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零二章 我們牽著手一起去建設大草原

  第一更!

  連著三天。

  朱瞻基一步沒有踏出過自己的書房。

  如此,才算是將三個情感脆弱的女人,給徹底的安撫住。

  弄走了三人后,朱瞻基又開始陷入擔憂之中。

  在東宮,他能以一當三。

  可南疆那邊還有一位。

  那可是一頭猛虎。

  以一當百!

  到最后,朱瞻基也沒有想出一個穩妥的辦法,只能是暗自決定,最近到了要加強核心力量鍛煉的時候了。

  江南秋色漸濃。

  自重陽宴后,朝廷諸事也基本都收歸到皇帝的手中。

  因為皇帝當日在重陽宴上的口諭,朱高煦和朱高燧兩人,在應天城并沒有逗留幾日,就被催促著趕往南疆。

  按照皇帝的意思,他二人并沒有得到統軍一方的權利,只不過是作為一員猛將,到額宏大賬下聽調。

  兩位王爺終究是走了,至于他們二人心中有在想些什么,旁人也不得而知。

  又過了十多日。

  一支龐大的俘虜隊伍,由南邊緩緩進入應天地界。

  禁衛大營兵馬出動,將從南疆押送而來的三萬名俘虜,就地分成兩隊,被各自帶走。

  為大明基礎道路建設,自愿無私奉獻的三萬南疆土著,被帶到了石山礦場,帶到了水泥燒制工坊,帶到了應天境內各段已經劃分好的路段上。

  朝廷里,一時間忙碌起來。

  新式水泥路的建設,已經在朝堂上議論過了,工部和戶部力推,五軍都督府和兵部在一旁支持,沒有不通過的理由。

  到此時,不少人才算是看明白,當初太孫從兩淮弄來的那兩百萬兩銀子,是要被用在這個地方的。

  于是,大家又聯想到,前些日子剛剛才被趕到南疆的兩位王爺。

  若是兩位王爺知曉了這事,只怕是又要暴跳如雷了。

  且不提兩人如何如何。

  只說應天城里。

  在皇太孫的提議下,朝廷為了表示對新式水泥路的重視,特意弄了一個開工儀式。

  地點就在正陽門外的大街上。

  正陽門直通洪武門,走過千步廊,就能到承天門,后面便是皇城端門和午門。

  選在正陽門外,舉行開工儀式,是朱瞻基的意思。

  這里離著皇城近,老爺子抬抬腳也就過來了。

  有皇帝主持開工儀式,對于后期的水泥路建設推進,所能起到的作用,不言自明。

  開工的日子,是欽天監選出來的。

  好日子,大吉大利。

  一早。

  滿天紫光。

  晴空萬里。

  正陽門外,已經是無數禁軍把持。

  山川壇旁邊的十字街口,是應天城外水泥路的修建起點。

  無數的彩旗飄揚,一條條紅底黃字的橫幅高掛。

  上面書寫著各式口號標語。

  同樣是皇太孫的手筆。

  因為也算是對新式水泥路的推崇。

  工部、禮部都沒有提出反對的意見。

  在路旁的空地上,禁軍特意留出了一大塊的地方,讓應天城內外的百姓,能夠有抵近觀看開工儀式的機會。

  在道路中央,很長一截路,都已經被南疆戰俘們平整過了。

  水泥路的模具,也已經被固定在兩側,只等著水泥倒下。

  路的兩側,是一名名身穿麻衣的南疆戰俘。

  他們的腳上,都被套上了鐵鏈。

  得益于道路兩側的橫幅宣傳。

  應天城的百姓們知道了,這些人的身份乃是從南疆來的。

  他們有感于,在南疆對大明的侮辱,對大明軍人的傷害,所以他們自愿前來大明恕罪。

  于是,百姓們對這些南疆戰俘,便沒有了一絲的同情。

  甚至于,百姓們開始覺得,這些人是不是在南疆老家過不下去了,才故意來到大明,想要把大明給吃窮。

  如今,朝廷讓他們干活,那就是要讓他們明白,天下是沒有免費的午餐的。

  原本還有些擔心百姓會有使用戰俘有意見的官員們,見此也就樂呵呵的笑了笑,心中的擔憂自然也就沒了。

