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2章:第三次洛陽大戰(上)
趙奢本是袁術的部將,趙匡的同族兄弟,討董期間被李世民俘虜,然后就被囚禁了整整三年。
董卓死了之后,趙匡也曾想要贖回趙奢,但李世民愛惜趙奢的才能,并沒有答應趙匡的要求。
李世民親自勸降了趙奢十余次,終于用滿滿的誠意打動了趙奢,只是考慮到親族和家人,心中依然有著顧慮,所以依然沒有答應投降。
李世民看出了趙奢心中的顧慮,于是在趙匡稱公,趙國建立之初,派人模仿趙奢的筆記,寫信給趙匡說自己已經投降,并已唐國的名義向趙匡討要趙奢的妻小。
趙匡以為趙奢真的已經投降了,在加上那時的趙國才剛剛建立,內憂外患不斷,迫切的希望得到他國的認同,從而取得政治上的大義。
所以,就把趙奢的妻小給了李世民,以此來換取和唐國之間的邦交。
見自己的妻小都來了長安,趙奢心中自然是極為的感動,于是就順勢投降了李世民。
趙奢投降李世民之后,本想報答李世民對自己的禮遇,卻沒想到先得到的卻是同僚們的打壓。
大漢的關東關西之爭由來已久,而大漢朝堂向來由關東仕族掌控,對關西仕族自然是大肆打壓,但由于壓制的實在太狠,關西人士大多厭惡關東人士。
所以,被關東三十六路諸侯討伐的董卓,哪怕在關東名聲丑的爛大街,可在關西卻依舊是英雄一般的人物。
李世民所繼承的是董卓的基本盤,軍中將軍又基本都是關西出身,而趙奢一個關東出身的將軍,在這么多關西將領之中自然會備受排擠和打壓。
趙奢不愧為一代名將,哪怕已經被李唐眾將孤立,徹底的撤了以為孤臣,也依舊勤勤懇懇,默默奮斗的自己的崗位。
滅羌一戰中,趙奢立下了許多的大功,終于向唐軍眾將證明了自己的能力,一點點扭轉了唐軍眾將對他的態度。
入蜀之戰,趙奢也參與了,在整個李唐都遇挫,陷入戰爭泥潭的情況下,唯有他的軍隊立下了大功,甚至還和劉裕順利會師,一定程度上威脅到了成都的安全。
也正是因為如此,趙奢名聲很愈發響亮,并且擠進了天下名將的行列當中。
趙奢會勸降宜陽守將胡超,是因為無名小將在面對名將時,心中肯定會底氣不足,并且產生自我懷疑,這自然是一個勸降的好機會。
趙奢根本沒有把胡超放在眼里,就是因為胡超是個無名之輩,沒有過硬的戰績和過勞傍身,可他怎么也沒想到宜陽城內還藏這一個名將,檀道濟。
趙奢可以不在意胡超,但卻不能不在檀道濟。
當今天下的名將有很多,秦軍之中就更多了,可哪怕名將如云的秦軍之中,檀道濟也沒有沉寂下去,反而靠能力打出了自己的名氣。
檀道濟的名氣是靠自己打出來的,他的戰績不但不比趙奢差,甚至還要略微超過趙奢。
所以,當見到檀道濟出現在宜陽城頭時,哪怕是趙奢心中也有了一種不好的預感。
“檀道濟本該在洛陽,可如今卻出現在宜陽,證明函谷關還未陷落之時,洛陽就已經派出了援軍。”
一念至此,趙奢不由握緊了拳頭,低聲自語道:“希望檀道濟帶來的援軍,數量不算太多吧,否則宜陽可就不好打了。”
趙奢的期望最終還是破滅了,宜陽城各方面布置都相當全面,絲毫看不住兵力不足的樣子,這根本就不是一座只有兩千守軍的城池。
哪怕趙奢親自指揮大軍進行攻城,短時間之內,也根本無法撼動宜陽城,無奈之下趙奢只得傳書給李世民,告知他宜陽這邊的狀況,并且等待李世民下一步的命令。
收到趙奢的傳訊后,李世民頓時大驚失色,四大軍師為他推算好了一切,卻獨獨沒想到秦軍的援軍會來的這么快。
“主公,如今秦軍援軍進駐宜陽,有檀道濟在,想短期內攻破宜陽已經不可能了。”李悝一臉惋惜的說道。
“根據不良人所提供的情報,檀道濟是一員儒將,善用計謀,且性格謹慎,有他負責鎮守宜陽城,短期內根本攻不下來。”長孫無忌嘆息道。
“短期攻不下宜陽,奪取不了野王,也就無法進軍洛陽。主公,咱們失算了。”李悝一臉苦澀的說道。
“可惡啊。”
李世民一臉不甘的握緊拳頭,咬牙道:“賈詡老兒壞我大事。”
李世民和李悝長孫無忌關注的點不一樣,兩位軍師關注的是檀道濟,而李世民則透過檀道濟,關注到了提前派遣援軍來的賈詡,畢竟賈詡才是洛陽的話事人。
“函谷關尚未告急洛陽就提前派遣援軍,這究竟是賈詡老兒太過于謹慎?還是他有未卜先知之能,提前預知了函谷關陷落?真是天亡我也啊!”李世民一臉不甘的說道。
“唉…”
李悝嘆息一聲后,進言道:“主公,如今大勢已去,賈詡已經有了防備,想要輕取司州,已經是不可能了,咱們必須要考慮下退兵的事宜了。”
“所幸這次出兵并非一無所得,南鄉郡除了治所盡入我軍之手,而函谷關雖已被公孫衍非焚毀了,但也還是能夠修復的。”長孫無忌說道。
“修復函谷關所需要花費的人力財力太大,而且耗時耗力,我大唐就算有這等財力也絕對不能浪費在修關上面,況且秦軍也不可能讓咱們重建函谷關。
當務之急應該一鼓作氣拿下洛陽。”李世民說道。
“可連野王城和宜陽城都沒攻下,又如何一鼓作氣的拿下洛陽?”李悝不解的問道。
李世民眼中閃過一絲決絕之色,沉聲道:“大軍一分為二,一部將野王和宜陽兩城包圍起來,另一部繞過兩城直接前去攻打洛陽。”
“什么?”
李悝和長孫無忌同時驚呼起來,隨即齊聲反對道:“主公,不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