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二十六章、瘋狂的刺激

  不斷惡化的局勢,將不列顛逼到了懸崖邊上。就像是飛渡的羚羊,越過去了海闊天空,越不過去就粉身碎骨。

  盡管歐洲世界反戰的輿論風波尚未平息,可是這也不影響各國政府站隊。

  在神圣羅馬帝國和不列顛之間二選一,支持神羅沒有任何毛病。就算是來一次全民公投,最后的結局也不會改變。

  反正現在只是支持,又不是立即親自出兵參戰。戰爭還沒有爆發呢,各國政府還有時間引導輿論。

  要做到這一點也很簡單,翻翻歷史書就行了,里面有得是揍英國人的理由。

  何況,就算是戰爭爆發,各國也就跟著打打醬油,不需要大家去爆肝。

  時代在發展,科技在進步。要對付不列顛,維也納政府就算是要找炮灰,也不是一般國家有資格參與的。

  陸戰除了俄國人可以參與外,其它國家縱使想要參與,維也納政府都會嫌他們礙事。

  海戰更不用說了,神羅海軍要是打不贏,加上各國的艦隊還是打不贏。

  無畏艦時代的降臨,已經徹底拉開了海軍強國之間的段位。幾千噸鐵甲艦參與進去,除了給敵人增加戰績外,并沒有實際意義。

  縱使要拼數量,起碼也要一萬多噸戰列艦,參與進去才有意義。

  尤其是各國海軍還分布在不同區域,除了沿地中海國家外,其他國家的艦隊一時半會兒根本就集結不起來。

  何況英國人也不是傻子,不可能給反英同盟集結人馬的時間。遙想當年,皇家海軍就是靠蟻多咬死象擊敗無敵艦隊的,不可能不吸取經驗教訓。

  當然了,各國海軍就算是不集結,對英國人也是一種威脅。

  幸好反英同盟內部也不是鐵板一塊,要不然縱使皇家海軍再厲害,現在也要疲于奔命。

  各國真正能夠參與的,大概就是象征式派出幾架飛機,參與對英作戰。

  要不然就是運氣不好,本土、殖民地淪為戰場,被迫應戰;或者是戰爭后期,對英倫三島實施登陸作戰,可以湊上去痛打落水狗。

  事實上,各國參與反英同盟的最大意義并不在軍事上,反而是在政治、經濟上的貢獻更大。

  聯盟建立后,不列顛要面對的就是整個歐洲大陸。雙方的經濟、工業實力差距,直接被拉開了四五倍。

  別的不說,光看軍艦制造就很明顯。只要維也納政府給予一定技術支持,西班牙、荷蘭、葡萄牙等國的船廠也是能夠建造超級戰列艦的。

  老牌海軍帝國再怎么沒落,爛船也要三斤釘。起碼國內的造船工業體系,還是保留了下來,人才儲備也有一些。

  這些都是資源,無非是整合利用起來有些麻煩。不過這都是小問題,只要利益談妥了,就沒有搞不定的。

  事實上,維也納政府已經開始做了。什么技術擴散不擴散的,現在已經不重要了。

  只要擊敗了皇家海軍,就算是造艦技術爛大街也無妨。反正海軍不光拼技術,更要拼財力。

  比如說,維也納政府的好盟友俄羅斯帝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從神羅引進技術的事情,他們也干過不只一次兩次了,最終不是被國內的官僚們給坑了,就是被糟糕的政府財政給拖累了。

  其它國家也好不了多少,縱使身家富裕的,可是因為體量的緣故,能夠投入到軍備中的資金也有非常限。

  何況真以為發展海軍,光有錢、有技術就完了?若是如此簡單,后世的中東還不是海軍強國扎堆。

  或許海軍的前半場真可以這么干,但是到了后半場各種考驗就來了。沒有配套的工業體系,縱使是老牌海軍強國也只能黯然淚下。

  風云突變的國際局勢,把英國人都整懵圈了,民間就更反應不過來了。

  普通民眾跟不上節奏,專家學者們同樣也是一腦霧水,完全不知道發生了什么。

  胳膊拗不過大腿,下場站隊大家能夠理解。可是這么快、這么整齊的站隊,就有些令人反應不過來了。

  “有預謀的勾結”?

