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千八百零六章 別無選擇

  都不說某些完全擬人的家伙了,就說周瑜得了,陳曦作為技術、資源、人力、甚至是整個生產資料的提供方,都只割了100,周瑜什么生產資料都沒有的時候,都能干出割100的事情!

  在這種情況下,讓陳曦認識到自己的定量出現了一些問題,笑話,怎么可能能認識到!

  別說是陳曦認識不到了,就算是跟著陳曦干活的人都認識不到,現在隨便從陳曦麾下的廠礦之中拉一個年輕人出來,對于陳曦現在發的工資,發的福利那都是持續贊揚的。

  沒辦法,陳曦是真給,是真的怎么說,就怎么兌現的,而且真的將這群人從赤貧拉到了能吃飽喝足,每月能整幾頓肉的程度。

  至于說累點?

  這年頭種田也累的很,這玩意兒的工作強度高是高了點,但不風吹日頭曬,已經算是優待了,否則伊籍腦子有病要將兗州農糧的事情整到臺面上來講,不還就是種田的百姓,真的羨慕工廠里面的工人嗎?

  故而,時至今日,陳曦其實都沒有意識到,自己對于國營廠礦的定量的時候其實出現了認知層面的錯誤。

  好吧,其實也不能算是錯誤,這種錯誤實屬是你問了所有人都問不出來的那種,因為這種問題就算歸咎,也得歸在時代的進步上,純純就是更高效的發展方式,更高效的積累財富的方式,直接摧毀了以前的體系。

  可這里面有一個陳曦都無法否認的一點就在于,進入了這個體系之后,人會變得更為勞累,但這種勞累又不同于早先為了吃喝拉撒所拼搏,而是系統性的消除掉了所謂的無效社交,使得交流環節、自由分配的時間變得更為稀少,因為你被固定在了某個位置,成為整個系統上的一環,無法再像以前那么自由自在的做那些無意義的事情。

  雖說在曾經的時代吃不飽飯屬于常態,但屬于自身的無意義時間非常之多,而人類這種生物,每天無意義發呆的時間是非常重要的,什么事情都不做,什么事情都不想,對于緩解自身不知緣何而來的壓力非常有效。

  陳曦的生產力解放,除了市場經濟的高效配置,社會分工與技術創新的爆發式發展以外,做的最多的事情,其實就是消除這些原本屬于正常人一生之中的無意義時間,也就是讓這些時間變得充實起來,讓他們有活干,能獲取到應有的報酬。

  這種事情從臺面上說是雙贏,但實際上需要理解一點,國家所有的財富并不來自于國家,或者更為現實的講,國家這個政治實體本身是不產財富的,其所分配的每一枚銅板,都是來自于每一個勞動者。

  勞動者所勞動的時間越長,單位時間創造的利潤越多,國家所能獲取的財富理論上限也才會越大。

  只有理解了這個東西,才有繼續往下談的必要——陳曦那無盡的財富便是來自于這里,只是陳曦收割來的財富進入了正確的再分配,更進一步的助推了國家的發展,助推了百姓的發展。

  所以整體是合則兩利的事情,但究其最核心的地方,陳曦并不是什么財神,也不是什么經濟大師,他沒有進行所謂的稅改,他只是將更多的人塞到了有效勞動之中,然后抽取了更多的利潤罷了。

  本質上陳曦玩的就是更多的人口,更多的進入勞動,市場格局進行更為有效的配置和優化,以及相對細致有效的社會分工和少量的技術創新。

  沒錯,富有含金量的技術創新其實是少量的,雖說這里面其實是因為有一些現實的原因,不能瘋狂的進行革新。

  故而考慮到現實狀態,陳曦走的路線主要是更多的人,更長的勞動時間,外加陳曦本身能直接指明方向,故而并不需要浪費太多的資源,反倒是沿著這種看似低級的路線進行前進,最簡單,最粗暴,最有效!

  然而讓人覺得有趣的地方就在于,這么簡單粗暴的方式,卻最為有效,也最讓所有人滿意,畢竟低級的路線必然會吸取大量的人口進入,而這年頭人口密集型工業,非但不是壞事,還是好事!

  故而縱然確實是存在定量上的一定失誤,這個時代的所有人依舊認為陳曦這套絕對是最為正確的方案,因為往前看,能看到露于野的白骨,而這個時代只是累了一點,然后就解決了所有吃穿用度的問題。

  以至于陳紀這種還算有良心的智者,其實都認為陳曦現在推行的東西毫無疑問是正確的,因為這一套可以運轉下去的體系,讓所有人脫離了貧窮,讓“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這套大同社會的理想落入了現實之中,而這是所有人都無法反駁的道德。

  畢竟任何時代都有屬于這個時代的政治正確,而在封建時代,最大的政治正確就是讓所有人吃飽飯,讓所有人能有事干,這就是最為基礎的政治正確,而這份正確在以前是沒人能完成的,只能在大同社會的理想之中書寫和描述,但陳曦是實打實的完成了。

  一群連這份正確都夠不到的人,怎么和陳曦去討論這個。

  故而,越是貼近儒家,越是會認同這套思想和方向的正確性,可不管什么事情都要有一個度,在陳紀看來,陳曦的度出現了些許的問題!

