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九十二章 建立現代化國家體系

  慶歷七年是大宋最舒服的一年。

  四月份西夏和遼國相繼派來使者,向大宋求和。

  其中西夏愿意稱臣納貢,遼國則希望再次簽訂和平平等條約。

  甚至還小心翼翼地祈求大宋將遼陽府歸還給他們。

  但顯然如今的遼國已經沒有資格再與大宋討價還價,他們能穩住內部就不錯了。

  因為耶律宗真一敗,最先搞事的就是蒙古草原的蒙兀,東北地區的渤海、女直、室韋等民族,內部動蕩不安。

  所以大宋嚴詞拒絕了這個要求,并且大聲斥責了遼國的使者,把他們罵得狗血淋頭,卻不敢回嘴。

  這一次大宋的諸多臣子們那是揚眉吐氣,反觀遼國使臣,一個個怒意上涌,忍氣吞聲。

  不過大宋也沒有繼續落井下石。

  析津一戰,大宋抓獲的傷兵、投降的遼人、以及戰場上俘虜的士兵加起來有十余萬之眾。

  對于漢籍遼國士兵,大宋采取了相對寬松的政策,將他們編為了地方廂軍。其余蒙兀、渤海、女直、室韋等部落人,則是編為建設軍團。

  由這些廂軍監督,讓這些部落人原地參與幽州建設,參考大宋目前正在進行的大基建政策,四處挖水渠、修道路、墾田地。

  而契丹民族的士兵則可以由遼國贖買回去,用金銀銅、戰馬、牛羊、皮毛,一切資源和礦產都可以用來當贖金。

  甚至連遼國大將蕭孝穆,也允許他們贖走。

  大宋這么做自然不是為了討好遼人,而是不這么做遼國就得亡國了。

  隨著這次慘敗,整個遼國的根基都被動搖。

  由于趙駿陰險的軍備競賽戰略,導致遼國大部分資源和產出都要用在軍費開支上。

  每年光要從大宋這個中間商手里買的硫磺就超過一百多萬斤,鐵器和青銅都要用來制作手榴彈和大炮,國內發展乏善可陳。

  他們能夠繼續以武力鎮壓其余民族部落,除了靠強大的宿衛軍以外,火器的存在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因素。

  然而析津一戰,他們不僅丟了遼國南京,同時也丟了遼國東京府,這個火器的重要生產基地。

  受地緣影響,從日本買入的硫磺只能在遼陽府卸貨,為了降低陸地成本,自然也就只能選擇原地制造火藥和火器。

  結果大宋收復沈州的時候,直接把遼國的火器制造基地給一鍋端,工匠和原材料全給收繳。

  這下遼人就出了大問題。

  火藥的生產基地被搗毀,又失去了燕云和遼陽府,人口、經濟、國力損失慘重,勢必會遭到各民族的反撲。

  畢竟遼朝九百余萬人,契丹民族只占總人口的約八分之一,其他民族占八分之七。

  所謂墻倒眾人推,鼓破萬人錘。

  如果大宋置之不理,那么很有可能幾十年后才會出現的金人滅遼的事情,就出現在當下了。

  而遼國一滅亡,東北再出現一個由女直、蒙兀、渤海、室韋等人建立的統一政權對于大宋來說并不是一件好事。

  雖然現在大宋強盛,也對目前北方的經營暫時不感興趣,但并不代表他們需要一個強鄰。

  所以幫忙維系遼國那一戳就破的政權統治,讓他們繼續內耗,處于混亂階段,對大宋來說才是最好的結果。

  此時遼國皇帝耶律宗真病重,老太師張儉原本在順州,得知前方噩耗,同樣是一下子病倒。

  原本還能活到九十多歲的歲壽恐怕也接近油盡燈枯。

  不過張儉畢竟是做了那么多年太師的人,雖然已經行將就木,可也不難明白宋國的想法,因此向耶律宗真進言。

  耶律重元雖然是皇太弟,可政治能力還略微欠缺,所以耶律宗真在病重之下,也是聽從了張儉的意見,讓耶律重元派人向大宋請罪。

  果然正如張儉所料。

  大宋目前并沒有徹底消滅遼國的心思,于是在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之后,總算是換來了遼國喘息的機會。

