鎬池位于周朝舊都鎬京舊址附近,如今已看不到赫赫宗周的城邦,只能見到游蕩在殘垣斷壁的麋鹿,以及一片金黃的黍粟,站在池邊一座廢棄的水磨房頂,還能瞥見遠處正在動工的阿房宮,十萬人在那辛苦勞作。
夜色將暮時分,四個黑影先后靠近這廢磨坊,他們在池邊碰頭,又摸進磨坊中,卻見里面已等著一個人,借著入夜前最后一點光,能看清楚,這是秦墨巨子程商的大弟子:適林。
“適林,黑紙鳶是你發的?”
四人中領頭的人有些跛腳,名為楊毅,他掏出懷中的黑色紙鳶,夾在兩指之間。
紙張顏色黑褐,是以特殊方法所制,其折疊之法十分特別,只有知曉的人能一個步驟不差地折對,乃是墨家中,少壯派相互聯絡聚會的暗號。
不必奇怪,墨者本就是一個結構嚴密的組織,曾一度擁有令諸侯側目的強大武裝,人數雖少,只有一百八十人,但頂不住科技先進啊,且皆能為墨家的理想而戰,可使赴火蹈刀,死不旋踵!
后來,墨家雖然分裂衰敗,不再是顯學,但在雍州大地扎根的秦墨,依然保留了嚴明的紀律性,隨著近年秦墨內部分歧日益嚴重,看不慣巨子程商無作為的少壯派,又效仿古道,開始了秘密結社。
“不錯,是我所為。”
適林的表情有些痛心:“前日,我送三位被發往嶺南服苦役的師兄弟至灞橋,今日方還,二三子讓我送的衣裳,我已交給他們了。”
原來,三月中旬時,墨家被少府要求,派人去驪山陵,提供先進技術,幫助工匠解決工程上的難題:據說驪山陵已修筑到關鍵的地宮,深度已下達三泉,又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并令匠制作能機關弩矢…
這些不可思議的設想,需要墨家的技術使之實現。
但幫君主構筑陵寢,這與墨者的理念相違背,子墨子的十大道義里,節葬和節用,可是極重要的。
雖然巨子程商決定遵從少府之令,派弟子去協助,三那三名弟子到地方后,驚訝于驪山規模之大,耗費財力勞力之多,已遠遠超出了墨者能容忍的底線,商量之后,拒絕合作,決定要效仿墨子的高徒高石子,為義背祿…
這下可捅了大簍子,驪山陵的副監趙高故意將事情弄復雜,問墨者們:“是陛下法令大,還是墨經之義大?”
三名墨者雖然固執,卻也不傻,閉口不言,但還是被趙高拘捕,報予秦始皇,說墨者認為朝廷無道,不提供技術,秦始皇哪會管這種小事,又一揮手,令廷尉處置。
最后,三人判了和喜一樣的刑,發配到嶺南做司寇,因為昌南侯剛剛和秦始皇請求,番禺將建造一所造船工坊,需要墨者和工匠協助…
在巨子程商看來,這已是他幾度找廷尉、少府理論后爭取到的減刑,但秦墨中的少壯派們,卻不這么認為。
“真是是好樣的!”
楊毅跛著腳走到石磨邊,一拳砸在上頭,咬牙道:“子墨子曰,萬事莫貴于義!背義而向往俸祿的人很多,拒絕俸祿而向往義的人很少,三人雖遠行,卻無愧于墨者之名,只是巨子也太過軟弱了。”
言罷抬起頭:“適林,程巨子乃是你授業夫子,你怎么看?”
“吾等皆不滿巨子,否則也不會相互聯結,欲有所作為了。”
經歷過師兄弟無辜流放的事后,適林卻是大徹大悟,眼中不再有迷茫,對四人道:
“我今日約汝等來此,正是有一件事要與二三子商議!”
這時候,天已經全黑了,五人只能擠在一起,低聲細語。
適林道:“子墨子在《兼愛》里說過,仁人之事者,必務求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敢問二三子,在一統之前,天下之害,孰為大?”
楊毅說道:“那時候的天下之害,自然是大國攻小國,大家亂小家,強之劫弱,眾之暴寡,詐之謀愚,貴之敖賤。”
適林道:“然也,造成這種種的,乃是天下七分,諸侯爭強,執其兵刃毒藥水火,相互賊殺。天下定于一,若能完成兼并,變七國為一國,則紛爭必能消弭,為了實現‘尚同’,吾等秦墨不惜違背‘非攻’之義,助秦一天下…”
這個過程是血淋淋的,適林和在場四人,除了楊毅是土生土長的關中人外,其余皆是戰爭遺留的孤兒,他們知道,統一付出了多大代價。
而出于對自己違背“非攻”的愧疚,秦墨收養了無家可歸的他們,撫育長大,教之以墨經。眾人對墨家的認同感,遠甚于秦。
“可如今呢?諸侯已滅,列郡縣而廢封建,但征戰仍未消弭,昔日七國之人相互怨恨,百姓依然貧苦,朝不保夕,但朝廷卻越發奢靡,苛捐雜役,使天下沸騰。”
適林掃視眾人,用力地問道:“敢問二三子,當今之時,天下之害,孰為大?”
