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們我又雙叒叕開新書了:重啟人生:我能打給十年前的自己,兄弟們幫忙收藏,給幾張推薦!
固定好了探照燈,四臺機器人,就拿出了自己的電鎬。
沒錯,就是為他們專門定制的電鎬,平時就固定在大腿上。
這時按下按鈕,電鎬就彈了出來,因為是人形機器人,所以可以靈活的把持住電鎬。
開始在海底的海床上瘋狂打孔,很快就卷起了一堆堆的泥沙。
電鎬撞擊海床的聲音,把周圍的各種深海魚類,全部嚇跑。
當然也有了一些不怕死的生物會把他們當成美食,然后撞過來。
比如喜歡在深海生活的大王烏賊,就是一種悍不畏死的生物,畢竟在那一帶的海域里。
出了抹香鯨之外,還真就沒什么其他生物可以威脅到他們。
哪怕是鯊魚,也輕易不敢招惹他們。
只不過這次他們撞上來之后,在施展出他們常用的纏繞術的時候,卻意外的發現。
他們的老招數,在面對這些鋼鐵巨人的時候,根本就不好使。
這些鋼鐵怪獸,一個個都是十幾噸重的大家伙,就好像海底的石頭一樣,腳底生根,根本就不是他們能夠撼動的。
而且人家只不過輕輕一個拉扯,就能把他們給撕的支離破碎。
搞定了幾個不開眼的烏賊之后,這片水域就安靜了許多。
機器人們終于可以安靜的工作了,不過這一代的水域因為太深,暗流也非常多。
在這海面下工作可是非常累的,幾個挖礦工人只工作了一會兒,就是渾身大汗了。
看來這海底挖礦的工作,雖然工作環境,是比傳統要下礦的工人好了許多。
可你要說勞累程度,那可真是一點都不低。
因為這些工人身上都穿戴者同步傳感器,因為要感知水面下的各種復雜的洋流。、
所以這些傳感器會模擬海面下暗流的力度,按照比例縮小,傳遞到工人身上的。
因為只有這樣,工人們才能更加精準的控制機器人。
否則如果你根本感受不到海面下暗流的力道,就胡亂操作機器人工作,那機器人可是一個不小心就可能要被那暗流給吹倒,或者歪掉的。
而且如果你不了解暗流的流向,手里的工具也就控制不好方向。
如果一個不小心,工具被洋流給推歪了,那可是很容易會造成事故的。
正因如此,這些工人身上才都穿戴者同步傳感器。
而這些同步傳感器傳遞回來的洋流沖刷的力度,雖然已經按照一比三百的比例縮小了。
可你丫要知道這水面下的壓力,那也是非常巨大的。
水下一千多米的壓力,人家就就坐過測試,那可是相當于每平方厘米的空間里站著一頭大象 所以盡管已經按照一比三百縮小了力道,可卻依舊讓這些人只工作一會兒,就已經累得是滿頭大汗了。
不過還好,他們的工作很有成效,只不過干了一會兒,就已經在海床上完成了采樣。
好多個樣品,被他們從海床下的巖石礦脈上鉆探出來,封裝到一個個浮筒里,送到了海面上。
而海面上的搜集人員,也很快就把這些浮筒,收好。
迅速就送到了船上的化驗中心去研究,也不過一個多小時的光景。
化驗中心那邊就傳來了好消息,因為這海床下面的礦脈里,居然蘊含著純度極高的鎳礦,可鈷礦。
要知道這兩種資源,可一直是我們國內及其稀缺的資源。
而鎳礦,和鈷礦,也一直是困擾著我們國內大力發展電動車的桎梏。
要知道現在電動車,已經是被很多國家列為下一代新能源車的主要載體了。
而氫能源,目前基本已經是被放棄了,原因很簡單,就是太危險了。
運輸和儲存的成本太高。
所以電動車,才是目前我們接下來將要采用的主流車型。
而電動車所使用的鋰電池,則一直是困擾著所有人的問題。
目前鋰電池有很多種,不過最主流的就只有兩種。
一種是磷酸鐵鋰電池,另外一種則是三元鋰電池。
目前很多車企主要采用的都是磷酸鐵鋰電池,因為大家都知道這玩意便宜。
但是磷酸鐵鋰電池也有短板,那就是容量密度低,而且在寒冷的地區放電表現非常差。
可能在零下二十度的時候,在外面停一夜,第二天電量就掉了百分之三十了。
而且開起來,那更是非常費電。
平時可能能開三百公里,可是到了寒冷的環境續航里程,可能也就只有一百五十公里。
這也是電動車,目前在我國北方地區,難以推廣的主要原因。
可是三元鋰的話,就沒有這樣的毛病了。
三元鋰電池的能量密度更大,同樣質量的鋰電池,三元鋰電池的續航里程可能就能做到八百公里。
