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了本新書:全球末世:我的房子能升級,兄弟們幫忙收藏,給幾張推薦!
可能很多人,會感覺難以置信。
甚至很多人會說,這怎么可能?
要知道這些車企,他們可是傳統車企里赫赫有名的老牌門閥了,怎么可能還比不過那些扯犢子的互聯網車企?
沒錯,如果說造傳統燃油車,這些互聯網車企,就算給他們二十年,他們也追不上這些傳統車企。
可你要說造混動車,或者是電動車,那這完全就是另外一個賽道了。
你要造這樣的車,別的不說,首先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電控軟件的設置。
可能很多人會不理解,電控系統,真的這么重要嘛?
沒錯,真的很重要,這電控系統,可以說就是電動車,或者混動車的大腦。
如果是混動車型,目前的主流趨勢就是增程式電動車。
而增程式電動車,那你的系統就要具備以下的能力。
比如電能還剩多少的時候,你的發動機要啟動介入,然后發動機是串聯還是并聯。
發動機怎么用,才能最省油,把功率發揮到最大化。
是給車載電池充電,還是直接給驅動電機供電,又或者兩者兼備。
甚至在供電的同時,發動機要怎么介入,怎么和驅動電機匹配,一同給車子提供動力。
當車子在什么速度的時候,開空調,電池該怎么輸出。
冬天的時候,車子開暖風的時候,又該是又發動機供暖,還是電動機供暖。
等等一系列的問題,林林總總加起來,光是各種使用場景,就不下成千上萬種。
而這些問題,全都要靠車載電腦ECU來控制解決。
而這時候,你系統設計的重要性就體現出來了。
你的系統設計的好不好,流暢不流暢,在各種應用場景中間的自動切換,是否智能順滑,是否會卡機等等。
這些可都要考驗軟件編程工程師們的技術根底的。
而這也是為什么日本車企在這方面會首先落馬的主要原因。
因為眾所周知,在進入智能化時代之后,日本企業在軟件方面就落伍了。
雖然他們在工業軟件方面還有一定的實力,但在智能化軟件方面,尤其是最近興起的人工智能AI方面,就已經被甩的相當遠了。
至于歐洲那些傳統老牌車企,也沒比日本車企好到哪里去。
他們在大型社交網絡媒體方面,以前也并不怎么重視,所以也沒有誕生太多知名的互聯網企業。
至于在后來的人工智能AI方面,他們也一樣沒有太多知名的企業。
更沒有太多的儲備人才,這樣一來,就造成了現在的局面。
就是當他們要造電動車的時候,突然發現在軟件工程師領域,他們沒有足夠的人才。
尤其是造這種智能化程度極高的軟件的時候。
首先需要的就是編程工程師,最好是具有大型社交媒體工作經驗的編程工程師。
因為這樣的工程師,會很快能捕捉到消費者的痛點,然后根據消費者痛點出發來解決問題。
而對于汽車智能控制程序的工程師而言,其實他們的工作性質是一樣的。
他們首先要捕捉到駕駛員的痛點,然后根據駕駛員的反饋,來重新設計并且解決問題。
而對于歐洲這些老牌車企而言,他們是不具備這樣互聯網思維的。
在傳統燃油車時代,他們的設計理念就是。
老子設計什么樣的車,你們消費者就買什么樣的車,然后你們調整你們自己的駕駛習慣來適應老子的車。
你們想要老子為你們做出調整?
呵呵,那倒也不是不可能,不過你們要等到三五年之后的中期改款啦。
或者等到我們出一款全新的換代車型的時候啦。
這也正是歐洲老牌車企在設計電動車和混動新能源車時所要面臨的主要問題。
他們根本談不上靈活,甚至還有些保守固執。
所以他們的電控系統,真的說做的只能用差強人意來形容。
以前寶馬有某款5系混動車型,那車可以說把車主們坑的是欲仙欲死。
一大幫為了牌子去買車的傻叉,以為寶馬的混動車,怎么不得比國內那些互聯網造車新勢力要靠譜哇?
