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九十七章 教主很忙

  南疆的戰事,如火如荼。

  揚州,同樣不差分毫。

  自兩淮都轉鹽運使司轉運使葉英發以下,各級官吏被殺、被捕。無數鹽商因勾結倭寇,而被抓捕擊殺。

  江都城中,一片緊張氣息。

  所幸,事情沒有被擴大化處理。

  除了一開始的緊張,從和風閣分贓大會開始之后,局面也已經稍稍的安定了下來。

  最近。

  揚州府衙,突然變得熱鬧了起來。

  昔日里,那些連正眼都不帶看上一眼的兩淮鹽商們,如今一個個謙卑不已,拿了名帖登門造訪。

  就算是這樣,還要等到揚州知府鄧永新,鄧大老爺有了空閑時間,這才會被召見。

  事關兩淮鹽務空缺,誰也不敢造次,若是在這個時候,惹了鄧永新不喜,怕是要就此在兩淮寸步難行了。

  剛剛會見完一位,在兩淮販鹽的浙商,鄧永新有些口干舌燥。

  他幾番好言相勸,終于是打消了對方,想要行賄的舉動。

  那可是三萬兩白銀呀!

  三萬兩啊!

  該能做多少事情哇…

  可是,鄧永新依舊嚴詞拒絕,并申斥對方,若要再行此舉,必將從兩淮鹽務上被除名。

  此時,走在府衙里的小道上。

  鄧永新心緒不寧。

  他是不想要這些銀子嗎?

  不是!

  可是他敢罵?

  也不敢!

  今年兩淮鹽務空缺份額,是太孫親自交給他督辦的,早先就已經叮囑過,若是他老鄧敢貪腐腐敗,不說落得個葉英發的下場,去南疆敢死隊也是最大的可能。

  那個兇神惡煞的錦衣衛鎮撫使,總是會在自己意志薄弱的時候,出現在自己面前。

  就比如現在。

  錦衣衛鎮撫使羅向陽,手握著繡春刀,走在前面,不時的回頭,看向鄧永新。

  羅向陽沒有開口說話。

  鄧永新也只能是陪著干笑,一副心神不寧的模樣。

  “鄧大人,該收下那三萬兩白銀才是。”羅向陽走在前面,聲音卻是忽然傳入到鄧永新的耳中。

  鄧永新當即渾身一顫,有唯唯諾諾,鞠著腰:“鎮撫使可千萬不要在此等事情上開玩笑,鄧某一心為民、忠心朝廷,絕無貪污枉法的心思。”

  “本官的意思是,鄧大人可以先收了錢,再送給太孫轉交于南疆征伐大軍,可就算是一件功勞了。”羅向陽搖搖頭,說完后便不再理會鄧永新,繼續往前走。

  鄧永新稍稍一愣,然后才反應過來,這不過是羅向陽的一句玩笑調侃。

  尷尬的笑笑,只得是低著頭,跟在其后。

  揚州府衙后,那座無人問津的宅院里,到處都是行色匆匆的仆役。

  皇太孫要返回應天,行禮之類的物件,終究是要收拾歸置到一起的。

  朱瞻基插著腰,站在廊下,不時的指指點點,言語之間頗為嚴厲,聲稱那某某東西,是要帶回宮送給誰誰誰的,若是弄壞了小心砍了腦袋。

  這位大明朝的皇太孫,顯然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上有多了一重身份。

  南疆白蓮圣教教主。

  教主大人現在很忙,完全沒有心思,去想南疆如今究竟都怎樣了。

  他正再次抬起手,指著前面:“那福祿壽紫屏,是揚州府的東西,你們搬什么搬?算了…既然都搬了,就帶回東宮放在太子爺那邊吧…”

  剛剛被呵斥停下的四名仆役,聽到太孫說完,無奈一笑,接著將一塊碩大的紫檀屏風,往外面搬。

  朱瞻基無奈的揮揮手,低聲罵著:“一群不成器玩意!”

  剛說完,羅向陽已經帶著鄧永新,走到了近前。

  “太孫,鄧大人有事面見。”羅向陽率先開口解釋。

  鄧永新趕忙上前:“下官參見太孫。”

  朱瞻基看了眼鄧永新,臉上微微一笑:“鄧大人不在忙兩淮鹽務的事情,怎么到我這個將行之人跟前了?”