  這個說法拿去糊弄普通民眾還差不多,稍微懂點兒政治的都知道,同時協調十幾個國家不走漏風聲幾乎是不可能。

  沒別的原因,各國政府中有親神羅派,同樣也有親英派。

  即便是獨裁國家,遇到站隊這么大的事情,也是需要拿出來討論的。

  就算是小范圍討論,每個國家十幾個人參與,知情者也有好幾百。

  甭管什么秘密,只要知道的人多了,那就不是秘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能指望所有知情者都守口如瓶,尤其是牽扯到了利益之后。

  這么多知情者,總有幾個利益集團的代言人。提前知道消息,可是一個大商機。

  無論是事先囤積、炒作物價,還是購買或者是甩賣受戰爭影響的資產,期貨市場和股市都會提前出現預兆。

  但凡是任何地方的動靜大了,那都是破綻,自然會引起英國人的警惕。

  究竟是如何操作,才能在不留下任何疏漏的情況下,完成了一次歐陸各國之間的串聯,成為了全世界共同關注的問題。

  外界的猜疑,自然不會有答案。因為根本就沒有答案,至始至終都沒有提前勾搭串聯這一回事。

  “中立運動”雖然是荷蘭人率先喊出來的,可是將這項運動推向高潮的卻是維也納政府。

  如果沒有維也納政府的示意,比利時、撒丁、盧卡…這些豆丁小國,憑什么敢參與進去?

  莫說是外界了,就連很多當事人,接到示意之后都很懵逼。

  盡管不知道老大的葫蘆里賣得是什么藥,但是吩咐的事情,還是要完成的。

  理由都是現成的,無論是為了國家利益,還是為了個人政治利益大家都有充分的理由反戰。

  親奧派變成反戰派,自然引起了英國人的注意,甚至某些家伙還將消息捅給了英國人。

  英國政府的視線確實吸引了過來,怎奈他們實在是看不懂。維也納政府類似的操作,也不是第一次發生了。

  幾十年的舊案,到了現在都還有沒有分析出來動機的,甚至有人懷疑根本就沒有所謂的動機,完全是維也納政府腦子突然進水了。

  這個解釋最為合理,因為各國政府都有腦子進水的時候。英國政府本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每隔幾屆都會有奇葩政府出現,盡搞一些讓人看不懂的迷之操作。

  維也納政府為中立運動推波助瀾,落在英國官僚眼中,這就是國內反對派在搞事情,企圖阻止這場戰爭。

  這是親身經歷,每次不列顛想要對外發起戰爭的時候,都有一堆反戰派搞事情,區別只是在于折騰出來的動靜大小。

  英國人可以不重視,但作為當事人的歐洲各國政府卻不能不重視。親身參與了“中立運動”,大家才深刻認識到這玩意兒有多不靠譜。

  甭管大家口號喊得有多響,一旦涉及到了具體事物,馬上就壞事了。

  說好的締結“中立同盟”,共同承擔來自兩大霸主的壓力,結果到了最后時刻愿意領頭的國家都找不到。

  原本大家寄予厚望的俄羅斯帝國,結果沙皇政府表示:“我們有《俄奧同盟》。中立同盟中大部分的條款,都和俄奧同盟的內容相抵觸,不能參與締約。”

  如果這還不能讓大家清醒的話,那么接下來各國的表現,那就真讓人絕望了。

  在繼俄羅斯帝國之后,有資格組織大家締結“中立同盟”的就是西班牙了。

  可惜西班牙政府同樣也是滑頭,搬出了古老中的《奧西港口協定》。

  具體內容沒有對外公開,讓大家參考菲律賓戰爭中維也納政府的表現,反正發起中立運動可以,甚至還能幫忙提供開會場地,但是主導締結盟約不行。

  有份量的大國,都因為自身有能約,無法組織締約,那么就只能小國上了。

  本著試一試的想法,大家又推出了荷蘭。雖然自身實力不濟,但是作為中立運動的發起者,由他們組織也說得過去。

  很遺憾,荷蘭政府同樣不傻。西班牙和俄國兩個大國都不愿意當出頭鳥,他們這個小國,有什么資格帶這個頭?

  真以為帶頭大哥好當,這玩意兒可是要拉仇恨的,事后肯定要遭到神圣羅馬帝國的報復。

  就如同十八路諸侯討董,袁紹成為了盟主,牛逼哄哄的袁家就先被拿出來祭了旗。

  意識到了中立不靠譜,那就只能下場站隊了。反正都是要站隊,為什么不把自己賣出一個好價錢?

