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一早父子二人不到八點就守在2201等待。
今天除了裝窗戶,還要安裝中央空調外機。
兩項工作均需要高空作業的大工程湊到一起,李安也靜不下心在家練琴。
八點一刻,老趙打電話說運窗戶的貨車已經到地下室了。
“爹我先下去了。”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客廳最大那扇玻璃能不能進電梯。
如果能進電梯還好,如果不能就得用專門的吊車。
李安當然希望能走電梯,用吊車不僅會多一筆開銷,還存在更大的安全隱患。
只是天不遂人愿,六位搬運師傅在電梯前忙活了快半個小時,最后就差兩厘米。
如果客廳的玻璃再短兩厘米,就能從電梯上去了。
“那就用吊車吧。”
對此李安也做好了心理準備,因為當時設計玻璃的時候老趙和負責量窗戶的師傅就提到過這一點。
但是短了那十厘米就是差點意思,在得知還有吊車方案之后,李安當時就拍板往大做。
當然,也不能說自食其果,只能說希望一切順利。
吊車來的路上,六位師傅陸續把剩下的玻璃和窗框運上樓。
九點安裝空調的師傅也來到現場。
在老趙和老馬的協調下,很快便定下動工方案。
南邊先安裝主臥和次臥的窗戶,北面裝空調外機。
“李老師您看還有什么問題嗎?”
“沒問題,辛苦各位師傅,一定注意安全。”
李安一聲令下,南北同時開工。
轉眼就是一個半小時過去,可是屋里除了變亂了,似乎沒有其他工作進展。
窗戶框倒是按了兩組,空調外機也只是剛好位置打完孔。
眼見已經十一點,到了十二點就不能干了。
“趙哥今天一天能裝完嗎?”
“沒問題。”
二人正說著老馬湊了過來,“可以吊窗戶了。”
吊窗戶的過程屬實有點驚心動魄,吊車只能負責往上送,控制方向全靠一排擠在陽臺上的工人師傅。
好幾次李安都忍不住要叫停。
盡管最靠陽臺外延的兩個老師傅都系了雙重安全帶,但給人的感覺馬上就要懸空。
真不是人干的活,李安沒有別的意思,就是覺得這太危險了。
有驚無險。
經過漫長的二十分鐘,客廳的玻璃總算是被師傅們合力從高空拖進客廳。
最后的最后老李還上前想要搭把手,被老趙攔下來了。
將窗戶平穩地立在客廳西墻,兩個年輕小伙計直接原地一坐,解開嘞在身上的安全帶喘起了粗氣。
“呼——”
父子二人見狀同時松了一口氣。
今天最難的活也算是搞定了。
“下午的活就好干了。”老趙給師傅們發了一圈煙,“李老師您下午和叔叔就不用過來了,我和老馬在這看著就行了。”
李安:“我下午就不過了,我爹隨他,你們也不用管了。”
說著拿出手機,“這也飯點了,我給師傅們定個午飯。”
老馬:“謝謝李老師了,我們出去吃就行。”
李安:“沒事沒事。”
真不是裝大方,李安就是覺得這幫師傅太辛苦了。
尤其那三個老師傅,有兩個比老李同志的年紀都大。
下午要去書人,李安想盯也沒辦法。
也好。
就等下午回來驗收了。
中午和小車在門口吃了碗面,接著李安帶著譜子先一步去書人了。
距離下午上課還有三個小時,還能練三個小時琴。
周天就要給老魏聽了,李安第三樂章還差點火候。
最近這一段雖然忙直播的事,但是李安練琴的時間一點也沒差。
與其說第三樂章的火候還差一點,不如說還有進行最后的完善。
第三樂章頻繁的調性變化意味著需要更加精準地把控和聲變化與音色過渡。
這也是處理第三樂章最麻煩的地方,需要進一步的設計指法。
直播間里講課分享是一回事,實際中又是一回事。
不少直播間的朋友都把他在B站上傳的299認定為絕對的指法典范。
其實李安心里清楚,其中大多數網友得出這個觀點也僅僅是因為他彈得快,并且采用了看似相當炫技的移調演奏。
可如果他沒有按照原速演奏或是沒有移調,大家還會認為他錄制的299可以稱為典范嗎?
