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磐的話雖然不好聽,卻并非沒有道理。
宗族的勢力龐大,且在南郡根深蒂固,若要將那五十五家宗賊首領誅殺,就要做到一擊必中。
不然一個弄不好,就會適得其反,被對方群起而攻之。
劉琦安慰道:“此事看似兇險,然只要籌謀得當,便不致有失,關鍵要看如何行事。”
黃敘蠟黃的臉上沒有什么波瀾,但他此刻心中卻是跌宕起伏,猶似驚濤拍岸。
劉琦適才已經將自己的身份告知了黃敘。
黃敘驚駭之余,又不免欣喜。
能與刺史公子結交,這可是他原先做夢都不敢想的。
這等于是將他的人生,直接拽到了另外一個層次上。
別說此刻劉琦讓他殺宗族,便是讓他屠宗族滿門,他亦絕不會手軟。
“敘愿以少君之令馬首是瞻,請少君吩咐。”黃敘很認真的擺明了態度。
劉琦贊賞地道:“黃兄果是義氣之人!”
說罷,他又轉頭看向劉磐。
劉磐見劉琦瞧他,無奈嘀咕道:“看我作甚?陪你鬧到這般田地,我還能反悔么?有事就吩咐,我舍了這條命便是了。”
劉琦聞言,心中很是感動。
雖然在這個時代混,處處兇險,步步危機,但有黃敘和劉磐這兩個甘愿與自己一同赴湯蹈火的義士,此刻劉琦的心里就越發的有底。
“放心吧,丟性命的不會是你我,要死的,只會是那些宗賊。”
劉磐翻了翻白眼:“莫說好的誆我!”
劉琦笑了笑,遂在長案上打開一卷縑帛,上面大致勾勒出了宜城驛舍附近的地形。
“據蒯越送來的消息,嚴君恩封五族,已令貝、張、蘇三氏族長失了防備之心,再加上蔡,蒯兩族從旁相勸,宴席之日襄陽三族族長必至,但要做成此事,前提是還有三件要務,需咱們三人分頭去做。”
“哪三件?”
劉琦正色道:“第一,便是擒拿宜城縣令李錚!這宜城由他統管,縣內駐士皆由其一手調令,所以我們要在開宴之前,將李錚制住,控制宜縣,以立于不敗之地。”
劉磐恍然道:“如何行事?”
“開宴前,我會讓蒯越提前到宜城,約見李錚,蒯越是五大宗族的要人,他相約李錚,對方不會不至,到時就一舉將李錚擒下,再前往縣署,奪其印綬…”
說到這,劉琦看向黃敘,道:“然李錚畢竟是一縣之君,平日里身邊最少也會有五六個隨侍,且未防消息泄露,奪權不可太早,需在宴席當日,因此就需要一猛士協助蒯越。”
黃敘見劉琦看向自己,頓時明白了劉琦的用意。
“此事盡在敘身上!莫說他帶五六個護衛,便是十個二十個,亦不在話下!”
“有勞黃兄。”劉琦贊賞的點點頭,又道:“蒯越信中言,只要制住李錚,憑他蒯氏聲望和其唇舌之功,余子皆不足慮,拿下宜城縣署不難。”
說罷,劉琦又看向劉磐,道:“第二件要事,便是對付各宗族帶來的隨從,百家的隨從,少說也有上千人,這上千人雖不入席,可一旦驛舍出事,這千人就是最大的變數,所以一定要想辦法牽制住他們。”
劉磐的表情略顯激動。
他知道這事定是要交給他辦的。
劉琦緩緩言道:“兄長可率族中三百兵壯,去控制那千余宗長隨從。”
劉磐一聽有點懵了。
怎么不給我多添些人啊?
他有些為難地道:“三百人控制千余人,怕是有些困難吧?”
