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千二百三十九章 第六胸甲騎兵團的危機

  一萬韃靼精騎,來不及迂回到位,就是匆忙跳轉方向,然后朝著大唐騎兵的陣列沖了過去。

  盡管這個時候還沒有迂回到位,直接發起進攻的方位不太對,無法做到真正的攔腰而斷,但是俺答汗已經是給他們傳令了命令讓他們立即發起進攻,他們自然也是不敢有任何的拖延。

  因為再這么等下去,己方的中軍恐怕就要完蛋了!

  盡管他們距離比較遠,看不到戰場中間的細節,搞不懂為什么己方的中軍為什么攔不住南唐蠻子的進攻,但是他們卻是能夠看到,己方中軍的陣型,彷佛就跟破布一樣,一撕就碎,被對面的南唐蠻子騎兵幾乎快要捅了個對穿。

  韃靼中軍的眾多將領們,也是看出來了不妙,他們著急著調集更多的兵力試圖沖上去,然后堵住大唐騎兵,但是他們卻是發現,不管他們怎么努力,都是無法在戰斗的最前線調集更多的部隊了。

  古典騎兵的陣型過于寬松所帶來的影響,在這一刻幾乎是被放大了無數倍。

  韃靼人寬松的陣型被充當矛頭的第六胸甲騎兵團沖破之后,隨后沖進來的第一騎兵師和第五騎兵師為核心的大量騎兵魚貫而入,一波接著一波沖擊著韃靼人的龐大陣型。

  于此同時,一波接著一波韃靼人的騎兵,也是前仆后繼的沖上去對戰。

  這倒不是說他們視死如歸,要去堵住什么缺口之類的,而是雙方的戰斗,是對沖作戰,雙方都是筆直的發起沖鋒,而且還是數萬人的沖鋒,想要掉頭避讓?

  不可能的事!

  甭管前方是豆腐還是堅石,他們都只能一頭撞上去,因為只有沖過去了,才能夠活下來。

  要不然的話,不是被敵人的刀劍殺死,就是被雙方沖過來的戰馬踐踏致死。

  很多騎兵其實都不是死在敵人的刀劍之下,而是死在雙方戰馬的馬蹄之下,因為當他們自己或者是戰馬受傷,而導致落馬之后,不管是前方的敵人騎兵,還是己方戰友,都是不會,也沒有辦法避讓地面上的這些受傷者,往往都是選擇直接踐踏過去。

  因為集體沖鋒之下,根本就沒有多少避讓的余地,除了向前再向前,根本就是無路可走,這一點,對于大唐騎兵是如此,對于韃靼騎兵同樣是如此。

  所以那些落馬的騎兵,下場并不會比那些在馬背上就被擊殺的騎兵好到那里去,甚至可能會更慘!

  當然了,也不是所有人都會被雙方的戰馬踏死的,少數精銳騎兵即便是落馬了,他們也能夠進行避讓,甚至擊殺敵人,把敵人拖拉下馬,甚至干脆是搶奪敵人的馬匹重新作戰。

  戰場上,各種情況都有可能發生。

  因此靠近雙方戰斗的最前線,那么就會發現,雙方的戰斗騎士是非常混亂的,混亂之中,無數人死傷!

  正在指揮部隊朝著前方沖擊的康長寧,此時也是看到了一側有著萬人敵騎沖過來。

  當即他就是下令,調整部隊的沖擊方向,而不是筆直向前,而是朝著西北方向沖擊,避讓敵人的萬騎襲擊。

  縱然他對己方部隊的戰斗力有著自信,但是也沒有自信到能夠正面硬坑敵軍的同時,還能夠抵擋敵人從側面發起進攻。

  畢竟,敵人是他們的數倍之多呢!

  騎兵沖鋒的時候,單個騎兵或者小規模的騎兵想要脫離大部分轉向,那自然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倘若是部隊統一轉向,那么自然也就是可行的。

  隨著號角聲的改變,沖在最前方的第六胸甲騎兵團的數百名身穿重型胸甲的騎兵,也是略微改變了沖擊方向,改為朝著西北方向沖過去!

  這里,得說一說,其實雙方的戰斗,并不是時刻都是在發生,雙方的騎兵交戰可是好幾萬人呢,不管是大唐騎兵還是韃靼騎兵,他們的沖鋒其實都是分為多個波次的,并有多個波次結合為一個大波次,形成一個超大型的箭頭。

  大唐騎兵這邊,采用的普遍是以騎兵團為大方陣,內以騎兵隊為小波次,實施持續沖鋒的。

  對面的韃靼人有所不同,不過整體上也是差不多的,這么多兵力,根本就不可能一窩蜂的全部沖上去,那樣不用打仗,自己就先亂掉了。

  到時候,根本沒有任何戰術可言,雙方就只能打一場超大規模的混戰而已。

  第六胸甲騎兵團,作為騎兵兵團里唯一的一支重騎兵,肩負著為全軍開路的重任,在過去的短短一分鐘里,他們已經是連續擊潰了至少兩千名韃靼騎兵,嗯只是,擊潰,并不是說殺傷了這么多韃靼騎兵,但是在這種大型戰場里,潰散的韃靼騎兵也活不了多久,很快就會被后方趕上來的第一騎兵師以及第五騎兵師的騎兵絞殺。

  而到目前為止,第六胸甲騎兵團的損失也不小,已經是足足損失了將近兩百騎!

