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十八回 南北漢吳成鼎立 四方諸侯拓疆土(7)

  劉備聽從了諸葛亮的建議,派遣簡雍為使者,攜帶禮物拜見南燁,祝賀劉懿登基。孫權、曹丕也都不約而同派遣使者以示慶賀。他們兩家的想法很簡單,就是要先結好南燁,乘南燁、劉備交戰之時干掉劉備,再與南燁分庭抗禮。

  對于三家送來的禮物,南燁來者不拒全都收了,然后一一回禮。特別是對簡雍,南燁更是熱情款待一如往日,還密談了一夜。等簡雍離去之時早已沒有了來時的緊張,說是心花怒放也不為過。

  劉備、諸葛亮自從簡雍起行之后便一直忐忑不安。因為報紙的關系,如今天下百姓都已然知道大漢一分為三,兩個漢國和一個吳國成鼎立之勢。為了區分兩個漢國,百姓將劉懿建立的漢國稱作南漢,其中既有地理的關系也有南燁的關系。而劉備所建的漢國則被稱作北漢。坊間有童謠道:南漢北漢,必有一戰。這也正是劉備、諸葛亮不安的原因。

  說到打仗,劉備并不陌生。就算面對強大的敵人,劉備也從沒膽怯過。因為他這一生幾乎面對的都是強敵,打不過還可以跑嘛!可是這次與以往不同,劉備的根基已成,根本無路可跑,只能背水一戰。更要命的是,隨著地盤的擴大,劉備麾下人才儲備不足的劣勢開始顯現出來,關、張二將一在兗州,一在并州,豫州只有劉備、諸葛亮、陳到坐鎮。一旦南燁來攻,劉備甚至沒有大將可以領兵,這讓劉備萬分頭疼。

  諸葛亮也意識到劉備的情況不容樂觀,可是他卻不能驚慌失措,還要裝作胸有成竹的樣子安慰劉備道:“陛下只需嚴守城池,無需大將出馬,我自有退敵之計。”

  劉備此時除了相信諸葛亮也別無他法抗日之兵魂傳說。當然,劉備還可以盼著簡雍帶回好消息,只不過這個可能性太低,劉備還不如相信諸葛亮能退南燁之兵呢。雖說劉備心中并不愿與南燁開戰,可是南燁如果打來,劉備也不可能束手就擒。

  時間一天天過去,劉備每天都過的備受煎熬,諸葛亮則是抓緊一切時間訓練士卒,并命關羽、張飛將兩州兵馬向南集結,做好與南燁開戰的準備。

  這一日劉備正在與諸葛亮議事,府中侍衛匆忙來報道:“簡將軍所差信使求見。”

  劉備聞訊急忙將使者請入問道:“憲和可還平安?國師軍馬動靜如何?”

  信使雖然滿頭大汗氣喘吁吁,可還是笑道:“回稟陛下,簡將軍一切安好。國師也并未動兵。將軍遣小人先回便是讓陛下放心,國師有言,兩家盟好依然,絕無相攻之意。這里有將軍的親筆書信,請陛下過目。”

  劉備聞言簡直有些不敢相信,直到看了簡雍的親筆信,才確定一切都是真的。信中所言與信使所說別無二致。劉備將書信交給諸葛亮道:“國師果然念及舊情不忍相攻,倒是我等多慮了。”

  諸葛亮看罷書信卻沒有劉備那么樂觀,他知道正統二字有多么重要。劉懿、劉備都自認漢室正統,這種矛盾完全不可調和。南燁此時不動兵,諸葛亮還可以理解,畢竟剛剛討伐完曹丕,各家都需要休養生息。可是南燁還要與劉備為盟,并且還送來回禮,這就有些不可思議了。

  想了半晌諸葛亮依然不得其解,便對劉備道:“信中只言片語,還不能斷定是否為國師之計。陛下還當用心準備,等見到憲和再做定論。”

  劉備聞言深以為然,繼續小心防備,可是心情卻好了很多,不像前些日子那么不安了。又過了幾日,有探馬來報簡雍已然回到豫州。劉備聞訊領一眾文武出城迎接,就見簡雍身后跟著一隊鏢師,運送著好幾十車禮物,浩浩蕩蕩往城門而來。

  簡雍老遠便見劉備、諸葛亮親自出城來迎,于是慌忙下馬走到近前行禮道:“微臣何德何能?敢有勞陛下親自來迎!”

