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鬧快樂的一天很快過去了。
壽王妃領著世子妃、姣姣,朱二嬸、朱蘭英母女準備告辭,檀悠悠和梅姨娘、檀如意一起送人出去,又去通知檀至錦過來送客。
朱蘭英見著檀至錦,先就紅了臉,羞答答地低下頭去盯著自己的鞋尖看。
檀至錦也有些不自在,和眾人打過招呼之后才壓低聲音道:“朱小姐今日玩得可還舒心?”
朱蘭英紅著臉道:“舒心。”
聲音比檀至錦還要大,響亮得很。
壽王妃和朱二嬸瞧著就笑了,朱二嬸道:“再舒心不過了,感謝府上熱忱招待。吃的玩的送的,都稀罕得很!尤其是那些吃的,也不是什么稀罕物,偏就能做出這般特別的滋味,也是難為融少奶奶了!”
朱蘭英一聽就急了,嗔道:“娘,您怎么說的話,什么叫不是稀罕物?山珍海味都有了,您還想吃什么啊?”
朱二嬸道:“我不是這個意思,我主要是想夸融少奶奶聰慧用心來著。”
壽王妃笑道:“別爭了,悠悠知道你們的心意,不會亂想。咱們普通老百姓,可不就吃這些么?難得見著的珍饈,那是天家才能享用的,且陛下也提倡勤儉呢。今日這個宴會啊,精致、用心、美味、熱情,我看剛剛好!”
檀悠悠就把心徹底放到了肚子里。
這張菜譜,她認真研究了許久,每一道菜的食材、口味、做法、葷素咸淡搭配、甚至擺盤,全都仔仔細細過了無數遍,力求不出任何差錯,畢竟這是個一句話、一個字不注意,也可能引發滔天大禍的時代。
福王府舉辦宴席,能夠調動幾乎所有官員家中的廚子,備齊各府秘傳美味,食材更是珍貴奢侈,當時是被人暗里詬病許久。
她和裴融什么都不是,就算家底還算豐厚,也不能為了強撐面子、討好客人,無底線亂來。炫富浪費什么的也就不說了,關鍵是不能自掘墳墓。
壽王妃見過無數風浪,經驗豐富,有這一句,算是一錘定音,旁人就算想挑錯,也翻不起來風浪。
檀悠悠拉著壽王妃的袖子,軟綿綿笑嘻嘻地撒嬌:“叔祖母日常教導我那么多,逮著空就教,恨不得耳提面命,我若是還不長進些,可不是丟了您老人家的臉?”
壽王妃被她逗得直笑:“你自己能干,關我什么事?少往我臉上貼金。”
世子妃故意酸道:“看看,逮著機會就撒嬌,也不顧學生就在面前,這樣的先生,也是少見了。”
姣姣立時護短:“先生是我的楷模,無時無刻不在教授我本領,這會兒也是在教我如何孝順、哄長輩開心。我在學!”
“…”眾人皆都無語,卻不能不承認,檀悠悠確確實實把這孩子教得極好極好。
壽王妃道:“行了,這不是還有一屋子的客人要招待么?別在這耽擱了。你們回去吧。”
朱蘭英母女同時眼巴巴地看向壽王妃,壽王妃卻是把梅姨娘叫過去,低聲說了幾句話后,飽含深意地看了檀至錦一眼,領著眾人浩浩蕩蕩地走了。
梅姨娘很是高興地道:“大少爺,方才王妃與我說了,若是愿意,可以請媒人上門提親了。之前說的什么中進士之類的話,都不提了,上進努力、待人寬厚,比榮華富貴更重要。”
這是對檀家和檀至錦的認可。
檀如意樂得鼓掌:“這話是真道理。大哥,你怎么看?”
檀至錦紅著臉道:“全憑姨娘安排。”
檀悠悠笑瞇瞇地捧著肚子,沒把那些閑話說給家人聽,因為完全沒必要。這些日子她也通過自己的渠道,側面多方打聽了朱蘭英母女的日常為人,覺著這門親事還不錯。
“我看這事,還得請周家老太太出面方顯鄭重。老爺和太太不在,外祖母最大,大少爺覺得如何?”梅姨娘笑著說了自己的想法。
壽王妃特意和她提這樁親事,是抬舉她的意思,沒有把她當成普通妾室對待,她卻不會真的認為自己是“落難的名士之女”就飄飄然起來,去干不符合身份的事。
檀至錦和檀如意見梅姨娘如此自省自重,更敬她幾分,一起行禮道:“父母親都說了,讓我們有事聽姨娘安排不會錯。姨娘做主就好。”
幾人和樂融融地準備往回走,忽見一人大踏步而來,又高又黑又壯的杵在那里,羞答答地道:“晚輩馮寶山,見過梅姨娘。”
梅姨娘笑道:“是小馮將軍啊,你也來了?”
馮寶山紅著臉道:“是啊,那天大哥邀請我來,我一直記著的。”
“???”檀至錦驚愕極了,他什么時候邀請過馮寶山了?
這是裴融的家宴,且,他并不看好馮寶山那個家世,太復雜了!他就順口說了一句,有空過來玩,還沒說日子的。
不過當著面,他也不能給馮寶山沒臉就是了,因此只是干干一笑。
馮寶山很厚臉皮地和梅姨娘說道:“晚輩原想給姨娘請安的,但是第一次來,不太熟悉,怕驚嚇著女眷,沒敢亂走。幸虧運氣好,竟然在這里遇到了諸位。”
檀悠悠心說,怕不是運氣好,而是在這里等了很久吧。當然,她也不會戳穿就是了。
馮寶山也很機靈,并沒有喋喋不休:“今日事多,還有客要招待,我就不耽擱諸位啦。感謝府上的招待,很用心,東西很好吃。”
檀如意從始至終一句話沒說,卻在轉過身后低聲交待檀至錦:“大哥,人是你請來的,招待好了,別讓人一直在這寒風里站著沒去處。”
“我沒請他…”檀至錦想澄清真相,卻被檀如意強行施壓:“來者是客,多認識幾個人沒壞處吧。”
檀至錦、梅姨娘、檀悠悠三人對視一眼,都覺得三小姐這是完了,這奇怪的緣分啊。
檀至錦決定今晚就給家里寫信,提一提有關這個馮寶山的事,看父母那邊怎么說。
梅姨娘是干脆的性子,回到內院就和周老太太說了這事兒,周老太太高興得很,一連說了三個“好”,將這事滿口答應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