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百一十五章 兩年匆匆利州興

  正當鐘文守護著龍泉觀之時。

  遠在千里之外。

  那曾經傷了鐘文的太乙門太上長老吾道子,卻是開始越發的痛苦了。

  此刻的他,胸前早已經腐蝕得不像樣了。

  如果不是他用了一些藥,或者得了一些圣手的醫治,估計他已經身死了。

  鐘文所刺的那一劍。

  其內卻是帶著一絲的生死陰陽之內氣。

  吾道子想逼出都無法逼出,這才導致他到現在為止,還無法醫治好。

  而這幾個月里,他一直奔于各地,尋找著鬼手。

  可幾個月下來,他依然未尋到鬼手。

  就連賀蘭山,吾道子都尋了一遍,可依然無法尋得到鬼手。

  更甚者,他還闖了一次巫門。

  只是可惜,巫門之內,連個人影都沒有。

  這使得他吾道子心越發的冷了起來。

  鬼手,可以說是江湖之中醫術最為高絕之人。

  可鬼手之影卻是無法尋得,這讓吾道子只得各地奔襲打探。

  就連百事通那邊也去過了。

  而百事通雖說是百事通,他只對一些事情的過往知道一些,當然,要是某個江湖中人,他也能知道其蹤跡。

  但他對于鬼手這樣的絕世高手,也只能是望洋興嘆,無法以最快的時間得知其消息,最終,吾道子也只能選擇離去。

  吾道子到也想過,再返回龍泉觀向鐘文他們逼問鬼手的去向。

  可他吾道子也怕死。

  雖說當時他自己受了鐘文的這一劍,自認為自己是大意才受的傷。

  如果在當時,或者前一個月內。

  他吾道子殺回龍泉觀的話,說不定還真能把鐘文他們這些人給一劍全斬了。

  可到了如今,他吾道子想要分出心壓制傷,又要與人對決,那估計也只有找死一途了。

  就當下他所受的傷。

  不要說動武了。

  估計哪怕一個正常的先天之上六七層的高手,都能把他給斬了。

  深知其后果的他,只能放棄這個想法,暫時返回他太乙門所在的隱世之地。

  隨后,太乙門的二太長老,三太長老紛紛出世。

  奔向天下各地,到處打探江湖之中行蹤不定的鬼手來。

  反觀鐘文,每日里除了習練槍術,就是推演槍術。

  連他最為上心的太一門的道法典籍,鐘文都先拋到一邊。

  槍術最為重要,這是保命的東西。

  同樣,也是為了護住龍泉觀。

  漸漸的。

  時間猶如流水一般。

  一晃,就是兩年已去。

  兩年的時間,鐘文一直處在幾頭奔走。

  只有得了空,鐘文要么就會去三斗村看看自己的阿爹阿娘,要么就會去利州看看情況。

  更或者,偶爾會去長安一趟。

  只不過,鐘文在這兩年的時間里,所去長安的次數,卻是少之又少。

  兩年時間里,鐘文也只去了長安三次而已。

  每一次去長安,鐘文都是當夜去,連夜趕回。

  鐘文去長安,當然是尋消息去的。

  時間越久,鐘文就越不放心。

  可鐘文也沒想到。

  兩年的時間里,那太乙門的吾道子至今未再出現,這讓鐘文心里越發的開始有些擔心了。

  有道是時間拖的越久,人的這精神也就越發的高度緊張。

  就如此,鐘文在兩年緊張的時間當中度過去了。

  兩年。

  變化快的驚人。

  西域的征戰未停。

  李靖重新受命,領軍平了西域。

  到如今,龜茲國等地,早已經入了唐國的管轄之內,而朝廷更是在西域諸國建立了不少的守捉城。

  守捉城,自然是當地的駐軍機構了。

  大的稱軍,小的才稱守捉。

  而這些守捉城的建立,其功勞當然屬于唐國軍隊的了。

  當然,也屬于那些發配的犯人,以及各地征招的青壯年。

  更甚者,還有一些老兵,或者一些從戰場上退下來的老府兵。

  至于土谷渾。

  雖說有其王,但處于唐國的監管之下。

  這么一個小國,南臨吐蕃,其他三方均是唐國這么一個強國,他土谷渾連動都不敢動。

  甚至,還允許唐國派兵入駐其國。

  而此時土谷渾的恰卡鹽湖,早已是人滿為患。

  羌人的加入,以及唐國將士的加入,到后來利州的商團加入,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奔向恰卡。

  雖說,恰卡的鹽產量也只能供應唐國一半的鹽量。

  但恰卡的鹽乃是雪精,精鹽。

  而且價格低到嚇人的地步,把世家王家的鹽道打壓的都快抬不起頭來了。

  更甚者。

  鐘文還傳信給利州商團,準備往著察爾汗鹽湖發展。

  至于將來如何。

  不用想,兩大鹽湖的產量,都完全把唐國上下都給占了,什么王家,什么其他的士族,根本別想把鹽道這一塊占去。

  以前,世家把控著唐國六七成的鹽道,其價格那是高到讓百姓吃不起鹽的地步。

  可隨著鐘文的介入。

  鹽的價格確實低到以前不敢想的地步。

  就好比長安城或者其他州城的鹽價,從以前的近五貫錢一碗,到如今不到一貫錢就能買到精鹽。

  至于苦鹽,或者大塊鹽,那價格更是低到五六貫錢就能買一石了。

  反觀利州。

  有著鐘文這個刺史幫著他們謀福。

  鹽價更是低到了一個可怕的地步。

  二十文錢可以買一碗鹽,而且還是精鹽,這讓利州的百姓每天都把鐘文這個刺史掛在嘴邊。

  就好比現在。

  景谷縣城利州商團所經營的一家鹽鋪中。

  “伙計,今天鹽價怎么又掉了?以前不是二十文錢一碗嗎?今天怎么變成了十五文錢呢?”一百姓提著自家的盒罐前來買鹽,看見鹽鋪外面掛著今日食鹽的價格,開口向著店的伙計問道。