  劉備上下打量一番,看簡雍果然平安無事而且面帶喜色,便放心不少,笑道:“交州路遠,憲和身負重任一路辛勞,朕便出城十里也是應該。不知憲和此次出使可否順利?”

  簡雍揮手指向身后笑道:“國師對陛下所贈十分滿意,還留下官盤桓多日,囑咐下官回來定要謝過陛下厚賜。這些禮物便是國師回贈,陛下請看禮單。”說罷簡雍遞上了禮單一份。

  劉備展開一看,禮單之上東西不少,皆是交州特產,絲綢、瓷器、書籍、家具、衣物、食品…可以說應有盡有,雖然沒有金銀珠寶之類的貴重物品,不過單以價值來算,自己送的那些金銀也買不來這么多好東西。再說劉備也不缺金銀珠寶,反而是南燁禮物中的精美服飾和一些奇珍異果有錢也買不到。

  對于南燁的豐厚回禮,劉備十分開心,可是讓他有些不明白的是禮單第一行寫著的禮物究竟有什么用。一般禮單上的第一件禮物應該是最貴重的,可是這份禮單的第一行卻只是簡單寫了“地圖”二字。于是劉備指著禮單問簡雍道:“不知這禮單上的地圖為何物?”

  簡雍就知道劉備要問,謹慎答道:“國師在下官臨行之時交予地圖一卷,上有朱漆封印。特意囑咐下官不可查看,定要轉交陛下和丞相親啟。”

  劉備和諸葛亮聞言皆感好奇,不過事關機密他們也不再追問,便將簡雍接進城去設宴接風。宴席之上簡雍只是說了些交州見聞,并沒說與南燁相見的詳情,劉備和諸葛亮也有意避開重要問題不問。直到宴席散去,劉備才命陳到將簡雍請到府中,與諸葛亮一起共坐議事。

  此時南燁所贈的地圖就攤放在書房桌案上,圖上畫的是豫州、并州、兗州三州之地,除此之外,在并州以西,司隸以北,西涼以東,還畫了一塊十分廣大的地區,其面積竟比劉備治下三州加在一起還要廣闊,地圖上標注著“匈奴”二字。

  書房中燈火通明,這讓屋子里的人很容易看清桌子上的地圖。地圖很簡單,也很不簡單。簡單的是豫州、并州、兗州三州,只用筆勾畫出了邊界,邊界之內只有豫州、并州、兗州、這六個字,沒有山川河流,也沒有道路曲折。不簡單之處在于匈奴地界清晰的繪制出了一些河流、山脈,這些地理信息劉備根本不知道。

  雖說劉備沒去過匈奴地界,但是卻可以判斷出地圖的真假。因為地圖上三州蜿蜒的邊境線與劉備、諸葛亮掌握的情報完全一致,所以他們由此就能推斷出這副地圖的真實性。

  劉備的手輕輕撫著繪制地圖的細膩紙張問簡雍道:“國師贈圖之時可有何言語?”

  簡雍回憶了一番道:“國師有言,諸葛丞相一看地圖便知其意。”

  劉備聞言看向諸葛亮,諸葛亮輕搖羽扇道:“圖中所繪皆是陛下之地,唯有匈奴不在治下,國師之意是讓陛下取匈奴,以增實力。”

  簡雍聞言不由點頭道:“以我愚見,國師定是此意當炮灰遇上反派boss!”

  劉備以前也聽說過匈奴,可今天還是第一次知道匈奴人的地盤那么大。假如能將匈奴拿下來,劉備的地盤就能擴大一倍不止,還能獲得許多戰馬,這讓劉備心動不已。關鍵是有了南燁的地圖做指引,戰勝匈奴的把握大了許多,這張地圖可以說是將匈奴之地送到了劉備手中,不能不說是一份大禮。

  面對如此大禮,劉備又糊涂了。以前兩家聯盟,南燁送上如此重禮劉備也就收了。可是現在兩家的關系雖然沒有決裂,可是在世人眼中也和決裂差不多了。劉備不明白南燁為何還要向自己示好?莫非南燁承認自己這個皇帝是漢室正統?那他就沒有理由另立劉懿啊!

