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書頁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66章 王槐的三維,桓盛的暴力鎮壓。

  王槐的三維數值是那種比較偏科的。

  除了政治能力82點,遠超其他能力以外,唯一比較高的只剩下了野心。

  他的野心是75點,所以在大周王朝頹勢不堪的時候,這個人可能會出現叛亂的行為。

  但野心這個數值,楚世昭是看出來的,完全要看君主的能力強不強。

  足夠強的話,再高的野心也沒有這個空間。

  而王槐這個政治能力之中,其實也很特殊。

  因為大帝成長計劃中,政治能力也有區分,有的人是治理內政的能力,偏向于務實,而有些人的政治能力,在于人際處理關系。

  甚至能說是站隊能力。

  所以王槐的綜合能力,算不得有多么的出色。

  楚世昭在臣屬界面,找到了王槐作為臣卡的單獨詞條——左右逢源。

  左右逢源:你對于局勢的判斷較為清晰,能夠精準地洞察到有利于自身的選擇,從而讓自己在惡劣的處境中找到得心應手的解決方案。(智力3、政治6、道德3)。

  擁有該詞條的臣卡,立場并不堅定,持有該臣卡的君主不具備絕對優勢的情況下,很容易產生動搖。

  果然靠不住。

  不過楚世昭本來就沒有想著將王槐放在什么很高的優先級,能起到作用就好,起不到作用,隨時也能放掉。

  這種大臣,就是往死里壓榨,君臣之誼可以有,但不能完全偏信。

  楚世昭沒有多想。

  這一次南征,父皇肯定是要用得著他的。

  不是權力不權力,不是忌憚不忌憚的問題,而是在這個大周王朝,切實能解決問題的人,已經不存在了。

  永晉帝這個時候,真想要保住大周王朝的江山社稷,就必須相信楚世昭。

  他別無選擇。

  大周王朝也沒有第二個更好的選擇。

  次日天亮,永晉帝并沒有因為群臣的彈劾和勸誡,就讓楚世昭留在長安,而是命楚世昭立刻調兵前往南方平亂。

  楚世昭繼續照舊沿用了北府新軍為首的親軍全程跟隨自己,而其他軍團的人,楚世昭打了一聲招呼,確保總指揮能在自己手上,就準備動身。

  大周王朝名義上還是大一統王朝,有永晉帝的旨意,其他人不會明著面和楚世昭過不去。

  而且軍隊里面,當兵的大多數還是農民,只不過將官是世家大族出身的人。

  楚世昭在軍中的民心到了一定程度后,這些將官的命令有時候不一定能對他們起到多大的效果。

  其實還是渠道問題。

  底下的將士能接觸到的一般都是這些將官,要是楚世昭能直接接觸這些將士的話,他說的話比這些將官管用,很多事情就好處理多了。

  這一次平定叛亂,其實難點從來都不是平叛,而是收復民心。

  平叛是很容易的,帶兵鎮壓,誰做不到。

  問題在于,怎么去從根源上解決問題,你得找到這些人起事叛亂的原因,否則的話,這一次平定了叛亂,下一次還會有新的叛亂。

  答案很簡單。

  為什么會起義。

  因為活不下去,因為沒地種。

  地在哪里?

  在富人手里,在官員手里,在地主手上。

  雙方地位的不平等,一個可以生活得很好,一個生活不下去,這才是沖突,這才是矛盾。

  但是楚世昭想讓富人出血,讓官員出血,讓地主出血。

  可能嗎?

  不可能。

  把封建王朝的國家當成一家大的公司。

  中高層的領導人,愿意通過降薪的方式,盤活整個公司,讓更多的工人活下去嗎?

  不現實。

  你月薪十萬的時候,再讓你過月薪兩萬的生活,你是過不下去的。

  那么還有一個解決的辦法就是讓企業老總出血,讓大周王朝的天子出血。

  可問題是,封建王朝又不完全像一家公司。

  你也得有錢輸血啊!

  大周王朝顯然是沒有這個經濟實力給基層的百姓出血了,否則這幾次模擬推演,楚世昭也不會走到先開大族刀的地步。

  你想徹底解決百姓起義的事情,就得做好利益平衡,但這樣的事情是非常難做的。

  百姓好鎮壓,中間的官員,士大夫,統治階層的反叛,你好鎮壓嗎?