而磷酸鐵鋰,估計也就開五百公里。
而且到了冬天的環境,三元鋰電池的放電能力,一點不比正常環境差。
哪怕是極寒的環境也能正常放電,雖然也會有一部分損耗,但是平時八百公里的續航,到了零下二十度的冬天,他依舊能夠保證六百公司里左右的續航。
這樣的電池,剛好就可以用在我國北方的環境里。
可現在的情況卻是,大家都知道三元鋰電池的好處,可我們國內卻沒有廠家去研發三元鋰電池。
或者說,沒人愿意押寶三元鋰電池。
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我們國內嚴重缺乏大型的鎳礦,和鈷礦,而這兩種元素,就正是三元鋰電池重要的組成元素。
而如果我們大量使用三元鋰電池的話,那么就又會陷入和大量進口石油一樣的處境。
我們需要從境外大量的進口,鎳和鈷,而很不幸的是,這兩種礦藏資源。
兩種主要都集中在袋鼠國的境內,還有一種在印尼境內也有很多。
而我們如果大量生產三元鋰電池的話,那就要從這兩個國家大量進口,就又要白白被人卡著脖子。
而這就和我們大力發展電動車的意愿相違背了,本來我們發展電車,就是為了避免在石油領域被人卡脖子的。
可如果我們發展了電車,卻依舊被人卡著脖子,那我們發展電車的意義何在?
所以,到目前為止,我們國內雖然也能生產三元鋰電池,可卻并沒太多的廠家,在這方面大力研發。
目前世界上,也就是日本的松下,和南朝國的lg,在這方面下的成本比較大。
畢竟他們反正不用擔心被人卡脖子的問題,因為他們都是和那誰一伙的。
所以我們,就沒怎么研發三元鋰電池。
但雖然我們沒有加大投入力度,可這并不代表我們不知道三元鋰電池的好處。
只是因為某兩種資源容易被卡脖子,所以我們才沒有加大研發力度而已。
而現在如果我們能夠在大海里找到足夠多的鎳礦,和鈷礦,我們的三元鋰產業自然可以順順當當的發展起來啦。
所以這個好消息,很快就化作電波,傳回到了國內。
而名廚集團在得到這個消息之后,立刻就給采礦船下達了指令。
給我挖,甭管什么國際影響,直接挖。
這次也是要對咱們的挖礦機器人做一個測試,看看再這么深的海域,咱們的采礦機器人能做多久。
而且也是要研究一種全新的海底采礦模式。
此前他們在赤道古今采集銅精礦的時候,那時候是因為海水很淺。
所以采礦船,可以直接拉一條鉆頭下去,然后一邊鉆,一邊把礦粉吸上來。
而這次因為是深海,像那樣的采掘模式肯定是不行了。
船上的鉆頭下不去,就只能讓機器人帶著電鎬下去一點點的挖了。
而且挖完之后,如何把礦石運上來也是個大問題。
最后工程師們想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方幾個吊籃下去。
等到機器人挖完了礦石,就把礦石直接放到吊籃里,他們在用吊籃把那些礦石給拽上來。
雖然是有點折騰,但目前看來,這還是最穩妥的辦法。
不過采礦的速度就慢了下來。
可即便速度是慢了下來,每天也能保證開采出,最少五噸左右的礦石。
這些礦石經過篩選之后,最后能夠保證有兩噸左右的高品位鎳礦石。
還能有三噸左右的高品位鈷礦石,而這對名廚集團而言,已經足夠了。
要知道現在鎳礦石的價格,在國內已經是干到了6500070000元左右每噸。
而且隨著電動車行業的發展,這個價格還在上漲。
至于鈷,那價格就更離譜了。
每噸的價格,現在已經漲到了38萬每噸,沒錯就是這么夸張。
當然這是現貨鈷的價格,如果是鈷精礦粉的話,那現在也要幾萬塊一噸了。
當然這還要看你礦粉的品味…
而這一代海床下的鎳礦,和鈷礦,以前都屬于從來沒有被開發過的資源。
所以含量純度那是相當的高,品位相當不錯。
而且相對而言,開采起來難度也非常低。
只不過就要幾個機器人,拿著電鎬,在海底下一番亂刨就可以了。
而且這次機器人也要進行一次高強度的耐壓試驗,這次就不像之前那樣干幾個小時,就拉上來保養了。
而是要酒把他們放到海面下,一直工作,看看他們能在海面下堅持多上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