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百零三章 大秦學宮

  秦王政從身前條案上拿過一卷明顯翻閱過多次,頗有痕跡的文書,遞于身側不遠處的少府令趙高,其人躬身上前,雙手接過,行下廳殿,交給廷尉王綰。

  廷尉王綰、長史李斯先是一禮,而后,二人共同執這卷文書,能夠令大王難以下定決斷的文書,能夠令大王甚是趨向于完全罷黜上將軍桓的文書。

  二人心中均好奇不已,更何況,事情還牽扯到道武真君,于此人,大王器重之,朝野均知,只是想不到,連他的一卷文書,大王都如此對待。

  而根據他們對大王的了解,看來事情的根源就出現在這卷文書上了。

  “這…,武真君之言…實在是我等遠不及也!”

  二人共同手持的這卷文書之上,并不多,聊聊數百字,但就是這數百字中,卻內蘊非凡的訊息,針對上將軍桓的處理,不過寥寥數十言。

  但其后所言論的東西,卻非常人能夠思忖,非普通人能夠觸及,若然這卷文書上所言的事物真的可以出現,而且真的可以發揮如此效果。

  那么,對于秦國,乃至于整個諸夏,影響都是空前的。

  二人閱覽的速度很快,聊聊數百字,尋常時候,百十個呼吸便可看完,但這卷文書執在手中已然逐漸超過一炷香了,二人相視一眼,沒有出言,繼續細細斟酌文書之語。

  神色不住有些變化,時而驚嘆,時而驚異,時而感慨,時而唏噓…

  “昔者,文信候在渭水南岸有文信學宮,其人離開咸陽后,文信學宮便是廢棄了。同時,在雍都故宮,長信侯當初為了媲美文信候,亦是設立長信學宮,雖沐猴而冠,但這兩個學宮的確規模不小。”

  “是故,武真君之言,上將軍桓年歲老邁,不復繼續征戰,當罷黜所有爵位,貶為庶人,以做他用,老秦人征戰一生,年老耕作田畝,浪費也。”

  “中樞重臣辛勞一生,年老賦閑在家,浪費也,所以,武真君提議,將文信學宮重新改造,使其成為專職教養大秦郡縣、中樞之人之所,將長信學宮重新改造,使其成為專職教養大秦軍中要職之人之所!”

  秦王政清楚記得自己第一次看到王弟這卷文書的時候,就驚為天人,學宮之事,三代以來便是存在,但各國學宮的存在,除了魏國的西河學宮,大都是奉養名士,以其得一個好名聲。

  晉陽之戰后,魏國在西河之地設立的西河學宮,當是魏文侯親自請出儒家孔丘的弟子子夏,坐鎮于此,而后傳道授業,方有后來的公羊高、谷梁赤、田子方、吳起、樂羊、西門豹…

  雖然西河學宮很快就消失不見,但其影響力卻遠至齊國,是故,齊王在稷門設立稷下學宮,奉養名士百家,雖厚待那些百家名士,但那些名士卻罕有入中樞為官者。

  故而,數十年來,隨著燕國伐齊,齊國稷下學宮也為之衰落。

  還有趙高的陘城書館、韓國的太學、楚國的官學等等,大都此類,雖名士不少,但能夠堪為曠世大才的卻一個都沒有。

  王弟在文書里面有過斷言:學宮之事,國之根基也。

  此語自己初覺有些夸大,但后來細細一想,又聯系秦國百年霸業始終,又翻閱三代以來諸多典籍,霸業因何而興起?

  因為人才!

  人才從哪里來?

  自然是有高人培養而來!

  孝公以來,《求賢令》下,山東列國的士子紛紛入秦,以至于百多年來,秦國的中樞重臣六層以上都是外來士子,看似無所憂。

  但倘若有一天,秦國一天下之后,六國士子不遠入秦,期時,秦國又該如何?是而,秦國須得有自己的教養體系,須得有自己的人才培養體系。

  真真正正的人才培養體系,而非稷下學宮、各國官學、太學那般的虛名之宮,以秦廷老邁、閑散文武重臣為源頭,他們一生文武,一身寶物,正該傳承后人,遺澤大秦。

  此事若成,只消五年、十年,大秦當有自己的人才基地,當有自己的文武重臣基地,而且,君王只需要牢牢把握此學宮,晉升之要握在手中,便可中央集權,避免數百年前晉國的悲劇。

  這一點,王弟是真真切切說道自己心坎里去了,對于大才,自己一直是苛求的,而且秦國本土無大才,多從山東六國招賢。

  但招賢而來的大才,一開始用的時候,往往驚疑居多,否則,歷代先王也不會對贏秦一族的族人這般厚待,只消有些才能,便會賦予高位。

  非為輕視,而是國之根本,必須如此,外人終究比不得家族之人,外界諸人只知曉自己信任王弟,但王弟有這個資格讓自己信任,讓自己重視。

  若然秦國也擁有自己一套完美的教養之地,一切種種,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那么,使用起來,就方便太多了,也不會顧慮太多。

  更有一點,那邊是集權!

