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更)
站在金字塔最頂端的人,永遠是收入最高的一部分人。在陳應原本的工坊中,六個一等匠師每個每年年俸六百貫,十三名二等匠師年俸四百貫,外加三等匠師四十七人,年俸祿二百貫。
他們六十六個人,就可以拿到一萬八千兩百貫。
一等匠士每年年俸祿一百貫,二等匠士年俸祿八十貫,而三等匠士年俸則五十貫。一等匠工年俸三十貫,二等匠工年俸二十貫。三等匠工,年俸僅十貫。
然而四千三百余名將工,一年俸祿差不多是四萬三千貫出頭,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小。李淵在這個時候,才感覺陳應的這些鋼鐵產業有些燙手。
讀書人苦讀數年,又在宮中或者州縣做幾年掾吏,才有機會被任命為縣令長,前前后后需要十多年時間。然而正七品縣令,一年所有的俸祿、俸料、職工、差役錢和各種福利,全部加在一起,如果不貪污受賄,他們能拿到的俸祿,折合三十五貫左右,約合后世人民幣十五萬左右。
這個收入水平,在唐朝絕對不能算低了。可是一個堂堂正七品縣令長的俸祿,僅僅與一等匠工持平。一個目不識丁的粗漢,在工坊勤勤懇懇工作年滿三年,只要不犯大錯,就可以升成一等匠工,然而從九品的將士郎,要想升為正七品的朝請郎,哪怕每三年一磨戡,每次考評都是上優,每一次可以官升一級,可是從九品,升為正七品朝請郎,則需要三十三年。
也有就是說,很多官員的仕途,將止步于正七品這個關卡。
一個匠工居然也能拿到這么多錢,而且在官員俸祿都不能按期全額發放的情況下,他們卻能按月拿到工錢,這不能不讓讀書人義憤。如果將這些產業,納入朝廷體制中,恐怕到時候,宮中和各府的官員,肯定會對此極為不滿,怨言很多。
陳應以私人的身份,發放給匠工再多薪俸,都不會有人說什么,可是,作為朝廷,卻是有制度可尋的,什么級別享受什么樣的車駕、可以拿到多少錢,多少米糧,這是自秦漢以來,形成的規矩。
陳應可以,朝廷可以嗎?工部尚書武士彟能承受這樣的輿論壓力嗎?
聽著陳應娓娓道來,武士彟半天沒吭聲。他雖然不是世族,但他卻知道世族的厲害,知道輿論有多少厲害。
楊廣真的昏庸嗎?在后世肯定有定論,這丫就是一個昏君。可是武士彟出生在這個時代,他了解的更多。如果有人會問,武士彟肯定心中不一的說:“楊廣是昏君!”
但是他心里肯定會加上兩個字:“才怪”。
然而,楊廣因為提同了科舉制度,利用科舉考試,選拔官員,把天下世族門閥全部得罪了,于是乎一夜之間,輿論方向轉變,楊廣也是百世圣君,馬上轉變為昏君。
對于楊廣尚且如此,可是武士彟真敢這么做嗎?一旦他做了此事,整個輿論很快就會轉向,他會首當其沖,成為眾矢之的。、
武士彟可以不在乎自己的名聲,卻不能不考慮后果。世族門閥利用輿論與陰謀,雙管齊下,已經擊垮了大隋,如果再來一次,不用突厥或蕭銑打,大唐朝廷自己就完了。
良久,武士彟望著陳應苦笑道:“陳駙馬,我這個工部尚書可是坐在積薪之上啊。”
陳應笑道:“非應國公,誰可堪當此大任?應國公之辛苦,陛下是知道的,陛下也不會虧待應國公的。”
李淵苦笑著擺擺手,伸手指向陳應道:“你有什么好的辦法,一起說來聽聽。”
陳應笑了笑,說道:“說難其實也不難,可以效仿入粟拜爵的故事,用封爵代替收入。人所欲者,不過富貴二字。臣能讓他們富,卻不能讓他們貴,讓他們顯貴,這是朝廷才有的特權,前朝宇文愷,其實是可以看作一個大匠師,為官之道,他還差得太遠,然而他依舊可以封公,位列六部之工部尚書,對于無須應酬往來的工匠來說,十貫錢足以衣食無憂,再多二三百貫也沒有太大的意義,不如爵位來得吸引人。”
“官爵乃國之銘器,豈可輕授!”李淵聽后搖搖頭道:“此法不妥!”
