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關于文中的方言。

  我看到有朋友說,上海話中的“你們”,不應該是“儂們”。1

  是的。

  完全沒有錯。

  原文中,我一開始寫的時候寫的是“㑚”,后來又改成了“儂們”。1

  因為前輩們告訴我,網文不應該要有太高的閱讀門檻。

  我寫“儂們”,不正宗,但保留了上海話的特質,不會上海話的人,也能明白意思。1

  但我寫㑚,就會造成讀者的疑惑。

  又要多花文字解釋,或者后面加括號,再把它翻譯一遍,大家看的時候就又要多花錢。

  我知道一直有讀者反應,文章中的解釋性文字太多了,但其實我也完全不想這樣。

  這就涉及到了一個閱讀門檻的問題。

  藝術類有些知識,是大家知道的,比如畢加索,有些是大家不知道的,比如德庫寧。

  對美國人來說,也許德庫寧比畢加索更加的重要。

  可我上來就寫給德庫寧,或者漢密爾頓,讀者知道我說的是誰么?至少不是所有人。

  難道我還要要求讀者一邊看小說,一邊查資料么?

  別逗了。

  我算老幾,大家是放松來的,又不是上課來的。

  我只能盡可能的照顧所有的讀者。

  再比如那些文中的(注)。

  (注)我分為兩點。

  一是文中的注,我會注意,把這些文字刪除和不刪,大家花的錢是一樣的。

  二是即使這樣。

  不加說明也不影響大家閱讀的注,我一般都會放在結尾作者的話中。

  雖然最多也只有一分錢的差別,但我覺得這是態度問題。

  再舉個例子。

  茜茜公主——我知道,以安娜的身份,她在談話中提到茜茜公主,她一定說的是“伊麗莎白皇后”而非大眾常聽見的“茜茜公主”。

  這才正宗。

  我知道這一點。

  但這么寫,會造成讀者的閱讀障礙。

  最開始的時候,文中安娜叫的是“茜茜公主”,然后有讀者問,這么叫是不是不夠正統,應該叫伊麗莎白皇后?

  我想。

  好吧,于是在很多章以后,安娜小姐再一次提到茜茜公主的時候。就變為了伊麗莎白皇后。

  然后我又接到了評論反饋,他們不明白這個人是誰,還以為說的是英國女王。

  你看?

  這就是問題所在。

  是第一個讀者過于吹毛求疵了呢?還是第二個讀者沒有查好資料呢?

  當然都不是。

  兩位讀者都沒有問題。

  寫的不正宗,提意見一點錯都沒有。

  讀不懂是誰,提意見更是一點錯都沒有。

  網文出現這種問題,當然是作者的問題,所以作者也只能偶爾寫的婆婆媽媽了一點。

  像茜茜公主這個問題,我覺得沒必要解釋,所以后文中就又全都換成了沒有理解門檻的“茜茜公主”。

  而有些東西,可能是真的有必要解釋一下的。4

  很多作品中的解釋文字和資料也是同樣的問題,我不知道,沒有了這些文字,不介紹那些美術概念,會不會造成觀眾老爺們閱讀時的困擾。

  希望大家能互相理解。

  我會努力噠!11

會一直追讀的

夢想島中文    全能大畫家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