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六十二章、奧斯曼帝國危機

  近東戰爭爆發的消息傳到倫敦已經是第三天了。即便是早有思想準備,接到這個消息過后,英國政府高層還是頭疼了。

  就連很少插手政治的維多利亞女王也坐不住了,在白金漢宮召開了高層會議。

  維多利亞女王開口問道:“近東戰爭爆發,俄國人和奧地利攪和到了一起,奧斯曼人這次的麻煩大了,要保住我們在近東地區的利益,政府打算怎么做?”

  奧斯曼帝國積威已久,即便是在這個年代已經沒落,虎威還是有幾分的。加上奧斯曼政府剛剛完成了體制改革,表面上看來他們已經是一個現代化帝國。

  在維多利亞女王看來,奧斯曼帝國就算不是俄羅斯和奧地利的對手,他們有那么大片國土面積,還有百萬大軍在,最多也就割點兒肉,一時半會兒還死不了。

  這也是歐洲的主流觀點,奧斯曼帝國有多虛弱,根本就沒有人知道。

  早有準備的約翰羅素首相回答道:“女王陛下,我們已經和法國聯手了,準備一起干涉這次戰爭。”

  阿爾伯特親王質疑道:“首相閣下,這次是俄土戰爭和以往不同,奧地利人也參戰了。

  就算是和法國人聯手,我們想要令他們妥協,恐怕也做不到吧?不然這場戰爭根本就打不起來!”

  維多利亞女王不喜歡參合政治,阿爾伯特親王就不一樣了,英國的很多重大決策中,都有他的影子。

  約翰羅素解釋道:“親王殿下,俄國人和奧地利的聯手只是暫時的,因為利益的關系早晚都會分道揚鑣。

  我們現在的敵人是俄羅斯,奧地利可以先放到一邊去,他們的胃口也就那樣,就算是把送給他們,他們也吃不下去。

  政府準備和法國人聯手,支持奧斯曼帝國和俄國人打下去,奧地利外交部就可以搞定了。”

  出兵干預近東戰爭?無論是歷史上,還是現在,英國人一開始都沒準備親自上場。

  歷史上英國人出兵參與克里米亞戰爭,那是建立在奧斯曼帝國頂不住了,法國人又愿意充當主力的情況下,才出兵參戰的。

  現在奧斯曼帝國的百萬雄獅還在,沒有開打之前,誰知道這些部隊都是樣子貨呢?

  英國政府內部很多人都認為,只要給奧斯曼人提供貸款,再賣點兒武器裝備給他們就夠了。

  當然,派出海軍幫忙是可以的,將觸角深入黑海海峽,也是符合英國人利益的。

  陸軍對上俄國人,他們沒有自信,海軍壓制住俄國人的黑海艦隊,他們可不慫。

  相比英國人,拿破侖三世就要積極多了。在他看來近東戰爭,完全就是轉移國內矛盾的最佳機會。

  要是能夠擊敗俄國人,報伯父當年的滑鐵盧之仇,他就可以獲得無窮的政治資本。

  打輸了也沒有關系,反正仗是在奧斯曼帝國打的,還可以甩鍋給盟友,只要法軍能夠取得幾次勝利,拿回來做宣傳就可以了。

  拿破侖三世關心的問道:“魯埃,英國人怎么說,有沒有準備和我們一起出兵?”

  魯埃回答道:“陛下,倫敦政府還在猶豫之中,初步判斷他們是準備在幕后支持奧斯曼帝國,不準備親自出兵參戰了。

  不過,我們要是出兵支援奧斯曼人,英國人也是支持的,他們還想在戰場上教訓一下俄國人。”

  這個結論做出的相當草率,奧斯曼帝國還沒有戰敗,英國人當然可以不上場了。要是奧斯曼軍隊遭遇大敗,英國人還能坐的住么?

