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送給袁紹和曹操的都是好東西。
若是在清平之世,由一個太學生將這些東西獻給袁紹,那這個太學生在袁紹看來,一定是前途不可限量的俊秀人物,這樣的人才存在于大漢朝的士族圈中,對整個漢朝的文化建設,都會有極大的貢獻。
但此時此刻,由一名被袁紹視為競爭對手的一方霸主送給自己,就多少有些不是那么回事了。
你這是還沒搞清楚自己的身份呢?
少年郎,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做玩物喪志?
不過想想,那劉景升當年在雒陽,或是如今在荊州,不也是這么一副德行么?
有本事是有本事,可是與其他的梟雄相比,終歸是少了一點什么的。
袁紹暗暗搖頭,心中道聲:這小子是個人物,但骨子里還是抹不掉他老爹的那份酸儒氣息,可惜了。
而此時此刻,呂布則是看著劉琦送給他的那件兵器發愣。
不光是呂布,就連不遠處的曹操也是皺起了眉頭,若有所思。
劉琦送給呂布的,是一支長戟,比之普通的戟要長的多的大長戟。
那支長戟一看就很重,而且和普通的長戟有些不同,普通的長戟是單刃,而劉琦送給呂布的那支長戟則是雙刃。
“這是什么兵刃?竟這般威勢十足?”呂布拿著那支很重的畫戟,看向劉琦道。
劉琦笑道:“我南陽乃是冶鐵大郡,郡中擅打兵械的鐵匠數不勝數,劉某自打到了南陽之后,便一直致力于新兵器的研究,這支方天畫戟,乃是劉某新近研究出來的陣前兵械,只是經過我們荊州人的試驗之后,發現此物極是難用,非得有萬夫不當之勇、且武技絕倫者,方可使用。”
“哦?”呂布聞言來了興趣,道:“且說說看?”
劉琦認真地位呂布解釋道:“君侯,普通的矛,戟乃是輕便之器,使用者慣于使用技巧,而刀、斧等兵刃為重兵械,需要極大的力氣方可運用自如,但這方天畫戟卻是使用復雜,功能多,需要極大的力量和技巧才能使用,可謂集輕兵器和重兵器的優勢和劣勢于一身,熟練之后,可以與重兵器對抗,但也可以和輕兵刃比技巧…但使用者若是本領稀松不濟,怕是不但用不出威力,反而會被其復雜的使用方法所掣肘。”
頓了頓,劉琦看向呂布道:“我麾下諸人皆研習一番,但大部分皆不慣使用,我思之再三,當今天下,也只有君侯能夠使用此物,若是連君侯都使不得…依在下看至,這玩意日后也就只能歸屬于儀 仗之中,不能用以軍前了。”
“誰說的!”呂布使勁的將方天畫戟在手中掂了一掂,道:“這方天畫戟,在布看來,定能好用!此等神器,若是用于儀仗,豈非暴殄天物?這東西如此之重,若想冶煉得成一定花了不少功夫吧?”
劉琦微笑道:“功夫自然是不少花的,但君侯若是能用,便也算我南陽郡的鐵匠們,沒有白忙一場!”
“哈哈,劉府君,這份情,呂布今日承你的了,日后定然補報!”
劉琦擺手道:“無需如此,劉琦誠心相送,不圖回報。”
曹操在一旁瞇著眼睛,轉頭對袁紹道:“依他現在的架勢,倒確實是有玩物喪志之相,只是他這些年做出的事情,卻遠非玩物喪志之人所能為之…但看此番攻伐關中一事,便非尋常人之所能,若說他是純粹的玩物喪志之人,曹某確是不信的。”
袁紹冷然道:“他自然不是完全的玩物喪志之人,只是有些人的天性與習慣,或因為時局而不得不做出改變,他骨子里到底是什么樣的人,誰也說不好…但看這瓷器、方天畫戟等物,非得花數年時間研究而不可得,他劉家父子自打到了荊州,便一直忙的不曾歇腳,這些東西若是他們到了荊州后閑暇時琢磨出來的,我確不信…定是在去荊州之前,常年鉆研查探所悟,一個將時間都放在這些事情上的少年,你說他能有多大雄心?”