結果呢,買了一年,就各種問題百出。
車載電腦卡頓死機,頻繁出現,甚至有的是開著車呢,就突然黑屏了。
還有就是充電時因為充電不均,會引起自燃…
然后就是剛剛過了一年質保期,電池就直接壞掉,然后換一個電池和總成,要花十幾萬。
要知道整車買來才三十幾萬…
最后很多車主,只能把這車當成燃油車來開,結果背著幾百斤的電池和電機,那油耗自然是相當感人的。
那次之后,很多車主是再也不迷信什么BBA和大眾了。
至于那款5系的第一批車主,則是分成了兩批。
有錢的就直接把車賤價處理,然后換一輛未來,或者里程來享受互聯網高端電動車。
至于沒錢的,就只能硬著頭皮硬抗,為當年的愛慕虛榮買單…
也正是因為這批車主的加入,才能讓國內那三大互聯網造車新勢力,每個月都有超過四千的成交量。
也正是因為有寶馬哪款車型的前車之鑒,所以才讓國內的消費者對這些洋品牌在新能源領域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確實這些歐美車企,在傳統燃油車方面,可能確實有他們的技術優勢。
可一旦切換到混動或者是電動的新能源賽道上,他們就不足為慮了。
而且甭管是特娘的寶馬,還是奔馳,你說這幫喪良心的。
推出一款電動車,無論是哪方面的性能,都沒比國內的新能源車高到哪里去。
甚至你就說電動車的一個重要因素,續航里程方面,他們都干不過BYD或者是那三大互聯網造車新勢力。
可他們居然有臉,敢把自己的車買到四十萬起步,一百萬封頂。
你說是誰給了他們的勇氣?
要知道電動車賽道里,大家都是同一起點起步。
他們在想拿以前哪種豪車的架子,可根本是沒人會給他們面子的。
你就說BBA的車,在傳統燃油車領域,為啥他們的車子,動輒就能賣出七八十萬,一百多萬的價格?
那是因為,他們的高端車上,裝的是六缸,甚至是八缸的發動機。
而這樣的大馬力發動機,和他們匹配的高端變速器,確實是咱們國內車企造不出來的。
所以他們的車子賣得貴,那也是可以理解的。
可是都到了電動車時代了,大家裝的都是一樣的驅動電機,甚至他們用的還是有刷電機。
而咱們早就用上無刷電機了,而且他們的電池容量也不如咱們,充電速度還是不如咱們。
另外就是續航里程同樣不如咱們,你說他們的車子還敢賣那么貴,這不是找死嗎?
哪個消費者愿意為他們買單啊?
別說賣四五十萬,一百萬了,就是買的比國產新能源車貴幾萬,大家都不愿意為他們買單。
畢竟在電動車時代,他們還想憑車標就賣貴幾倍,收割智商稅。
那已經不可能了!
國內消費者就算再虛榮,也沒人愿意傻到,為這樣的垃圾產品買單!
之前寶馬的那款混動車型,其實就已經把BBA的面子砸了個底朝天了。
所以對于這些傳統車企而言,目前這段時間,就恰恰是他們能享受到的最好的一段落日余暉的時間。
一旦國產車,或者是特斯拉在續航里程,和充電方面,能夠取得重大突破。
那等著這些傳統車企的,必將會是被沖擊的一敗涂地。
當然也許他們還能靠著以前積攢下來的厚實的家底,強行轉型,也改變賽道進入到電動系能源車領域。
在最開始的時候,他們還能跟上主流梯隊。
但隨著時間越來越長,他們注定將會是被淘汰的一批的。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這樣說,有點夸張。
可事實就是如此。
到現在,特斯拉就不說了。
你就說咱們國內那些互聯網造車新勢力。
就說未來和理想,還有小鵬,他們幾個在電動車,或者增程式電動車領域,都已經樹立起了自己的技術壁壘。
而且在咱們國內,還有最好的電池企業,以這些車企的整合能力。
你們這些后來者,又怎么會那么好追趕的?
想當年,你們這幫歐洲車企是怎么卡我們脖子的?
放心好了,到時候咱們肯定會一樣不落的卡回去的。
就說現在奔馳,寶馬,和大眾,也都開始紛紛搞新能源電動車。
可一來,他們的電控系統都還沒搞明白,二來,大家可以去看看歐洲。
有沒有一家像樣的鋰電池生產企業?
而且歐洲車在進入電動車的時候,還有一個最最關鍵的理念之爭,而這一點如果不改的話,也將注定會導致他們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