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520章 建議的動靜有點大

  所以當看到這里的時候,搞攻5的同志有一種自己是傻子的感覺,這么明顯的問題,怎么就沒想到呢。

  “鵝卵…”,沒錯,這個單位,就是上次問高振東16mm和8mm鋼纜的那個。

  還好,現在只是在做靜力試驗,還沒有到首飛的時候,樣機造得也不多,就幾架,損失不大。

  看來還是只有布置回翼根了,原本出于什么原因將6爺布置在翼根的航炮放到了機頭,具體不得而知。

  不過高振東從圖紙上估計,可能是因為原本尖頭為了取得更好的下視視野而改進的,但是卻沒什么好的裝備往里面裝,干脆把翼根的機炮移到這里來,把翼根的空間節約出來裝油。

  如果說信件里這個事情是一眼就能看明白的話,那下一句就不是那么好懂了,至少對于現在的攻5型設計人員來說,根本想不到這個事情,或者說想到了但是不知道怎么處理。

  “鑒于該機超音速性能要求低于1.5,現設計D型進氣道總壓恢復系數在超音速狀態下的劣化情況,尚在可接受范圍內,但進氣道設計在保證低速足夠進氣量的同時,未考慮高速時大進氣量可能帶來的發動機喘振問題,建議考慮補充高速放氣口。”

  原本攻5那個光桿構型飛1.1馬赫,算是勉強能超音速的速度,帶調節的多波系進氣道顯得有些沒有必要,雖然這時候的攻5,由于591和鎢鉬合金、計算機技術帶來的紅利,推力要比原本的大不少,速度高一些。

  但高振東做過估算,這個速度仍然沒有達到需要多波系進氣道的程度,高振東也就不準備把事情搞復雜了,鑒于未來我們的經濟情況依然不容樂觀,高振東還是想簡單可用就好。

  但發動機的進氣情況在高速低速不是一成不變的,所以在低速時,進氣量可能不足,后來的戰斗機普遍采用輔助進氣口的方式。

  不過這個時候,由于速度跨度范圍小,這個問題并不突出,一般是采用一招鮮的方式,沒有輔助進氣口。

  如此一來,低速時的進氣流量是能保證了,但是高速時大進氣量可能帶來發動機喘振的問題卻出現了,雖然這個時候飛機還沒試飛,沒有發現,但是隱患是存在的,甚至可能比高振東前世看到的還要暴露得早。

  因為這個世界的攻5,天生就比他前世看到的要飛得快!因為那兩臺發動機更好了。

  飛得快了,問題自然就會出現的,好東西帶來新問題,這找誰說理去。前世的5爺,也同樣是在改型用上了改進發動機,推力上去了之后,不得不開始著手解決這個問題。

  幾位在看信的設計人員彼此對視一眼,這回沒有罵自己傻了,這東西和機炮布置不同,的確是想不到,但這比干傻事還讓人難受,說明設計的時候,考慮還是不周。

  如果說這兩個建議改動都相對較小,屬于修修補補,對飛機的設計并不具備顛覆效果的話,那接下來的信里的話就有點兒讓攻5的設計人員心驚了。

  “鑒于該機現設計作戰半徑較短,建議可以考慮采用翼身融合方式,增加機內容積,同時可以減小阻力,以提高升阻比,同時對于機體剛度帶來有利影響,設計得當,可有效降低機體重量。”

  翼身融合,典型的就是花旗佬的F16了,那是真漂亮。

  早期戰斗機像F16融合得這么徹底的不多,雖然其他一些翼身融合的戰斗機融合方式和程度雖然不同,但是翼身融合帶來的好處還是在的,無非是多寡而已。

  翼身融合綜合來看,機翼與機身連接處尺寸越大,得到的好處就越多,當然有些弊端也就越多,比如穩定性下降。但這并不是說,只有飛翼、無尾三角翼、截尖三角翼這種飛機才能用翼身融合。

  看到這里,瓷都飛機廠的同志很是好奇。

  翼身融合?這是什么新技術?倒是能從字面上理解到一點,不過搞技術還是比較忌諱望文生義的。

  雖然不明白,但是信里的一堆好處還是不由得他們不心動,大家興沖沖的往下看,想看看這個“翼身融合”到底是個什么東西,然后他們發現…

  沒了!

  這個東西就斷在這兒了!

  挖個坑就跑了!