  鄧永新趕忙搖頭擺手:“太孫見笑,下官請見,正是為了兩淮鹽務之事。”

  “哦?”朱瞻基疑惑道:“皇爺爺的旨意,已經從北平送來,在新的兩淮轉運使就任之前,兩淮鹽務皆有鄧大人主持,難道有人不滿?”

  鄧永新再次搖頭:“這倒沒有…不過…最近兩淮鹽務空缺,剛剛開始整理。太孫您這就要回應天,屆時下官該如何處置…”

  朱瞻基擺手:“鄧大人現在做的就很好!認真做事,朝廷會看到的。兩淮鹽課,朝廷沒有動的意思。但一如本宮先前所說,朝廷仁厚,下面的人也該實誠,愛護百姓。總不能十兩銀子的賦稅,最后朝廷只拿到五兩甚至三兩!”

  鄧永新不時的點點頭。

  這番話,他聽的很清楚,太孫交代的也很清楚,連底線也給劃出來了。

  還是如前些日子,在和風閣中所說的一樣。

  鹽價需要控制,這一點大概要等太孫會應天,與朝廷、戶部商議之后,才會拿出一個明確的數字。

  但兩淮的鹽課賦稅,卻是實打實的不能有拖欠、隱瞞。

  朝廷如今已經給了他們南疆的好處,那么鹽課上的好處,就該退讓。

  朱瞻基見鄧永新已經明悟,便揮揮手:“萬大人很勤勉,鄧大人要多余萬大人往來。本宮這里還有事,鄧大人且去吧,本宮就不送了。”

  萬高?

  鄧永新此時,根本就沒有來得及細思,聽到太孫趕人的話,連忙抱拳施禮,緩步退走。

  見鄧永新離去。

  朱瞻基招招手,坐在了一旁的欄桿上。

  羅向陽緊跟其后,小聲開口:“南疆剛剛得到的消息。”

  朱瞻基目光一凝,眉頭微微皺起:“如何?”

  羅向陽仔細的分辨了一下太孫的臉色,壓著聲音道:“唐…唐姑娘潛伏緬甸,勸降城池一座,如今已經交由鄂宏大的軍隊接管。黔國公府,也已從北面,領軍進入緬甸宣慰司境內。三寶太監已經徹底占領大骨剌宣慰司,大骨剌王室獻出堪輿,正在準備北上歸化我大明。”

  隨著雨季的結束。

  南疆的天平,開始向著大明一方傾斜。

  大明三方并進,整個南疆沒有一家能夠獨力支撐對抗。

  三方齊頭并進。

  然而朱瞻基卻沒有多少喜悅。

  這就像是,自家門口有顆雞蛋,都不用走出門,伸個手就能拿回家的事情。

  羅向陽沉吟了片刻,稍后才緩緩開口:“藏匿在南疆的錦衣衛回稟,唐姑娘那個圣教…如今已發展超過五千護教武士…”

  羅向陽沒有說信徒,因為南疆信奉唐賽兒的土著,已經無法清除計算數量了。

  五千護教武士,還是熟悉南疆一草一木的土著,這股力量的存在,放在朝廷眼中,就會很刺眼。

  同樣,羅向陽也在擔心,一旦鄂宏大等人,知曉唐姑娘的底細,南疆諸軍會不會發生變故。

  “唐賽兒,有沒有和鄂宏大說,她們圣教是要往西去的。”朱瞻基并沒有在意,那所謂的五千護教武士。

  五千很多嗎?

  往阿三家一灑,都濺不起一片浪花。

  要是再往西,跨過戈壁荒漠,渡過碧藍海峽,路過連綿雪山,進入歐羅巴大陸。

  五千人一點都不多!

  五萬也不夠!

  羅向陽點點頭,鄂宏大的身邊,有錦衣衛的人,自然知道一些更加細節的事情。

  “唐姑娘與鄂宏大交易,不許鄂宏大阻攔南疆土著信封唐姑娘的圣教。”

  朱瞻基點點頭:“自然人家都商量好了,你們就不要管了,派人盯著就好。眼下,咱們要忙回京的事情。那兩百萬兩白銀,想必已經在應天城中,往無數人流口水了吧!”

