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王濟的話,朝堂上的大臣們頓時交頭接耳地議論起來。
若是這個王濟沒有撒謊的話,現在還真是晉國北伐的天賜良機!
想想看,其實晉國的軍事力量是一點都不差的,甚至在早年的時候,在軍力上還要勝于占據中原的羯趙,但是隨著石勒、石虎消滅了各地割據一方的諸侯,完全強大起來,晉趙之間,南北兩地的軍力對抗就開始相持不下了。
東晉的世族又多茍且偷安。當時皇室和南來之北方世族均把江南當作人間樂土,醉生夢死,貪圖茍安,胸無大志。如有的大臣認為“田宅不可復售,舟車無從而得”,還都洛陽系“舍安樂之國,適習亂之鄉”。
江南本地的望族受朝廷重用,也不希望皇室北還。南北世族對寒族出身的將領更是多方排斥、處處牽制。
晉國內部還是明爭暗斗不斷的,最為鮮明的例子就是王敦之亂、蘇峻之亂。
東晉之所以一直北伐失利,其最大的原因是內亂頻連不斷。東晉偏安江南,大權多握重臣悍將之手,致內亂頻生!
晉國本來有好多次可以克復中原的機會,卻都被耽誤了。
而現在,又是這樣一個大好的機會擺在他們的面前,晉國朝廷能抓住這個機會嗎?
作為執政大臣的司馬昱第一個站出來道:“王濟,我大晉雖然一直致力于北伐,但是北伐都頻頻失利。如今雖然有你北方的燕代二國配合出兵,可以牽制魏軍的一部分兵力,但是我大晉動輒戰事,大兵壓境,魏國一定會將矛頭指向南線的!”
“到時候你們鮮卑人就只是打秋風而已,與魏軍正面交戰的,還不是我們晉國嗎?”
“會稽王此言差矣!”王濟搖搖頭道,“此一番三國合縱,是我燕國發起的,但主導者應該是朝廷。想必諸位應該都得到消息了吧?冉閔已經親率大軍西征,正在潼關與秦軍交戰,這一時之間,冉閔是無法抽身的,而魏國的精銳盡在河東,朝廷何足畏懼?”
“此一戰,只要朝廷肯出兵,就一定能勝!”
看著王濟信誓旦旦的樣子,司馬昱也摸不準其中的真偽。
“不知道燕代二國將出動多少兵馬?”
“代國出兵五萬,我燕國則是出動精銳之師八萬人!會稽王,這么多的兵馬,難道還不足以幫助朝廷牽制魏軍的主力嗎?若是會稽王還不相信,完全可以等咱們燕代聯軍南下之后,再對魏國進行北伐!”
“這…”
司馬昱遲疑了。
接下來的這兩日,晉國的群臣就一直在討論北伐的事情是否可行。當然了,這都是打口水仗,同意的人很多,但是不同意的人也不少。
看到這種情況的王濟,不禁暗暗地嘆了口氣,東晉有這些只知道空談,而沒有什么真材實料的大臣,估摸著不會長久的。
沒奈何,王濟只能根據臨行前慕容恪吩咐他的事情,起身前往江陵,將一封書信交到了桓溫的手中。
桓溫在看到慕容恪的親筆信之后,對于慕容恪更是欽佩不已,引為知己。
其實桓溫在攻滅成漢之后,就屢屢向朝廷上表,請求北伐的。尤其是在這段時間,更是一連上了三封奏疏,言辭懇切,字字珠璣,發自肺腑,可都被朝廷一一留中不發了!
自己的意見被朝廷這般無視,這讓桓溫十分的惱火。
現在桓溫治下有八州之地,自行招募軍卒、調配資源,逐漸形成半獨立狀態,漸露不臣之心。
東晉朝廷這么搞,再加上慕容恪的煽風點火,桓溫終于安耐不住了。桓溫再一次向朝廷上奏疏,請求率兵北伐,若是不答應的話,就實行兵諫,請求北伐!
桓溫這一回,同上一次的平蜀之戰一模一樣,“拜表輒行”,就是這邊把奏疏剛剛發出去,那里就馬上調兵遣將了!
3月24日,桓溫親率大軍五萬人順流而下,至武昌(今湖北鄂城)而止。
建康城內一片風聲鶴唳。
“禍事了!禍事了!太后娘娘!禍事了!”在太后的寢宮中,一個內侍慌慌張張地跑過來。
“不是的。娘娘,快馬來報,征西將軍桓溫率領兵眾五萬人已經進駐武昌城,一副劍拔弩張的樣子!朝廷里的大臣們都拿不定主意,震恐不已,現在都請太后你去主持大局呢!”
