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007章 金竹掃墳臺

  馬楚滅亡后,潭州(長沙)變幻大王旗,馬楚的原部將、軍閥在原南楚的土地上混戰,混亂的局面還在繼續著。

  楊再思及其子孫們抓著這個時機,向四面八方擴展疆域,取得了南楚、西南諸蠻大片疆土。誠州除原敘州大部分地盤外,還包括東到湖南辰溪、中方、新寧一帶,南抵廣西義寧(即今臨桂、龍勝、三江)及貴州從江、榕江,西至貴州的石阡、黃平,北達重慶的秀山、酉陽。楊再思子孫們分鎮駐守這些領地,加快發展楊家實力的進程。

  后周顯德四年(957年)十月二十六日,楊再思帶著家將在誠州慰問諸苗時,忽感身體不適,于是在馬希鳳及其隨從的陪護下,回家坐在軟椅上休息:“希鳳,你們都出去吧,老夫我要靜靜地睡一會兒。”

  “然,老小子。”馬希鳳退出了房間,輕輕掩上了門。

  一個時辰之后,等馬希鳳進房間再看之時,楊再思已經安詳睡去了,面帶微笑,享年九十八歲。此所謂“一代豪雄八十載守疆護土,叱咤風云震東西憾南北”,英雄落幕,天地同悲。

  楊再思還健在之時,夫人馬氏、潘氏就忙著為其尋找墓地了。馬氏不惜花重金雇傭風水先生多人,他們分成幾組奔赴貴州、廣西、湖南三省境內,尋找風水寶地,以確保楊家子孫興旺發達,世世代代將官綿延不斷。

  風水先生們尋找數年后,找到巖穴十幾處,經認真篩選、比對后,一致認為只有貴州黎坪長崗嶺和赤水峒上官村東山界兩處巖穴,為最理想之地。可貴州黎坪距誠州太遠,山高路遙,后代祭祀不便,又難以守護。楊令婆婆馬氏經過一番權衡之后,決定選取上官村之地作為首選。

  上官村(今邵陽城步楊家將村)東山界“龍開口”巖拔不高,距誠州僅100余里,后代祭祀方便。墓地前地勢平坦,左邊云霧嶺山脈“青龍”起伏有序,右邊“白虎”圓潤,水口緊閉。

  墓后十八羅漢山千姿百態,氣勢磅礴,形神厚重,勢雄力足,乃日后楊家出文臣武將之最貴吉穴。

  楊再思卒后,為防不測,在扶柩出寨時,楊令婆婆下令楊家兵丁數千人,敲鑼打鼓,將十幾副棺材同時抬出寨門,渲染氣勢,各奔東西,令世人其假難辨。

  楊令婆婆(馬希鳳)還在貴州黎平、誠州飛山等地設疑冢九處,而將夫君的遺體秘密安葬于赤水峒上官村東山界的竹枝坡“龍開口”巖穴口,乾山巽向立墳。

  而將真實的安葬地址秘密記載于“楊氏族譜”里面,以便后人祭祀。由是后世對楊再思的墓地爭議很大,“黎平”、“靖州”等說由此而來。

  巖穴后有幾株金竹,將竹尾垂向墓前祭祀臺。在微風吹拂下,竹尾左右搖擺,常年將祭祀臺掃得一塵不染,故民間稱此墓地為“金竹掃墳臺”。

  公元960年,湖南節度使周行逢死,其子周保權繼位。部將多有不服,湖南再次卷入戰亂。敘州刺史鐘志存奔武陽徽州蠻酋長楊正巖,實力進一步壯大。楊正巖遂以十峒稱王,惟留徽、誠二州,諸縣皆廢。

  七子楊正巖乘父親之余威,文治武功,和二哥楊再滔南征北戰,將“飛山蠻”的統治范圍繼續擴大。楊家兄弟所轄領地為湘西南、黔東南、桂西北的廣大地區(包括湖南靖州會同、通道、黔陽、懷化、溆浦、麻陽、芷江、新晃、新化、新寧、武岡、城步、綏寧,貴州的錦屏、黎平、天柱、從江、榕江、玉屏及廣西三江,龍勝等縣),面積達30余萬平方公里,自此誠徽州楊家集團的實力達到鼎盛時期。

