很說明了姜余的解題方法確實很清晰,思路也很正確。

  姜余也很有耐心的給他們解釋,以后他不可能老呆在學校,還得靠這些老教授們幫襯。

  第三天,令他意外的事情出現了。

  吃完早餐后,楊校長帶著幾個陌生的中年人來到了他的宿舍。

  經過簡單的介紹后,他便明白了怎么回事。

  這幾位是軍部總裝處的司長和干事,找他的目的也很簡單。

  就是想確認,姜余手里是不是真的有最先進的五軸聯動數控機床技術。

  聽到他信誓旦旦的保證后,這幾人就離開了。

  姜余是一頭霧水,不知道這些人搞什么鬼。

  臨近中午。

  他又接到第一機床廠廠長打來的電話,希望他能過去一趟談一談合作的事項。

  吃完中飯后,他就驅車又來到了這個空曠的廠區。

  第一機床廠的廠長和書記已在這里等待半個多小時了。

  廠長叫孫明,書記姓王,兩人大概都有40多歲。

  他們雙方搭檔有很長一段時間了,關系也挺好。

  在廠里最巔峰的時候,也就是1989年他倆做出的擴廠方案。

  也正因為如此,他倆備受職工們的指責。

  要不是那一次大規模改造擴廠,廠里面的職工也不至于這樣貧困潦倒。

  姜余進去跟他們談了一個小時后就出來了。

  回到車上,他的神情有些呆滯。

  這一次商務談判順利得讓人不敢置信。

  他很懷疑廠長和書記是不是被下了迷魂藥。

  他們居然只要求1000萬美元現金投資外加五軸聯動數控機床技術入股,就可以占據改制后公司60%的股權。

  至于多年前的三角債,由政府成立一個單獨部門接收統一管理,第一機床廠卸下包袱,輕裝上陣。

  姜余需要做的除了現金要第一時間兌現外,手里的技術必須毫不保留的拿出來給公司發展。

  這完全沒問題啊!

  等等,還有一條沒注意看。

  他急忙從公文包拿出那份合資協議備忘錄,快速翻到最后一頁。

夢想島中文    挖到一艘宇宙戰艦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