  宋國答應不再繼續北上進攻,并且俘虜全部可以贖買回去,而且以前簽訂的商業條約依舊算數,除了要求遼國每年進貢幾千匹戰馬,一萬兩白銀以外,倒也沒有其它要求。

  只是遼國每年的歲入都不過區區幾百萬貫,最多的時候也才千萬貫,并且其中大部分稅收都來源于燕云和東北地區。

  現在燕云以及東北最富庶的遼陽府都被大宋奪走,歲入可以說至少減了六成以上,對于遼國來說,基本上就已經算是茍延殘喘,沒有原地崩潰就不錯了。

  因此可以說大宋已經把遼國壓榨到了極點,既答應與他們繼續硫磺貿易,又要搜刮他們的錢財。

  這樣遼國通過火器還能繼續鎮壓那些各部落的少數民族,而為了有錢維持火器,就必須要對那些少數民族可持續竭澤而漁,就又引發了契丹與其它民族的矛盾。

  便在大宋有意放遼國一馬的情況下,遼宋之間的這場戰役也最終落下了帷幕,并且也最終確定了如今東亞地區的地位格局。

  大宋自以前的萬年老二,一躍成為東亞霸主,一時間八方震動,朝貢者絡繹不絕。

  至于西夏。

  那大抵就只能隨緣了。

  因為大宋并未搭理西夏使者,態度不置可否,也沒有與他們簽訂和平條約。

  顯然過兩年把西夏滅了,收回河西走廊也是遲早的事情。

  五月十四日,最近天氣愈發炎熱,溫度不斷升高,又恰逢汴梁商業最繁榮的時候,城內暑氣蔓延。

  唯有政制院清涼舒適,院外大樹參天,綠茵遮蔽,清風徐來。

  屋子里擺了不少冰塊,硝石制冰作為最古老的制冰技術之一,皇室自然每年會在夏季來臨之前制作大量冰塊存儲,現在正是需要的時候。

  “這段時間汴梁還真是熱鬧,遼國使者、西夏使者、高麗使者、大理使者、越朝使者、回鶻使者.還有稀客,就連日本使臣和遠在西域的黑汗使臣也來了。”

  晏殊一邊審閱著今天的劄子公文,一邊隨口說道:“這些人絡繹不絕啊,朝廷接待都費勁。現在全推給了外交部,王嗣文今天早上還向我吐苦水來著。”

  “那是,老美一戰前還只是個二流國家呢,一戰后就發了大財,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大國。二戰后更是成為世界兩極之一,等毛熊解體,風頭一時無二,真就是天下無敵。”

  趙駿笑道:“咱們現在的情況基本上就跟毛熊解體后的老美差不多了,天下無敵,八方來朝,成為了東亞的老大哥。”

  “不得不說,這種感覺,還挺不錯。”

  眾人互相對視,都哈哈大笑起來。

  “對了漢龍,汴梁大學那邊說學生太少,希望今年能擴招一些,你怎么看。”

  開過玩笑之后,賈昌朝問趙駿。

  他以前做過教育部尚書,現在也分管教育。

  “嗯,以前汴梁大學雖然成立,但主要的方向還是為科學院培養人才,并不對外招生,只招收對科研感興趣的進士以及極度優秀的高中學生。”

  趙駿說道:“現在我們已經慢慢補齊了從小學到高中的大部分基礎理科知識,高等數學、高等物理和高等化學也在穩步推進,是時候正式擴招,培養更多的科研人才。”

  說著他沉思了起來,片刻后說道:“這樣,由汴梁大學開始,讓他們那邊組織一下人員,帶上人馬和設備,在各路先建立起分支大學,大宋每一路至少得有一所大學,等學校建立好,便統招高考吧,讓教育部那邊組織一下。”

  “是。”

  賈昌朝點點頭。

  “很多國家要求在汴梁建立使臣館,漢龍你怎么看?”

