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要出征,隨行文武的名單直到出征之日才算定下來,而十萬大軍,要點兵,要指定路線,要裝備軍械,御林軍為了雄壯威武,連裝都換一遍…這一切的一切想就緒,時間就顯得漫長,而靖康朝廷上下為了籌備,累得像是吃奶的力氣都已經使了出來,到勉強將先頭部隊送走,軍糧還沒有定下來是從哪出。最后,皇帝干脆一紙文書,要求登、備二州籌集,盡快送達。
不管怎么說,皇帝早先有過巡邊的計劃。
好多的事情已經準備半年有余,朝廷上下再使一把勁,最終把十萬大軍送出潼關。
將軍隊送出潼關,朝廷上下的官員已經都說這是他們前所未有的一段時間,忙碌得家里的小妾都顯得生疏。
皇帝算了下時間,怎么都覺得父親在時,出兵順當得多,問責周圍的臣工,便有人分辯說:“先皇在世,國家哪有今天這么巨細兼備?讓出兵,將領就得出兵,什么不管也得出,沒吃的,衣裳不穿也得出兵。現在呢?不得講體面,講細致嗎?官府的人也多,上傳下達經的手也多,審得細…”
大臣是把皇帝哄過去了,卻使得羊杜冷笑。
他曾一度擔任軍政大臣,自然知道當初為什么能快,靠預先籌算,一旦起了戰事,快速反應。
可如今呢?
管軍政的全是文人和職業官僚。
他們也讀兵書,辯論一等一的,但就是紙上談兵,節奏緩慢,沒法果斷決定,譬如軍中需要腰刀多少把,少了兩千把怎么辦?不能少,少了不行。那就讓等著,找工部省要夠再說,到了工部省,人說你等著,我還缺鐵…一路下去,日期到了,便開始相互推諉了,而且他們沒打過仗,不能預料國家的戰事,提前做足準備,一旦要打仗了,不知道調哪的兵合適,不知道軍糧屯到哪去,到處商量,抽你的多少兵行不行,行不行,軍糧呢?五百里之外呢,啊呀,運來呀。
要知道,現在最大的問題不是十萬大軍開赴出去,還有多少事情沒做好,而是囤積的軍糧離戰爭地遠,運送上去,時間慢,開銷大,而丁壯亦一時難以調集,最后不是決定趁新糧初下,在登州和備州籌集?這理論上能夠應急解決的事情,卻非時非地,登備二州久已困苦,現有軍隊又多,全靠地方供給,官府收上來的糧食,要加送到正在修建的大運河上,要提供給軍隊,而索丁致使勞力緊缺,田地大量荒蕪兼并,門閥們上下其手,占有大量土地,賦稅卻少得可憐。
給這二州索要軍糧,沒有地方不哀嚎叫苦。
再叫苦,有用嗎?
十萬大軍得吃喝,若因糧食匱乏,不戰自潰怎么辦?
朝廷上下了死命令,每一地交來多少糧,要再出多少丁,如果出不了,地方官不是卸職不卸職的事情,更不是免不免職的事情,而是殺頭治罪…在登州,先殺雞儆猴,開了回先河,眾官一時人心惶惶,怎么辦?趁秋收加征吧。加征不來怎么辦?搶也得搶呀。
保郡也被加派軍糧三千石。
多嗎?
不多。但它像是最后一根稻草,壓上頭,就讓人覺得要垮,地方上,哪還有籍貫好好的人家呀?
脫籍而出,鄉亭跟著隱瞞,不然人已經活不下去了。
魚鱗冊子上,報亡報失的人多,記錄荒蕪的土地也多,往往一鄉,被勾得只剩幾個點塊,再一攤派,這幾個僅有的點塊上也根本頂不住,收不上來。
如果只是這些糧食也罷,想方設法還能籌齊,但還得出丁運送呀,索丁索得都快造反了,哪來丁壯經陘道,輾轉登州送達到呢?
郡兵又無法抽調,方步平與石敬孫的矛盾在,而戰爭期間,保郡這兒已是邊地,能拿軍兵往登州運糧?