答案毫無疑問,不會。
通過昨天的直播以及總結網友的提問,李安得到的回饋是普遍網友包括相當一部分專業學習者,對于鋼琴技術還停留在“快就是王道”的看法。”
誰彈得快,誰就對,只要能讓人聽起來腎上腺飆升的快速演奏就是技術高超。
就像昨天晚上拔劍和穆欣對飆740的49條,如果穆欣沒有用比拔劍更快的速度演奏下來,真不好說一些網友會不會認為拔劍比穆欣的實力更高。
有幾個這安的能出二人隱藏在快之下的門道。
當然,昨晚只是發生在直播間里的一個小插曲,但也從側面反映了一部分當下聽眾的心理需求。
要聽得爽,要聽得痛快。
所以若是將直播間換成一個更大的舞臺,是不是也有相當一部分觀眾更希望聽到感官上能帶來刺激的演奏。
比如如何在國家大劇院的舞臺上演奏貝多芬G大調第四鋼琴協奏曲,要讓觀眾聽到爽,讓觀眾記住鋼琴獨奏家。
問題似乎又回到了李安準備勃拉姆斯誕辰音樂會前的那些讓人左右搖擺的問題。
是選擇迎合大眾還是堅持自己的表達。
當時李安被這個問題折磨得不輕。
但是現在他不會再為此而糾結。
觀眾是一定要去迎合的,尤其是經過勃二的舞臺,李安更加確定,觀眾的喜好是你必須去考慮的。
就像梁山在訪談里問他的那句話,“你認為自己現在已經是一位職業鋼琴演奏家了嗎?”
什么是職業鋼琴演奏家?
職業鋼琴家只能存在于商業舞臺。
商業舞臺是由觀眾與演奏家一起構建的。
所以考慮觀眾的需求,是一名職業演奏家必須去關注的。
當然,這也并非職業演奏家只有迎合觀眾一條路可走。
高明的職業演奏家清楚在不同的曲目和不同的商業舞臺之間進行靈活的調整。
像勃拉姆斯誕辰音樂會,這類帶有紀念性的專題音樂會,就需要演奏家更多地還原、詮釋作曲家本身。
純粹的購票觀眾中有一部分是沖著勃拉姆斯來的,他們更多的是需要聽見勃拉姆斯,所以演奏家本身在其中的占比就會縮小。
李安當時并沒有考慮到這些,這些都是他后來通過與大佬們的交流總結出來的。
只能說他運氣還不錯,誤打誤撞從解構勃拉姆斯的另一面打動了不少觀眾。
后來再聽聽當時的演出現場,李安覺得色彩稍顯灰暗。
不過這種灰暗的色調正符合了祭奠的基調。
那么這次大劇院的演出,是一場大型音樂季活動的一環。
類似蓉城之夏音樂季,不過不同的是這次演出是在燕京,在一個更大的舞臺上。
曲目也是一部充滿逍遙自在喜悅感的貝式協奏曲。
迎合觀眾,迎合舞臺,迎合音樂季的氣氛,在這三者之下,李安作為一名職業演奏家的身份,需要做到的就是將貝多芬的標志性色彩貫穿全曲。
也就是他在一開始為這首作品定下的基調,強與弱的極致對話。
李安有把握能說服鹿特丹的帶團指揮,無論對方是荷蘭人還是英國人。
因為這么處理是能給保證舞臺最大的安全保障。
并且如果他與樂隊能做到80以上的合拍,那么舞臺的上限還有可能再提升一個檔次。
因為他有自信就在力度層次的表現上最大化滿足指揮的需求。
說來這也得益于他一直對于手指控鍵的嚴格要求。
不能在一個瞬間做出極強到極弱的音量控制,還談什么句子的處理。
處理什么啊?
都知道在這首作品的演繹中需要注意主和弦造成的張力,可這張力和主和弦有什么關系呢?
如果只是一個單純的主和弦,誰來彈都一樣。
關鍵就在于主和弦的前后。
舉個不太恰當的例子。
一個愛吃紅燒肉的人,頓頓有葷腥,有一天給他端上一盆色香味俱全的紅燒肉,他吃著感覺如何?
好吃愛吃肯定的,但真有那么解饞嗎?
如果把這個人餓上五天,再給他一個饅頭。
是饅頭香還是紅燒肉香?
道理有相似之處,如果往一段音樂里塞滿了葷腥,等到山珍海味上來的時候也不會如何。
可如果在最關鍵的樂句之前把音樂餓上一頓,等到最重要的句子來臨時,演奏者只用稍加處理,就會讓樂句得到巨大的滿足。
當樂句得到巨大滿足的那一刻,李安相信其中所能爆發出的能量足夠打動臺下相當一部分人。
道理就是這么個道理,尊重商業舞臺、給觀眾帶來最大的聽覺享受,這是一名職業鋼琴演奏家的本職工作。
也是李安目前看待這件馬甲的態度。
不過話說回來,說容易,做起來遠沒有那么簡單。
“噹!”