  劉備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問簡雍道:“朕與孫權稱帝之事,國師可有話說?”

  簡雍一聽這個問題立刻來了精神,他與南燁密談之時,討論最多的就是這個問題,所以立刻回答劉備道:“國師大道通神,對于三家稱帝,自有一番見解,令下官欽佩之至!”

  諸葛亮也想知道南燁為何在劉備稱帝之后不與劉備為敵,還要送上大禮,于是催問道:“國師究竟有何道理?”

  簡雍伸出一個手指道:“國師有言,天下只有一個大漢!”

  劉備、諸葛亮聞言臉色都是一變,這簡直就是開戰宣言啊!此時就聽簡雍話鋒一轉道:“不過這大漢是歸南漢還是北漢尚未可知。”

  聽完這句話劉備、諸葛亮差點吐血,合著轉來轉去還是要打,尚未可知的意思不就是打過了才知道!劉備忍不住問道:“國師可是要出兵來攻一決勝負?”

  簡雍急忙搖頭道:“非也!非也!國師的意思是…那個…對了!理念!國師說與陛下理念相同,都以為腳下這片土地是我大漢疆土,只是選擇的皇帝不同而已,這是內部矛盾。至于孫權、曹丕,欲在我大漢疆土之上搞分裂另建他國,這是外部矛盾。國師以為應先與陛下一致對外,再解決內部矛盾。攘外必先安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劉備、諸葛亮可不知道臺灣問題,更不知道國共關系,對于南燁灌輸給簡雍的詞匯也是一知半解,不過這并不妨礙他們理解南燁的思路。諸葛亮皺眉道:“如此說來,國師是要與陛下為盟,先除孫權、曹丕,而后再一決勝負。不論勝負如何,這天下還是我大漢天下。”

  簡雍點頭道:“國師正是此意!國師還明言,若真有一日天下只剩陛下與國師,兩軍難免一戰,那便各自全力以赴,勝者為王。便是敗了也不會做那割地建國之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劉備一拍大腿激動道:“好一個勝者為王!好一個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朕當與國師結盟,先除吳、魏。日后相爭,日后再論!”

  諸葛亮此時也松了口氣,他不得不感嘆南燁的思路與眾不同。在世人看來不死不休的兩國關系,南燁竟然還能找出結盟的理由,實在是令人嘆服。能有這個結局,對于劉備來說應該是最好的結果了。

  確定了南燁沒有敵意,反而真心助劉備發展實力,諸葛亮便與劉備商議出兵攻取匈奴之地。與曹丕、孫權相比,匈奴算是軟柿子,劉備打算先取匈奴增強力量,再討伐曹丕、孫權。

  曹丕、孫權兩家也都收到了南燁的回禮。劉備可能想不到,在南燁給曹丕、孫權的禮物中也各有一張地圖。曹丕地圖上標注的是幽州以北,烏桓、鮮卑之地。孫權地圖上則標注著青州東萊出海一直向東,有三韓、高句麗之地。

  對于南燁的好意,孫權、曹丕也是來者不拒,開疆拓土和增強實力的雙重誘huo,讓他們選擇了對外用兵。區區蠻夷小國,要比南燁、劉備好對付多了。

  就在劉備、孫權、曹丕紛紛對外用兵的時候,南燁也沒閑著,引領十萬大軍西行入蜀,又往西行,進入了羌氐地界。

  南燁原本并沒有開疆擴土之意,因為他的地盤已經很大了,反而是人口缺乏全職業法神。西羌地廣人稀,對于南燁并沒有太大的吸引力。他這次出兵主要是因為馬超飛鴿傳信,說絲綢之路上的商隊屢屢遭到羌人洗劫,而馬超的兵馬又要壓制西域諸國,無法頻繁調動。這才求南燁出兵,盡早平定西羌。

  羌、氐兩族在益州、涼州之西,也就是現在的青海、西藏一帶。這兩族部落眾多,你中有我,中原百姓區分不出,便統一稱作西羌。原本西羌部落各自為政,對于絲綢之路威脅不大。可現如今西羌出了一位雄主,統一了各部落,形成了一個比西域諸國還要龐大的勢力,這才對絲綢之路產生了威脅。