  你只能聯合百姓去壓制中間的統治階層。

  可是人家也能聯合百姓啊!

  無非是給錢給地。

  楚世昭平定起義之事,從官家的角度,首先就是要盡可能地去鎮壓這些起義軍。

  想辦法把這批人抓起來。

  避避風頭。

  不能起手就招撫這些義軍。

  不然就會形成路徑依賴,這些義軍覺得這一次我被詔安了,拿到了好處,下一次我再起義,可以再拿一次好處。

  這就跟侯君集一樣,他以為他幫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從龍之功拿到了天大的好處。

  幫自己女婿李承乾再來一次玄武門之變,還能成功。

  先把禍亂的表象解決了,再去考慮根源。

  放任這些義軍做大,帶來的問題只會更多。

  而這些人都是勞動力,要是能收為己用,帶來的實際收益更大。

  講個冷笑話,大清雇傭農民干活是不給錢的,還要因為他們辦事不利毒打一頓,但是八國聯軍雇傭農民,是會給報酬的,這就導致出現了很多百姓給八國聯軍當帶路黨。

  大周王朝現在缺少的就是這股公信力。

  老百姓們覺得你官府說話不算話,每次都說要做什么,可真到了要做事情的時候,卻又什么都做不了,還要欺負他們,這都是被逼急了所致的。

  楚世昭估算了一下時間,順著水路到江南,最快時間半個月就能到了地方。

  桓盛早他半個月就出發了,應該正正好好碰上這股義軍,以桓盛的能力,鎮壓起事是不難的。

  但桓盛這人對百姓的態度并不溫和,他自己就是豪強大族出身的代表。

  舊時代的官僚,又怎么可能和真正的基層共情。

  不過,有桓盛這樣的強硬派頂在前頭,等楚世昭到了,很多談不攏的事情,他就能談攏了。

  此時的桓盛。

  確確實實已經在應天府就職東南總督。

  在大周王朝,節度使這個位置是有實權的,總督這個位置更多的是名義上的地方最高長官,得看朝廷給不給兵權。

  不給兵權的話,在地方上,也就是名義上的地位和職務要比地方官員高一頭,說話未必頂事。

  而桓盛被永晉帝派遣到東南這塊地方的時候,永晉帝是給他任意調遣東南兵權的權限。

  只不過,話是那么說的,那也得看地方配合不配合。

  有本事的人,沒有兵權,也能讓地方官員頭上找補,驅使他們辦事。

  沒本事的人,縱使有兵權,底下的人也能陽奉陰違,不聽使喚。

  桓盛深知他在東南方向的重要性,所以到了應天府,就積極和這邊的官員接洽。

  強龍不壓地頭蛇。

  桓盛到了應天府,沒有去觸碰地方官員的利益,他過來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闡明態度,他要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

  他要這么說,應天府的官員當然積極配合,只要不是來查辦他們,刁難他們的,什么都能商量。

  這一趟,白袖軍的起事,直接是將南方這一片區域的官員嚇了一個半死。

  叛軍在他們管轄的地方出現,這是要定罪的。

  無論平定沒平定,事后肯定是有人要為這樁事情買單,而桓盛很清楚,這個時候,就是他獲得權力的最好時機。

  他直接出來頂缸了。

  出事,他桓盛扛,但是你們這些地方官員要積極配合他,桓盛要兵要糧要權。

  大周王朝的吏治腐敗,有人主動頂缸,這些人自然樂于看到,權力的給出是暫時的,他們肯定不信出了這檔子事情后,桓盛還能全身而退。

  指不定就會被調遣回京,有這么一個領導愿意出來接過責任,他們立刻響應。

  到時候,你桓盛有多大的權力,就要接多大的責任,別看他們配合很熱忱,等到出了問題,大伙聯名彈劾,所有的問題那就都在桓盛的頭上。

  奈何,桓盛是出了名的瘋。

  這人要的就是高收益高風險,他不這么做,能那么快收攏權力在自己手上嗎?