  “客官,這你就不知道了吧,從今年開始,往后的每一年這個月,我利州所有的鹽鋪,均會降價一個月,用此方式來慶祝我利州革新之喜,還有啊,除了鹽鋪,還有各縣的稅收,也會相應的減免一些呢,至于具體的,你可就得去縣衙的布告欄去看了看了。”那伙計笑著向那百姓回應道。

  “啊?還有這事,那我可得好好去瞧一瞧了。”那百姓聽了鹽鋪的話后,連鹽都不買了,直接奔向景谷縣衙而去。

  當他來到縣衙一側的布告欄一處時,此時那里早就人滿為患了。

  布告欄,那是專門貼示一些關于利州新政的地方。

  只要有任何新政,或通告,這處的布告欄都會公示出來。

  甚至,還有舉報箱,建議箱等等也都放置在布告欄的一側。

  只要你有任何的冤屈,或者想法建議等等,都可以往著里面投去。

  雖說當下利州百姓大多不識字。

  可他們家中的小娃基本也都入了學堂識了字,想要寫上一些簡單的東西,還是可以做到的。

  話說利州推行全民教育之事。

  鐘文也是費盡了心思。

  以前因為利州窮,建學堂之事一直拖著。

  而在一年前,鐘文直接拍板,讓全利州七縣各地都均得辦學堂。

  全民識字教育,鐘文必須推行,哪怕利州府衙的錢全貼進去,鐘文都要推進這一項新政。

  可是,鐘文的這個想法雖好,可依然抵不住當下百姓們的想法,以及各地宗族們的想法,還有各官吏們的想法。

  最終,鐘文只得妥協。

  全利州的小娃們,只要想讀書的,或者家里同意的,均可送至學堂。

  利州百姓雖說越發的富裕了起來,可百姓們的思想想要扭正過來,著實不是一件簡單之事。

  學堂建了不少,先生夫子請了不少。

  可入學堂的小娃們,依然才一半不到。

  畢竟,百姓家中的小娃,依然需要幫著家里干活。

  而且,那筆墨紙硯的錢,那還真不是小數目。

  雖說學堂免費發放,但這入學的學費卻是不能免,一年兩貫錢,算是束脩的費用。

  免費教育利州做不了。

  哪怕利州商團再掙錢,可依然有著許多的地方需要用到錢。

  為此,只得如此。

  而今天,全利州又推行新的新政。

  慶祝利州革新幾周年,鹽價下調,稅收減免等等新的政策。

  那百姓一奔到布告欄之時,就急切的向著旁人打探道:“敢問老兄,這布告欄上寫的什么啊?”

  “你沒聽旁人說嗎?從今天起一個月內,全利州的的鹽價下調,稅收減免五斗,如家中小孩有入學堂讀書的,可到縣衙領取每人兩貫錢的補貼,還有…”那位被問到的景谷縣居民一看問話之人,一看就是非縣城的居民。

  畢竟,提著盒罐,又穿著不是很好的樣子,必然是農夫了。

  不過,他到也沒看不起那農夫,而是高興的向著那人說著布告上的新政來。

  隨著那人的話一起,那百姓一聽之下大嘆自己迂腐。

  他家中有五個小娃。

  有兩個雖已是有十多歲了,而其他的三個,也都在十歲以下。

  讀書識字,他當然是想讓家中兒女個個都能讀書識字,可家中并不富裕,一年要拿出十貫錢去,送五個兒女入學堂讀書,不止是要錢,還擔誤家中活計。

  可今天這新政再一次來后,小娃每年補貼兩貫錢,這不就是免費一般嗎?為此,他心中生起后悔沒把自家的小娃送入學堂。

  如此新政,當然是出自鐘文之手了。

  一個小娃一年兩貫錢的補貼。

  說來鐘文也是為了促進利州的識字率罷了。

  全利州的小娃,從剛出生,到十五歲的,加起來也才三萬來人。

  就這點錢,利州還是出得起的。

  至于入學的那兩貫錢,那是給夫子先生們的,鐘文可不會收到利州府衙的庫房之中。

  如此的景像,在利州全境七縣全部上演著。

  有后悔的,有大贊的。

  同樣,也有謾罵的。

  而這些謾罵的人,自然是那些讀了好些年書,卻是沒有被錄用且發跡的文人了。

  當然,更有著一些老學究。

  在他們的骨子里,可不贊同利州當下的新政。

  什么男女均可入學。

  這對于他們來說,這是離經叛道。

夢想島中文    唐朝第一道士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