“什么!”
褚蒜子不禁勃然變色。
這還真是禍事了。
還是天大的禍事!
桓溫想干嘛?
他這是要造反嗎?
來不及問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褚蒜子趕緊去洗漱,穿戴整齊之后,便出到太和殿,主持朝局。
看著陛臺下面一副心驚肉跳的模樣的大臣,褚蒜子是又好氣又好笑,這些人平日里夸夸其談,看上去似乎十分靠譜,個個都鼓吹得好似管仲、樂毅在世一般,關鍵時刻,真是一個靠得住的都沒有!
丟死人了!
“會稽王,到底發生了何事,群臣何以如此驚慌失措?”褚蒜子開口詢問司馬昱。
司馬昱遲疑了一下,說道:“太后,事情是這樣的。今早有幾匹快馬來報,征西將軍桓溫不知是何緣故,突然率領五萬兵馬從江陵順流直下,進抵武昌!這是沒有任何征兆的,朝廷先前并沒有頒布任何讓桓溫調動的命令,所以這都是桓溫自作主張的啊!”
“自作主張?”
褚蒜子的好看的眉毛緊緊的擰在一起,說道:“桓溫好大的膽子,沒有朝廷的命令,擅自調兵遣將,他這是在向朝廷示威嗎?還是說,他想要造反?”
一般來說,沒有朝廷的命令,沒有戰事的情況下,駐守邊關的將領私自調兵遣將,那是要砍頭或者誅九族的。
現在桓溫這么做,已經無異于是在謀反了!
而群臣亦是討論起來,想法跟褚蒜子差不多。
“這桓溫真是該死!他一定是在向朝廷示威的!”
“哼!這賊子,虧得明帝將南康長公主許配給他,他如今權勢大了,竟然敢恩將仇報了!如此不忠不義之徒,真是活該千刀萬剮!”
“桓溫會不會跟王敦、蘇峻一般犯上作亂啊?”
“他此舉,就已經是在犯上作亂了!沒有朝廷的任何命令,就敢私自調兵遣將,是誰給他的權力?他這是目無皇上!”
而司馬昱聞言,不禁苦笑著道:“太后,事情恐怕沒有那么簡單。”
其實桓溫跟王敦、蘇峻的經歷還真是大同小異的。
王敦,士族出身,娶晉武帝司馬炎女襄城公主為妻。早年任給事黃門侍郎,王衍薦為青州刺史,東海王司馬越掌權時,任為揚州刺史。司馬睿移鎮建業,召為軍咨祭酒,后又繼劉陶任揚州刺史、都督征討諸軍事。
與王導共同扶植司馬氏的江東政權,消滅不從命的江州刺史華軼,鎮壓以杜弢為首的荊湘流民起義。東晉的經濟、軍事重心在于荊、揚二州,王敦進位鎮東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加都督江、揚、荊、湘、交、廣六州諸軍事、江州刺史,封漢安侯,掌握長江中上游的軍隊,統轄州郡,貢賦入己,將相官吏多出其門,專擅朝政,威脅晉室。
晉元帝司馬睿既畏懼又嫌惡,重用劉隗、刁協等與之抗衡,并放免揚州地區的僮客組成軍隊,任命劉隗為鎮北將軍,戴淵為征西將軍,名義上北討石勒,實則防御王敦。
永昌元年(322)正月,王敦以誅隗翦惡為名在武昌(今湖北鄂州)起兵,江南大族沈充也起兵響應,王敦攻入建康,殺戴淵、周顗、刁協,劉隗投奔石勒。朝廷以王敦為丞相、江州牧,進爵武昌郡公,還屯武昌。
當年元帝病死,明帝即位,在脅迫下手詔征敦入朝輔政。敦自武昌移鎮姑孰(今安徽當涂),以王導為司徒,自領揚州牧,不久病重。
公元324年,晉明帝下令討伐。
王敦以兄王含為元帥,使錢鳳等率兵三萬攻建康,明帝親率六軍抗拒。
最后敦病卒,戮尸懸首南桁。
要知道,因司馬睿依靠王敦及王導才能建立東晉,鞏固了國家的根基,所以當時人有說:“王與馬,共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