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切斯特,鄧教授家。
會客廳里飄著好聞的咖啡香氣,主賓雙方一邊品嘗咖啡一邊交流,會面氣氛十分融洽。
現年62歲的鄧教授出生于香港,三年前當選美國工程院院士,知名數據機構ThomsonReuters(湯森路透)預測“oLed之父”鄧教授是未來五年諾貝爾化學獎的熱門人選之一。
雖然外界各種預測甚囂塵上,鄧教授始終保持一顆平常心。
在鄧教授身上,邊學道看到了大學者特有的從容氣質。
那股從容跟腰纏萬貫的底氣十足不同,跟手握大權的盡在掌握不同,那是一種很純粹很真實的從容,就像“云聚要下雨云散會天晴”一樣自然。
老話講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是很有道理的。
會客廳里一共坐著五個人——主人鄧教授、鄧教授的妻子和鄧教授的女兒;客人邊學道、洪誠夫。
在場的鄧家三口人不僅掛相,氣質和職業也都一樣,全是大學教授——鄧教授的妻子是紐約羅徹斯特理工學院的教授,鄧教授的女兒是紐約州立大學賓漢姆頓大學的教授。
可以說,鄧家是標準的書香門第。
鄧教授的女兒畢業于耶魯,跟洪誠夫是校友,這次會面正是兩人牽線促成的。
對鄧家來說,跟邊學道這樣聲譽不錯的年輕富豪結個善緣,只有好處沒有壞處,更何況大家都是華人,血脈同源。
而對邊學道來說,既然他想要以oLed為切入點進軍實業,那么來拜訪“oLed之父”算得上應有之意。
還是那句話,有起錯的名字,沒有叫錯的外號。鄧教授被公認為是“oLed之父”,其對oLed行業的認知和理解肯定遠旁人,所以邊學道想來聽聽鄧教授是怎么看待oLed行業前景的,當然,如果可以,等有道集團的oLed產品成型后,他想請鄧教授去站一下臺,造造聲勢。
放下手里的咖啡杯,邊學道看著鄧教授禮貌地說:“我這次登門拜訪,其實是想從您這里取取經…您是oLed領域的權威,我想聽聽您的意見,再做決定是否涉足oLed行業…因為我獲得的消息顯示,歐美日韓幾家大企業在oLed上燒了好幾年錢,可到現在,距離商業化生產還有相當一段距離,特別是日ben的幾家企業,傳出風聲要暫停相關項目,所以我有點猶豫。”
邊學道說的很直接,因為經驗告訴他,跟這些在美國生活大半輩子的華裔打交道,直接一點比沒營養的客套更容易獲得他們的好感。
坐在窗前的鄧教授聽了,溫和地笑道:“我只是運氣比較好,偶然現了有機光材料,得了個虛名頭銜。至于說權威,那是談不上的,在oLed領域內有太多造詣比我深的學者,他們才是真正的權威。”
“不過你今天千里迢迢來登門,我很樂意把自己近3o年的oLed研究心得跟你交流一下。老實說,這幾年看著中國企業不搞研,拿錢直接從歐洲、韓國、日ben買整條人家已經進入淘汰序列的Lcd面板生產線,我心里很替他們著急。”
停頓了一下,鄧教授繼續說道:“Lcd現在看市場不錯,但從趨勢上講,oLed必定是未來主流。一旦幾年后oLed技術成熟,中國的Lcd面板廠肯定要面臨嚴峻困境。可是我看很多中國企業很享受追隨者的位置和眼前的無風險市場,在全球競爭的大環境下,這種心態是很要命的。”
鄧教授說完,邊學道問道:“oLed的價格偏高,應該能給Lcd留出足夠的調整期吧?”
