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
鼎天小說居.dtxsj
冷兵器時代軍團大決戰,最重要的獲勝因素就是士氣!兩軍交戰最重要的就是一往無前的氣勢,誰能堅持到底誰就能夠獲勝,沒有堅韌的心理是不行的,袁紹的河北軍團與他一樣,心理素質太差,兵敗如山倒;
袁紹一路敗退從白馬撤過黃河,在黎陽停下了腳步,想當初他從鄴城出兵,軍勢到達,百萬大軍綿延近百里,如浪潮一般洶涌,可誰又能夠想到今天這種局面呢?
心智不夠堅強的袁紹一病不起,神情憔悴,再沒有了往日的精氣神,兩次大敗足以將他打擊的一蹶不振了!他真的不是那種能夠力挽狂瀾的人,他不是曹操,能夠愈挫愈勇,這與他的人生進程有著很大的關系;
他有個好架勢,從小時候起他就高人一等,所受到的待遇幾乎能夠與大漢的皇子相比,錦衣玉食,想要什么有什么,二十歲之前他就是所有的紈绔子弟的老大,一言九鼎的那個;
三十歲左右他在朝為官,曹操算什么?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洛陽令罷了,而他在老家渤海都當起了一郡太守了!四十歲左右,曹操像狗一樣四處奔波,狼狽不堪的東征西討,而他已經坐擁青、幽、并、冀四州之地了!
造成他現在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他...太順了!無論是仕途,還是征途,看看他得到冀州的手段,幾乎是被人拱手相讓,并州、青州。艾拉書屋.26book唯一困難的就是幽州,他沒有遇到過窘迫的狀況,從來沒有過,就算是被呂布、公孫瓚聯手迫在上黨郡、攀城,也沒有過;
而曹操呢?數次兵敗,數次死里逃生,數次反敗為勝。這些人生閱歷可以讓他的心臟堅硬如鐵,讓他的承受能力完爆任何人!
坦白的來說,袁曹決戰能夠打成這個樣子是誰也沒有想到過的。曹操也是一樣,袁紹表現的...太脆弱了!與他擁有的實力太不相符了,以至于曹老大到了這般時候還有些不可思議的感覺;
三個時辰后。東方天邊的朝陽慢慢升起,晨曦的光芒溫潤著每一個人的心靈,袁紹的軍營一片狼藉,剩下的都是冒著裊裊黑煙的灰燼,遍地的尸體幾乎能夠鋪成一條路;
威德將軍曲江帶人開始在戰場上尋找傷員,無論是敵人還是自己人,一律送往傷兵營接受治療,這也是一種人道的表現,從根本上擊垮過無數的對手!有這支軍馬在勝過數萬大軍!
“干得不錯!”,曹操拍著他的小族弟曹仁的肩膀。贊嘆不已,說三個時辰攻下這里,可能連三個時辰都不到吧!曹軍抓俘虜的時間可能占據了大半的時間;
曹仁一臉的肅殺,聞言笑了笑,神情當中掩飾不住的疲憊。目光卻是炯炯有神:“言必行,行必果,攻必克,戰必取!此乃為將之道也!先生教誨,子孝不敢忘!”
曹操大笑:“好啊!以你今天的表現,我覺得可以委托你更重要的人物!不過不可以驕傲自大啊!好好干吧!”
“打輸了讓人郁悶。打贏了也是如此啊!丞相!我軍糧草告急啊!”,荀彧說道,他被李煜邀請前來幫助曹操,曹操就委托他代管糧草、輜重,這是全軍的命脈所在,說實在的,一般人真就干不好;
曹操點了點頭:“俘虜太多!太多了!哈哈哈!有沒有什么辦法改變當前的現狀呢?”
“暫時沒有好的辦法,我已經派人去徐州程昱、豫州臧洪處求援,只要堅持一段時間,他們就會將糧草送過來,另外我還告訴程昱可以痛打落水狗了!青州駐守的審配恐怕要倒霉了!”,李煜在一旁說道;
袁曹決戰,正面的戰場在兗州境內,現在曹操已經將袁紹一舉趕出兗州,讓他退回冀州了,這是主戰場,分戰場無外乎是與自方勢力接壤的并州、青州;
并州不用說了,那里是這幾年袁曹交鋒的主要地點,早就被打的千瘡百孔,袁紹也將那里的兵力抽調一空,現在夏侯惇馳援而來,可以說并州是一片空虛,如果夏侯惇能夠留下三萬軍馬、一員上將,就足以將那里橫掃一遍,將并州納入囊中;
事實上夏侯惇也是這么做的,他沒想到這件事情,他極為欣賞的魏延就看到了這一點,向夏侯惇建議,夏侯惇認為他說的不錯,任命他為將軍給了他三萬兵馬,讓他放心的大干一場;
青州的防護力量相對較強,駐守兵馬也有五萬多,領兵的是審配、審正南,也是一個不好相與的主,不過嘛!徐州的刺史是程昱,這是行政最高長官,軍事最高長官則是徐榮,真正的大將之才,想來審正南的日子不會太好過;
袁紹的日子不好過啊!外敵強大,內部又爭論不休,幾個謀士不商量計策共御外敵,反而是相互攻擊,推諉責任,袁紹怎能不氣?“都給我閉嘴!整天的爭爭吵吵!都什么時候了?是不是想我們都葬送在曹操這個奸賊手中?”
眼窩深陷、聲音沙啞,花白的頭發與胡須,袁紹真的是蒼老了很多、很多,英雄遲暮?就是這個樣子嗎?
面對袁紹的質問,幾個人都默不作聲的低下頭來,表示遵從袁紹的意志,可是他們心里真的會這么想嗎?當然不會!他們之間的政見越來越不合,加上袁紹表現的樣子,讓他們覺得世子大位應該早日做決斷;
而這幾個人除了沮授、許攸沒有派系之外,其他人都有自己支持的袁紹子嗣,可悲的是這幾派人相互攻伐,倒霉的卻是許攸、沮授,沮授被指責辦事不利,居心叵測;
對許攸的指責更有意思,因為他的家人在鄴城犯事兒,他被指責與曹操同流合污,他是內奸!許攸心高氣傲,這如何能夠受得了?與他們辯駁人家還人多勢眾,袁紹一怒之下將沮授關了起來,又殺了許攸犯事兒的家人;
(梨樹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