  應天城。

  最近戶部,很受大家的追捧和歡迎。

  戶部衙門前的門檻石,幾乎都要被踩沒了,卻依舊是擋不住,各部司衙門里的來人。

  而在戶部主管的官倉,若不是戶部尚書夏元吉緊急請求,從錦衣衛調來了整整一個千戶所的緹騎,只怕也要被那些殺氣騰騰的京官們給沖翻了天。

  不為別的。

  大明朝的財神爺,皇太孫殿下,從兩淮弄來了三百多萬兩白銀,其中有足足兩百萬兩,已經被解送到戶部官倉里頭。

  財神爺。

  是最近應天城中的官員,對皇太孫的寵溺小愛稱。

  沒有人會不喜歡,能給南疆送去一百多萬兩銀子后,又能給朝廷拉回來兩百萬兩銀子的人。

  甚至期間,有人提議,是不是可以再從兩淮收上來一筆銀子。

  若不是留守內閣的楊士奇,怒而申斥,只怕這些人恨不得,一個個都要帶著麻袋,去兩淮搶銀子了。

  財帛動人心。

  兩百萬兩銀子,進了戶部的官倉,意思自然是要拿給朝廷各處支用的。

  總不能,讓這些可愛的小銀銀,被藏在庫房里生霉吧。

  也正是因此,應天城中各部司衙門的官員,天天沒事就往戶部衙門里竄。

  反正,大家的衙門,離得都很近,不過是走兩步的事情。

  大伙的熱情很是高漲。

  然而,戶部尚書夏元吉,卻只能是無能狂怒。

  兩百萬兩是在戶部的官倉庫房里,但一起回來的,還有皇太孫單獨給戶部的一份書信。

  信上寫的很清楚,誰要是敢在皇太孫沒有回京之前,擅自動了這兩百萬兩銀子,往后連一兩銀子都拿不到。

  這話很有意思,能有好幾種解釋。

  一是說,皇太孫往后還能弄來源源不斷的銀子,但這次誰的手亂伸,以后的銀子就徹底沒戲了。

  二是說,現在敢動,就回家歇著吧,以后再也不用眼紅那些白花花的銀子了。

  信上,結尾還特別提醒,要夏元吉守口如瓶,不得外傳。

  這下可是愁懷了老尚書。

  他要是能拿著皇太孫的手書,給那些被銀子沖昏了腦袋的同僚,也就不會有這么多事。

  夏元吉覺得自己還足夠年輕,萬不想這個時候,得罪了大明未來的繼承人。

  然而,他能將各部衙門的小官小吏,拒之門外。

  卻絕不能將各部尚書,乃是于…監國給擋在戶部門外吧。

  戶部衙門里。

  正堂里,戶部尚書的位子,已經被監國朱高煦,霸道的占據。

  尚書夏元吉,只能是無奈的坐在下首左首。

  對面,是一名年近六十老倌,工部尚書宋禮。

  看著闖上門的兩人,夏元吉也只能無奈的唉聲嘆氣。

  朱高煦的地位比他高,讓他無法指摘。

  宋禮老倌兒的年紀,又比他年長四五歲,他也不能指著對方鼻子罵。

  夏元吉借著喝茶的機會,側著頭往外面看去。

  衙門里那些個廢物,一看到監國和工部尚書上門,一個個都跑的比兔子還快。

  獨獨就留下,他這位勞心勞力的尚書大人,在這里獨自面對狂風暴雨。

  坐在上方的朱高煦,眼看著夏元吉裝聾作啞,不得不沉聲開口:“夏維喆,朝廷正是多事之秋,兩百萬兩銀子,你今日必須交出來!”

  維喆,是夏元吉的字。

  聽到監國開口相逼,夏元吉手中的茶杯,差點衰落在地,他苦著臉道:“監國,您是知曉的,朝廷用度,早有定數。如今南疆已有上百萬兩押送過去,可解南疆征伐短缺。天下四方生平,無災無難,哪里還有用得到銀子的地方啊!”

  官場老手,夏元吉看似無法,卻拒絕的很是堅定,讓朱高煦找不出漏洞來。

  朝廷的用度,也確實是每年提前都會做好計劃的。

  財政預算,并非后世獨有。

  古人的智慧,早就告訴他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提前計劃。

  前些日子,朝廷最缺錢的地方,就是正在南疆征伐的十數萬大軍。如今有一百多萬兩,從揚州直接押送到南疆,朝廷基本沒有急缺用錢的地方了。

  朱高煦一時被懟的無語。

  然而,坐在夏元吉對面的工部尚書宋禮,卻是冷哼一聲:“夏維喆!你放屁!小老兒莫要以為坐在戶部尚書的位子上,就能一手遮天!”