曹操低聲道:“本初,說實話,就算是你說的都對…可我就是感覺說不出來的別扭…難道就沒有別的可能?”
袁紹嗤笑一聲,低沉道:“還有一種可能,除非他天生就懂。”
曹操不由被袁紹逗笑了 “不管怎么說,不可被他這些表現騙了,畢竟,他可是打亂了關中局勢,逼散了西涼軍的人。”曹操言道。
袁紹長吸口氣:“放心,我只是說他玩物喪志,又不曾否定了他的本領,這小子的厲害袁某心中自然清楚,當然不會小覷了他。”
就在帳內,呂布看著劉琦送給他的方天畫戟欣喜不已,曹操和袁紹暗地里研究劉琦的時候,護送天子回郿塢的王允回來了。
王允的臉色不知為何,此刻極是難看。
袁紹見了王允,拱手道:“司徒如何這般表情?有什么不順心的事?”
王允干巴巴的道:“老夫適才在郿塢宮室,向天子諫言,請陛下下詔于各州郡,誅殺李傕、郭汜、李蒙等賊,但陛下就是不同意,且無論如何還要赦免董賊余孽!任憑老夫如何說,陛下就是不聽…你 們說,這可如何是好?”
曹操笑道:“司徒就因為這個勞心費力,真是大可不必,那些西涼軍已經做鳥獸散,又何必趕盡殺絕,若是把他們逼上絕路,聯合反之,其眾不小,到時候豈不危險?曹某看陛下之策倒是深合時局,沒什么大不了的。”
王允輕輕的哼了一聲,然后又看向袁紹:“本初,你我明日一同進宮,面見陛下,一同勸說陛下下旨,就算是不誅殺那些董賊叛逆,也當結算西涼軍…哪怕是由你的冀州軍前往督管收編,也比放任他們要強啊。”
袁紹和曹操彼此互相對視一眼,皆從對方的眼神中看到了笑意。
這老頑固,當真固執的緊。
袁紹笑道:“我的司徒,眼下可不是計較那些涼州蠻子的時候,當務之急,是趕緊遷都回返雒陽,并重立朝廷,以安天下之心!這大漢天子,如今連個朝堂都沒有,這威嚴何在?社稷何在?當此危急存亡之時,您還惦記著李傕郭汜那些人作甚?孰輕孰重難道您不知曉么?”
袁紹和曹操如此上道,很是令劉琦滿意。
他上前道:“司徒,袁,曹二公所言甚是,而且陛下建立新朝,為穩定人心,一定要大行敕封,以安地方之心,就算是李傕和郭汜等賊,亦需安撫,等時局大定之后,不許司徒勞心,劉琦愿意代表朝廷,親率一師,北向蕩平諸寇,替朝廷分憂解難。”
王允來回看著三人,見自己的意見并無人采納,心中頗感氣悶,但也別無他法。
他伸了伸手,道:“諸位,坐下吧…陛下說了,明日要在郿塢內,接見咱們幾個,并讓老夫代為擬定官職,論功行賞。”
這話說中了在場四個人的心事。
忙活了一六十三招,為的就是這一刻的敕封。
事關眾人的政治前途,袁曹劉呂四人不得不上心。
但是究竟該各自有什么官職呢?四個人心中都泛起了嘀咕。
劉琦看著袁紹,又看看呂布,心下開始計算起來。
少時,他便計算起于心頭。
眼下這個情況因為涉及眾人利益,較為尷尬,大家都不方便直接出言,但劉琦卻打破了這個尷尬。
“王司徒,我和袁將軍和曹將軍,都是外鎮之人,這朝中之事,今后還需司徒和呂將軍代為處置,天子亦需二位輔佐,以劉某來看,這朝中之事,非得以兩位輔臣為先,我看非得由王司徒進位上公,總攝朝政,而呂中郎將當加進將軍位,進奉縣侯,以統御三軍。”
王允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