  南燁自己要出兵遠征,當然也要給劉備、孫權、曹丕找點事干,免得他們來找麻煩,這才送出去三份地圖,將他們的注意力一同引到大漢疆土之外。

  卻說西羌國王徹里吉,手下有一文一武。文乃雅丹丞相,武乃越吉元帥。有此二人輔佐,徹里吉陸續統一了西羌各部之后便有進犯中原之意。不過徹里吉也知大漢強盛,不敢一上來就攻城略地,便先打劫絲綢之路上的商旅作為試探。

  守護絲綢之路的馬超、龐德也不是吃素的,與徹里吉幾次交鋒,都是勝多敗少。只要兵力差距不是太大,徹里吉的羌兵根本勝不了鐵浮屠和拐子馬。不過也有幾次讓徹里吉劫掠得手,畢竟絲綢之路太長了,馬超、龐德根本不可能防守的過來。

  通過與馬超交鋒,徹里吉認識到了大漢軍隊的強大。而幾次劫掠得手也讓他意識到了大漢百姓的富足。徹里吉沒膽量進犯州郡,于是便繼續打劫,干脆的當起了山大王。

  當徹里吉得知南燁發兵入境的時候,并不十分驚慌。作為一個合格的山大王,他明白一個道理:出來混,遲早是要還的。徹里吉早料到與漢軍必有一戰,只是沒想到來的不是馬超。敵人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徹里吉并不懼怕敵人,立刻召集眾將商議對策。

  丞相雅丹道:“我聽聞此次領兵之人乃是大漢國師南燁,兵馬有十萬之眾。傳聞此人有奇術妙法,可百戰百勝,大王不可不防。”

  元帥越吉道:“世間豈有百戰百勝之人?我當為大王殺之。”

  徹里吉不敢輕敵,命雅丹與越吉起羌兵一十五萬,多備弓弩、槍刀、蒺藜、飛錘等慣用軍器,出兵與南燁交戰。又命羌兵準備戰車,用鐵葉包裹,裝載糧食軍器等物。這些戰車或用駱駝駕車,或用騾馬駕車,每車配備士卒一伍,號為鐵車兵。

  雅丹、越吉辭了國王,領兵迎著南燁大軍而來。早有探馬將羌兵到來的消息報告了先鋒魏延。魏延在南燁麾下不是武藝最強的一個,卻絕對是最好戰的一個。得知羌人出兵,魏延不憂反喜,一面命士卒通報后軍南燁,一面令兵百余騎親自探看羌兵陣勢。

  魏延領兵登上一處高坡,只見羌兵把鐵車首尾相連,結成營寨,車上遍排兵器,好似城池一般。魏延見此陣仗便想起了鏢師的鏢車,也不知這些羌兵是不是劫掠商隊多了,將鏢車的用法學來了。

  若是旁人遇到這鐵車兵可能沒有辦法,魏延卻知道如何破這鐵車兵。鏢師押鏢最怕的就是有人在鏢車結陣之前突然襲擊,魏延覺得這鐵車兵也是如此。強攻肯定不行,必須要將鐵車調動起來,先破其陣勢,再突然襲擊才行。

  魏延回到軍中,在營中選了個高大威猛的士卒,又將自己備用的一套衣甲交給士卒,囑咐士卒如此這般。士卒得令自去準備,魏延則領兵選了一處山坳埋伏起來。

  次日魏延選出的高大士卒穿著魏延衣甲,打著魏延旗號,率領一千兵馬來到羌兵陣前道:“我乃漢將魏延,你等何人領兵?可敢與我一戰否?”

  羌兵陣里根本無人認識魏延,自然不知真假,見那士卒長得威武便信以為真。元帥越吉也沒聽過魏延之名,見對面武將只帶千余士卒便敢耀武揚威,當時大怒。手挽鐵錘,腰懸寶雕弓,躍馬奮勇而出道:“我乃大元帥越吉,你且吃我一錘!”說罷打馬殺向陣前。

夢想島中文    數據三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