  陳曦現行的一切,幾乎吞掉了世家子所有的時間,雖說每一個世家子都在努力的建設自己的國家,而且也因為這種建設而充滿了熱情,但這種熱情這么燃燒下去,陳紀找不到歷史的參考,但他的經驗,他的閱歷,并不認為這是好事,更糟心的是,陳紀找不到攻擊的點。

  可沒有攻擊的點不重要,重要的是,陳紀最起碼從這些事情上清楚的認識到,陳曦并沒有真正站在漢世家的背后。

  所謂漢世家的背后站著陳曦,是陳曦支撐著漢世家這種說法,純純是漢世家在給自己貼金,現實點講,以陳紀目前認識到的東西來看,陳曦純純就是物盡其用的邏輯,給漢世家這么多,只是因為漢世家恰恰是這個時代最大的智力庫和高等人才庫。

  陳曦愿意推漢世家一把,只因為沒有第二個值得陳曦推的對象了,普通黔首小民?大字都不識一個,陳曦能有什么辦法?

  并不是說認了字就一定比不認字優秀,而是最現實的,陳曦推行的是工業化,而工業化的基礎是標準化,而識字對于工業化來說,其實是工業體系運轉、技術迭代、生產效率提升的基礎性支撐,而不是什么能讀會寫,哪怕陳曦現在才是最初級的從手工業向機械工業過渡的階段,很多的東西都是需要識字才能上崗的。

  別的不說,只要是個正常人,應該都能明白識字對于生產效率的提升和統籌管理的便利性,說句過分的話,不識字的話,光是學習新技術,就會要一條老命的。

  陳曦之所以不是瘋狂推新技術,有很重要的一點就在于,識字率太低,該不會有人不知道不識字的工人,是怎么些學習新技術的吧,那是只能依賴記憶模仿,且不說這個學習周期的長短,光是因為后期技術變更帶來的操作流程變化,就會直接要了大多數文盲工人的老命。

  而對于識字的工人呢,只需要把規章制度給掛在墻上,你給我看著操作,而且一般來講,只要有熟練工人帶上一兩次,后續細心一些,基本就不會出錯了,哪怕換了操作流程,只要再有人帶一兩遍,有警示牌,差不多就能繼續工作了。

  三世紀的漢朝大概是什么水平的文盲率呢?

  嗯,辛憲英寫的宮闈非常有名,據說賣的全漢室都是,但賣的最好的一冊也就出了幾萬冊,因為讀書人的數量也就這么點了。

  關于天下有多少讀書人這事兒,陳家是非常有發言權的,陳曦當年好奇的時候,還問過,陳紀說是,將他父親去世時來致悼的人乘個三就差不多了,而陳寔當年去世的時候,致悼的人有三萬多,乘個三也就十萬上下,當然這是讀書人,按照識字和讀書的關系,再乘個五,也就差不多了,換句話說,天下家也就這么多識字的人。

  在這種情況下,陳曦就算有想法,又能如何,只能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了,世家雖說不是什么好東西,但起碼是個東西,對吧!

  所以陳曦必須要站在世家的背后,因為站在其他的玩意兒的背后,真的沒有這么多牛馬可以用,所以陳曦明知道漢世家都是混賬東西,有不少直接就是不知道是不是人的玩意兒,但陳曦依舊需要將這些人籠絡起來。

  以至于陳曦明明知道這些舊時代的世家所教育出來的讀書人,必然會沾染一些屬于他們的痕跡,必然會承襲一些屬于他們的封建老舊的思想,但陳曦依舊需要去使用這些人。

  甚至到現在陳曦很清楚,太學里面,哪怕是王烈、管寧等等真正品德高潔的人士所教育出來的年青一代,其實身上都保留著些許世家的痕跡,但陳曦能不用嗎?不,陳曦不僅不能不用,還得大大的重用。

  因為陳曦實在是太過清楚了,在這種泥沙之中,你不管是怎么洗刷,都不會變得干凈,你只能選擇,看起來不那么臟的家伙作為自己的手下,畢竟再怎么爛,他們也起碼確實是能干點活,能干點正事。

  教育畢竟就是這樣的東西,前輩所遭遇到的一切,所接受的一切,必然會傳遞到后輩,更糟心的是,那些看起來不算是錯誤,但明明也不太對的觀念,在習以為常之下,也還會自然而然的傳遞下去。