  誰能想到,早已兒孫滿堂的工部尚書宋禮,竟然也會有這般粗暴的時候。

  夏元吉被罵的一愣,近來受的氣,也一下子就上來了,伸手指著宋禮:“宋大本!你不要在我戶部倚老賣老!說誰一手遮天呢!監國就在這里,你宋大本倒是說清楚,老夫怎么一手遮天了!”

  宋禮不忘分毫,站起身一甩衣袖:“夏維喆,老夫問你,陛下如今在做什么?”

  “陛下在巡視北平…”夏元吉忽然氣勢一短。

  宋禮冷哼一聲:“你夏維喆還知道啊!陛下在北巡,為的就是朝廷營造北平的事情!陛下北遷之意,你我都知道,若是將那兩百萬兩,用于此事,我工部敢打包票,提前兩年完成所有的事情!”

  宋禮有句話沒有說。

  那就是,北平城,如今已經基本到了收尾的階段。

  有兩百萬兩注入,加派工人,采購物資,提前兩年完成,是件再容易不過的事情了。

  夏元吉聽到這話,卻是滿臉憤怒:“宋大本,老夫萬萬沒有想到,你個老匹夫,竟然是這樣的人!為了獻上諂媚,要拿兩百萬兩,去討陛下的歡心!如此奸佞之人,老夫必將上奏彈劾!”

  “有本事,你夏維喆去告啊!”宋禮撇撇嘴,轉身喝了一口茶,一副有恃無恐的模樣。

  夏元吉被氣得,伸著的手不停的顫抖著:“宋大本,老夫羞于汝同朝為官!只要老夫在戶部尚書位子上一日,你宋大本,就休想從老夫手上,拿走半分銀子!”

  坐在上方的朱高煦,聽得是一時頭大。

  他不過是想要從夏元吉這里,拿上幾十萬兩,將溝通南北的運河,以及秦淮河道,修繕一下。

  畢竟老爺子,再過幾個月,就要回來了。

  若是老爺子看著河道整齊,再知道是他做的好事情,必然是要贊許一番的。

  怎么到了宋禮和夏元吉兩人這,就幾乎成了血海深仇的場面。

  然而,眼看著兩個加起來過百的老倌兒,他不得不苦笑著臉站起身。

  “二位!二位老大人!”朱高煦提高音量:“二位聽我說,都是同朝為官,萬不可因朝政動怒。銀子事小,若是兩位老大人身子氣壞了,本王可擔待不起。”

  那邊,宋禮顯然沒有聽見朱高煦的勸阻。

  這廂,夏元吉似乎有抄著茶杯,當武器的意圖了。

  朱高煦都快要哭出來了,要是這兩位真的出了什么事,老爺子回來的第一件事,就是將自己當藥引子,給兩人下藥治病。

  他人已經從上面走了下來,伸著手攔在了快要掐出火來的兩人中間。

  “銀子的事情,咱們往后再說!等大伙都心平氣和了,再談這個事,您二位意下如何?”

  說著,他連轉腦袋,看向兩人。

  夏元吉哼哼著,雙臂環繞,側過身子,表示不愿意搭理對面的宋禮老匹夫。

  宋禮似乎火氣不要,無奈朱高煦伸手擋在了他身前,只得是準備抬腳,就要踹過去了。

  朱高煦被嚇得一驚,連忙抱住宋禮,就往戶部衙門外面走:“我的宋老大人哇!這大熱天的,您可快息怒吧!宮里頭一早鎮了些果子,您與我一同品鑒一番。”

  拉著宋禮往外面走,朱高煦還不忘回頭看向戶部正堂里面:“夏大人,你且等等,本王回去了就讓人將東西送過來,與老大人消火!萬萬不可再動怒了啊!”

  “本官羞與匹夫爭斗!”夏元吉冷哼一聲,徹底背鍋身。

  被朱高煦抱在懷里,拖著往外走的宋禮,同樣冷喝一聲:“老夫不齒為伍!”

  “好好好!咱們不一起,不一起!”

  朱高煦滿臉汗顏,腳下再不敢停留。

夢想島中文    天下第一逆賊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