劉琦為他解釋道:“乍一聽似不可能,但這千余人并非一軍,而是百余家隨侍臨時聚集,沒有統一的調令,良莠不齊各有心思,且宴席中有一半的族長是親近蒯、蔡兩家的,宴席當日,兄長只需讓我族中兵壯攜帶利刃,顯威壓之勢,”
“某再請蔡、蒯兩家派族中要人與你同行,到時或威脅或安撫,恩威并用,讓那些隨侍不敢輕舉妄動便可,待事后…別有理會。”
劉磐深深的吸了一口氣,道:“好!且搏上一搏,某定全力為之。”
囑咐完劉磐和黃敘,劉琦長嘆口氣,略有些為難地道:“如此便只有一件要事了。”
黃敘似是猜到了劉琦之所想:“少君是擔心宴中諸人,不好處置?”
劉琦閉起了眼睛,沉聲道:“那五十五名宗賊,恐不乏精通武技之人,宴席間安排的人少了,殺不了他們,但安排的人多了,只怕會在事前便被瞧出破綻。”
劉磐恍然道:“所以不能安排太多人手,只能用少許猛士行事?”
劉琦道:“不錯,眼下倒是有一個人選,但恐不夠。”
黃敘若有所悟地道:“少君指的,便是家嚴吧?”
“正是…不過僅憑黃司馬一人,又如何能盡殺數十宗賊。”
黃敘想了想,道:“當年嚴君在宛城戰黃巾時,麾下曾有十八隨士,皆是家嚴在軍中親信,可算是生死之交,他們各個武藝精熟,通劍擊善騎射,如今在南郡諸縣中任職,軍職皆不算高,不過皆是隊率之流…若是讓這些人下野歸鄉,想來也不會引起宗賊注意,若有這十八壯士相助,莫說百八十個宗賊首領,便是再多一倍,也不足為慮。”
劉琦猛然睜開眼睛,嘴角露出了一絲笑容。
黃忠手下的人,劉琦自然是信的過的。
他對黃敘拱手道:“此事便勞黃兄親自跑一趟臨沮,請黃司馬相助,待事成之后,那十八名銳士,我必請嚴君重用之。”
黃敘站起身,拱手道:“少君放心,某這便去辦!”
黃敘離開了宜城后,劉琦照例留在宜城每日閱覽荊州的公文要務,裝作什么事都沒有發生的樣子,但卻外松內緊,不斷與蒯越暗通消息。
數日之后,劉磐悄悄的告訴劉琦,黃敘和黃忠父子已經來到了宜城,正在縣郊等候。
劉琦找了個理由出城,在確定沒有李錚暗哨的情況下,會見了黃忠父子。
隨同黃忠而來的,還有與他親若兄弟的十八名銳士。
不過說實話,這些人跟黃忠的情誼真是超乎了劉琦的想象!
黃忠竟只要一紙書信,甚至都不需要陳述理由,就能將他們都召集了來。
而且是一人不少。
不過細想也是,漢代在一定程度上,屬于宗法社會,民間多有崇仰豪俠的思想,類似與鄉人報仇,軍中戰友彼此義之所至的這些人倫風氣,在鄉、里之間,倒還確實是主流思想。
有時甚至可以凌駕于漢律之上。
黃忠向劉琦道:“黃某與十八名故交皆至,愿意聽從掾史安排。”
劉琦來回打量著這十九名壯漢,感慨道:“有十九名銳士在此,事可成!琦不想多做贅言,只是一句話,待此番事定之后,劉使君和某,必不會薄待諸君!”
說罷,劉琦轉頭看向劉磐。
劉磐已是命手下人,事前用牛車拉來了一車財貨,橫在了諸人面前。
“這些財貨非我相謝之禮,而是請諸軍用來安置家眷的,待安排妥當后,諸位便可不再顧忌,放手一搏,還請諸君勿要推辭。”
那些人彼此相互對望,他們雖然都沒有說話,但他們卻都在彼此的眼眸中看出了合意與安心。
這位少君,果如黃漢升所言,是一位行事頗具風度的士人君子。
少時,便見十九人齊齊拱手,共同高呼:
“某等愿效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