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九十八章 變法序幕

  熙寧二年二月,皇帝趙頊下詔拜王安石為參知政事,正式開啟改革變法之路。

  同時成立制置三司條例司,負責制定改革的章程內容,主持變法事務。用王相公的話說,就是“經畫邦計﹐議變舊法﹐以通天下之利”。

  在某種程度上架空了三司,甚至是宰相的權力,儼然成為大宋朝第一實權衙門。由參知政事王安石與樞密使陳升之兼領。

  在滿朝文武一片反對聲中,條例司開始著手實行改革,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將會推出一系列的改革變法措施。

  盡管朝臣們反對激烈,各種上疏進諫一浪接著一浪,但是皇帝趙頊鐵了心支持王安石,根本不多理會。自從上次借著阿云案打擊了保守派的聲勢之后,年輕的趙頊已經初步建立起帝王權威。

  胸懷大志的他一直期待著改革變法,富國強兵,現在是決心已定,豈是一般人所能動搖的?

  因此不管有的大臣們如何反對,他都一概不理,甚至如鄭獬、司馬光這等翰林學士之言也是充耳不聞,遭到冷遇。司馬光還好,鄭獬則因為人緣太差,順勢被貶出了汴京城,去了杭州。

  另有一批官員也因此而貶官,朝中大臣因此大為震動,清楚地認識到了官家的決心,對王相公可以說是全心全意的支持。一時間反對之聲小略微減小,先行靜觀其變,待以后能夠抓到把柄之后再說。

  但依舊還是有人頂風觸霉頭,趙頊剛剛瞧見一份奏折,內容讓他心里很不爽快,卻又不大好發火。

  因為上書之人比較特別,正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的蘇軾,蘇子瞻!至于東坡之號,則是貶官黃州團練以后才有的。

  蘇軾在古代文學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宋神宗熙寧初年,他的官職并不是很高,但已經極有名的人物了。

  一方面是詩詞才情,在汴京是名聲大噪,找他填詞的人不在少數,甚至連皇帝的老祖母太皇太后曹氏都是他的粉絲。

  另一方面便是才學,亦或者說家庭背景,不只是他一人,而是他蘇家父子三人。

  一門父子三詞客,千古文章四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中三蘇并列,足可見他父子是何等厲害。

  仁宗嘉祐元年(1056),二十歲的蘇軾首次出川赴京,參加朝廷的科舉考試。翌年,他參加了禮部的考試,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獲得主考官歐陽修的賞識,卻因歐陽修誤認為是自己的弟子曾鞏所作,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要知道,那可是嘉佑二年龍虎榜,本來能做第一的人物,是何其有才華不言而喻。

  嘉祐六年(1061),蘇軾應中制科考試,即通常所謂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為“百年第一”,授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判官。每次其弟蘇轍也都會榜上有名,兄弟倆可是近來大宋科舉路上明星一般的存在。

  本來該是他兄弟大展拳腳,前途無量的時候,很不巧,他們的母親去世,蘇家兄弟只好回家丁憂守孝。

  直到熙寧二年才初回到汴京,剛好一回來趕上王安石當上副宰相,開始變法。在史館任職的蘇軾有不同意見,便上疏勸諫。蘇軾的文采何自不用說,引經據典,雄辯滔滔,言辭犀利,在朝堂上的反響很大。

  皇帝趙頊難免很惱火,可是蘇軾的名氣擺在那里,與尋常官員自有不同。何況蘇軾所言,也是一片赤膽忠心,倒也不好過分苛責…垂拱殿里,趙頊將蘇軾的奏章扔在御案之上,不由苦笑。蘇家兄弟也真是奇葩,老二蘇轍一心支持變法,他與王安石還生出惜才之意,打算調其進入制置三司條例司,擔任檢詳文字,負責起草變法內容條款的。

  可是老大蘇軾偏偏就南轅北轍,一心反對改革變法,而且言辭還很激烈,兄弟倆形成鮮明對比。可蘇軾名望放在那,如何處置,一時之間趙頊還真不知該如何決斷…正在這時,內侍來報:王相公求見!

  近來王安石出入垂拱殿的次數著實不少,幾乎每日都要和趙頊談論變法的相關事情。趙頊很客氣地命人請王安石進來,軍國大事相談許多,不過內容一如往常,一成不變,多少讓人有些厭煩…趙頊擺擺手,嘆道:“算了,今日不說這個了,東陽從杭州進獻了兩件東西,還上疏說是利國利民,功在千秋的寶貝。朕很好奇,介甫就隨朕一同瞧瞧吧!”