  大約八九點鐘。

  從正陽門后面,有錦衣衛緹騎出現。

  皇帝一整套的行頭,魚貫著從城門洞里出來。

  在后面,足夠品級伴駕的官員們,緊隨其后。

  朱瞻基扛著一把鐵鍬,跟在后面。

  鐵鍬被打磨的閃閃發光,桿子上系著一個大紅花。

  這是等下,要讓老爺子親自鏟一鍬水泥,放到模具里面的。

  到了路口,皇帝從鑾駕上走了下來。

  旁邊,無數早早就聚集起來的百姓們,頓時爆發出震天的歡呼聲。

  皇帝滿臉笑容,看著自己的子民們喜悅的樣子,心里覺得,應該下旨讓老二、老三,在南疆專心收集戰俘,盡快多送些回來才是。

  到了被固定好的模具前。

  朱瞻基眼疾手快,將備好的鐵鍬送上:“陛下。”

  朱棣點點頭,接過鐵鍬。

  一旁,早就準備好的第一車水泥,在兩名戰俘的催促下,緩緩駛了過來。

  朱棣暫時的止住了運送水泥的馬車,他昂首挺胸,環視四方。

  沉聲提氣道:“朕,惟愿大明前路平坦,如此路之堅不可摧,綿延萬萬里!我大明百姓,皆可安居樂業,再無饑寒交迫之困!”

  皇帝大發宏愿。

  讓在場的百姓,更加熱烈的歡呼起來。

  開工儀式現場的氣氛,在一瞬間被推到了高潮。

  朱棣這時候,才招招手,讓運送水泥的馬車過來。

  馬車是特別打造的。

  在尾部,有一個閘口,閘口下面是一個小斗,只要打開閘口,馬車里的水泥就能流到小斗笠,方便皇帝陛下用鐵鍬鏟起。

  若是按照正常的計劃,往后的馬車,都是直接運送水泥到路上,直接打開后面的車廂,會有戰俘爬到車廂里,在上面將水泥一股腦的推到路基上。

  朱棣看著精心準備的小機關,臉上笑意濃郁。

  他伸手,打開同樣被系著一朵大紅花的閘口。

  頃刻之間,閘口下面的小斗就被裝滿,他趕忙伸手將閘口關上。

  然后提起鐵鍬,鏟起滿滿一鐵鍬。

  按照之前大孫子所說,將一鍬水泥,緩緩的倒在了壓實平整過的路基上。

  然后,朱棣高舉起鐵鍬,向著四周示意。

  現場再次響起震天歡呼聲。

  朱棣緩緩退下。

  兩名戰俘爬到車廂上的水泥里,將整個尾部打開,兩人推動著工具,整個車廂的水泥便如同瀑布一般流淌到路基上。

  這時候,朱瞻基則是帶著老爺子,還有在場的文武大臣們,到了一旁臨時搭建好的看臺上。

  按照流程,他們要在現場觀看一會,好對新式水泥路的建造有個全面的認識,然后才是回城。

  今日準備的很是充足。

  隨著第一輛馬車里的水泥被倒下。

  隨后,無數輛馬車,運載著攪拌好的水泥,傾倒在路基上。

  眨眼間,約莫有一里地的路基,就被水泥堆滿。

  這時候,有戰俘開始下到路基上的水泥里。

  他們拿著一根根大棒,連人帶棒在水泥里不停的攪拌著。

  這是為了讓水泥漿和石塊充分的混合,保證道路質量的。

  沒有振動機的年代,用戰俘的身體去攪動,是最節約成本的方式。

  當路基上的水泥被充分攪拌之后,就會有人開始拿著一根橫跨整個路面模具的鐵板,小心翼翼的從頭開始,將路面刮平。

  隨后,便有人在搭起的高過路面半尺左右的平臺上,拿著小鐵片,一塊一塊的將整個路面給徹底平整。

  等到快要凝固的時候,才會有人拿著鐵耙,在路面上劃出一道道防滑槽來。

  看臺上,無數的官員,看得興起。

  這是他們從未見識過的道路建造方式。

  在以往,最好的道路,便是宮中用石塊鋪設的道路。

  平整無比。

  但是,所要耗費的人力物力,卻是驚人的。

  可如今,只要將石頭變成水泥,用模具規定道路厚度和尺寸。最后,再將那些神奇的泥漿倒進去,讓戰俘按照順序一一平整即可。

  從時間上來說,遠比過往節省了數倍有余。

  而堅固程度?