  現在談條件沒有意義,承諾再多也是空頭支票,最終能不能兌現,能夠兌現多少還是要看維也納政府。

  根據反法戰爭的經驗,大家都明白維也納政府分贓規矩。總結起來就是:貢獻多得多拿,先站隊的多拿。

  當然,站隊歸站隊,大家還是要考慮英國人的反應。皇家還是很牛逼的,沒有人敢保證這次一定能夠將不列顛拉下馬。

  在這種背景下,第一個站隊的肯定是最遭記恨的,未來肯定要承受最猛烈的報復。

  縱使有神圣羅馬帝國兜著,也不是每一個國家都有能力承受反噬。

  好在,皮厚耐操的俄國人不怕英國人報復,沙皇政府率先跳出來站隊,幫大家解決了這個煩惱。

  第一個各國不敢搶,第二就是大家一起搶。各國既是偶然,也是必然的站隊,無意中又造就了一個世界未解之謎。

  解釋是不可能解釋的,被誤會就誤會好了。讓英國人就在郁悶中跌落,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沒準過上幾十年,這還會成為佐證他弗朗茨大帝“天選之子”、“天命所歸”、“上帝選擇”…的有力證據。

  事實上,類似的說法早就有提出了。尤其宗教屆人士,早早就認定了弗朗茨是“上帝眷顧的人”。

  理由非常簡單,從異教徒手中收復了圣地,受到了上帝的眷顧。

  神圣羅馬帝國能夠復興,也被他們解讀為上帝眷顧的結果。包括法蘭西的沒落,宗教屆人士也給出了有力解釋:勾結異教徒,受到了上帝的懲罰。

  如果這套理論應驗的話,接下來就該輪到不列顛倒霉了。不過反過來想,不列顛一旦衰落,又再次印證了這套理論。

  如果英國人抗住這次沖擊,估摸著他們又要說這是上帝的一次考驗。只要能夠堅定信仰,下一次一定能夠勝利。

  沒有毛病,縱使大英帝國的底蘊再怎么厚實,也改變不了現在掉隊的本質。

  能夠撐過一次挑戰,就已經非常牛逼了;再來第二次,不列顛肯定是承受不起。

  不得不承認,神棍還是有水平的。甭管局勢怎么發展,他們都有一個合理的解釋。

  放下了手中的報紙,望著窗外飄零的雪花,弗朗茨背對著兒子問道:“英國人還沒有宣戰么?”

  雖然戰爭爆發的越晚,對神圣羅馬帝國越有利。但是反英同盟都快要集結完成了,英國人這個大反派還是遲遲不肯登場,這讓人情何以堪。

  若不是為了將引發戰爭的責任甩鍋給英國人,弗朗茨都想要搶先對英國人宣戰,省得等起來心慌。

  “還沒有。”

  從腓特烈無奈的表情上就可以看出來,這已經不是弗朗茨第一次問了。或許是因為上了年紀的緣故,弗朗茨的性子變得越來越難以捉摸。

  停頓了一下之后,腓特烈又繼續解釋道:“根據我們收到的情報,英國議會還在吵吵吵。

  在昨天上午的會議中,甚至還因為兩名議員爭執升級演變成為了一次大群架,共計有三名議員因傷勢過重住院。

  據說聞訊感到現場的愛德華七世,還在議會上大發雷霆,并且警告道如果再次出現打架斗毆事件,就剝奪議員身份。

  估摸著是被歐洲各國的反應給嚇著了,英國主戰派的聲勢,最近下降了不少。”

  不同于后世議員敢搶女王權杖,這年頭的英國國王還是有實權的。罷免議員后世國王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在這年頭都有可能發生。

  當然,也僅僅只是可能。真要這么干,估摸著就要被議會針對了。

  主要還是不列顛對議員們行為限制的法律條款太少,按照正常的規章制度,很難對他們進行形成約束。

  沒有辦法,法律都要人家批準,才能夠通過。規范、限制自己行為的法令,自然不可能被通過了。

  相比之下,神圣羅馬帝國就要好很多。弗朗茨早早采取了行動,限制議員行為的法令一大堆。

  就連相關法令的修訂和廢除,議員們也必須要避嫌,根本就沒有參與權。

  要是發生在神羅,這些參與打架的議員,現在不光是喪失了議員身份,還要到監獄中反省。

  故意尋釁滋事、聚眾斗毆、擾亂議會秩序,可不在法律豁免的范疇之內。

  不過這些小問題,現在不屬于弗朗茨的重點關注范圍,引起他重視的還是英國主戰派聲勢降低。

  維多利亞時代的大英帝國,可不是什么軟腳蝦。和歐洲大陸對抗也不是沒有發生過,因為“被嚇著了”就收手,明顯沒有說服力。

  盡管神圣羅馬帝國正規軍沒有動,但是非洲戰場上確實已經打了起來。

  “民間武裝沖突”,這話也就維也納政府敢說。

  無論是武器裝備,還是參與人員的軍事素質,以及沖突規模,都不是“民間武裝沖突”應該有的。

  何況,這還只是一個開始。隨著時間的推移,參與到沖突的人數還在與日俱增。

  沉思了片刻功夫后,只見弗朗茨轉過了身子,冷漠的說道:“既然英國人不動,那就再刺激他們一下。

  邀請歐洲各國政府,下個月在維也納召開反英會議,商議…”

夢想島中文    神圣羅馬帝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