  這邊蔡齊問道。

  “讓他們建唄,也就是現在不能建聯合國,以后還得找機會吞并他們呢。”

  “那行。”

  “漢龍,這是目前統計的全國工業情況,基本上每一路已經至少有三個鋼鐵廠,水泥廠和磚廠十個以上。”

  分管工業的宋綬也說道。

  “還不夠,大建設還得繼續啊。”

  “步子是不是邁得太大了,咱們現在的收入雖然穩步提升,但要投入的建設財政也非常多,朝廷會很吃力。”

  “不用怕花錢,錢這種東西生不帶來死不帶去,就得狠狠地花。”

  趙駿想了想道:“周邊這些小國我看還是太原始了點,讓外交部和大理那邊交涉一下,把從四川到云南的陸路修繕一下,把水路也浚疏一下,多賣點東西過去。”

  “他們怕是不會答應。”

  “可由不得他們答不答應,對了,四川和云南交界處那些番部落雖然名義上屬于我大宋,但向來都是不服從朝廷管教,讓成都那邊派軍隊前去,接管城池,正式設立官府吧。”

  “這。”

  大家聽到這句話,都愣了一下。

  倒不是說擔心會打仗,而是這樣有點吃力不討好。

  古代王朝為什么只在意漢地十三州?

  因為這些地方屬于優質資產,物產豐富,土地富饒,適合農耕文明發展。

  其它地方,像青藏高原、兩廣嶺南、蒙古草原、東北三省、西南云貴等地方,在古代都是自然條件非常惡劣的地區。

  所以諸葛亮雖然南下收服云南少數民族,但卻并沒有大力開發,而是建立庲降都督府,屬于半羈縻統治。

  現在大宋收回燕云之后,漢人固有的優質資產全都收回來。其它地方,就屬于劣質資產,會不會增加朝廷的負擔?

  “先建立起官府,慢慢統治吧。”

  趙駿笑道:“別管這些地方民族服不服,先宣示主權,再慢慢治理。主要也是云南那邊產金銀啊,大宋現在缺的不是物質,是錢。”

  “知院不是打算做紙幣嗎?現在怎么樣了?”

  夏竦問。

  “估計明年后年正式發售吧,已經在讓化學院進行紙幣制作工程了,要想防偽也不容易,不過銀幣可以從明年開始發售,這樣就能減輕現在的缺錢壓力了。”

  趙駿說道。

  “商品流通貨幣確實很重要,我大宋日益缺錢啊。”

  晏殊嘆了口氣。

  北宋出現交子就是因為缺錢惹得禍。

  市面上的商品遠遠大于貨幣,就造成嚴重的通貨緊縮。

  這幾年物價天天在跌,要不是朝廷一直在收購農產品維持物價,農民怕是要苦不堪言了。

  主要也是大基礎建設已經開展了五六年之久,從慶歷二年到現在,全國的官道、水路、運河又進行了大規模修繕。

  物資流通更快,打倒大量地主階級之后,農田數量不減反增。加之攤丁入畝,大宋戶籍數量從慶歷前的七千多萬,一躍暴漲到去年九千萬左右。

  田地越多、人口越多、生產力又暴漲的情況下,產出自然是巨量增幅。

  各類稻、粟、豆、麥等農產品價格日益下跌,玉米、土豆、紅薯等作物的引進又讓畜牧業蓬勃發展。豬油、花生米、豆油制取技術提升,動物油和植物油價格也跌落下來。

  可以說不僅僅是大宋這些年的寬松政策讓民間繁榮,同時也是引進大量海外作物,使得生產力大幅度提升的直接結果。

  “現在的生產力基本上達到了清朝的鼎盛時期,養活四五億人口不是問題。接下來可能百年內,是大宋人口爆炸式增長階段,漲到兩三億人不是問題。”

  趙駿說道:“所以我們得加緊一點了,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農學院那邊要大力發展起來,各種試驗田、試驗基地要投入建設,不斷改良,尋求雜交水稻,要預備第三次生產力暴漲。”

  “嗯。”

  眾人聽后點點頭。

  “說起來,我已經建立了一個相對成熟的官員體系,以政制院為核心,各部各司其職,層層監督,層層治理。但我還沒有建立起一個完善的現代化國家。”

  趙駿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對眾人說道:“這樣,今天下午崇政殿會議的時候,我們與官家商量一下,完善現代化國家體系吧。”

  “好。”

  “也確實要走向未來,脫離原來的桎梏。”

  “大宋終于要從農業社會,轉變為工業社會了,這是我們中華文明的一次開端與革新啊。”

  “我贊同。”

  眾人紛紛應下,一個完善的現代化國家體系,這才是未來的根基與趨勢。

  (本章完)

  地址:

夢想島中文    人在大宋,無法無天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