  這要擱幾十年后,先天網文圣體了屬于是。

  但是瓷都飛機廠的同志現在并不知道網文是什么東西,他們只知道斷得很難受。

  幾位同志面面相覷,最后負責型號的肖總安慰大家道:“沒事,既然防工委把這信轉過來了,想來我們真有興趣的話,找防工委打聽打聽應該沒問題。”

  大家這才打起精神,繼續往后看。

  接下來的信中的話,給飛機帶來的可能變化就更大了。

  “該機設計有內置彈艙,但從該機的戰術任務出發綜合考慮,該彈艙的存在必要性不強,反而會帶來飛機內油量的急劇下降的問題,嚴重影響作戰半徑。建議取消內置彈艙,采用武器全外掛方式。”

  攻5基本型是內置彈艙,但是到了大改型的時候,第一個改掉的就是這個。

  主要是空軍用下來發現,原本希望的好處基本上一點兒沒得到,壞處反而一堆。

  用內置彈艙,原本是希望在極端情況下,能夠攜帶2枚口徑為250公斤的航彈,以光滑構型進行低空超音速突防,按說以未來一段時間內的戰場環境來說,這種突防方式的成功率是最高的。

  但是奈何,這種結構的攻5,機內油實在是太少了,就算加上兩個副油箱,也不過3000多升。

  加之低空突防那個油耗又本來就高,弱弱聯合,雪上加霜,導致其“低低低”剖面戰半徑不過200多公里,也算是典型的機場保衛者。

  這對在發起攻擊前必須掛載的副油箱,使得攻5那個勉強夠上去的超音速已經完全失去了意義,在發起最后攻擊前,就別想用超音速趕路。

  這個問題,其實瓷飛廠的同志不是沒意識到,但是這個事情吧…除了技術問題之外,最大的問題就是這個要求本身,不是他們決定的。

  高振東的信中,還對機內油箱的好處進行了計算。

  “經我初步計算,即使在不使用翼身融合技術的前提下,將機內彈艙改為機內油箱,保守估計機內燃油量可達3500升以上,若加上翼身融合,預計可達4000升以上。該油量可支持該機在外掛4枚250公斤口徑的航彈構型下,‘低低低’剖面,高亞音速突防,作戰半徑至少達到300公里左右。”

  實際上掛彈的5爺,低空突防速度也是高亞音速,對比下來,這個“撤彈換油”實際上是把好處拿了,卻沒損失什么東西。

  “若加掛低阻副油箱,預計總油量可達5000升以上,采用‘高低低高’剖面,預計作戰半徑可達600公里以上。”

  能跑的距離遠了,一開始就不用低空進入了,前半段飛高點也很安全,還省油。

  高振東這個建議,抄的就是5爺的后期改進型,該型在個頭基本不變的前提下,內油達到了3700升左右。

  這個油量看起來,雖然和使用機內彈艙加掛副油箱的油量差不多,但是外掛副油箱不掛副油箱是不一樣的,外油效率遠遠沒有內油效率高,就算油箱的掛架掛上炸彈,炸彈的阻力依然比副油箱要小。

  對于這個數據,瓷飛廠的同志也有所預計,但是看到寫信的同志白紙黑字的算出來,還是很心動,而且這位同志的理由很充分,分析也很準確,內置彈艙的攻5,實際上真的沒辦法低空超音速突防。

  但是奈何,人家用戶要的就是內置彈艙啊。

  繼續往下看,寫信的同志非常貼心的提了建議:“考慮到內置彈艙的設計,可能與初始設計要求直接關聯,建議設計方可在進行充分的理論計算準備后,向使用方力陳利害,以期有所改觀。”

  嗯?這是要我們直接找空軍,推翻原有技戰術要求?這位同志口氣不小啊,想得太簡單了。

  但是肖總的想法卻是不太一樣。

  “防工委連這部分建議都原樣轉發過來,那是不是說明…”

  一位研究人員興奮的道:“肖總,你的意思是,防工委也有這個想法?!”

  防工委的想法肯定和空軍不一定完全一致,如果防工委都有這個想法,那么這個事情就不完全是鐵板一塊。

  肖總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轉頭看向一位骨干。

  “你按照這位寫信的同志的思路,仔細做一下計算和分析,不管怎么說,算一遍也有利于增加我們的設計經驗嘛。”

  這位骨干一臉興奮:“好的肖總,我盡快完成!”

  布置完這個事情,他們回頭看向信中的最后一條建議,看完這條建議,瓷飛廠的同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覺得這味兒好像不對啊。

  “肖總,怎么我感覺這位同志,好像是要把我們這飛機,往最早的老路上拉啊?”

夢想島中文    四合院:我邊做科研邊吃瓜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