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一十四章 抵達江都

  船只停泊在犍為縣,蕭夏扶起妻子下船走一走,其他四人則結伴去縣城逛街去了。

  “剛才出塵告訴我,她搬去下層和李大姐一起住,說你同意了。”

  蕭夏點點頭,“她其實是考慮你太擠了,不方便,她搬走,我住小青那里,你的侍女就可以住外間。”

  “哦!原來是這樣,其實兩個侍女也不是很擁擠。”

  “你由她吧!她還想去貨船,被我制止了,就這樣了,她和李大姐關系很好。”

  崔羽便不再堅持,點點頭道:“等到了江陵,換了大船就好了。”

  或許是關系越來越融洽的緣故,張喬也漸漸開朗起來,也和眾人有說有笑,有時也給大家說起青城山的故事。

  船隊終于出了長江三峽,這天下午,船隊抵達了江陵,江陵這里已經停泊了十艘萬石大船,其中最大的一艘足有兩萬石,是西梁皇室的龍舟,已經被江陵官府修葺一新。

  龍舟有四層,實際上就是在船只中間修建四層閣樓,面積很大,一層閣樓便有幾十個房間,后來的天子南巡船隊中的龍舟就是來源于此。

  有了充足了房間,侍女和仆婦們也搬到大船居住,包括崔羽的產婆也一起搬上來了。

船隊繼續出發,帶著三萬軍隊浩浩蕩蕩向東而去  由于太子遇刺,天子不得不中斷巡視,趕回了長安,太子楊昭也送回長安救治。

  七月中旬,天子楊廣宣布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把天下劃為十道二府,分別是隴右道、河西道、關中道、劍南道、河東道、河北道、河南道、江南道、兩湖道、嶺南道,另外還有京兆府和東都府。

  每個道設立三使司,都觀察使司、都轉運使司和都團練使司,由朝廷派三使,分別負責監察、轉運和府兵訓練。

  八月初,天子宣布開始遷都洛陽,遷都洛陽是一個很龐大的工程,包括皇宮和官員搬家,物資糧食搬運,文書檔案搬運,至少到年底才能初步搬完。

  天子楊廣又任命蕭夏為南方運河開鑿使,負責完善邗溝和疏浚江南運河。

  隋朝的江南道就是將唐朝的江南西道、江南東道和淮南道合三為一,北起淮河,南到建安郡、西止九江郡,東到大海,建安郡就是今天的福建,隋朝還沒有怎么開發,只有閩縣、建安、南安和龍溪四縣。

  江南道地方很大,包括今天的江蘇、浙江、上福建、安徽和江西以及上海,但隋朝的江南道核心地區,還是從前的南朝富庶之地。

  江南道總管府所在地還是在江都縣,這里一直是隋朝統治江南地區的政治中心和物資轉運中心。

  對于蕭夏而言,卻是衣錦還鄉。

  八月上旬,蕭夏的大軍和船隊艱難跋涉數千里,終于抵達了江都縣,軍隊駐進了江都大營,修整十天。

  其次是確定官署,原來的揚州大都督府已經被拆除,后來在大都督府原址上修建了江都行宮。

  兩個月前,天子旨意到達江都,同意把將江都行宮改造為江南道總管府和晉王府。

  江都行宮位于北城外的瘦西湖湖畔,是由百官官署和后宮兩部分組成,總占地二百五十畝,四周修建了高高的宮墻,有一條筆直專門通道直通城內,通道兩側都有圍墻,道路兩側種滿了桃樹和李樹。

  改造主要是新修建一座很高的夾墻,將總管府和晉王府一分為二,又各自修建了進出的大門。

  原來的官署部分已修繕一新,掛牌為江南道總管府,和別的道不一樣,江南道是晉王坐鎮,屬于軍政統管,下設尚書行臺、監察司、轉運司和團練司、提刑復核司等等四司一臺,下面再細設各署。