  而且,現在所有地方官員都那么配合他,無非是事關頭頂上的烏紗帽。

  桓盛把這些人的利益都捆綁在了一起,自然不怕有人出工不出力。

  白袖軍的起義,最開始的確呈現出勢如破竹的趨勢,連日攻克九城,形成了很大的聲勢。

  可是在桓盛組織起官軍,將這些叛亂的地方包圍起來后,有裝備精良的官軍控制區域,白袖軍很快就陷入了混亂之中。

  桓盛偏偏還不主動攻城。

  他斷糧。

  打仗消耗的是糧食,起義軍起事,大多倉促,沒有什么存糧的準備,這些人一般就像是綠林劫匪一樣,打到哪算到哪。

  這一座城打下來,就把這座城里的糧倉盡情享用,而且這些叛軍的將領素質良莠不齊,未必能控制得住這些叛軍在糧食上的消耗。

  很多人餓瘋了,第一次見到那么多的糧食,難免是要狼吞虎咽,頓頓吃飽喝足。

  謀反這種事情,就是有上頓沒下頓,這樣消耗下去,以桓盛的判斷,缺糧就是時間問題。

  不過桓盛這對敵的方式,還得看這些叛軍攻陷地方的速度。

  快的話就不頂用,要是攻陷地方的速度慢,就容易解決的多。

  而且桓盛還讓其他地方的官軍嚴陣以待,避免其他地方也出現所謂的義軍響應起事。

  桓盛當然很怕其他地方也竄出來幾個流寇舉著起義軍的旗幟,多點開花,但是他更相信這些叛軍是時機主義者。

  大周王朝局勢不好,他們就會跟著白袖軍一起起事,但白袖軍辦不了事,這些人可能就沒那么敢響應了。

  但桓盛錯估了大周王朝吏治的腐敗,錯估了大周王朝對百姓的壓迫。

  他的方針和思路是沒有問題的,可人心是最難窺視的,不是說大周王朝表面上的局勢好,就有人會靜觀其變,不響應起義之事。

  事實就是,大周王朝的百姓生存很苦,苛捐雜稅猛如虎,白袖軍的起事,哪怕沒有成功,他們都打出了起事的第一槍,有這樣的表率,只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會覺醒。

  宋珣,一個小小的走私鹽商,帶著一百多人從海上登陸,趁著南方諸郡的注意力都在邳州、潁州方向,趁虛而入攻下上虞,襲破會稽郡。

  他在城內雷霆手段,得到很多農民和奴客的擁護,將城內的官僚全部殺了一個干凈,那些懼怕家產被奪的地主同樣響應宋珣的起事,表露愿意出糧支持,直接讓宋珣有了一席立足之地。

  這樣的變化,讓做好周全算盤的桓盛不得不改變方針。

  桓盛這套手段,其實是沒有問題和漏洞的。

  大周王朝占地面積大,打持久戰,打消耗,不可能讓義軍有絲毫的機會,拖得時間久了,脫離生產的賊軍怎么可能有糧食持續作戰,到了一定階段,這些賊軍就會死于缺糧,深陷內亂。

  可屋漏偏逢連夜雨。

  這邊剛剛有了起色,另一邊又要起事,而宋珣輕易攻下了會稽郡,就會形成一個帶頭作用,其他待時而動,靜觀其變的人,也會覺得這會是一個好時機,立刻參與起義。

  果不其然,在宋珣打下會稽郡的第三天,其他不滿大周王朝的窮人也跟著起事了。

  這迫使桓盛不動也得動,不打也得打。

  不然的話,朝廷就要懷疑桓盛養寇自重,沒有處理問題的能力,這就破壞了楚世昭的事業。

  桓盛不得不調遣官軍猛攻白袖軍所占領的城池,而官軍裝備相對于起義軍的武器要精良的多,加上很多人有過軍事訓練,不同于起義軍先前大多都是農民,僅是兩日的功夫,桓盛就打下了三座縣城。

  桓盛可沒有楚世昭做事那么深遠,他是臣,不是君,不需要考慮什么實際不實際,也不需要深思熟慮什么百姓和大族之間的深層矛盾,這不是桓盛該做的事情。

  百姓和豪強大族之間的矛盾,不該由他處置。

  對于那些被俘獲的白袖軍,桓盛不留任何俘虜,全部因為謀反之罪當場格殺,以儆效尤。

  這才是他職務之內的事情。

  等到楚世昭從長安抵達應天府的時候,整個南方起事的郡縣多達二十九處,桓盛各地奔波平叛,但是義軍就像是春筍般連綿不絕地涌現。

  一到應天府,楚世昭馬上就找到了桓盛詢問情況,立刻接管了東南的全部事務。

夢想島中文    請娘子稱我為陛下!
上一章
書頁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