  萬一奧斯曼帝國涼了,他們前期的投入全部打了水漂不說,就連他們在地中海的利益也會不保。

  拿破侖三世敢出兵干預近東戰爭,也是建立在奧斯曼帝國擁有一定實力的情況下,不然讓他們單挑俄國人,實際上法國人也很慫。

  沒有別的原因,灰色牲口的數量太多了。量變引起質變,當年拿破侖都被俄國人用數量給堆死了,加上還有一個奧地利帝國,由不得他們不重視。

  “哼!”

  拿破侖三世冷喝一聲,表達了自己心目中的不滿。英國人擺明了是讓他們做出頭鳥。

“告訴英國人,不要忘了還有一個奧地利。如果不出兵支持奧斯曼帝國,恐怕要不了多久,我們就可以聽到他們戰敗的消息了。”拿破侖三世想了想說  利用外交手段拆分俄奧聯盟,對英國人來說非常的重要,為此付出一些代價,也未嘗不可。

  可是對拿破侖三世來說,就不一樣了。舞臺都已經搭建好了,觀眾們都在臺下等著看戲了,總不能突然說不演了。

  拿破侖三世既然是以拿破侖繼承者上位的,那么替伯父報仇就是天經地義,法國民眾都在看著他,容不得他后退。

  沒有辦法,這個年代的法國民眾就是這么的任性。既然拿破侖三世繼位前向大家許諾了,就必須要兌現。

  歷史上拿破侖三世就是這么干的,克里米亞戰爭終結了俄國人的歐洲霸權,贏得了民眾的支持。

“陛下,如果俄國人和奧地利真的聯手了,在近東地區我們恐怕難以擊敗他們。”魯埃提醒道  副皇可不是白叫的,萬一打了敗仗他就是背鍋俠,防微杜漸是必須要準備的。

“放心,他們不可能真心聯手的,以俄國人的胃口,奧地利根本就不敢讓他們獲得黑海海峽。”拿破侖三世肯定的判斷道  一個太過強大的俄羅斯帝國不符合奧地利的利益,俄國人吞并了奧斯曼帝國,奧地利的壓力就大了。

  1852年4月11日,奧地利政府和俄國政府經過一番磋商過后,雙方簽訂了《巴爾干條約》。

  條約規定:俄軍移交摩爾達維亞和瓦拉幾亞兩公國給奧地利;俄軍獲得了自由通行的權利;奧地利替的俄軍提供后勤保障。

  雙方是各取所需,奧地利拿到了事先約定的地盤,成功的掩蓋了西進戰略;俄國人獲得繼續從打下去的機會,增加了這場戰爭的勝算。

  看看地圖就知道,如果沒有奧地利的物資支持,占領多瑙河兩公國后,后勤補給就會讓俄軍喪失了繼續進攻的能力。

  俄國人的突然放手,讓準備看俄奧沖突的蘇丹政府傻眼了。

  沒有猶豫的時間,二十五萬俄軍正沿著多瑙河下游出發,直奔保加利亞而來。

  有點兒軍事常識的人都知道,一旦保加利亞淪陷,奧斯曼帝國首都就危險了。

  實際上要不是蘇丹政府及時把英法海軍請進了黑海,俄國人的進攻還會更加順利。從海上運輸補給,可要比走陸地上運輸補給要容易的多。

  以俄國人的兵力,如果不是喪失了海權,他們完全可以選擇多點登陸,讓奧斯曼帝國疲于奔命。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俄國人也是有備而來,通過東正教會的聯系,保加利亞人現在已經準備簞食壺漿喜迎王師了。

  不光是保加利亞人,奧斯曼帝國內部的其他民族也蠢蠢欲動。只不過這個時候,他們還缺乏有效組織,民族主義還沒有傳播開來,爆發出來的戰斗力有限。

  總之,現在的奧斯曼帝國是山雨欲來風滿樓,多了一個奧地利過后,他們所面臨的麻煩更大了。

夢想島中文    神圣羅馬帝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