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妃…好久沒有聽到這個名字了!”
茶婆愣怔出神,喃喃自語。
今夜雪大,哪怕燈火通明,可是有心思來茶樓喝茶水、聽閑話的人卻是不多。
白天時還有零星幾個,如今都回家了。
整個茶樓里,就只有二柱與茶婆兩個人。
“梅妃是先帝的寵妃,這會兒也沒有客人,我便都說與你聽吧!”
茶婆嘆息了一聲。
“梅妃是先帝的寵妃,先帝對她可謂百依百順,她所住的宮殿叫寒梅殿,里面種滿了梅花!原本一切都是好的,只是她遇見了一個不該遇見的男人…”
茶婆將梅妃的事說得很細致,二柱聽得一愣一愣的。
“那梅妃的孩子,最后怎么樣了?”這才是他今晚冒著雪過來的真正目的。
“他一出生,便是沒了活氣,渾身還長滿烏青的胎記,狀似投錯胎的小鬼,被先帝命人投進了城外的護城河里。”
茶婆的話令二柱心中一緊,“所以那個孩子最后有可能被人撈出來?”
“撈?”茶婆一愣,旋即苦笑搖頭:“誰敢去撈?便是梅妃喜歡的那個人也遠在邊塞,又有誰會不求利益的冒著天子之怒,去打撈一具死嬰?”
二柱說道:“你上次說孩子之所以沒了活息,是因為有人在梅妃產子之時從中作祟。”
茶婆嘆道:“是啊,正因為生出了個死胎,她才會禍亂朝政!”
“禍亂朝政?!”二柱眉鋒一挑。
茶婆的表情似笑非笑:“梅妃與心愛之人的孩子死了,她幾番迷惑先帝,將自己遠在邊塞的心上人召回京城。可是那個人還帶回了一個大著肚子的女人。”
二柱心中一驚:“是高氏!”
“高氏十幾年前就死了,你連她的事都知道,果然與信王有些淵源——”茶婆看著他長長一嘆,又哂笑著搖頭道:“高氏來到京城,不知怎么就知道了信王與梅妃之間的私情,你猜她做了什么?”
“沒多久信王再次被先帝驅趕到遙遠邊塞,高氏生怕產子之時會受到梅妃迫害,就躲回了娘家。可她最后還是死了。”
茶婆的話說得不太明白,但二柱大概聽明白了。
二柱問道:“高氏之死,與梅妃有關?”
茶婆搖頭,“關系自然是有,但這事不是梅妃指使的!”
二柱再問:“你怎么會知道這么多?”
茶婆略笑:“那時候我是梅妃身邊的掌事宮女,我還知道她另一個不為人知的身份————樓蘭梅氏的后人,你應該從信王那里聽說過梅氏!”
“是前朝余孽?!”二柱低頭思怵片刻,說道。
“是!”茶婆倒了一盞茶,遞到二柱面前,回憶著往事:“梅妃魅惑了先帝,可先帝年邁無法與她生下子嗣,她便將目標放在了當時還是放蕩子弟的信王身上。”
“梅妃認為,梅氏若要復國,最容易的辦法就是——生下一個同時擁有梅氏與楊氏血脈的孩子,等那孩子長大了,再說服他另改國號。”
“可是她為了滋生體香,服用過大量香肌丸,懷上的胎兒自然也是極為脆弱的,只輕輕一折騰,便沒了活氣。”
“她沒了孩子,那殘破的身子也不能再懷胎,心悅之人又娶別人為妻————梅妃幾乎瘋了,她的頭發大把大把的脫落,臉龐也是皺巴巴的,她成了一個丑八怪!”
“她開始看不順眼宮里那些美貌的宮女,造出了一種‘鎖紅顏’的毒藥。你看看我現在的臉,我說我才三十歲不到你相信嗎?”
茶婆說到最后,眼里流露出一絲憎恨。手掌撫在了皺巴巴的面龐上,不時顫抖著。
不難看出,她對梅妃懷著深刻的敵意。
二柱心中一動,低頭聞了聞她剛才遞過來的茶水,沒有發現異樣。
他呼出一口氣,問道:“你跟我說了這么多,目的是什么?”
原本目露歹毒怨恨的茶婆,漸漸又恢復了平靜。
嘆息一聲:“梅氏余孽還活動在大周的國土上,若有一天你能夠榮登大寶,切記不要忘了將其清掃干凈。”
二柱稍一遲疑,便開口問道:“你知不知道,梅妃之子可能還活著的事?”
這個記恨著梅妃的茶婆,極有可能是他將來面對梅妃之子時,一個出其不意的棋子。
雖然茶婆認定那個孩子活不了,可是信王昨夜在來恩寺說的那些話,他刻意讓于晉將自己當成梅妃之子。
如果于晉真的如自己所想的那樣,是秦王在信王這邊埋得極深的臥底,那么信王的舉止便都能夠說得通了。
梅妃的兒子根本沒有死!
對于那個孩子的消息,信王已經有了眉目。
茶婆并不知道二柱心中所思慮的這些事,她對于十幾年前自己親眼所見的深信不疑。
她看著二柱搖了搖頭:“我親眼所見,梅妃生出了一團黑漆漆的東西,先帝看見之后,直接就差人拿去丟掉。他不可能還活著。”
“先帝知道梅妃肚子里的孩子不是他的,梅妃也明白先帝的想法。會不會是梅妃為了保護那個孩子,故意在生產時,將孩子掉包了?”
二柱琢磨道。
茶婆猛地搖頭:“不可能!那時候梅妃還很信任我們,若是有什么計策,定會和我商量的。”
她搖著頭,卻似是想起了什么事,眼睛里突然流露出一絲驚慌之色。
“不可能的,那個孩子不可能還活著!”
“我親眼看見他被扔到水里…”
喃喃著好一會兒,她顯出疲態,嘆了一聲,說道:
“天色不早了,公子還是早些回去吧!這些往事,我也許真的不該再摻和進去。”
離開茶樓之后,二柱懷著深深的疑問,又回到了鳳仙樓。
樓堂中間的戲臺上,那個說書的老頭已經沒了影。
倒是有幾個唱小曲的樂伶,在撫琴奏樂。
時而彈錯幾個音節,被粗通音律的粗人擊掌喝彩了幾聲。
想起前幾天的時候,岳靈君賞了一個女伶銀子,卻誤將人砸昏了頭。
二柱輕輕笑了一聲。
他只點幾碟小菜,坐在邊上聽曲。
隔了一會兒,正要打道回王府的時候,卻是聽到了旁邊的那桌客人在聊的事兒。
“聽說了嗎,京城三賢今日久別重逢,明天他們要在怡紅樓的畫舫里吟詩作對。”
“那可是大場面,自從謝銜回赴江南之后,京城三賢便沒有了動靜。再不鬧出點風聲,怕是要被世人遺忘了。”
有人挑事道:“諸位覺得,三賢之中,誰的才氣最出眾?”
路人甲曰:“首選當是趙文顯趙公子,他七歲能十步作詩,所作的文辭,便是如今拿出來,也不落下乘。”
路人乙搖頭:“此言差矣,王憲之如今已是翰林學士院的直學士,將來穩步可以成為內閣大員,可謂深得皇恩。”
路人丙卻是拍案而起:“江南王謝兩家合辦的書院,乃天下讀書人向往的圣地,謝家家主的嫡長子謝銜,豈非比前兩位更加出色?”
一時間,幾人爭論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