  工部那邊,前幾日已經拿了不少凝固后的水泥塊到朝堂上,與一眾朝堂同僚觀看。

  水泥塊很是堅固!

  所有人,似乎都看到了,大明往后的道路,將會千百年不腐,牢固無比,就如同大明的江山社稷一般。

  萬古長存!

  一個優秀且合格的官員。

  需要時刻對每一件發生的事物,保持著足夠的聯想能力。

  沒有想象力的官員,就不應該去當官,而是應該扛著鋤頭,脫掉靴子,走進泥地里,作者不需要任何思考的農活。

  如今的大明朝堂,官員們不論大小,都還有著足夠的聯想能力。

  看著眼前逐漸凝固、成形的水泥路。

  工部的官員,想到的是,這樣的道路若是推行到整個大明的田間地頭,工部便能將往日最難開采收集的各式材料,源源不斷的輸入到應去的地方。

  戶部的官員,想到的是,這些水泥路的建成,會對賑濟災情、收取賦稅等國朝錢糧事物,起到多大的推動力。

  吏部的官員,想到的是,他們調派官員的速度,也要以前更加的便捷,地方上的權利空白會被極大的縮短。

  兵部想到的是,水泥路的便捷,各地可能發生的民變和叛亂,將會被朝廷用最快的速度調集兵馬鎮壓。

  五軍都督府。

  左右都督們,此時的目光格外的閃耀。

  他們在竊竊私語,不斷的有新奇軍事論點,被不斷的提出。

  “我已問過工部官員,他們的測試結果,新式水泥亦可用于營寨建設。若大軍出動,需要建立長期營寨,水泥可一夜初步凝固,再一日徹底凝固。我軍往后,將再也不用煩心于野戰安營之困。”最先說話的是成國公朱勇。

  在場的左右都督們里,他算是最為年長的幾位之一了。

  長年以來征戰沙場,統軍一方。

  征戰之時,不可能永遠都是在城池之中,在野外的時間其實要遠遠超過在城池中。

  這個時候,就要考慮帶領大軍,在野外安營扎寨了。

  大軍安營,其實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不足與外人道也。

  因為關系到全軍上下的性命安危,往往一座長期固守的營寨,都需要付出許久的時間才能被建設完成。

  這邊極大的拖延大軍的戰略部署。

  如今有水泥在,工部也通過了測試,能夠被運用到軍隊安營扎寨上。水泥建設的營寨,將會比原木制作的更加堅固,也更加的便捷。

  有了成國公開頭。

  張輔當即輕笑著開口道:“往后我大明九邊將士,能夠安穩的睡覺了!”

  如今大明軍中,不可或缺的核心軍事統帥之一的張輔一開口,眾人立馬認同點頭。

  “五軍都督府該去信鄂宏大,要他另外收繳俘虜,送往九邊,為我大明將士建造更加堅固的戍堡、邊墻、陷阱。”張輔在軍中一直有愛護百姓的名聲。

  武安侯鄭亨贊同道:“九邊防備,一直簡陋,所幸我軍將士上下一心,年復一年的堅守邊塞,忍受風寒。鄂宏大該為九邊同袍出這份力!為九邊各處建造更加堅固完善的堡壘,使我軍將士再不受風寒襲擾,專心御敵!”

  朱勇接過話:“若有此水泥,我等是否可以建議朝堂,將長城沿線重新修繕加固,連通各段城墻,使北方草原被長城徹底阻擋?”