  蕭夏隨即任命劉文靜為尚書行臺通判,張云秋為監察司通判,裴文安為轉運司通判,張亮和魏征分別為團練司和提刑復核司通判。

  通判是北宋才有的官職,蕭夏采用它就是考慮北宋的做法,主官為正,通判為副,主官主管文書,通判主管實務,一道政令必須有主司和通判的兩個印章才能生效。

  蕭夏同時又設秘書署和晉王衛軍署,秘書署設左右署令,由房玄齡和杜如晦擔任左右署令。

  晉王衛和齊王衛一樣,也是天子特批在京城之外存在兩個軍衛,各有三萬軍隊,是晉王和齊王的直屬軍。

  所以晉王衛長史負責三萬直屬軍隊的日常管理,這個職務非常重要,需要心腹中的心腹才能擔任,蕭夏暫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便讓裴文安繼續兼任,之前就一直是他負責軍務。

  蕭夏隨即下達晉王令,要求江南道各郡刺史和長史務必在年底前前來總管府述職。

  蕭夏所住的晉王府由江都行宮的后宮部分改造而成,江都行宮是隋文帝巡視江都時修建,當時還沒有修建完工,加上陳貴人想目睹故國,先帝楊堅便沒有住行宮,而是住在大船上。

  后宮占地一百二十畝,整體改造不多,畢竟行宮不是皇宮,本身就小得多,基本上不涉及僭越方面的改造,其實主要是修建一座新的府門,再修建三道長墻,將皇宮的格局改為府宅的格局,分為前院、中庭和后宅,以及左右院。

  很妙的是,后宅里有一座人工堆砌的小山,高約十幾丈,山上山下種植了幾百棵大樹,樹蔭濃密,有一條石板小路通往山頂,山頂上還有亭臺樓閣。

  山腳下是一片占地三十畝的小湖,叫做心湖,后院住宅就圍繞著心湖修建,亭臺樓閣錯落有致,非常典雅。

  后宅只是給天子和幾個后妃居住,講究雅致,房舍并不多,只有幾座小院和五六座樓閣,所以左右院修建了大量建筑,給宮女和宦官居住。

  在山腳下還有一座占地兩畝的小院,叫做南山小筑,依山傍水,種了一片竹林,竹林內有茅廬幾間,前面還有一片空地,種花或者種菜,這是先帝楊堅要求建造的隱修之處。

  楊堅心累的時候,也想過一過采菊東南下,悠然見南山的隱居生活。

  張喬一眼便看中了南山小筑,她非常喜歡這里,她喜歡這里的竹林和幽靜,可以在這里繼續煉藥,還能種藥材。

  張喬已經還俗,不可能再像蕭夏說的那樣,再給她建一座道院,讓她繼續過女道士的生活,那樣等于又出家了,蕭夏可不會作繭自縛。

  所以建道院只是說說而已,最多讓她做個道家女居士。

  另外,行宮內還有一座溫泉,這基本上是行宮的標配,隋唐皇帝在各地的行宮都必須要有溫泉,江都行宮當然也不例外。

  正是這座溫泉讓女人們一下子愛上這里,溫泉水溫有六十度,是一座間歇泉,每天下午和晚上各出一次泉水,水量充沛。

  之前在河西,蕭夏就想尋找一座溫泉,倒是找到了,但距離姑臧縣有八十里,為泡溫泉跑八十里外,有點吃力了,蕭夏便考慮在溫泉上修建一座過冬莊園。

  但想法還沒有來得及實施,他的任期就結束了。

  搬新家也是最忙碌的,崔羽身體不方便,阿楚擔任搬家總管,她非常能干,里里外外,忙前忙后,考慮得十分周到,把全家安排得妥妥貼貼,連崔羽都十分嘆息,讓她做一個內宅女管事實在太屈才了。

  眾人足足忙了近半個月才終于安定下來。

  (本章完)

夢想島中文    隋朝的棋局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