鄧教授聽了,緩緩搖頭說:“恰恰相反。”
“相比液晶,oLed的結構要簡單得多。比如說,液晶顯示需要一個光源系統,包括光器件、驅動電路和導光板,而oLed則不需要。此外,液晶的封裝需要考慮液體材料的特點,例如流動性、不可支撐性,而oLed沒有這些問題。因此我說,一旦oLed顯示技術大規模應用實現量產,必然會在成本上表現出一定的優勢,至少其成本不會顯著高于液晶產品。到那一天,面對更薄、更清晰、色彩更逼真、響應更快、能耗更低且還能實現透明的oLed屏,Lcd只能拱手讓出市場,沒有一點反抗余地。”
會客廳里靜了幾秒,洪誠夫開口說道:“我最近看了幾篇有關oLed的論文,似乎不少研究者都認為oLed的主要市場是正在興起的智能手機,他們覺得oLed在電視上的性價比遠低于Lcd。”
喝了口咖啡,鄧教授用確定的語氣說道:“你說的這點我不能認同。手機是用來通話的,電視是用來享受的,相對于手機,明顯電視更追求高畫質,所以我堅定地認為oLed與電視是絕配。”
“至于有些人覺得oLed更適用于手機,根本原因是技術還不夠成熟。生產一塊手機屏和生產一塊電視屏技術原理是一樣的,但尺寸越大出現壞點的幾率就越大,因此成品率難以保證。眼下oLed的良品率本身就很低,所以大屏不用做,想一想就足夠讓很多人望而卻步。”
說到這兒,鄧教授看著嚴肅傾聽的邊學道說:“我個人覺得眼下正是進入oLed領域的好時機。”
邊學道微瞇眼睛:“愿聞其詳。”
鄧教授干脆地說:“早幾年,相關技術積累不夠,大家都在摸索,燒錢也燒得沒有方向。晚幾年,按照眼下的技術研度,肯定會出現一到兩家擁有技術壁壘的oLed企業,到那時再進入這個行業會遇到很多障礙。而現在,相關技術已經有了一定積累,同時因為技術進展低于預期,加上金融危機,不少oLed研企業資金鏈都很緊張,所以你完全可以拿錢到歐洲、日韓買相關專利技術授權,或者通過并購、合作投資等方式間接獲得技術和設備。有了基礎,只要資金充足,我覺得三到五年內,有望形成壁壘性技術專利和量產工藝。”
聽完,邊學道想了想問道:“鄧教授您覺得柔性屏的前景怎么樣?”
說話時,鄧教授女兒端來幾盤甜點,放在邊學道和洪誠夫椅子旁的茶幾上:“嘗嘗,我媽媽親手做的。”
吃了一小塊布朗尼蛋糕,鄧教授放下精致的白瓷盤子,說:“你很有遠見!顯示行業的未來在oLed,而oLed的未來在柔性顯示。一定程度上,目前各國在硬性oLed屏上投入巨量研資源,本質上都是在為柔性顯示積累技術細節和制造工藝。因為一旦掌握柔性顯示技術,很多領域都會出現跨代躍進,一些科幻電影里的場景會隨之一一成真。”
說完,鄧教授臉上露出很儒雅的笑容,接著說道:“站在oLed研究學者的角度,我很希望有實力的企業加入到柔性顯示研隊列。不過作為朋友…我有義務提醒你一句,受制于材料科學和生產工藝,未來十五年,柔性顯示都不可能量產,當然,偶然的技術躍進可以縮短這個時間。還有一點我要提醒你,所謂折疊手機、折疊電視不過是吸引眼球的噱頭,柔性顯示真正的核心應用領域,民用最多占三分之二。”
言止于此,不能再說了。
盡管此時還沒有曝出棱鏡事件,但身為華裔科學家,見的多聽的多,鄧教授有很高的警惕性。
幾人又聊了一會兒,期間鄧教授接了一個電話,然后話題從oLed擴展到智能手機。
鄧教授建議說道:“想要研oLed的量產工藝,必然需要大量技術積累和良率數據,試驗階段生產出來的oLed怎么處理?只有一個辦法,找一個戰略性的合作客戶消耗掉生產出來的oLed屏。”
洪誠夫插話說:“未經市場檢驗的昂貴新工藝屏幕,怕是很難找到買家當小白鼠。”
不等鄧教授開口,邊學道擺手說:“不用找別人,我們自己打造一個手機品牌,自己消耗。”
洪誠夫頗為意外地看了邊學道一眼,沒有說話。
這時,一直沒怎么說話的鄧教授女兒拿起咖啡杯說:“這不失為一個辦法。用自家的手機消耗自家的屏幕,不僅能快推動技術進步,早日實現量產,同時還能直接從oLed終端市場獲利。除此之外,打造手機品牌的同時,還可以獲得人才儲備和產業經驗,同步進行專利布局和供應鏈配套建設,可以說一箭三雕。”
思路十分清晰!
邊學道側頭看了一眼這個幾乎一語道破他心中所想的女人,有意外,也有一絲小得意:還有一點,你沒看出來。
結果…
兩三秒鐘后,鄧教授女兒微笑著補充說:“還有兩雕。”
邊學道一下愣住了:還有兩雕?!
(今天還有一更。)
天才一秒: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