  但是即便如此,他們在聽到號角聲的變化后,領頭的幾個身披全身甲的第六胸甲騎兵團的軍官們,依舊是高舉著指揮刀,直接改變方向朝著西北方向殺了過去,前方,是一個剛列陣完畢,準備攔截的韃靼人騎兵方針,數量足足有兩千之多。

  軍官們上前,伴隨軍官作戰的親兵,也是舉著代表番號的軍旗跟了上去,高高豎起,迎風招展的軍旗,為后方的騎兵們指引了方向,讓他們不至于在混亂的戰場上迷失方向。

  很快,第六胸甲騎兵團的騎兵們,就是跟著該團軍官的軍旗,改變方向殺了過去,而后方緊隨的第一騎兵師的騎兵們,見狀也是略微改變方向跟了過去。

  如此,龐大的沖鋒陣列就是開始改變方向了!

  這個過程里,軍旗的作用發揮到淋淋盡致!

  如果說戰斗剛開始,雙方沒有正式接觸的階段里,號角聲還是其到了最重要的作用后,那么等到戰斗爆發的時候,實際上號角聲只能是用來傳遞一些最簡單的命令了,而且號角聲的命令傳遞,也只能是用來串聯高級軍官之間,普通士兵忙著廝殺,哪有閑工夫去聽什么號角聲的命令啊。

  普通士兵在廝殺的時候,只會根據本能,跟隨著己方部隊的軍旗在走。

  而這個時候,一軍主官的軍旗就是非常重要了。

  根據大唐陸軍條例,在戰場上軍旗是無論如何也不能倒下的,以第六胸甲騎兵團為例子。

  如今全團都是跟隨著第六胸甲騎兵團團長的指揮旗行動,如果該團團長戰死或者受傷,無法履行團長職務的時候,那么就會由副團長即時接替指揮,同時為了避免主官戰死動搖軍心士氣,哪怕是主官真的戰死了,但是其親兵也不能降下主官的指揮旗,而是以最快速度找到副團長,讓副團長接管指揮旗。

  副團長如果戰死了,那么就是團參謀長接管,如果還戰死了,那么就是軍銜最高之隊官,如果軍銜一致,則是番號最靠前的隊官,比如第一隊隊官接替指揮。

  而這個過程里,該團的指揮旗,一直都是必須高舉著,引領全團將士作戰。

  要不然的話,大量的將士們無法獲得指揮旗的引導,會在混亂的戰場上徹底迷失的。

  第六胸甲騎兵團的指揮旗,從發起沖鋒的那一刻,一直都是聳立在全團的最前方,一名極為強壯,直接身披半身輕型板甲的騎士,一手持軍刀,一手持韁繩,至于指揮旗,并不是他手持,也不是他背著,而是在馬鞍上有一個專門的插孔,可以把指揮旗給插上。

  這名指揮旗旗手,從戰斗發起的時候,就是一直緊跟著他的直屬長官,第六胸甲騎兵團團長廖強賓陸軍上校的身后,距離從不超過兩米之遠。

  廖強賓上校身邊的人,自然是不止旗手一人,實際上他有兩個旗手,一左一右,一人持第六胸甲騎兵團的軍旗,這面軍旗,同樣也是承擔了第六胸甲騎兵團指揮旗的作用。

  該旗乃是大唐陸海軍通用的藍底紅龍持劍旗,上繡有第六胸甲騎兵團的字樣。

  而另外一人,則是備用的旗手,他同樣也有一面同樣的指揮旗,只不過是在首席旗手死傷后或者發生其他什么意外后,他才能夠接替任務,豎起指揮旗。

  除了首選以及備用旗手外,還有副官兩人、傳令兵四人、外圍則是有衛兵二十余人。

  這些衛兵的作用,就是用來保護廖強賓以及旗手的。

  但是戰場上槍彈箭支無眼,別說他們這區區二十多人了,就算是整個第六胸甲騎兵團一起上陣,也不一定能夠確保廖強賓和軍旗的安全。

  這不,隨著韃靼人又是發出來一波箭雨后,其中的一支箭詭異的射中了廖強賓,按照道理來說,廖強賓身為全團團長,為了親臨前線指揮以及人身安全,那可是直接配屬全身甲的。

  雖然這種全身甲都是輕型全身甲,對火槍的防護能力一般般,但是對于弓箭那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但哪怕是全身甲,也是有弱點的,比如說面罩!

  很不辛,廖強賓就是被韃靼人的箭支擊中了面罩,更準確的說,是面罩上的眼眶部分,為了獲得視線,這部分可是沒有遮攔的,而這支箭就是通過這個小小的缺口,直接射入了他的右眼,

  被利箭射中右眼的廖強賓當即就是發出一聲凄厲的慘叫聲!!

夢想島中文    山溝皇帝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