四人張了張嘴,但都未說出來。
“不敢說?”
適林笑了:“那我替汝等說!”
他騰地站起,跳到了磨盤之上,面容因憤怒而扭曲,用極力壓制的音量道:“當今之害,莫大于人君者之不惠也!當今之害,莫大于陛下之驕固暴虐也!”
“秦始皇帝,他,就是當今天下之大害!”
此言如同驚濤駭浪!席卷眾人的心膽,哪怕對朝廷有怨言,但礙于皇帝多年來豎立的權威,從未有人敢說出口過。
但他們,畢竟是被孟子罵作“無父無君”的墨者啊!在秦朝體制內部,最該想明白這件事的,除了墨家,還能有誰?
短暫的沉寂后,一個許多年前,被前任巨子“唐夫子”從邯鄲廢墟里救下的孤兒趙尹,大著膽子問道:“敢問適林,這當今之大害,該如何除之?”
適林的回答,再次驚起一層浪。
“當誅之!”
“啊!”
縱然有所準備,四人亦不由后退了幾步,有人立刻趴在窗戶邊,心虛地看看外面,生怕被偷聽,那他們就死定了。亦有人貼著墻,不知這時候該不該開溜…
秦律,聽到謀反之言不報官,是要株連的!
但適林卻咄咄逼人,繼續說著這些每個字,都足夠他五馬分尸,三族夷滅的大逆不道之言!
“曾經有儒生質問子墨子,昔者禹征有苗,湯伐桀,武王伐紂,此皆立為圣王,是何故也?”
“子墨子說,這不叫‘攻’,而叫做‘誅’!”
“儒生認為,誅是上罰下,以下犯上則叫做弒。但吾等墨者不然,只要是懲暴罰不義,便是誅!”
墨家的誅,與等級高低無關,而是正義對不正義的懲罰。
低賤的黔首刑徒,面對諸侯將相的苛暴,奮而誅之,亦是正義!
也難怪,同樣贊同“誅一夫”的孟子,一定要和墨家的誅暴撇開關系,罵他們:“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在墨子死后,墨家分裂,各個派別教義有所偏斜,其中就有一派“俠墨”,他們布衣粗食,扶危濟困,誅殺酷吏,消滅暴政,希望兼愛的光芒,能夠普照苦難的大眾。
但理所當然,這一派受到了諸侯的打壓,亦遭到墨家其余派別抨擊,很快就消亡了。
然而,今日,誅暴的大旗,卻被一個秦墨的年輕弟子再度扛起:
適林目光無懼,走向四人,振振有詞:
“作為君主,哪怕他是皇帝,如果施暴政,且不知悔改,屢勸不聽,理所當然,就要被人人得而誅之!此乃為天下除害之事!”
“不!”
第一個發聲拒絕的,竟是跛腳的楊毅。
他雙手死死堵著自己的耳朵,不斷搖頭。
“我雖是墨者,但亦是關中秦人,不是那些整天想著六國刺客,我不會反秦,不會傾覆父母之邦!”
“我會戳破耳膜,咬斷舌頭,就當什么都沒聽見,亦不會告發汝等!”
說著,他便要拔腿離開磨坊,誰料剛開門,就撞上了一人!
門外突然出現人影,除了適林外,磨坊內眾人大驚,以為自己的話被人偷聽。
但門口那人卻舉起手中的明火,在臉前晃了晃,接著將其扔到地上,踩滅。
眾人已看清了他的面容,楊毅最為驚訝。
“唐…唐先生。”
來者正是許多年前,和程商一起在陽城墻頭,與黑夫有過一段對話的唐鐸,但不像程商成了黑夫好友,唐鐸做了公子扶蘇門客,如今在少府供職,乃秦墨的二把手,亦是少壯派的靈魂人物。
“毅,你錯了,大錯特錯!”
唐鐸步入磨坊,將楊毅逼退。
“子墨子說過,視人之國,若視己國;視人之家,若視己家;視人之身,若視己身。這就是墨家的兼相愛、交相利。”
“別說現在天下一統,諸侯并為一家,就算過去還分裂時,只要入了墨門,便不分國別,吾等只剩下一個身份:墨者!”
楊毅步步后退,嘴上卻仍辯道:“墨,亦是秦墨,西方之墨!”
唐鐸卻搖頭:“你籍貫是關中不假,但其他人呢?”
