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一,朱慈烺參與了祭祖活動,相比京城盛大典禮,這邊自然是一切從簡,意思一下就行了。
然后是各司官員朝賀,有爵位的勛貴,留守的將領,要么本人來的,要么送上一份新年賀禮。
當然鄭芝龍送來的賀禮是最大份的價值二十多萬兩,第二大份的是鄭芝豹的十幾萬兩,接著是十二個商會各幾萬兩的物品不等。
朱慈烺算算,這過個年光收禮都收了價值一百多萬兩銀子,這要是放在三年前,估計自己老子都能羨慕的質壁分離。
不過現在怎么感覺好像錢怎么越來越不像錢了?
曾經朱慈烺為了從太監手里抄出幾千兩銀子就心中高興,到現在百萬兩銀子過手,都沒有一點感覺。
實際上這些年大明的生產力并沒有什么巨大發展,土地也沒有大量增加,大明的社會資產也沒有增加。
但是朱慈烺通過不斷的殺人抄家集中了大筆的資本,聚攏了社會資源,完成了大明從封建主義到封建帝國主義,也就是國家壟斷主義的過度。
這個過程有點像沙俄進入帝國主義的方式,不過大明比起他要早的多了。
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彼得大帝將會在四十多年之后繼任沙皇——如果那個時候沙俄還存在的話。
其在十七世紀末才派出使團往歐洲學習先進技術,并且花了將近二十年完成稱霸。
不過現在大明有了朱慈烺,對方沒有機會了。
從古到今,所有國家的爭霸之路,無不是依靠軍事上的勝利奠定基礎。
大明消滅建奴,無疑就是軍事上最大的勝利,不過這個世界上除了朱慈烺之外,沒有人會知道建奴能成長到哪個地步。
所以大明已經具備了霸主實力,確沒有證明自己的機會。
當然大明也不需要向別人證明什么,大明行事何須向別人解釋!
不過完成帝國注意改造之后,大明的隊伍就不好帶了。
資本這只猛獸是要飼喂的,把他們放出去,在全世界瘋狂掠奪,他們兇性如果控制不好,那就會吃人的。
又怕他們成長太快,到最后別反噬主人。崇禎十一年已經到來。
在萬眾矚目,整個大明的期盼之下,崇禎十一年正月初一,崇禎下第一道圣旨“天朝田畝,永不加賦,全國田稅減半。西北、西南、東北、山嶺梯田等田租全免。”
一時之間普天同慶,這個可比大赦天下大家還要高興,不少地方在準備萬民書、萬民傘等準備進獻給崇禎。
還有的地方不少百姓準備集資給崇禎修生祠,不過這個很快被崇禎制止,崇禎可不想學魏忠賢,再說哪有給天子立生詞的道理。
總之整個大明都沉浸在歡樂的海洋,百姓從來沒有比現在覺得生活有盼頭。
正月十五之后,大明最大的事情就是新軍整編,這一次同時對三個軍進行整編,整編為六個師。
年前年后準備的那些新兵,加上各地招募的練軍,還有有志于繼續從軍的衛所士卒,這些人經過篩選之后已經就位。
只等著各軍部隊開到,朱慈烺這邊禁衛軍第一師也開拔北上,同時新編第十四師南下接替防務。
本來按照朱慈烺的想法金陵附近留下一個師應變,兩廣在留一個師,加上四川的山地師,足夠保證那方的穩定。
不過崇禎擔心太子的安危,江南那么大的地方,城市眾多,一個師分散開之后金陵城內根本不剩下多少。
所以崇禎安排總參謀部,無論如何也要擠出一個師的部隊南下拱衛金陵城。
朱慈烺對此也無所謂,這次改編之后,大明有十五個師的兵力,就算留四個在江南,整個北方還有十一個。
而這次對建奴一戰大明這邊緊緊會動用七到八個師而已。
剩四個還是五個師作為預備隊,區別并不大。
而整個建奴加上科爾沁現在的總兵力也不過七八萬。
這次大明進攻,建奴負責防守,人員自然不能集中在一起,所以即使建奴兵力集中,也未必會有超過六萬的野戰兵力。
所以八個師分成四個方向,每一路兩個師六萬人。
當然一開始的時候有人反對四路出擊,理由是四路不詳,因為當年的薩爾滸之戰,大明正是四路會攻,然后才敗的那么慘。
最后鬧到朱慈烺這里,朱慈烺對此一笑置之。
當初薩爾滸大明方面總兵力僅僅十一萬多,號稱四十七萬。
而建奴號稱十萬確實打實的有六萬兵力。
所以大明兵分四路每一路都比建奴人少,在總數占優勢的情況下被對方各個擊破。
但是這次確不一樣,明軍這一次每一路兵力都跟建奴總兵力相當,每一路都有殲滅建奴的實力。
而分兵四路也只是為了防止建奴逃竄,想把對方一網打盡。
而且萬歷四十六年,大明被建奴所乘,喪師失地,二十年后,大明再次四路會攻,找回當年的場子。
二十年一輪回,建奴依舊是六萬的總兵力,但是這次大明確投入了二十四萬的兵力。
當初大明軍隊缺醫少藥,缺少后勤補給,缺少情報總之什么都缺。
但是現在的明軍,兵精糧足,武器先進,情報人員已經安排到了皇太極的床上了,這要是在打不贏…
再打不贏,朱慈烺就暴兵一百萬,就不相信耗不死他!
當然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上一次三萬對五千,已經打掉了建奴的信心,打斷了他的脊梁,這只敗犬,現在已經龜縮在狗窩里,一年不敢露頭了。
江南絲毫感覺不到戰爭的氛圍,過了元宵節大家最津津樂道的還是元宵節的花魁賽,還有就是松江府的博覽會。
松江府不少離得近的客商已經到了,不要說那些西洋藩人,就是大明自己的百姓商戶也沒有見過這么大規模的博覽會。
這還是官府主辦的,各個商鋪都有商會作保,在這里交易絕對是安全,而且這么多商鋪,這么全的貨物比起一地地的去采購要省多少事情。
所以不少商戶都跑到松江進貨,就算不進貨也見見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