  徐景昌搖搖頭:“長城沿線太過漫長,如今朝廷南疆正值用兵,九邊耗費亦是不少。戶部等大概是不愿意拿這筆錢糧的。若要阻攔北元鐵騎,我當時聽工部尚書宋禮老倌兒,與戶部尚書夏維喆那老倌兒談論過此事…”

  左軍左都督朱廣有些好奇,詢問道:“他二人一介文官,如何懂得軍陣御敵之事?”

  徐景昌看了眼朱廣,笑笑:“前幾日在內閣走動,為了沿海倭患一事,去了趟戶部,見著那宋大本在場,兩人正在討論這水泥使用的事情。”

  朱廣連忙追問:“他們都談了什么?”

  水泥的事情,是太孫提出的,日月堂出的整套方案,戶部出錢監督,工部具體實施的。

  要說現在朝堂上,除了太孫以外,誰最了解這水泥的使用方法。

  便是工部和戶部。

  徐景昌壓壓手,示意朱廣稍安勿躁,他換了口氣接著說:“宋大本提到,太孫對草原的意見,乃是在關鍵之地,以水泥修建三尺長寬高的水泥塊,且每一個間隔三尺,交錯排列,如此用以阻攔北元余孽鐵騎之威。”

  “三尺長寬高的水泥塊?交錯排列?”最為穩重的朱勇,在沉吟著。

  他詢問道:“如此規模,耗費如何?”

  還是最關鍵的一點。

  不論設想的如何完美,關鍵在于朝廷能不能拿出足夠的錢糧來。

  徐景昌輕笑一聲:“那要看鄂宏大辦事得不得力了…”

  在場眾人一愣。

  然后齊齊的發出歡聲笑語來。

  遠在南疆,身處軍中,一戰剛歇,渾身染血的鄂宏大渾身一顫。

  安遠侯柳升在一旁聽著幾位前輩大佬們的交談,默默開口:“若是…本侯自小喜愛營造。此等繁瑣之事,屆時可交于本侯操辦,諸位大可整軍備戰。”

  這是要搶活了!

  頓時,眾人目光淡淡的看了過來。

  這廝好不要臉!

  就算是最為正經的張輔,也不由抬起手指著柳升:“你這廝,要不要我等去陛下那里,替你求個工部的差事做做?”

  柳升揚揚下巴:“此言差矣,本侯不過是心系草原牛羊,免受豺狼偷襲而已。我大明工匠前往草原,本侯親自督辦,這是在為草原牧民建設更好的家園!沒找他們要工錢,便是天大的仁慈了!”

  好不要臉啊!

我好喜歡啊  幾名都督一陣心神蕩漾,覺得柳升是將自己心里的話給說來了出來。

  徐景昌嘿嘿一笑,搓搓手:“既然是如此功德,豈有我不在場的道理?我等一同,往草原,替他們建設家園!”

  “諸位叔伯,在聊什么呢?”

  水泥路實在沒什么好看的,這玩意,在后世不過是鄉村小道的原則而已。

  朱瞻基對幾位手握兵權的叔伯,有這般歡聲笑語的場面,趕到有些好奇。

  眾人回頭,看到走過來的朱瞻基,不由招招手。

  “瞻基,宋大本那老貨所說的,要在草原上建造水泥塊的事情,何時操辦起來?”徐景昌拉過來朱瞻基,將其按在自己身邊,連忙追問。

  朱瞻基一愣,遲疑的看向眾人。

  原來這幫老貨。

  是在意淫!

  “大概…還有兩年…”朱瞻基盡量緩和的說著,生怕讓這群還沉浸在幻想之中的軍中悍匪暴怒。

  然而,只見他一說完,現場便是一陣嘆息聲響起。

  這一幫人,和老爺子一樣,一心北征。

  朱瞻基只是稍稍沉吟,便再次開口:“諸位叔伯,眼下沿海倭患,才是最為要緊的…”

  從錦衣衛傳來的消息,很不好。

  沿海各地,倭患越發的嚴重了。

  那幫比南疆猴子還不如的,已經無法用言語形容的物種,讓整個沿海地區的大明百姓,時時刻刻經受著無盡的苦難。

  殺倭!

  是目前空閑下來的朱瞻基,最想要做的事情。

  殺盡世間一切倭寇!

夢想島中文    天下第一逆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