他指著適林等人道:“適林籍貫是宋地,趙尹籍貫是邯鄲,還有家在淮陽的、陶丘的,秦墨的青壯一代,多是孤兒,來自五湖四海…“
“秦墨,西方之墨者…那是百年前的老叫法了,現在,哪還有什么齊墨楚墨,南方墨者東方墨者?這世間,只剩下一種墨者…”
他擲地有聲:“天下人之墨!”
“故天下人之墨,當興天下之大利,除天下之大害,不該拘泥于地域門戶之私!”
楊毅無話可說,但仍面帶疑慮。
作為這次集會的真正策劃者,唐鐸嘆了口氣,開始對楊毅進行最后的說服,他的態度,決定了墨家之中,那些出身關中的秦人是否愿意參與進這計劃中來。
唐鐸放緩了語氣:“所以,吾等絕不是要反秦,不是要傾覆朝廷,更不會分裂天下。吾等與那些六國遺貴不同,他們各為其家,墨者卻是為了天下人。誅暴,是為了讓年老昏聵的秦始皇帝,無法再為害天下!”
楊毅卻忽然反問:“敢問唐先生,誅暴之后,又當如何?”
唐鐸理所當然地說道:“只要始皇帝死去,嗣君繼位,便能更易朝政,那些無用的遠征,可以全部召回,那些奢靡的宮室,立刻就能罷止,朝廷節用,租賦減免,黎庶無徭,男樂其疇,女修其業,而天下人相互間的仇恨,也能緩和…”
眾人心生向往,那才是墨者心目中的理想世界!
楊毅卻更加震驚,想到一個可能:“嗣君?大秦可還沒立太子啊,唐先生,你說的莫非是長公子?”
他震驚地回頭看向適林:“今日聚會,欲刺陛下的謀逆之言,難道都是長公子指使的?公子他…欲弒父么!?”
此言一出,眾人面面相覷,真若如此,長公子在他們心中的的形象,便完全崩塌了…
唐鐸立刻矢口否認:“長公子性情仁德純孝,休說誅君弒父,就算陛下下令要他自殺,他亦會毫不猶豫地舉劍自刎。”
他掏出懷中攜帶的《墨經》,單膝蓋跪下,指天發誓:“我唐鐸敢當著鬼神的面起誓,長公子,與此事無半分瓜葛!”
墨家明鬼,相信鬼神之罰,這是最鄭重的賭咒了,一時間,楊毅及眾人相信了唐鐸的話。
唐鐸道出了真相:“縱然公子能夠忍耐,忍到皇帝崩逝的那天。但正在受苦的生民卻忍不了,有些事,不能再躊躇猶豫了!”
“我身為墨者,眼看皇帝為滿足一人之欲,奪民之用,廢民之利,三千萬生民奔波勞苦,天下即將傾覆沉淪,不可坐視不理。故瞞著長公子,召集汝等集會,想要以墨者之力,除去這天下之大害!”
這時候,適林卻提出了一個難題:“唐先生,始皇帝有衛尉數萬、郎衛數千人保護,且行蹤隱秘,御駕所幸,有言其處者,罪死,自從上次李斯之事后,更加警覺,不管是誰,都莫知行之所在,如何才能誅殺?”
唐鐸卻神秘一笑:“吾等身在咸陽,還各有官職,消息靈通。得手的幾率,總比那些趴在山道上,等御駕通過的復國刺客大吧?相信我,很快就有機會了。”
他隨即肅穆下來,掃視屋內眾人:“但首先,吾等得手按墨經,當著鬼神之罰的面,立下誓言,一起除天下之大害,絕不背叛!”
就著窗外的月光,適林立刻走上前來,趙尹緊隨其后,另外兩名墨者略微猶豫,也跟了過來。
只剩下楊毅了,這個生于關中,喝著渭河水長大的跛腳墨者,陷入了兩難,他一會緊握雙拳,一會看向磨坊的門,但幾經躊躇后,還是一瘸一拐地走到師長兄弟們身邊。
一共六人,在石磨邊圍成了一圈,唐鐸將隨身攜帶的墨經放在磨盤上,隨即,一只只手按了上去。
“鬼神在上,子墨子為證。”
唐鐸帶頭立誓,聲音中滿是對正義事業的篤信:“為了墨者的大義,為了天下蒼生。”
“為了世間戰爭消弭,再無攻伐之事。”
適林仿佛看到自己死在統一戰爭中的父母,他們的死,無數人的犧牲,換來的,不該是這糟糕的季世,當是一個更好的天下。
所有人都說完了,只剩下楊毅。
他閉上了眼:“為了七國之人不分你我,兼愛大同的那天!”
“為了大秦,能真正成為天下人共有之國!”
六人齊聲,在這昏暗的磨坊里,立下了驚天豪言:
“當如古之墨者,誅暴除害,赴火蹈刃,死不還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