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551章:陳慶之平朝鮮,王莽誅李成桂

第2551章:陳慶之平朝鮮,王莽誅李成桂  王莽之所以會選擇三韓這片地方,無外乎三韓半島遠離中原,大秦的手短期內還伸不到這里,自己可以在這里安心發展。

  除此之外就是三韓諸國都極為落后,以他和自己手下人的能力,  完全可以在短期內統一三韓,然后聯合元清,在北方聯手對付大秦。

  可王莽猜中了開頭,卻沒猜中結尾。

  三韓諸國確實落后,高句麗也落后,但卻并未掉隊,而且韌性十足。

  王莽的一統三韓之路,從三韓半島南部開始,  他先后滅亡了辰韓、馬韓、百濟、扶余、新羅等十幾個國家,一直都所向無敵,直到對上高句麗后,才算遇到了真正的對手。

  李元昊時期高句麗,能多次擋住全盛時期滿清的入侵,足可見高句麗還是非常能打的。

  不過也正是因為和滿清的多次大戰,把高句麗的底蘊都給打了個一干二凈,所以王莽才能以外族的身份滅掉高句麗。

  王莽所遇到的高句麗,在滿清的多次削弱下,以及虛弱到了極點。

  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高句麗雖無法在對外開拓,但對內自保的能力還是有的。

  王莽若是強行攻取,必定會付出極大的代價,而且滿清一直將三韓視為禁臠,絕不可能坐視王莽占領三韓。

  也正是因為如此,  王莽蹉跎了數年的時間,  一直在和高句麗對持僵持。

  直到上一次滿清內亂,多爾袞為了打退阿骨打,將滿清在三韓的駐軍全都調回,  這才讓王莽找到了徹底吞并高句麗的機會。

  有阿骨打的威脅在前,多爾袞自顧不暇,自然顧不上三韓了,可就算沒有滿清的掣肘,王莽想要吞并高句麗依舊不容易。

  首先,高句麗多山,城池多為山城,易守難攻,這也是滿清都不多次鎩羽而歸的主要原因。

  其次,高句麗百姓都心向李家,一旦面臨亡國之危的話,甚至可能會全民皆兵。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那就是萬一滿清內戰結束,再次插手三韓局勢,而王莽又沒能滅掉三韓的話,不就為滿清做嫁衣了嗎。

