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龐大的明王朝都是給李軒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和柳八茍、方東全他們見識有限,根本就不了解一個中原中央王朝有多么恐怖不同。
李軒卻是一直都非常了解的!
一旦讓明王朝的上層注意到大唐王朝,并且重視起來的話,那么大唐王朝將要面臨的將會是一個總人口上億,東西萬里,南北萬里的超級龐然大物。
正泰縣這樣的縣級單位,明王朝足足有一千多個,同時帶著軍民特性的衛四百余,所三百余。
這些數據隨便拿出一個來,都足以讓李軒這個被爹坑了的反賊兒子頭皮發麻,乃至對未來徹底失去希望。
這也是為什么李軒在過去的一年里有一大半的時間都想要逃跑,不和方東全他們玩造反游戲的主要原因,因為他根本就看不到造反成功的希望,哪怕是一丁點的希望。
后來即便是被迫繼續待在山溝里當這個莫名其妙的大唐皇帝,但是李軒始終都遵循了一個原則,那就是夾著尾巴當這個,盡量不去撩撥明王朝這個龐然大物。
不攻打龍華鎮和正泰縣城,甚至都不敢給那兩個千戶所的明軍造成太大的傷亡,這一切都是基于這種顧慮。
而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李軒認為自己還是需要繼續夾著尾巴當皇帝,盡可能的避免引起明廷上層的注意。
不過這么一直躲在山溝里低調發展也是不可行的,因為很多時候事情都不是以他的意志所運轉的,總會出現他所無法控制的事,比如說之前的那一場暴雨。
還有,明軍那邊定然是不會放過大唐王朝的,等山外的那一千多名郡緩過氣來,定然會再一次拉上眾多的縣勇、民夫進山。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重新掌握主動權,李軒才會決定在夏收之際出山,收糧之余牽制明軍。
但是到最后不管怎么說,總歸是要和明軍打仗的,而且可以預期的是自己所面對的明軍的規模會越來越大。
因為自己贏了一次又一次之后,明軍那邊又不傻,肯定會一次又一次的增加兵力啊,直到擊敗自己為止。
而在這個過程自己如果被擊敗了,那就是萬劫不復,死無葬身之地。
如何在未來的戰爭中持續贏得戰爭?
李軒想來想去的,只能是依靠武器優勢了。
憑人口和各種資源,大唐王朝就是渣渣,唯一能夠依靠的就是自己這個穿越者所帶來的技術優勢了。
而武器優勢是什么,自然是犀利無比的槍炮!
眼前的這個工部作坊,就是承載了李軒對未來的希望,承載了大唐王朝的希望,李軒再怎么重視都是不過分的。
因此在巡視結束的時候,李軒對著眾多工匠們大肆封賞,所有正式工匠,一律賜予獨立的磚瓦房屋,并會每月給予固定數額的米糧,這個額度和軍隊里的伍長相當。
作坊所需要用到的任務物資,一律優先供應解決,如果庫房里沒有,立馬派人去搜集,如果大山里都找不到,那就出山去采購,買不到就直接派大軍去搶。
比如鐵這種物資,享受的就是和這種待遇!
作坊以及工匠們所享受到的待遇,在大唐王朝里無疑是極高的,而且這還只是物資上的享受,李軒給予的關注和扶持遠遠不止于此。
為了讓這些工匠們變成真正的技術人員,李軒準備安排人員給這些工匠們上課,教授他們讀書識字。
不過這事具體操作起來有些麻煩。
“陛下,這工部學堂一事怕是不太好辦啊,臣等實在是分身乏術,難以再抽出時間到工部學堂上課了,而且按照陛下您指定的工部學堂章程,這工部學堂不僅僅教授讀書識字,還要傳授算術以及格物,這些臣實在是…”柳八茍很難得的露出為難神態。
李軒看著柳八茍的表情,也是知道這不是柳八茍他們推脫,而是真的沒有時間再去教授,同時他們自己也搞不懂算術和格物呢,這怎么教別人啊。
只是柳八茍他們不去教授的話,這老師可就不好找了!
理由很簡單,大唐王朝里真正算得上是讀書人,并且有能力教授別人讀書識字的只有四個人而已,分別是柳八茍、王文華、錢夢久再加上李軒自己。
而之前柳八茍他們三人已經是在掃盲班里教授文武官員們,這本來就花費了他們不少的時間,更何況他們的本質工作可不是當塾師呢,而是大唐王朝的官員,作為大唐王朝里僅有三個能夠讀書識字的文人,他們可是承擔了大唐王朝幾乎所有的行政事務。
小到雞毛蒜皮的小事,大到軍國大事,都得他們處理。
而隨著大唐王朝規模的擴大,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是越來越多,這都極大的耗費了他們的時間,很難抽出時間來進行正常教學,如果再讓他們去工部學堂那邊教授的話,那他們就更是分身乏術了。
想到這,李軒就有些后悔,早知道當初出山去龍華鎮的時候,多抓幾個文人回來就好了,可惜的是當初自己只關注軍械和工匠,根本就沒有想到這事上。
看著柳八茍臉上的為難之色,李軒想了想后道:“你們從去年開始,已經教了不少人讀書識字了吧,這些人現在能用嗎?”
大唐真正的文人少,但是那些勉強能讀能寫的半文盲還是有一些的,這些人如今是一邊學一邊跟著柳八茍他們辦事。
柳八茍道:“用是能用的,不過看寫粗淺的公文還行,如果是教授他人的話,怕是要誤人子弟!里頭有幾個小子稍微出眾一些的,不過也還在學千字文罷了,距離讀通經書還有很久呢!”
聽到這,李軒就是有些無語了,誰讓你教他們四書五經的,老子當初說的很明白,這就是個掃盲班啊,不是科舉班啊,讓你去教授他們識字以及算術而已,讓這些學員能處理基本的公務就夠用了。
李軒又沒讓那些學員們去考秀才,誰在乎他們說話會不會滿嘴之乎者也,知不知道老子是老子還是老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