隨著書人音樂廳響起的一聲和弦轟鳴,李安長嘆一聲收了手。
瞧見了吧,這唉聲嘆氣的模樣,顯然是對于這一遍還不滿意。
右手在快速跑動中保持顆粒感,李安有不下三種方式來完成這一技術并且給出不同的顆粒感。
可選擇哪一種與左手低音跳音節奏一同賦予音樂愉悅的音響效果,這又是另外一個維度的問題了。
只是三個小時轉眼已經過去,該上課了。
今天就到這吧。
李老師合起鋼琴,起身舞臺上轉悠起來,
其實收獲也還不錯,周天給老爺子回課肯定是夠用了。
沒一會的工夫,張淼王文陽幾人帶著明天參加節目二審的學生來到音樂廳。
“老師!”王小虎第一個跳上舞臺,“昨天又有人給你打賞了。”
王小虎的聲音不大,剛好周圍的孩子聽見。
孩子們一個個立馬露出驚訝表情!
李安無語:“什么亂七八糟的,趕緊進去換衣服。”
跟著王小虎來到后臺,李安小聲詢問:“你昨天又沒有回家,你怎么知道的?”
王小虎一愣:“我”
李安:“別急,給你時間編。”
王小虎急了:“老師我沒要騙你啊!”
李安:“那還不快說。”
王小虎:“額,我手表能看抖音,食堂后門有網,我不小心知道了密碼,但是老師我昨天晚上沒看,是今天大課間的時候利用休息時間.”
“行了,”直接將王小虎打斷,李安點點頭:“趕緊去換衣服吧。”
王小虎一時間還有點感動,“謝謝老師!”
說完轉身鉆進了男生的更衣室。
“老師!”
這邊喬芝芝也大包小包地來到了后臺。
“快進去換衣服吧芝芝。”
“嗯吶,老師我們明天下午幾點出發呀?”
“等不到下午,中午一放學咱們就走,午飯路上吃。”
和喬芝芝說了一聲,李安轉身朝著舞臺走去。
邊走邊掏出手機找到徐麗的微信。
“徐姐,王小虎在學校隨身帶著一個能上網的手表。”
片刻。
徐麗語音回復:“收到。”
特么的還不小心知道了上網密碼。
得多不小心啊,兔崽子。
一個半小時的排練結束后,李安下達了明天的行程安排。
“所有同學請注意,明天中午音樂廳門口集合。”
“再說一遍,音樂廳門口集合,放學就過來,咱們十二點一刻準時出發,過時不候。”
“記住了嗎?”
“記住了!!”
“ok,今天就到這,明天見。”
結束排練,李安和一眾老師打了聲招呼,接著匆匆忙忙往家里趕。
半小時前老李就給他發來照片,窗戶和空調外機都裝好了。
看照片他都不敢信這是自己家。
和他中午走的時候完全不一樣。
電梯門口,2201的大門是開著的,門內正傳來小車的嬉笑聲。
李安快步進門,迎面一股悶熱。
好家伙,這就熱起來了嗎?
“老師!”
小車跑過來就拉著李安往陽臺去,“老師你看!”
李安看到了,嘴角不由得往上揚,這錢花到位了確實出效果。
灰色的金屬窗框卡的嚴絲合縫,開扇的銀色把手充滿質感。
盡管玻璃上還貼著印有Logo的保護膜,但是整個給人的感覺已經相當大氣上檔次了。
屋里轉來一圈,李安頗為滿意,得說這窗戶裝出來整體效果超出了他的預期。
就等全部裝修結束撕膜,想必到時候又是另外一番感覺。
“怎么樣爹?”
“好么。”
老李咧嘴,接著稱贊:“這幾個師傅干得太仔細了,最后我把你留的那兩盒煙都給散了。”
李安點點頭,他留下就是給工人抽的。
給陳璇錄了個全屋視頻,接著爺孫三人打道回府。
老李:“像個新家了。”
李安:“這才哪到哪。”
小車:“就是新家呀。”
李安:“行行行,你倆說啥是啥,晚上吃啥。”
老李:“走今天我請客,東門那個餃子我覺得挺好。”
晚上李安繼續練了兩小時琴,睡前和小米老師聊天的時候又看了看昨晚的直播。
次日上午四鋼眾人定下周六的節目流程。
中午十一點半,四號鋼琴教室連發兩個作品。
穆欣老師的鋼琴八度技術詳解和湯老師的鋼琴系統0到1。
眾人經過一番商量,決定教學板塊的內容就用踏踏實實的標題,等到后面的上課劇情片再整點花活。
“我和海濤先撤了。”
石坡門口接上小車,師生三人接著前往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