  因為這三點,  王莽開始猶豫,究竟該不該賭上一切,  強行滅掉高句麗這個國家,可箭在弦上根本容不得他考慮太久。

  王莽考慮了很久,一直難以下定決定,還是岳父霍光的點醒了他,也堅定了他不惜代價吞并高句麗的決心。

  為了一戰覆滅高句麗,王莽對全國進行極限擴軍,足足征召了十萬大軍,以及十五萬民夫,由陳慶之和薛剛兩人各領一軍,兵分東西兩路,同時對高句麗發起攻勢。

  當時的高句麗,全國總兵力只有八萬,而且年年征戰,國內百姓的厭戰之心很重。

  憑借著陳慶之和薛剛的陣容,再加上高句麗內部厭戰情緒激烈,按理來說,這一戰應該很順利才對,可事實卻恰恰想反。

  任憑陳慶之和薛剛智計百出,坐擁山城地利的高句麗,只靠著一招死守不出,就讓他們無計可施。

  這招對所有得名將也都適用,所以哪怕出動了陳慶之和薛剛這兩大名將,王莽軍攻略高句麗的速度也相對較慢。

  直至半年后,陳慶之和薛剛付出三四萬大軍的代價,才終于在高句麗首都漢城完成會師。

  王莽對此戰的犧牲雖極為心疼,但也不能在這個時候打退堂鼓,靠著整編戰俘,以及征召新兵,又給兩人湊了五萬給送上前線。

  可真正的拉鋸戰才剛剛開始。

  高句麗王李成遇,早在王莽兩軍會師漢城之前,就在和陳慶之的對決戰,死于原北漢大將牽昭之手。

  王莽自敗霍光為義父,并娶了霍光的女兒霍水仙之后,就打著霍光和為劉徹報仇的名義,去招募那些依舊死忠于劉徹的北漢殘黨。

  在得知丞相霍光,都督薛剛等人,如今都在三韓,而王莽和大秦是死敵之時,有不少北漢殘黨都選擇前來投奔。

  其中就有:牽招、徐邈、田壽、劉放、孫禮,以及魏相這個麒麟閣功臣。

  魏相和趙充國韓增三人,都是假意投降的大秦,期盼著有一天大漢勢力復辟,他們也可以幫忙出一把力。

  可大秦好似早就察覺了他們的意圖,在查出了趙充國詐降的證據后,直接將其判了終身監禁。

  魏相和韓增因證據不足幸免于難,不過由于身上的嫌疑無法洗脫,有了政治污點,這輩子都注定得不到升遷和重用。

  韓增不甘于此,迫切的想要在戰場上表現自己,結果偷襲粘得力不成,反而被其所斬殺。

  魏相是文官,沒了韓增這么剛烈,見升遷無望,也無力阻止大秦取代大漢,絕望之下也就辭官歸隱了,直到接到霍光的邀請才再次出山。

  王莽哪怕收服霍光薛剛等人,手下的人才依舊極為匱乏,直到牽昭、徐邈、魏相等北漢殘黨的投靠,這樣的局面才徹底解決。

  不得不說,當初王莽冒著和張良翻臉的風險,強行救下霍光薛剛等人的決定,顯然是無比正確的。

  單單這幾個人,卻招來了一批北漢殘黨,徹底解決了王莽手下人才不夠用的局面。

  牽昭更是一戰斬殺了高句麗王李成遇,可真正的麻煩卻還在后面。

  李成遇戰死之后,異族百召卡出世的朝鮮王朝開國君主李成桂,被植入成李成遇的弟弟,而他繼承了兄長李成遇的位置,成了繼李元昊和李成遇之后的下一任高句麗國王。

  作為朝鮮的開國君主,李成桂的能力可比李成遇要強得多,在面臨亡國之危時更加凸顯了他的能力。

  面對陳慶之和薛剛兩路大軍的猛烈攻勢,李成桂果斷選擇了全民皆兵,并打出‘戰至最后一兵一卒’的口號,推行各種利于防守的舉措,給王莽軍造成了極大的麻煩。

  也正是因為如此,王莽軍的攻略速度才會如此緩慢,直至半年后才在漢城會師,并且還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李成桂見無法阻止王莽軍兵臨漢城,于是提前在漢城囤積了大量的糧草,將將半數兵力斗毆聚集于此,做好了長期死守漢城的準備,同時還派遣使者前去向滿清求援。

