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慶州前往綏州,要先后經過延州和清澗城。
因為林昭等人走的是山間捷徑,速度倒是挺快。至于那支有些古怪的商隊,因為有五百西軍精銳看管,一路上倒也相安無事,并未有什么不妥。故而很快就到了延州,也就是后世的陜北延安,大宋西北防線上另外一座重鎮。
經過延州勢必是要有耽誤的,原因有二,一個是陜西路宣撫使韓絳特意趕到了延州。而今西北戰事進入和談階段,重點也集中到了綏州一線,加之林昭即將由此經過前去綏州和談。作為大宋朝西北最高軍事統帥,韓絳有義務來此表示支持和慰問,并且予以相關的配合。
也有可能是朝廷有旨意,或者是韓宣撫使自己有什么要叮囑的,于公于私都是要走一遭的。故而林昭自然是要來此聆聽教誨的,同時隊伍也可以得到適當的休整和補給。
再有一點,那就是老朋友沈括而今在延州擔任司理參軍,林昭理應前來拜訪敘舊。同時也看看給沈括了那么多的科學啟發,不知道他有沒有什么重大成果。尤其是最近送來的沙盤樣本,以及后來特意送來了幾張圖紙。不知道他改善到了什么程度,是否有成型的樣品呢?
延州乃是西北重鎮,走到城門口就能看出來,大軍戒備森嚴,氣氛還略微有些緊張。這也難怪,西夏大軍尚未撤離,陜/西路宣撫使又在這里,安全方面必須要嚴格保障才是。
林昭等人率領三千精銳趕來,一度還讓延州方面有些緊張。不過很快有了交流,驗看了兵符印信之后,便直接放行了。
一進城,林昭和劉昌祚立即趕來知州府,而今的宣撫使行轅拜見韓絳。
“末將拜見韓宣撫!”再次見到韓絳,林昭發現這位老大人額頭的皺紋深了許多,臉上也頗有疲憊之色。這也難怪,西夏大軍入侵,他主管軍隊,負御敵事宜。看似身處后方,并未上前線廝殺,可就勞累而言絕對遠超前線。
有道是運籌帷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韓絳要負責整個西北戰事的指揮。各路,各州縣,牽一發而動全身,事情相當的雜亂,可謂是千頭萬緒。還需要協調諸多事務,承擔的責任,要的操的心著實不少,肩膀上還要承受沉重的壓力,日子著實不好過。
幾個月下來,韓絳消瘦了不少,整個人看起來十分疲憊,因此也蒼老了不少。不過此刻,韓絳臉上面帶笑容,相對來說輕松了不少,整個人的精氣神都比以前好了不知多少。大順城一戰獲勝對這場戰爭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因為俘虜了西夏國相梁乙埋,使得戰果放大了不知多少倍,超乎想象。至于折家軍在靜州的戰敗,損失并不十分嚴重,在慶州的重大勝利面前,直接被忽略不計了,故而韓宣撫使的心情還是很不錯的。
戰事結束了,和談馬上就要開始。雖說暫時還處于敵對狀態,但是韓絳肯定,和談一定可以成功。畢竟和談是西夏人主動提出來的,大順城之戰慘敗,甚至連國相都被俘虜了,這對西夏而言是個巨大的打擊。于情于理,停戰都是最好的選擇,這一點梁太后肯定心中有數,至少暫時不會大舉出兵開戰了。
朝中官家和相公們已經同意和談,開出的條件也不算苛刻,兩家可以說是一拍即合,從理論上講,和談是可以成功的。
再者,和談使是林昭,韓絳有種莫名的信任,他堅信林昭出馬,和談的事情一定可以順利解決。而今對于這個年輕人,他莫名地信心滿滿,連他自己也說不上來是為什么。
仔細說起來,林昭還真是自己的福將。若非是他,大順城之戰何以會如此順利,大獲全勝?雖說一切都是王韶的謀劃和布置,表面上林昭似乎只起到了配合的作用。可是別忘記了,王韶可是用人家林昭做魚餌的,否則怎么能吸引梁乙埋急功近利,莽撞而來呢?若非林昭和景思立在大順城浴血奮戰,冒著生命危險堅守,王韶的偷襲計劃如何能成功?若不是梁乙埋戰敗被俘,戰事哪里能這么快結束?
可以說,此番西北戰事了結,林昭功不可沒,盡管他可能沒做多少事情,可重要性,以及發揮的作用卻實實在在的不可忽視。自己也因此省事了不少,韓絳心中也是多有感激。
當然了,他清楚地記著,當梁乙埋大軍進攻大順城的時候,王韶給他送來書信。言明以林昭為魚餌,他可是捏了一把汗。
上一次讓林昭蒙冤置于險地,已經有些抱歉了,這一次又讓林昭置于風雨飄搖的危險境地,要是再有什么閃失可就不好了。何況人家現在身份貴重,是堂堂伯爵,還是太皇太后的侄女婿,輕易可是不敢有絲毫閃失的。而今見到林昭安然無恙,韓絳也就徹底放心了。
只是才從虎狼之地出來,又要前往綏州和談,少不了又有唇槍舌戰,刀光劍影。這事該怎么說呢?到底是該說林昭多才多藝,能力非凡?還是命苦呢?身在朝堂,身不由己啊!韓絳還當真有些同情林昭,當真是難為他了!雖說對林昭此去綏州十分看好,多有期待,可同時也難免有些擔憂!
“東陽啊,大順城戰事剛剛停歇,又讓你馬不停蹄前去綏州,當真是辛苦你了!”韓絳多有歉意,對林昭也是誠懇關心。韓宣撫使在林昭身上看到了一個誠懇青年俊杰的身影,故而也愿意真誠相待,一番關心絕對是發自肺腑。
別人對自己好,林昭是有察覺到的。別的不說,這么多次,許多事情上,韓絳都愿意幫忙。回汴京的時候更是千方百計,甚至不辭辛苦,千里親自護送保護自己回汴京,這份恩情得記著,知恩圖報。
“老大人言重了,朝廷能派我前去,實在是林昭榮幸…林昭所慮者,是擔心自己能力有限,怕辜負官家,朝廷,以及老大人的期望,心中忐忑啊!”林昭表現的十分誠懇低調,謙遜有禮。
實話實說,和談這種事他本身是大不愿意前往的。幾番出使,搞這些外交事務,唇槍舌戰不說,總是會有生命危險。雖說都是有驚無險,最終化險為夷。
可常言道,常在河邊站哪有不濕鞋,走夜路的次數多了,也許真的就是碰到鬼了。所以,林昭當真不愿意的再這么冒險。尤其是出使和談,少不得要勾心斗角,著實費腦子。弄不好還要為千夫所指,言官彈劾,皇帝不滿,當真是個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在大宋朝混了許久,林昭已經不是之前的愣頭青了。給你差事,便是皇帝器重你?剛開始以為是對的,樂此不疲。可是現在看來,似乎是大錯特錯。無情最是帝王家,在古代權謀的社會里,利益是永恒的重點。皇帝抑或是上官用你,那是因為有利用價值,有時候甚至是想要你直接去送死。
此番若非因為折文芯被俘,和談使的身份剛好有利于自己營救愛妻,故而才前往的,否則誰會屁顛屁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