  說著有內侍端上一個托盤,一個個細小的黃銅小印章出現在面前,王安石不禁一驚,林昭這是做什么?一般朝廷命官的官印才會用黃銅制作的,民間通常是禁止使用的…不過林昭這個印章委實太小,而且每個上面只刻寫了一個字,趙頊解釋道:“東陽說這玩意是叫活字印刷,可以取代雕版刻印。準備足夠的活字,印刷前按照需要排版就是了,簡單方便,成本低廉…”

  隨后君臣倆人盯了半天,不斷把玩,又按照林昭的描述嘗試,似乎還有模有樣的。

  王安石道:“此物甚好,如此便可印制許多書籍,如論是每年的農書歷書,還是士子們讀書溫習的圣賢之書,印刷都會方便許多,當真是大有益處!”

  趙頊笑道:“這些都是東陽與沈括搗鼓出來的,沒看出來他還有這方面的本事…”

  “陛下,只是如此對銅的耗費是否會太大…”制置三司條例司如今監管著一些財政問題,王安石多少了解一些情況,缺銅一直是宋朝的老大難問題。

  趙頊擺手道:“不會的,制作活字畢竟是少數,應用黃銅應該不多。何況他還給朕獻了一道秘方,以后朝廷可以多增加不少銅產量…”隨即便將那膽水煉銅之法大概說出來。

  王安石也是激動不已,沒想到苦澀的山泉水能夠變成黃燦燦的銅。

  若是能夠擴大銅產量,大宋朝的錢荒在一定上就可以緩解,經濟勢必更加繁榮。這對變法的實施是有幫助的,自然十分高興,并且會大力支持。

  皇帝趙頊道:“這兩項東西朕會吩咐工部進行嘗試的,若當真可以,東陽與沈括可以為大宋朝做出了巨大貢獻啊!”

  “不錯,著實不錯,東陽就是擅長奇思妙想!”王安石沉吟道:“不過陛下派他前往杭州,真實意圖應該并不在此吧?”君臣近來很默契,因此王相公如此試探,換做其他人一定不敢如此冒然。

  趙頊略微遲疑,笑道:“看來介甫這個參知政事當得很稱職嘛,想必你已經從三司的賬目中發現問題了吧?”

  王安石試探著回答道:“不錯,兩浙路,甚至是江南東路一些地方的鹽稅…似乎有些出入…”

  “不錯!”趙頊現實臉色陰沉,隨即笑道:“朕也不打算瞞著你,兩浙路鹽稅的問題是該查查了…可那邊的監察御史什么發現都沒有,干凈的有點過分了。

  所以朕才要讓東陽去一趟,旁敲側擊,看能查出點什么端倪來…只是最近他似乎都忙著搞這些東西,也不知朕的交代是否有進展了…”

  “東陽辦事有分寸,陛下放心好了…”王安石對林昭還是頗為信任,頗為肯定的。

  趙頊點頭道:“不錯,有闖勁,膽大心細,朕正是看中了這一點,才讓他去的…”

  王安石今日知曉了皇帝的真實想法,不由擔心道:“陛下,東陽雖然能干,可他畢竟是孤身一人…沒人幫他也就罷了,只怕兩浙路的官員也不會有幾個支持他的…”

  “說起來倒確實如此,似乎真是有些為難東陽了…”趙頊悠悠道:“可我們身邊可靠之人有限,自己都用不過來,想要支持東陽也是有心無力啊!”

  王安石搖頭道:“陛下,不見得非得派人去直接幫助他。只要兩浙路有一批正直官員,他們能夠站在正義的立場上,必要的時候支持林昭,情況可能會好很多。”

  “有道理!”趙頊眼神一動,目光恰好落在蘇軾的奏折之上。腦中突然靈光一閃,剛還很為難該如何處置,現在似乎有辦法了…王安石嘆道:“林昭那邊缺人手,我們這邊何嘗不是呢?人才當真是缺乏啊…只能等來年科舉,看能否遇到幾個好的…”有道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有闖勁,思維也更為活躍,制置三司條例司里年輕的官員就不少。

  “科考在明年,怕是有些遲了…”趙頊明顯有些等不及了,說道:“不若這樣吧,就提前到今年吧…或者舉行一次制科考試…”

  想法雖然有些倉促,但不失為一個好辦法,王安石頓時興奮。他現在最缺乏的就是人才,能補充一批新鮮血液,對變法的實施也是大有裨益的。

  熙寧二年科考提前的消息傳開,許多士子措手不及,抱怨甚至是暗中咒罵之人不在少數。

  但汴京城里有一位閩中來的書生,得到消息后興奮不已。去歲便早早出門,本來只當是游歷長見識的,不想真碰上了這等絕好的機會!

  幸運女神多眷顧啊!書生因此信心滿滿,矢志金榜題名。

  同時想起,去歲年末在應天府外的尼庵里,遇到過一位騎白馬的公子,吉言預祝獨占鰲頭,不知是否能真的如愿以償?<!over

夢想島中文    宋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