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交輝園回來,但凡長了眼睛的人都看得出來——四阿哥心情都好上天了。
三格格也很高興,一口一個“十三嬸嬸”怎么樣怎么樣,然后小手一揮,就讓人把東西拿上來。
她捧到寧櫻面前:“額娘,這是十三嬸嬸讓我帶回來的。”
寧櫻本來在哄著弘歷換衣裳,一回頭,沒想到十三福晉還給了自己禮物,有點意外。
她抬頭看四阿哥,就看四阿哥一臉了然的笑容,沖著她點了點頭,意思是:既然人家都送了,你就收下來。
她伸手從女兒的手中接過了,就看原來錦盒之中是一對棠棣釵子,是玉石質地,中間是淡淡的鵝黃,花瓣邊緣則透露出一圈青碧色。
整個風格就很小清新。
寧櫻是真的喜歡這類型,不由地對著鏡子把簪子比劃在頭上,照了一下。
真的好看哎——尤其是邊緣一圈青碧色,顏色淺淺柔柔的,美玉生輝,襯托得她眼眸都更亮了。
這是棠棣花了。
古人常用棠棣來比喻兄弟,顯然十三福晉送這對釵子,多半也是十三阿哥瞧過的。
“我得給她回禮。”寧櫻放下釵子,讓婷兒收好了,這才回頭對四阿哥道。
她剛才對著鏡子臭美的時候,四阿哥已經舉步走到了她身后。
這時候他彎下腰來,伸手扶著她的肩膀,對著鏡子中瞧了瞧,就笑著道:“倒不必著急,往后還怕往交輝園里去的次數會少嗎?”
三格格在旁邊,很自豪地就鉆過來,扯了扯寧櫻的袖子,迫不及待提醒她道:“額娘,十三叔還夸我騎馬騎的好呢!”
四阿哥伸手摸了摸三格格的小腦袋,對寧櫻笑著道:“她和十三弟、十三弟妹都投緣。”
圓明園中,閑適的時光過得飛快,眼看著離中元節已經沒多久了,四阿哥請康熙來圓明園了。
京郊外的河流之中,百姓們已經有提前往河邊去放置花燈的了。
另外還有人會專門在岸邊放上鞋子,這同樣也是為方便鬼魂們活動——這樣一來,鬼魂們才不會欺負和干擾人們正常的生活。
至于京城之中,早就已經在各大寺廟之中建立了道場,僧人們點燈念經,香煙繚繞之中,一片肅穆莊嚴之聲。
寧櫻心里默默想:四葫蘆挑日子可真會挑——早不請晚不請,怎么偏偏就在中元節前夕呢?
萬歲前來賞園是件大事,圓明園里,四阿哥早就已經提前讓人布置給準備起來了。
康熙居住的暢春園中,最為人稱道的一點便是“園中無處無花,觸目皆是”,尤其是玉蘭、芍藥、葡萄,三兩步即可見。
但是四阿哥的圓明園中,花兒的茂密程度就不及暢春園了。
自從寧櫻上次夸了豆綠牡丹漂亮之后,四阿哥又源源不斷地往她的院子里送了不少牡丹花來。
這邊有所消耗,那邊就得有所補給——于是牡丹臺又新進了不少其他品種的牡丹,更有能耐得住暑熱的品種,花兒盛放之時,爭奇斗艷。
康熙來的那一天,四阿哥早早地便帶著四福晉、寧櫻、二格格、三格格、弘暉、弘昐、弘歷一起在園子門口跪下了:“兒臣恭迎皇阿瑪!”
寧櫻跟著大家也一起跪在地上——天氣熱,偏偏園子門口為了彰顯氣派,一般是不多做植物遮蔽的。
于是這一大片地皮都能烤面包了。
她微微轉頭往四福晉烏拉那拉氏那邊看去。
烏拉那拉氏也不好受,雖然跪著,也低著頭,但是寧櫻看得清清楚楚——她臉上的汗水都順著側臉流了下來,正好在下巴溝那邊,把衣領浸濕了一片。
也是很苦的。
弘歷縮在哥哥們的背影后面,苦惱的皺著小鼻子——好曬啊!
聽見四阿哥恭迎皇阿瑪,眾人跟著就磕頭下去,山呼萬歲。
弘歷也跟著萌萌地磕下頭。
他年紀小,一樣的動作,別人做起來是恭敬,他做起來就是可愛了。
康熙年紀大了,喜歡孫子,忍不住多看了這小萌娃幾眼。
但也僅限于看看。
他隨后便舉步往內走了。
四阿哥亦步亦趨,連忙跟上,一邊走在皇阿瑪的身邊,一邊就給他介紹這圓明園里,他將哪些景點做了調整,又對哪些景點做了改建。
這般走走說說,康熙就提到牡丹亭了。
這園子賞賜給老四的時候,他就記得有一大片牡丹開放,國色天香,盡顯天家富貴。
萬歲既然開了口,一行人連忙簇擁著康熙就往牡丹亭去。
牡丹亭前的柱子上還掛著四阿哥寫的題作:“疊云層石秀,曲水繞室斜。天下無雙品,人間第一花。艷宜金谷賞,名重洛陽夸。國色誰堪并,仙裳錦作霞。”
寧櫻心里微微動了一下,低頭看了一下還跟在自己身邊的小兒子弘歷。
弘歷是個慣來享福的命,這時候又熱又曬,汗水珠都流到眼睫毛里去了。
他伸著白白胖胖的小手,不斷的揉擦著眼,滿臉的不情愿隔著三十米外都能看見。
該不會一會兒就是這小萌娃上吧?
這年紀和時間好像也不大對啊…
寧櫻記得:歷史上的牡丹臺佳話,應該差不多已經到了康熙六十年的時候了。
因為歷史上的這一次見面,康熙很是喜歡弘歷,連聲夸獎弘歷的母親能生這么個兒子是“有福之人”。還讓弘歷隨著自己居于暢春園,接著又把弘歷帶去了避暑山莊,扈侍左右,足足快半年的時間。
之后沒多久,康熙皇帝就病逝于暢春園寢宮了。
而如今才剛剛康熙四十八年,這時間線顯然是兩邊都對不上的。
寧櫻正在想著,康熙已經舉步往臺階上走了,一邊走,一邊頻頻轉頭與四阿哥說話,結果剛剛上了牡丹亭最高處,腳下踩在一塊微微凸出的磚石上,身姿便是一晃。
他畢竟也已經是將近六十歲的人了,梁九功是亦步亦趨跟在后面的,見狀趕緊扶住。
另一邊,跟在四阿哥身邊的弘暉反應敏捷,一伸手也將皇瑪法給扶住了。
康熙轉頭見日光之下,皎皎少年郎如玉樹臨風一般,站在自己面前,不由地心生歡喜。