  陳曦其實很清楚該怎么逐步的消除這些東西,但陳曦沒有時間,也沒有人手,爭教育權這種東西,其實就是在爭未來的話語權,學誰的書,念誰的經,其實就是在承襲誰的道統。

  所以最正確的教育方式,其實是,陳曦自己花時間編撰一套正確的教材,然后從小教到大,再讓這些人進行傳播,逐漸的清洗掉這個時代漢世家在教育時所遺留下來的痕跡。

  然而陳曦做不到,且不說編撰教材需要花費的時間,真要非常精準,將自己思想傳遞下去的教材,就算是陳曦有范本,也不是短時間能做到的事情,至于后面親子教育,然后拉起來一批承襲自己思想的教育者,說實話,那花的時間實在是太多了。

  更何況,如果真的承襲了陳曦的思想,能以陳曦的角度來看問題,去看這個世界,那陳曦將他們下放到教育行業之中,陳曦自己都會覺得浪費,畢竟這可是三世紀,學到這個程度的,不說拿來作為九卿,拿來作為刺史,幫自己管理天下,從官僚體系層面進行優化不好嗎?

  畢竟這天下有問題的不僅僅是教育,有問題的可太多了!

  所以這事很無解,陳曦只能冷著臉,繼續用著漢世家整出來的人員,用著漢世家的人手對于天下萬民進行教育,至于相對能說得上變化的,大概也就是陳曦和蔡琰努力編撰的教材,確實是能規整一部分漢世家這邊派遣過來,對于百姓進行教育的教育者的思想。

  當然,極限也就是如此了,想要做的更好,陳曦也沒有太好的辦法了,畢竟大的時代背景就是如此,要走別的路線,只靠自己一個人,那需要的時間實在是太多,故而妥協就成了必然。

  然而陳曦所認為的妥協,在陳紀這種智者看來其實已經很少了,這個上一個時代的頂尖智者,他們所經歷過的時代,那時候天子都拿他們沒有什么辦法,他們真正和天子共享了這個天下。

  而現在,陳曦所謂的妥協,很多時候是漢世家給陳曦磕一個,陳曦看不過去,算了,這事沒什么太過嚴重的影響,我答應了,但下不為例。

  這算是妥協嗎?

  在陳曦看來,這確實是自己妥協了。

  可在漢世家看來,我都磕頭了,這是我憑本事磕頭換來的!

  這就很讓人無語了,好吧,其實有時候周瑜也是這個想法,周瑜也會覺得我憑本事換來的,陳子川都沒說什么,你們說個屁啊!

  嗯,現在發生在周瑜家宅之中的事情就是這樣的,周瑜等到了他手下的那群江南多頭怪,就像周瑜所想的,這么大的事情,他周瑜就算不通知,那些人應該也知道吧,而且不僅僅知道,在看到自己回來之后,這群人就應該趕緊跑過來,問問什么情況,看看發生了什么!

  所以周瑜沒有派自己的護衛去砸門,就是呆在自己的家里等待,然后到后半夜的時候,江東的世家,陸陸續續的都抵達了。

  更重要的是,和周瑜想的不太一樣,江東世家可能也是覺得他們一兩家面對周瑜好像有些不夠格,所以他們寧可在周瑜家門口等待一二,等到人來的差不多了,再一同入內,也沒有像周瑜當時腦袋充血時所想的那樣來一個進一個。

  不過這種情況也不算超乎周瑜的預料,畢竟在江東這么多年,周瑜很清楚江東世家是什么樣的,在遭遇到威脅,需要一致對外的時候非常的團結,比方說打防守反擊的時候。

  可要是沒有什么外在的威脅,那這群人自己就會咬起來,甚至可能會發生直接將隊友咬死的情況,總之就凸顯一個完全不做人。

  “我還以為你們不來了呢?”周瑜坐在主位,看著天光乍現之后,魚貫而入的江東世家,帶著一抹嘲笑說道,原本以為這群人會在昨夜全部抵達,結果這群人寧可冒雪大半夜來到周瑜家門口進行蹲守,等人來齊來了再一起進來,也沒敢獨自面對他周瑜。

  不過按著這個思路,周瑜發現這次好像又是自己扮演了江東世家最大的敵人,不過想想也就無所謂了,最大的敵人就最大的敵人,有什么了不起的,他在江東不就是一直這么干的嗎?

  “見過都督。”一群人聽到這話,多少有些尷尬,畢竟鬼知道周瑜參加完昭陽殿的宴席會是什么心態,說不定是恨不得將他們這群人的皮扒了,對吧,所以還是得等所有人來齊,這樣就算被整了,也是大家一起分擔,壓力不那么大,故而面對這句話,江東一眾世家家主,皆是起身行禮,一副同進同退的樣子。

  沒錯,這次連混日子的諸葛瑾、龐統等人也跟著這么干了,沒辦法,有些時候周瑜確實是有些過于擬人了,在這種情況下,還是抱團比較好,畢竟大家昨天也聽了段子——關羽和張飛兩人架著周瑜從昭陽殿出來,然后將周瑜丟飛了出去,之后周瑜就出宮了,這可是要命的大事!

夢想島中文    神話版三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