陳應點點頭道:“大唐以武立國,設軍功十二轉,得益于此,大唐將士這才舍身忘死,前赴后繼,報效朝廷,效忠陛下。陛下,何不同樣設立一套文官勛爵?用來賞賜文臣?比如,一個縣令,其治下人口增加一成,稅賦增加一成,教化有功,可以對標軍功一轉,可以遷一級文勛官?”
陳應也是靈機一動,產生的這個想法。人需要兩條腿走路,可是大唐武功赫赫,四夷臣服,正是得益于唐朝軍功十二轉,只要獲得軍功,都可以升官發財,所以這是寒門與庶族的唯一晉身途徑。
同理,因為大唐對于武功的過份重視,結果大唐對于內治這一塊做得卻不是很好。文臣武將,都希望為朝廷開疆裂土。因為拿到軍功,他們可以升官,對于他們來說,這是最大的好處。可是文官升遷的辦法,那個考評太過復雜。唐朝把文散官分成二十九級,按照三年一評的原則,理論上說,從九品,想升到從一品,這需要七十二年,幾乎沒有人可以做到。
如果像武勛官一樣,每一仗可以作為一評。當然,文治無法像吏考一樣,但是可以采取一年一考評的原則,而且采取的標準,將會一目了然。
一個縣,有多少新增耕地,產出多少糧食,有多少新增人口,這就好比后世的gdp。不光可以考核縣令長,也可以考核御史,你彈劾了多少人,治下有多少貪腐沒有舉報,這就是政績。
比如三省六部九寺五監,這是唐朝二十個部級部門,其中有多少是因為沒有考評的?
陳應這么一說,李淵頓時醒悟過來。這個方法,其實并不是陳應首創,而是商鞅商君所創立的秦國二十等爵制度,秦國的二十等軍爵,這可不是只有打仗才可以得到爵位,而是農民種田,只要你產出的糧食比別人多,或者工匠有什么重大的發明,醫生發明什么新的藥物,可以減少多少傷亡,這都是功勞。
秦爵二十等就是一個大籮筐,什么東西都可以往里面套。
李淵能真為開國之君,肯定有獨到之處。當發現陳應的提議,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之后,李淵把原本的專門小范圍的商談,立即轉變為小朝議,尚書左仆射裴寂、中書侍中陳叔達、光祿大夫、同中書門下、民部尚書蕭瑀,中書侍郎宇文士及,黃門侍郎楊恭仁、殿中監、吏部侍郎封德彝,以及太子李建成全部邀請到了甘泉宮。
李建成來得最早,他還莫名奇妙,不過看到陳應在此,李建成就走到陳應跟前問道:“陳應,今年父皇有何要事要商議?”
陳應就將今天李淵叫來過來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向李建成娓娓道來。
李建成聽后,略作思索,就埋怨道:“既然你有如此重大的提議,為何不去東宮與本宮商議一番?”
陳應無奈的嘆了口氣道:“太子殿下,臣這是趕巧了,無心之失,誰曾想到事情會鬧得這么大。”
李建成苦笑道:“你要做好準備,這一番改制,恐怕要遭到很多人的反對。”
陳應這就感覺疑惑了,歷史上大唐就是打下來龐大的領土,一直打到了里海,這是中國歷史上版圖擴展最強大的時候,然而因為怛羅斯之戰,一下子丟掉了三千五百里的領土,僅僅安西四鎮就前后四次重建。
這個原因,除了人口,還有就是大唐對于文治的不夠重視。
說穿了,就是因為大唐在國策上,太過重武,而對文官沒有足夠的利益。
但是,一旦把利益都傾斜給文官,他們就會像宋朝一樣,文官不思進取。
陳應的想法就是中和各方面的利益,平衡各方。
然后,可以既激勵武將,也激勵文臣。這本是一道治世良方,怎么到會有無數人反對?
可是,當一個時辰后,所有邀請大臣奉命抵達甘泉宮,見禮之后。一個頭發花白,胡子顫抖的老夫子朝著陳應開炮了:“陳駙馬,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你在這里。大放厥詞,談的可是全是利啊,是何等肺腑?”
“握草,老子躺著也中槍!”陳應看著那個老夫子有點眼生,不解的道:“足下是誰啊?”
那老夫子淡淡的道:“老夫孔穎達!”看書還要自己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