  次子正滔的子孫主要分布巫水流域、資水流域、渠河流域的眾多楊姓村寨。世居城步及周邊縣市,發展雄勁,培養了大批楊氏將才。

  楊正滔初羅蒙知事(今湖南通道縣),生四子,長子通聲,湖廣渠河等地都元帥。通聲生三子,長子光賓,授龍虎衛上將軍,任古州軍民宣撫使、銀青光祿大夫。

  光賓生五子,四子昌晉,授金吾衛上將軍,節鎮廣西柳州。昌晉生四子,長子晟和(葬儒林鎮勤儉村婆子沖),封鎮國將軍,鎮守廣西柳州。

  晟和生四子,長子進寶,封威武將軍,居湖南城步大竹坪。進寶生二子,長子再初,授武顯將軍。

  再初生四子,次子正千。正千生七子,長子通榮,任鎮遠府(今貴州鎮遠縣),通榮生四子,次子光甫。光甫生二子,長子昌萬,任貴州黃坪參將(葬楊家將村竹枝坡)。

  昌萬生五子,長子晟榮,次子晟貴,三子晟華,四子晟魁,五子晟忠。

  晟榮生五子,三子谷賢,谷賢生三子,次子再淡,遷往山東省,三子再志,往京師助國。昌萬次子晟貴為貴州黃坪府知府。

  晟貴生三子谷富、谷俊、谷儀。同遷往四川省。昌萬五子晟忠生二子,次子谷英駐京助國。

  昌萬三子晟華襲父職,任貴州黃坪府營參將。晟華生七子,長谷真,次谷從,三谷明,四谷智,五谷祥,六谷堯,七谷慶。

  明太祖十年(1377年),楊昇(即楊璟)請旨,封伯父谷真、其父谷慶等七人為營騎尉。朱元璋準奏,于是楊家兄弟七人成為湖南城步寨楊氏家族著名的“老七戶”。

  楊谷慶(明史太祖實錄為楊政)這一支在元末明初參加了紅巾軍起義,出了“一杰五虎”,助明太祖橫掃蒙元,落戶贏姓,而楊璟楊六郎(家族排行)是為天津楊家將開基之祖。

  三子楊正修,誠徽州十峒領主之一,世居赤水峒(今城步縣蔣坊地帶),其管轄地為比較大,包括今天邵陽市的綏寧、城步、新寧、武岡等峒寨地區,屬敘州蠻徽州赤水峒,故稱“赤水峒主”。

  楊正修行軍打仗不行,一心在文韜上下功夫,對《春秋》、《禮》、《易》、《詩》、《書》五經熟記于心,還研讀孫子兵法、鬼谷子兵法,積極給父親開疆拓土出謀劃策。

  苦心人天不負,后梁貞明五年(919年)楊正修歸附中原朝廷后,參加科考,一舉奪得“經魁”,打破自三國以來諸葛亮“城步寨只出武將、不出文官”的預言。

  入宋以后,庚辰敕差,韶州都統鄭律,并堂新兄弟十二人,官詔各一道,授銀青光祿大夫。子通昭,授檢校太子賓師兼監察御史上騎都尉,知辰州事。楊通昭生長子光裕,授紫金光祿大夫,分居徽州(今綏寧大園);次子光斌,于宋仁宗慶歷四年,授銀青榮祿大夫(一品)。

  楊光斌生五子,即昌秀、昌透、昌福、昌堯、昌溫,昌秀生長子盛宣。次子晟勤居赤水湖州都監,大古山得道,北宋朝廷封其濟世行雨侯王。

  當今的蔣坊鄉竹林村建有楊氏宗廟,以紀念楊再思、楊晟勤等祖宗功德。方圓數百里的蔣坊鄉、茅坪鎮、儒林鎮的大部分楊氏后裔,約八萬人常年在此敬香祭祀。每年的十月二十六日,楊家子孫進行為期三天的隆重祭祀儀式,抬著飛山令公再思的塑像繞三村近十余公里,進行游行,以示緬懷開基先祖。

  楊正修世居赤水峒后,仍以七字排輩,后裔分居于城步的資水流域、巫水流域的廣大地區,幾乎占據城步的所有鄉鎮,其中包括蔣坊鄉的杉坊村、柳林、竹林村,茅坪鎮的土橋村、京涼村、白竹山村、銅龍村等,西巖鎮的水東村、楊家山村、楊家橋等,金紫鄉的太平村、丹口鎮的下團和坪子寨等110多個行政村中的自然村…

  這些都是后話了。

  楊正巖自稱苗王后,領土不斷拓展,軍民持續增加,休養生息,誠徽州呈現出五代亂世中少有的太平局面。

  與此同時,北周的皇權旁落,大將趙匡發動了“陳橋兵變”,黃袍加身,是為宋太祖。

  北宋朝廷應湖南軍閥周保權的邀請,興兵進入岳州,趁湖南內亂之際,一舉奪取了南楚的疆土,由于誠徽州不是南楚的勢力范圍,故宋太祖不興兵伐也。

  北宋初年,太祖皇帝為了表明勤儉愛民和對農事的重視,在皇宮中設觀稼殿和親蠶宮。在后苑的觀稼殿,皇帝每年于殿前種稻,秋后收割。

  皇后作為一國之母,每年春天在親蠶宮舉行親蠶儀式,并完成整個養蠶過程。趙宋此舉,贏得了民心。

  大江南北包括五溪侗寨苗蠻也在紛紛傳言“趙家天子楊家將,換朝不換將,趙家天子萬萬年”,楊家集團再一次在歷史的十字路口徘徊。

  一天,苗王楊正巖召集了幾個兄弟在一塊飲酒,商議歸附北宋朝廷的事宜。

  “大哥,趙宋已經興起十余年了,勢力越來越大,卻不見對我五溪之地用兵,何也?”苗王楊正巖撕了一條羊腿。

  “大唐亦終結六七十歲矣,再以唐朝為正朔,跟不上形勢,恐不妥也。宋朝皇帝對我楊家之領地遲遲不攻,此乃仁德也,蓋念先父誠心固守之故罷。”楊正隆對曰。

夢想島中文    榮華路之我不為刀俎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