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王司徒約三事之后,蕭遠一下子同掌南北兩軍,這也是大漢近三百年來絕無僅有的狀況,朝野上下自是一片嘩然,然有王允楊彪力排眾議,天子也情知當下危局,亦并無更好的選擇,北軍被呂布帶走一半,能夠上城墻作戰的人馬已不足兩萬之數,若是賊軍孤注一擲,傾全力猛攻長安,恐怕到時候連皇宮內的郎官及一應禁衛軍都要派上戰場了。
有了大權在握,手中可用之兵達到了兩萬,蕭遠自是重新調整了各處城門的防衛,不用再捉襟見肘讓自己的南軍日夜守衛在城墻上下。
蕭遠在城墻之上,指著遠處依然按兵不動的西涼大軍道:
“公達,依你之見,你覺得賊軍還會再來攻城嗎?”
荀攸沉吟片刻,道:“無論攻城還是撤軍,便只在這三日了。”
蕭遠又拍了拍荀攸的肩膀道:“公達休要取巧,我問的是賊軍是否還會來攻城。”
荀攸忙避開蕭遠魔爪,道:“將軍,此實為難我了,此時賊軍是否攻城,已不取決于戰事狀況,敵我軍情,只看賊軍決策之人一念之間了。”
蕭遠不依不饒,刨根問底道:“哦?那公達可試言之,這一念之間,又為何事左右呢?”
荀攸道:“經昨日之事,長安已無內奸開門獻城之虞,我軍只要固守不出,賊軍只有蟻附強攻一條路可走,賊軍不過五六萬之數,不過三倍于我軍,勝算不大,若強攻不下,折損過大,便是退回西涼割據一方之機也將失去。”
蕭遠及一旁眾將聽了,紛紛點頭。
荀攸繼續說道:“若賊軍決策之人為殺紅了眼的賭徒,我料三日之內,必傾全軍之力攻城,將欲畢其功于一役。”
“若賊首冷靜思量再三,當退守西涼,以這五六萬軍力,當能割據一方,徐圖后計,朝廷三五年之內,當并無能力剿除,反倒可能撫之以諸侯之位。”
蕭遠點了點頭道:“公達之言,句句在理,如今城外賊軍當以牛輔為首,郭汜、張濟次之,出謀獻策之人喚作賈詡,諸位可有熟悉此幾人者?”
高順說道:“郭汜此人,大人見過,為奸詐膽小之徒,若此人做主,必不敢攻城。”
張遼說道:“張濟此人我認得,胸無大志,且且麾下軍士皆此人從故鄉招募,皆視為私軍,攻城損傷極大,我料此人亦不愿冒此大險舍得來攻洛陽。”
蕭遠點了點頭,道:“牛輔呢?誰可認識牛輔?”
高順道:“去年之時,牛輔便未曾隨董卓進洛陽,一直在長安城外屯兵護衛,也極少在洛陽長安露面,少有人知其性情,不過既董卓未曾帶入長安洛陽,當并非雄才大略之人。”
蕭遠問道:“賈詡呢?沒有人聽說過此人嗎?”
眾人聽了,面面相覷,都先后搖了搖頭。
魏延道:“主公為何提及此人,很厲害嗎?”
蕭遠緩緩點了點頭道:“自然很厲害,我料這幾日賊軍來不來強攻長安,便看此毒士如何蠱惑牛輔、郭汜、張濟這一群無膽匪類了。”
蕭遠口中所言毒士賈詡,正在西涼軍中軍大帳中侃侃而談。
“諸位將軍,今日城內有消息傳來,呂布帶了北軍萬余人遁逃東去,如今長安城內可用之兵不足兩萬之數,且群龍無首,惶惶不已,長安已是唾手可得,諸位怎得就變得如此畏首畏尾了呢?”
一旁張濟怒道:
“什么狗屁消息,必是官軍誘敵之策,昨日不是說開關獻城么?我五千兵馬殺自城下,關門未開,卻被城頭一陣亂射,折損了三百余人,你口口聲聲說城內早有內應,如今再來消息,我等如何敢信!”
賈詡道:“昨日之事,必是我軍內應做事不仔細,被官軍識破,方才誤了大事,再者說了,城中內應乃牛將軍親信,多有書信來往,怎不可信?”
一旁牛輔道:“城內細作,確實是吾信得過之人,情報當是不假,呂布定是怕我等破城之后報仇,攜軍遁逃了,只是現確實無內應開關,我軍若是強攻長安,恐實難破城啊。”
郭汜附和道:
“長安城堅,如今看起來各門皆已封死,敵軍已打算固守不出,死守城關,我軍造的這些攻城錘是沒了用武之地了,只靠云梯蟻附攻城,恐怕是要用我千萬西涼兒郎們的性命去填啊!”
“此言極是!”一旁樊稠道:“若死得數萬西涼男兒,拿下這長安城何益,如今天下諸侯并起,天字號令不出長安,我等若奉了天子,各路諸侯必來爭奪,如此反置于險地,并非好事。”
張濟又道:
“如今我等兵馬合為一處,還有這六七萬之數,不若回西涼老家,還能割據一方,西涼四方皆無主之地,我等正可積累糧草,徐圖大計!”
牛輔聽了,皺了皺眉,若有所動,賈詡見了,忙道:
“將軍!且聽我一言!”
“昔日董卓大人由西涼進京,圖謀大業,今事不諧,大仇未報,諸位將軍如何只想著回西涼過安樂日子?此時長安城,在我軍重壓之下,早已如驚弓之鳥,如今呂布遁逃,更是已不堪一擊,我料守軍早已毫無斗志,我軍只需全軍以雷霆之力全力一擊便能一鼓破城,此良機失不再來啊,將軍!”
賈詡頓了頓,繼續說道:
“據長安后,便可奉天子以令天下諸侯,大業可成,若此番退回西涼,諸位將軍麾下將士追隨諸位遠來攻略長安,卻無功而返,士氣渙散,恐不能長久,諸將軍慎思之!”
牛輔似有意動,問道:“如此,我們若強攻長安,以文和之間,有幾分勝算,傷亡幾何?”
賈詡聽了,大喜道:“將軍,有幾分勝算,只在天意,詡不敢妄言,只是傷亡之數,不論成敗,皆不多于千人之數!”
“哦?”牛輔及眾將一聽,倒是來了興趣,紛紛上前,牛輔道:“若只傷亡千人,不論成敗,倒可賭上一賭,文和有何妙計,可試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