  李成桂向阿骨打和多爾袞都做出了承諾,只要滿清派兵來援就成為滿清的附屬國。

  當時滿清內戰還在繼續。

  多爾袞連敗于阿骨打之手,自顧尚且不暇,又哪還有精力去支援高句麗,自然是果斷拒絕了。

  阿骨打連敗多爾袞,眼看著都要一同滿清了,自然也顧不上三韓這塊鳥不拉屎的地方。

  見多爾袞和阿骨打都拒絕支援,李成桂也沒有絕望,他一邊派遣使者前往大秦求援,一邊指揮全城軍民死守漢城。

  高句麗君民一心,誓死抵抗之下,哪怕陳慶之和薛剛這兩大名將聯手,強攻了漢城足足三個月,也依舊未能攻陷此城,反而還折損了三萬余大軍。

  王莽見傷亡實在是太大了,在這么打下去,自己真要撐不住了,于是果斷叫停了前線的攻勢,轉為讓薛剛率軍圍城,讓陳慶之率一支偏師去攻略其余各地。

  兩個月后,陳慶之以極為微弱的代價,接連攻破八座城池,可滿清的內戰也已經結束了。

  王莽擔心滿清會出兵,于是就動了退兵的打算,卻又被霍光給勸住了。

  霍光直言,這次滅不了高句麗,下次將會更加困難,而且滿清內部矛盾激烈,這次是因為大秦介入才罷戰,在徹底解決對方之前,多爾袞和阿骨打未必就敢分兵介入三韓局勢。

  不出霍光所料,哪怕滿清的內戰結束了,多爾袞和阿骨打因都提防著對方,所以依舊沒有出兵介入三韓,而是都想著借王莽之手削弱高句麗,等自己家統一滿清之后在撿現成的。

  王莽見此自然是大喜過望,催促前線的陳慶之加速攻略,而他又用了三個月的時間,終于攻陷了除漢城之外的高句麗的全部城池。

  陳慶之出征時只有八千大軍,可攻取高句麗北部后,率得勝大軍返回時,卻有了三萬大軍,軍隊反而越打越多。

  隨著陳慶之的回歸,漢城攻防戰也再次打響。

  陳慶之想以最小代價拿下漢城,于是采用攻心戰略,向漢城內散布傳單,說高句麗只剩下漢城一城了,城內的軍民別再抵抗了,趕緊出城投降吧。

  可高句麗國民文化程度低,基本上沒幾個人識字,壓根就不知道傳單上的內容,再加上李成桂對漢城的掌控力太強,軍民都自發的將傳單上繳。

  陳慶之的攻心之計失敗,只能選擇進行強攻,又猛攻了一個月,折損了近兩萬大軍,卻以及未能攻破漢城。

  反觀漢城內守軍,抵抗意志反而更頑強了,甚至連普通平民百姓,以及老人和女人,都參與到了守城之中。

  陳慶之見漢城軍民如此團結,知道高句麗軍民都不想亡國,繼續攻城傷亡只會更大,于是就打消了強攻的想法,轉而進行圍困,只要城內的儲糧耗盡,則漢城將不攻自破。

  六個月后,漢城內的民用儲糧耗盡,百姓開始易子而食,卻依舊沒有開城投降。

  十五天后,軍用糧草也為之耗盡,漢城軍民徹底彈盡糧絕。

  可李成桂依舊不愿意投降,他用餓死之人的尸體,制作肉干,勉強又堅持了半個月。

  第七個月,漢城守軍爆發兵變,高句麗名將楊萬春打開城門向王莽投降,而李成桂則在絕望下于王宮內自自刎而死。

  王莽率軍攻入漢城,才接納降軍后不久,就違背了入城的承諾,對高句麗王室揮動起了屠刀。

  李成桂的兒子,朝鮮定宗李曔,朝鮮太宗李芳雨…

  李元昊之子,夏毅宗李諒祚,夏惠宗李秉常…

  以及李成嵬、李寧明等王室宗族,全都死于王莽的屠刀之下。

  西夏李姓和朝鮮李姓,兩大王室世系,除了女眷之外,全都被王莽給滅了族。

  至于女眷的下場,也同樣悲慘到了極點,都淪為了官妓,供軍中將校泄欲。

  滅亡了高句麗后不久,王莽就以漢城為國都,建立朝鮮國,并自領朝鮮王之位。

  建國之后,王莽連下的兩道命令:

  一是將朝鮮更名為韓州,并按照地域進行郡縣劃分;

  二則是在全國范圍內清算戶籍,統計總人口。

  努爾哈赤在東北設立滿金遼三州時,就不顧三韓諸國的反對,自顧自的將三韓半島定為了韓州,可他畢竟沒能徹底征服三韓。

  努爾哈赤都沒有做到的事,在他死了數年之后,逃亡至三韓的王莽卻做到了。

  王莽統一了朝鮮,成了第一任朝鮮王。

夢想島中文    三國之巔峰召喚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