方步平也有種勢若危卵的感覺。
想來想去,保郡只有一個人能夠解他之難。
李虎。
李虎的石工和修建五福寺的勞工。
二話不說,他就先去找道林和尚,商量先停下五福寺,把糧運上去再說,千說萬說,把道林和尚給安撫住,方步平松了一口氣,李虎這邊,想必沒什么問題,你要錢,我給你開錢,大不了滯后給你,對吧,你沒有拒絕的理由吧。但他忘了,或者說他沒有軍事常識,根本就不清楚,兵壓白登山一帶,這給東夏帶去巨大威脅,別說李虎的身份在,就是他是一個普通的東夏人,但凡心在東夏,懂軍事,能想透徹,就不會給靖康官兵送糧食,幫助靖康對付東夏。
李虎還在想著是不是籌措人手,向其它郡的下手奪糧,方步平上門找他,怎么可能找得到。
人在州里,四處走動,在與行轅的謀士論證要不要奪靖康的軍糧。
方步平找到李鴛鴦,希望在李虎不在的時候,他能夠停工,讓手里的丁壯解決運糧問題,李鴛鴦亦怎么可能,一切推脫,說:“你找我們東家去,我們東家若說停就停。什么?你派兵來。你派。你派。你派兵嚇唬誰呢?你派兵,那是官逼民反,你有多少兵,我有多少壯男。來吧。”
方步平無奈,再回去找道林和尚,找劉廣祿,希望他們能說和。
沒用。
道林和尚跟李鴛鴦辯證了一天佛法,和尚非常人,竟猜個差不多,回去了,告訴方步平說:“李虎的這個場主選得有意思,讓正東正東,讓正西正西,不知道變通,想讓他明白道理需要些時日。”
劉廣祿也出面了,請李鴛鴦去。
談了一個時辰,他回頭幸災樂禍地給方步平說:“你運氣不好。李虎不在。這個人太忠誠。絕對不可能說服他從權。”
方步平都快瘋了。
他覺得都是自己把李虎給養肥的,現在這種情況,都不肯出丁,立刻找來石敬孫和苗保田,直奔正題,向李虎索丁。
石敬孫拒絕了,笑道:“我沒軍餉,沒軍糧,士兵沒力氣,走不動路。”
他反過來慫恿苗保田:“老苗去嘛。”
苗保田也不去,他最近都不往易縣去索丁,因為他知道,李虎手里有一支武裝,掛在石敬孫名下,雖然只有三五百人,但是真要干仗,李虎石場的人呢?當地的百姓呢?與自己手里的兵力起碼勢均力敵。逼急了兔子還咬人,李虎跟自己拼一把,自己就是損兵折將,看目前備州的模樣,誰知道將來會有啥變故,手里沒兵的時候,別說大帥怪罪,自己也難在亂世中保命呀。
他說:“李虎人不在,得先找到他,勸導為主。”
方步平手拍得啪啪響,問他:“找?到哪找呀,說不定給躲了起來,故意的,躲起來怕沾事兒。”
他肯定地保證:“你們一動武,他就慌了,他就出來了,他就聽話了。”
他一個裸官。
他的保證?
別說石敬孫,苗保田也衡量得清楚。
苗保田為了推脫,輕聲提醒他:“府尊大人呀。皇帝帶十萬大軍,站到能望見東夏漁陽的白登山,那李虎卻是東夏人,是東夏人貸錢給他,他若不運糧,那是兩不相幫,理所當然的呀。他若運糧,你就不怕糧食不翼而飛?燒個精光,半路丟失?你還是另想辦法吧,實在不行,我和老石各出人一半,打扮成民丁,把糧運了交差。”
方步平立刻瞅向石敬孫,眼中都是懇求,但是沒用,石敬孫手里也有東夏的錢,他怕背后的東家不高興,想也不想就說:“我的兵要餉沒餉,要吃的沒吃的,真的走不動路…”
方步平打斷說:“我給你一部分糧。”
石敬孫嘆氣說:“久病之身,吃一頓兩頓飯,哪里緩得過來?哦。對了,你問問州軍,想必他能指點咱點兒辦法。”
這是明擺了說,你想告狀,你去告吧。
他不出人,苗保田怎么肯吃虧?
萬一兵走得多,兩邊不均衡,石敬孫來個“驅苗”怎么辦?士人之中就有這風聲,石敬孫與他們走那么近。
方步平一陣天昏地暗,頭暈目眩,就給過去了。
醒來之后,庶兄方步亭卻是有著打點行裝的勢頭,在身邊點數銀票呢。方步平喊他一聲,他就說:“跑吧。平之。去滄郡,找條船,坐船南下,亡命江湖…”方步平打斷說:“家里呢?”
方步亭低聲說:“棄官而去,按律不至于滅族。”
方步平一想,確實如此,猛地坐起來說:“對呀。”但他旋即躺回去,拍打著床沿喊道:“我不甘心呀。我堂堂一府之尊,怎么連個人都使喚不動了呢?天吶,我這是…我這是作了什么孽?”
兄弟兩個抱頭痛哭。
正哭間,聽到外面有動靜,連忙揩揩眼淚,問怎么回事,外頭喊道:“府尊大人。府尊大人。李虎回來了,他終于出來了。”
方步平幾乎是一躍而起,也不知道這老兒此時哪來的麻利勁兒,光腳下地,就往外跑,到了門邊才覺得自己不像話,走回去坐到床上,盡量保持威嚴,給外頭講:“讓他候著,我隨后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