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如蘭斷斷續續的從丁建榮口中得知,胡曉琴和薛自清結婚后,第二年春天生下了薛明明,婚后的薛自清失去了原來的活力,成天在鍋碗瓢盆和尿布堆中抱怨著,平淡的生活磨滅了他創作的激情。
薛明明一歲多的時候,薛自清突然提出要停薪留職,自費去北京進修,專業學習攝影和編導課程,胡曉琴為了支持他,將自己婚前的積蓄全部拿出來,又把結婚時置辦的家電變賣一空,湊齊了學費讓薛自清帶去了北京。
剛入學的薛自清像出了籠的鳥兒,興奮的打電話給胡曉琴,“曉琴!你知道嗎?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在這里可以看到很多大明星大導演!我聽他們講課,還跟他們合影,我有種強烈的感覺,將來有一天,我一定會成為他們中的一員!”
胡曉琴打心眼里為薛自清高興,她仿佛看到不遠的將來,薛自清成了著名導演或是著名攝像師,和國際大牌名導比肩,她就做他身后的女人,一輩子默默的支持他,薛自清一定會為她這番癡情感動不已,他們會默默相伴幾十年,成為一段傳奇。
胡曉琴那幾年的生活真是艱難,又要上班,還要帶孩子,掙的工資一分錢都不敢亂花,薛自清學費和生活費全部由她來籌措,最困難的時候,胡曉琴把所有能借到的錢全都借來了,以至于親戚朋友都躲著她走!
三年后薛自清學成歸來,除了一張電影學院的結業證,還有一沓沓和名人的合影,薛自清一無所有。
薛自清在大城市待慣了,回到故鄉哪兒哪兒看著都不順眼,薛明明生病了他心煩,胡曉琴默默掉眼淚他也心煩,單位通知他回去上班,同樣遭到他的言辭拒絕。
幾個月后,薛自清被單位除名了!一家三口的生活全靠胡曉琴一個人承擔,一個月七八百塊錢,還有前幾年借下的外債要還,胡曉琴就差要去屏蔽的關鍵字還錢了!
薛自清拿著自己的結業證四處求職,屢屢碰壁,在他心里輝煌無比的三年學習,在外人眼里不過是一個笑話,正經科班畢業的大學生這兩年分配來的也不少,一個結業證又算得了什么?
薛自清頹廢了很久,好在當年他一個要好的哥們兒拉他一起創業,組成了一個婚慶公司,從創意到司儀,從婚禮全程的設計到專業錄像,最后制成影碟,可以長久保存。
這在當時還是一個新興行業,時尚又新穎的婚禮環節,加上薛自清在學院進修時的專業技能,很快成為沂蒙市首屈一指的知名婚慶公司。
小有所成的薛自清買了越野車和各種高檔的攝影器材,這些都是他夢寐以求的東西,如今賺了錢,他統統都要擁有。
胡曉琴每天和薛自清說不了三句話,不是和他談起女兒的教育,就是說起家長里短油鹽醬醋,每當這時,薛自清總是一皺眉頭,胡曉琴便知道他心煩了,自己的嘮叨影響了他的構思和創意,胡曉琴默默地退出了薛自清的房間,去陪伴女兒了。
戰火是胡曉琴領著女兒去購物時燃起的,每當胡曉琴抱怨薛自清對母女關心太少的時候,薛自清總是扔下一沓錢,“我要去掙錢!哪有時間陪你們?外債不是還清了嗎?你這些年也沒有白辛苦,也算苦盡甘來了!”話里話外透著不屑。
給薛明明買了當季的新衣服和鞋子,胡曉琴也想給自己買雙新鞋,偌大的九州商廈,胡曉琴領著女兒在達芙妮專柜的試鞋凳上坐下,胡曉琴試穿了當季的新款,一雙咖啡色系帶皮鞋,在鏡子前左照右照,十分滿意。
“爸爸!”薛明明輕輕的說道。
胡曉琴抬起頭四處張望,只見薛自清攬著一個妙齡女郎的肩頭,款款朝百麗柜臺走去,兩人一邊走一邊說笑,親密無間。
胡曉琴穿著那雙新款達芙妮,呆呆地望著薛自清的背影,“女士,這款鞋您穿很合適,顯得特別有氣質…”
直到導購在身邊開始提示她買單,胡曉琴才慌慌張張的脫下那雙新鞋,領著女兒逃也似的跑了,仿佛犯錯誤的是她自己。
胡曉琴在痛苦中徘徊了很久,即使沒有親眼看到,她也早意識到自己和薛自清距離越來越遠,當年便是奉子成婚,薛自清本不情愿,是她鬧著要屏蔽的關鍵字一尸兩命才逼迫薛自清娶了自己。
胡曉琴常常幻想,時間久了變成了老夫老妻,薛自清自然就會明白自己才是最愛他的那個人,可是無情的事實證明,薛自清永遠不可能在她身上找到滿足,胡曉琴徹底的失敗了!
薛明明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長大,性格自然膽怯拘謹,特別是近半年來,父母無休無止的爭吵,常常讓這個七歲的孩子嚇得無處躲藏,大多數時候都是用被子蒙著頭才能睡著,幼小的心靈被蒙上了重重的陰影。
賀如蘭長長地嘆了口氣,看來對薛明明需要更多的關愛才行,現在這個年齡正是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既然家中沒有條件改善,自己這個做老師的,一定要幫助她變得陽光起來。
“還沒聊夠啊?不然請丁姐到我們家一起吃飯吧!讓你們姐妹倆聊個痛快!”諸葛懷志一手抱著兒子一手拎著大袋小袋的疏菜水果,笑瞇瞇的看著賀如蘭和丁建榮。
“不啦!我也得趕緊買菜去了!我兒子還在家里等著我包餃子呢!我去剁點肉餡兒!”丁建榮看著賀如蘭一家三口,真是同人不同命!看看人家這老公,真是省心!
回家的路上,賀如蘭忍不住將胡曉琴的遭遇告訴了諸葛懷志,“哦,這個薛自清我知道他,當年在我們段真是有名的才子!很多人都說他來鐵路上班屈才了!”
“事實證明,他真是不適合干鐵路,在追求夢想的方面,他也算是成功的典范了!只是做人…”賀如蘭也不知如何評判薛自清的為人,只是單純的同情胡曉琴而已。
“話也不能這么說,古人講究門當戶對,其實用現代心理學來評判,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強扭的瓜不甜,不是一路人終究是走不到一起去的,終究要分道揚鑣!這個和倫理道德是兩碼事!”諸葛懷志不禁感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