  尤其是對于軍伍的掌控集權,如今的大秦軍中,多以蒙氏一族、王氏一族為首,贏秦一族暫無那般的領軍大才,倘若有那般學宮,那么,無論他們出身如何,都將只屬于自己。

  “具體之細節,武真君在文書之中,未有多言,但想來你們也能夠窺得一隅,待武真君歸咸陽,當再行細談。”

  “然則,此事若可,上將軍桓當歸,你等以為如何?”

  秦王政也不著急,自己第一次閱覽那卷文書的時候,曾花費不亞于半個時辰,如今二人不過閱覽一炷香多點,不算什么。

  己身從條案后起身,自顧的在上首來回而動,掃視著下首二人陷入沉思,當即輕語而道,相較之大秦萬年基業,區區一個桓不算什么。

  “武真君之提議,大益秦國,我等如何不知。”

  “然真若設立軍政文武學宮,怕是以桓上將軍敗軍辱國之名,還不能夠擔起大任!”

  數息之后,廷尉王綰與長史李斯再次相視一眼,文書之言,的確大開眼界,而且身為中樞重臣,更是清晰知曉設立學宮之后的好處,尤其是對于大王的好處。

  不然,大王也不會今日在這里征詢他們,亦或者,大王心中已經有了抉擇,但此事雖上佳,但以一位敗軍之上將軍,恐不能夠服眾,更不能夠但此重任。

  “那是自然。”

  秦王政點頭而應,此等國之重寶自是不可能給予桓掌控,上將軍桓不過是一個引子罷了,既然廷尉二人無異議,接下來便是要等待王弟歸來,擬定細節,徐徐圖之。

  “如此,廷尉當擬定文書,上承相邦府,回應趙國使者,寡人欲要上將軍桓安穩歸來!”

  事必,秦王政示意身側的少府令趙高收回那卷文書,同時口令而下。若非王弟之言,上將軍桓自己并不打算換回,敗軍辱國之將,殞命沙場是最好的結局。

  “喏!”

  王綰拱手而應。

  數息之后,將那卷文書交于少府令趙高,二人沒有在廳殿多做停留,徐徐退出興樂宮。

  “九公子真的不考慮換乘駟馬高車?”

  入秦國境內,馳道平坦,若是馬匹全力而今,速度當不過三五日可至咸陽,但…看著在炎炎夏日下,那個仍在老舊鐵車內的貴公子,周清踏步而動,徐徐而言。

  腳下紫光閃爍,看似動作極為緩慢,但每一步邁出,都足以跟著上身側這架老舊鐵車,粗布麻衣加身,頭頂著鍋蓋一般的遮陽傘,仍舊靜靜站立者。

  其神色蒼白,精氣神損耗不小,額頭之上汗水垂落,仍舊只手扶著車駕柱子,任憑前方的御者駕馭,一路之上,周清也已經多次言語,換成駟馬高車,可惜都被其拒絕。

  “武真君好意,非心領也。”

  “然韓車韓衣,韓人本色也。”

  從新鄭而出,乘著這架老舊鐵車,已經行進五六日了,但距離函谷關都有相當遠的一段距離,韓非頭顱微轉,輕語一聲,面上閃過一絲輕笑。

  “九公子其實無需如此。”

  “《韓非子》之書已經流傳咸陽上下,韓非之才更是得大王信任,或許,你此行入秦,決意不會助力秦國,決意不會為秦國獻出一策。”

  “但你終究與新鄭的那些韓國人不同,韓非是人,一個有血有肉的人,不是無所不能的神祗,韓國現在的局面非你之過!”

  周清輕嘆一聲,于韓非所言所行,自己亦是沒有任何辦法,此人出新鄭之后,就仿佛變了一個人似的,往昔新鄭紫蘭軒內,那個運籌帷幄的翩翩貴公子不存。

  轉而代之,則是一位神情冷酷,言簡意賅的粗布麻衣漢子,終日待在老舊鐵車上,堅守著自己所認為應該堅守的東西。

  只可惜,口中之言流出,沒有引起任何反應,韓非整個人依靠在那鐵車的柱子上,鼻息間隱約有些鼾聲,感此,屈指一點,便是一道玄牝之力沒入其身,滋養其身。

腳下紫光一閃,消失在外界天地,復歸前面行走的駟馬高車之內,這般的行進速度,想要趕至咸陽,還得十天左右。富品中文

夢想島中文    秦時小說家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